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1220700000057

第57章 梅花题材的绘画(上):历史与观念(6)

胡正言(1584-1674),字曰从,号醒天居士,室名十竹斋,安徽休宁人,后寓南京。幼读书,家贫,改学医,年未及冠,即采药行医于大别山中,万历三十一年(1603)贩药至南京,遂从上元李登攻六书之学,并从金陵诸书画家及文士游。天启初于南京经营十竹斋,为销售文房古玩书籍之铺,后并刻书镌印。崇祯中与复社杨文骢等交往。崇祯十七年(1644)福王朱由崧即帝位,命监制国玺,授武英殿中书舍人。入清仍经营十竹斋,其子孙经营至康熙末。多才艺能诗文,工书,篆、隶、真、行皆能。善画山水人物,尤擅花卉墨梅。精于制墨,治印高古,为一时名手。著有《十竹斋雪鸿散迹》、《十竹斋集》、《此君轩集》、《十竹斋印存》等。

《十竹斋书画谱》为彩色套印图谱,署胡正言辑临,高阳、凌云翰、魏之璜、高友等校。分书画、墨华、果品、翎毛、兰、竹、梅、石8卷共160图,图有胡正言本人所作,也有同时名家吴彬、周之冕、魏之璜、高友等人作品及临仿赵孟、沈周、文徵明、唐寅、陈淳、孙克弘等人画幅。约始编于万历末年,成书于天启七年(1627)。合页连式对版大图,图间隔页附有名人所题诗词。该谱非专为初学者说法之用,除兰、竹谱外,剖析画法的篇幅不多,而以图谱为主。

《十竹斋书画谱》的编绘刻印,尤其是开创的分版彩色套印技术,在明代中后期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的各类画谱和明末版画艺术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印行后广受欢迎,翻刻和仿刻迭出,有崇祯十竹斋重印初刻彩色套印本、康熙五十四年十竹斋彩套本、乾隆间翻刻本、嘉庆二十二年芥子园重刻彩色套印本、校经山房木刻彩印本、光绪五年元和邱氏重刻彩套本、1982年中国书店影印光绪本、1982年上海书画出版社木刻水印套色本。

《十竹斋书画谱》之《梅谱》,卷首董继周序,辑《芳信先传》(早梅)、《飘飘欲仙》(风梅)、《君子之交》(竹梅)、《东邻窥宋》(过墙梅)、《寿阳点妆》(落梅)等20幅图式,胡正言、凌云翰、周之冕、沈襄、高阳等绘图,顾起元、朱之蕃、董继周等题诗。(四)清代

1王概等《芥子园画谱·兰竹梅菊谱》

《芥子园画谱》,又称《芥子园画传》,是一部风行海内300余年,家喻户晓,习画者无不备置一编的大型画法入门教程。在清代以来流传的诸多画传、画谱中,其影响尤其是在民间的影响,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其绘图、雕版、印刷之精良,在整个清代出版史上都堪称代表。

芥子园是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1610-1680)在江宁(今江苏南京)的别墅。李渔的女婿沈心友家藏明代画家李流芳课徒山水画稿,请山水画家王概整理增编,首列《画学浅说》,末附《摹仿各家画谱》,于康熙十八年(1679)以“芥子园”的名义,用开化纸木版五色套印成书,是为《芥子园画传》第一集(初集)。后来沈心友又请杭州画家诸升编绘兰、竹谱,王质编绘梅、菊谱及草本花卉、木本花卉、昆虫、飞鸟诸谱,王概、王蓍、王臬三兄弟对上述八种增删论订,分前、后两编,配上《画学浅说》及《摹仿各家画谱》,于康熙四十年(1701)刻板付印。后世书商将前编兰竹、梅菊谱改为第二集《兰竹梅菊》,将后编草虫花卉谱改为第三集《翎毛花卉》。嘉庆二十三年(1818)书商又增编人物画谱,至此形成《芥子园画传》四集全本。

今所见《芥子园画谱》重要版本有:康熙四十年王概序刊本(北图)、乾隆三十七年金阊书堂彩色套印本、嘉庆五年芥子园王焕刊本(苏州)、光绪十三年上海鸿文书局石印本、民国三年上海共和书局石印本、民国十九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民国二十三年上海有正书局影印本、1983年中国书店影印本等。

