“旧社会给我们家留下的是满肚子苦水、满身的伤痕。后来是毛主席把我们救了出来,给我家分了房子、田地,以后又供我上学,一直由助学金供到高中。后来我参了军,部队又把我培养成干部,复员后我赵志清还不是好吃懒做的吧。从部队回来几年了,扁担不知担断了多少根,背篼不知背烂了多少个,肩头压肿了又消,消了又肿,磨掉了一层又一层的皮。可以说,我的汗水把生产队的土地都撒遍。可到头来我身上还是部队带回来的那几件旧军装,肚子也是和大家一样,没放心大胆地吃饱过。
”新中国成立都三十年了,天天都在想什么时候才能过上舒心的日子。
政府领导我们办合作社、人民公社,走集体化道路,哪一次不是说要帮我们挖掉这个穷根,可事实上呢,集体化这条路是越走越窄,穷根越长越深。这个苦我们不是没受够,苦头不是没吃尽,一年到头,人均就三四百斤粮食,一家分二三十元钱。吃不饱,也穷不死。长年累月都在生产队的土地上磨蹭,总这样吃大锅饭,混日子的话,光景只会是王老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人们的思想会越来越散,谁还会把精力集中到队里的生产上?因为集体的一点积累和便宜都叫那些奸猾的人和劳动力少、娃儿多的农户占去了。劳动力强的人家觉得自己吃了亏,看到分的东西、粮食还没有这些人家多,心里不平衡,有劲也都不往外使。再加上那些困难户、倒找户拿不出钱来,队里该给分钱的户兑不了现,这些人就只有另找门道。那些困难户从集体分这点东西还是解决不了自家的问题,也要去另想办法,搞自己的事。你们说集体生产怎么能搞得好?怎么不越干越穷。由于都要刨自己的事,长年和队里争季节、争劳力、争肥料,拉屎拉尿都用桶装着,好一点的农家肥都用到自家的地里。集体田里的庄稼主要靠化肥,成本高不说,土壤越来越板结,一年不用就没多少收成。这种状况已成了集体生产的不治之症。只有改变目前的这种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才能改变现在的状况。
“我们这次要进行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上的改革,就是要调动起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解决大家的温饱问题。我相信在座的人,是有能力把生产发展起来的。要不了两年,大家的生活就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并由此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真正的优越性。”
赵志清把为什么要进行改革以及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重要性等道理和如何搞法都讲得清清楚楚。在场的人心中没有一个不赞成的,觉得大队长说的这些话正是他们心里想说的,他们早就想这样干,只是苦于无人出来带这个头,也没人敢出来带这个头。开始时,大家都被包干到户这个大胆的提议惊呆了,接下来会场像一锅煮沸的水,纷纷诉说着各自对包干到户的看法、意见。所有人脸上都出现了严肃的表情,有的觉着这事太严重,上边肯定不准;有的感到要长期保密下去难度很大;有的认为这事好是好,但对做成这事信心不大。可到会的绝大多数人听了刚才赵志清讲的那一番话,深受鼓舞,决心豁出去了。从大家慎重的眼神中可看出,大家相信他这个做法。
照他说的这样搞法,今年下来就不会缺吃的了。最后,到会的人也不再患得患失了,决心拼一回。
张二虎首先发言:“作为男人,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养活不了,常年缺吃少穿,你说我们活着还有什么脸面。我支持这个改革,再不搏一搏,就只有永远穷下去。”
停了会儿,陈长生发言说:“既然大家都赞成包干到户,这事谁都知道传出去非同小可,领头搞的人是要受到严厉的处罚。为了不致追查某几个人的责任,我提议,还是立一个协议书,大家都签上名,盖上指印,这样责任就由大家承担。人人都有对此事保密的责任了。”
赵志明马上说:“有些人不自觉,搞一阵子就不敢搞了。包干到户要搞好,使它能顺利进行下去,必须明确每户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得订立个协议,供大家共同遵照执行。”
到会的人都认为应该照他俩说的办,不能让大队长和队长几个人来担这个责任。人们一致推举柳刚来执笔起个草稿,然后大家再来补充修改。柳刚也没推辞,很快便将条款写了出来,念给到场的人听。大家觉得没有什么再补充的,就交给两个队长,让到会的各户当家人在上面签名画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