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本书读懂德国史
1211100000005

第5章 法兰克王国的兴盛

克洛维一生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克洛维一生最大的影响包括三项行动:统一法兰克、征服高卢和皈依罗马天主教。第一项行动使克洛维拥有了比作为一个地区性首领更大的能量;第二项行动则奠定了法国的基础;第三项行动使克洛维与教皇结成同盟,并成为天主教会的保护者。

在日耳曼人的迁徙与斗争过程中,昔日罗马帝国的旧址上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日耳曼诸王国,其中又以法兰克王国实力最为强大、存在的时间最长。自6世纪起,法兰克王国征服勃艮第王国,赶西哥特人出高卢,并向莱茵河以东扩张,谱写了西欧历史的最强音。

(一)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作为日耳曼部落中最强大的法兰克人,主要由萨利克和里普利安两大部族组成。他们随着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脚步,于公元3世纪进入高卢东北部,成为了莱茵河下游的常住居民。在这里,他们看着曾经风光无限的罗马帝国一点点地衰落,最终一分为二。

与日暮西垂的“老年”罗马帝国不同,法兰克人就像是朝气蓬勃的“青壮年”充满勇气与力量。更重要的是,法兰克人很好地继承了日耳曼人能征善战的传统。眼看着罗马帝国一点点衰败下去,法兰克人早就做好了进攻的准备。公元481年,萨利克部落首领希尔德里克一世(Childeric I)去世,其子克洛维(Clovis)继任部落酋长。克洛维是带着父亲统一法兰克的遗愿上任的,所以刚一继任便竭力往南推进,向高卢扩张。

很快地,克洛维消灭了法兰克其他部落的势力,实现了莱茵河下游和高卢北部的统一。父亲生前统一法兰克的梦想,克洛维做到了,但雄心勃勃的他想要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他还有更大的目标。

为了实现心中的目标,克洛维努力经营着自己的领地,不断壮大力量。经过充分的准备,到公元486年时,克洛维已经成为一名令人既敬且畏的首领,他率领大军向常驻于高卢南部的罗马军队发起了进攻,并击败了自立为王的原罗马帝国统帅西亚格利乌斯,扫清了西罗马的残余势力,占领高卢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名为墨洛温(Merovingian)王朝的法兰克王国。克洛维也就成了法兰克王国的第一任国王,此时的他年仅21岁。克洛维之所以将王朝命名为墨洛温,是想借助于传说中的祖父墨洛温能通诸神的力量,给王朝赋予神圣的意义。

据格雷戈里主教在他的名著《法兰克人史》中记载,在公元496年东征莱茵河中上游阿勒曼尼亚的战斗中,克洛维在神祐助后,反败为胜,转危为安,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后来,在信奉基督教的妻子克洛提尔的帮助下,克洛维接受洗礼,皈依了基督教,并在法兰克人中广泛传教,使法兰克王国变成了一个基督教国家。此后的克洛维真的如有神助一般,百战百胜。到6世纪中期,虽然克洛维已经辞世,但在他的努力下,法兰克王国的领土包括现在的法国、莱茵河流域,以及从阿尔卑斯山到德国中部山脉的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当时西欧最强大的国家。二)从墨洛温王朝到加洛林王朝但在强盛王国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法兰克王室采取的是国王死后诸子平分领土的继承制度,所以在公元511年克洛维死后,他一手创立的墨洛温王朝被他的儿子分成四份,他们分别称梅斯王、奥尔良王、巴黎王和苏瓦松王。此后,法兰克诸王之间以及他们与丹麦人、西哥特人、东哥特人之间的冲突接连不断。558年,苏瓦松王洛塔尔一世一度统一法兰克王国,但为时短暂,他死后也由四个儿子平分国土,他们分别称巴黎王、勃艮第王、苏瓦松王和奥斯特拉西亚王。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间,墨洛温王朝在反反复复的分裂与统一中逐步衰落,国王不视政事,被称为“懒王”权力逐渐从君主手中旁落到掌管宫廷事务。