《芥子园画谱》是众多画家的集体成果。主要编纂者王概(1645-1725?),父命名匄,一名改,亦名丐,后易名概,字东郭,一字安节,号鹿柴氏,室名山飞泉立草堂,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明亡隐居南京莫愁湖东,遂家南京。好学嗜古,能诗文,工画,知画理,又善刻印,兼治刻竹。康熙二十二年(1683)助纂《江南通志》,编入所作山川形胜图50幅。三十六年馆庐江。画山水,学龚贤笔意,善作大幅用绘松石,雄快以取势,冲和不足。兼擅人物、花卉松石。著有《太岳太和山纪略》、《山飞泉立草堂集》等。《梅菊谱》的编者王质,字蕴庵,杭州画家,作品署“东海王质”,生平不详。

《芥子园画谱》中的《梅谱》分画梅浅说、画法图式与名人图画三大部分。画梅浅说由王概编写,包括《画法源流》、《扬补之画梅法总论》、《汤叔雅画梅法》、《华光长老画梅指迷》、《画梅体格法》、《画梅取象说(十种)》、《画梅全诀》、《画梅枝干诀》、《画梅四贵诀》、《画梅宜忌诀》、《画梅三十六病诀》11题。《画法源流》历叙唐以来梅花画法流派源起与发展,其中论“画梅之派有四”:钩勒着色、没骨点染、点墨、圈花头法,概括颇为简明得实。此外诸题均为编次前人技法论说与歌诀,选择较精,序次得当。画法图式有起手画梗式7则、画梗生枝式6则、枝梗留花式2则、老干生枝留花式2则、画根式1则、画花式7则、画千叶花式4则、画须蕊蒂式6则、画花生枝点芽式9则、花萼生枝点芽式3则、全干生枝添花式2则。这一部分由梗而花,由繁而简,笔法剖析较为具体,图例也简明易懂,极便于初学。名人图画摹辑名人整枝图谱21幅,都极具代表性。

2金农《画梅题记》

此为金农画梅所作诗文题跋的汇编,凡31篇。金农画梅多有题记,或记名家之作,或记作画原由及画法,杂叙弟友间事、梅之情状,间也有托兴寓怀者。语言较为雅驯,似经人润饰。《冬心先生杂著》本谓乾隆十五年(1760)自定,但不见有乾隆刊本,可能时间稍后。有《花近楼丛书》本、道光间邹氏辑抄《绘事晬编》本、陈氏种榆仙馆刊本。

3查礼《画梅题跋》

查礼(1716-1783),又名学礼,字恂叔,号俭堂,一号榕巢、铁桥、梅屋子,室名铜鼓书堂、隐书楼,顺天宛平(今北京)人,原籍浙江海宁,移居天津。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辞科,试优等。官至湖南巡抚,未到任而卒。有《铜鼓书堂遗稿》等著作。是书一卷,所收皆自题画梅之作,凡34则。原附刊《铜鼓书堂遗稿》,有乾隆五十三年刊本。同治二年(1863)管庭芬自遗稿本录出,辑入《花近楼丛书》,末有管跋。多画梅心得之言,涉及写梅原由、梅花性理、取景构象、笔墨技法、纸绢格式等,“随笔题句,颇涉风趣”(管庭芬跋)。

4朱方蔼《画梅题记》

朱方蔼(1721-1786),一名方霭,字吉人,号春桥、桐溪钓叟,室名小长芦轩,浙江桐乡人。朱彝尊族孙。工山水,兼擅花卉,晚年工梅。贡生。乾隆五十五年进画南巡行在,褒赐有嘉。著有《春桥草堂诗集》等。《画梅题记》一卷,为其甥金德舆汇辑朱氏题画诸作而成。朱氏晚岁写梅,图成必有题记,此编乃择其佳构付梓,凡40题。所题有诗有跋,诗占大半。跋有涉论画,亦叙其笔墨取法。有乾隆五十五年桐花馆刊本、《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5童翼驹《墨梅人名录》