--宫相

宫相,译自法文maire du palais,是欧洲中世纪早期的一个官职,最初名义上是掌管宫廷政务以及辅佐君王的亲近官员,也就是王宫的管家,只是国王的一个仆人。但后来因其地位显要,渐渐执掌机要,不仅控制内政,也成为军队的最高首领,演变成王国实权所在。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晚期的君王,多成为宫相的傀儡。的宫相手中。史书记载称:国王“满足于他的空洞称号”他披着长发,垂着长须,惯于坐在宝座上面,扮演着统治者的角色,他倾听来自任何地方的使节的陈词,在他们离去的时候,向他们说一说别人教给他或者命令他回答的词句,好像是出于自己的意旨似的。

这就是他所执行的唯一职务”在王权衰落的同时,贵族势力却不断扩展。当时法兰克王国实行完全私有的赐地办法,国王将土地分赠给扈从、教会和亲信,形成了一批大土地所有者,这不仅在经济上削弱了王权,而且在政治上造成封建割据。公元715年,丕平家族中有“铁锤 ”之称的查理·马特(Charles Martel)成为了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还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他明白仅仅靠镇压内乱、驱逐外敌,并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根本改变墨洛温王朝无条件封赠土地的制度,实行有条件的分封,将豪绅显贵跟王室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中央集权。这就是采邑改革。查理将国家掌握的及没收叛乱贵族与教会的土地,分封给官员和将领,条件是受封者必须服兵役和履行臣民义务(如缴纳租税、交出盗匪)而且受封者的领地在一般情况下不能世袭,以防止领主势力的扩大。

当时,内有各地贵族的叛乱,外有阿拉伯帝国的日益壮大,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查理·马特靠自己组建的队伍平定了各地的叛乱,并于732年在普瓦提战役中打败了入侵的阿拉伯人。一时间,查理·马特风头无二,甚至有人称他为“西方世界天主教信仰的拯救者”此后他又战胜了弗里森人、萨克森人、巴伐利亚人和阿拉曼尼人,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当公元737年法兰克国王西奥多里克二世去世之时,他直接以宫相的名义接管国家,成了王国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者。查理·马特虽然一直掌管着法兰克王国的大权,但直到公元740年去世之时,他也未能登上国王的宝座,而是将法兰克王国的国土分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矮子”丕平(PippinⅢ)和卡洛曼。从父亲手中接过大权的兄弟俩,先是枪口一致对外,扫除了墨洛温王朝· ·中其他可能威胁到他们利益的人,随后便是“祸起萧墙”的兄弟之争。在公元746年的决战中,矮子”丕平大获全胜,卡洛曼被迫循入修道院。接下来“矮子”丕平要做的,就是完成父亲的心愿,登上国王之位。拥有实权的丕平在帮助了不断被北方的伦巴德人侵扰的罗马教皇后,换来教皇以教廷的名义授予的王位,于公元751年取代了墨洛温王朝的最后一位君王奇尔德里克三世,开创了法兰克王国的第二个王朝——加洛林(Carolingian)王朝。作为加洛林王朝的开国者,丕平是个不知疲倦的战士和征服者。

他在748年和753年两度平定萨克森叛乱,在749年镇压了巴伐利亚人的起义,在754年和756年两次打败伦巴德人,并把占领的罗马城区与拉文那地区赠予教皇,形成教皇国。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矮子”丕平也是在征服阿基坦人的路上。他的东征西讨,达到了如今的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地,给自己的儿子查理留下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王国。查理大帝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将法兰克王国推向了顶峰。

486年,克洛维取得了人生第一个重大胜利——苏瓦松大战全歼罗马戍将西阿格里乌斯主力,并将对手推上了断头台,他取得的最大战利品是巴黎附近的土地,随后移都巴黎。但在分配其他的战利品时,克洛维同部下发生了争执。按照法兰克人的传统,战争所得物品应通过抽签的方式分给全体战士。克洛维想将其中一只被奉为圣杯的广口瓶归还教堂,但遭到其中一名部下的反对,他认为克洛维无权拿走这只瓶子,并一怒之下将“圣杯”砍烂。克洛维当场不好发作,但后来终于借故将这名部下杀死。这个故事广为流传,它所传达的意义是,克洛维已不再是一个部落的首领,而已经是一个具有生杀予夺大权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