童翼驹(1738-1802?),字山子,号古柏山人,山阴人。童钰(1721-1782)子,诸生,后弃举业,游幕为生,乾隆时为山东临邑知县玉栋幕僚。得家传藏书万卷,嗜金石书画。禀承其父“万幅梅花万首诗”之遗风,亦能画梅,尤好红梅。著有《安吉十全诗人》、《印人志》等。是书一卷,前有乾隆五十二年(1787)自序,称:“作客齐鲁,久与阔别,每雨院风窗慨然远想辄泼墨写之,只以自娱不计工拙。又取昔人与余同好者都为一集,题曰《墨梅人名录》,时一披揽,志向往焉。”“宋得四十一人,金一人,元二十九人,明六十一人。”另有《例言》:“墨梅品高于兰竹,自应特为一书,不当与画家同列,是录之作非但因同好,亦所以表着品格也”。首列花光,视为鼻祖,余道释在士人后。“红梅虽用胭脂,而枝干须蒂皆用写法,与墨梅不殊,故善此者亦录焉。”“是录摭拾群书,随览随录,但书人名叙某朝而已,至年代之先后不及深考。”脱稿有年,本待查校一统志再刊,为同人所迫先此刊行。书中所收共132名画家传记资料,止于明末,未及清人。所录主要征引《图绘宝鉴》、《画史会要》等画史著述,也有辑自别集、方志、笔记者。

6徐荣《怀古田舍梅统》

徐荣(1792-1855),原名鉴,字铁孙,号药垣,别号梅花老农,室名石婵娟室、怀古田舍,安徽歙县人,先世为湖北监利人,隶汉军正黄旗,驻防广州军籍。少读经史诸子百家,为诸生,中举人,会试不第,时阮元督粤,拔为学海堂学长。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以知县分发浙江,累迁署杭州知府,咸丰三年(1853)授杭州知府并护杭嘉湖兵备道。咸丰五年太平军自赣入浙,荣战没于阵。在杭时与陈奂、龚自珍、赵之谦诸人交善,唱和甚多。工诗,精隶书,喜画梅,学童钰以草隶法为之,时人称“梅花太守”。其画梅有自题诗云:“学画梅花四十年,江湖台阁派茫然。而今始得童家笔,篆描行字草字圈。”以书法写梅。著有《大戴礼补注》、《怀古田舍诗集》等。

《怀古田舍梅统》纂辑画梅画家小传、画谱、画论、题咏等分类成书,可谓大型梅花画史专集。作者自序署“咸丰二年”“作于越州官舍”。书名“梅统”,乃取赵孟坚《梅谱》诗“所传正统谅末节”之语。书分13卷,卷一为帝王纪,凡4人。卷二至五为士夫录,凡377人。卷六为杂人录,计3人。卷七为闺阁录,凡24人。卷八为方外录,凡59人。卷九为四夷录,仅1人。以上9卷属画史一类,自序所谓“拟之于史纪传之例也”。所辑画人较为赅备,如晋之卫协、郭璞等,传为《诗经》及本草图谱,谅其必绘梅图,而以画家视之。所辑画人名下,除摘录有关画史传记、品鉴外,也兼收本人画梅题诗及他人有关题赠、序跋之作,材料主要取自《历代题画诗类》,间也涉掠诸家诗文别集。卷十为谱,节录《华光梅谱》、宋伯仁《梅花喜神谱》、赵孟坚《梅竹谱》、汤叔雅《画梅法》、王概《青在堂画梅源流》、沈襄《梅谱》等六家画谱内容。卷十一为论,辑录汤垕、汪珂玉、沈颢、沈周论画梅之说,览辑远未赅备。又录谢赫、荆浩、郭熙、韩拙、董其昌、陈继儒等人画法泛论。卷十二为题咏,选录《历代题画诗类》一书中题画梅诗,对清人作品未作补录。卷十三为自序,述画梅源流、体例及是书纂次,谓“纪录”拟于纪传,谱、论、题咏拟于志例,终以自序,则效《史》、《汉》之史裁。是书采辑前人所作,皆录原文,并注明出处。遇有疑义剩义者,则以按语说之或略作补正。如卷二士夫录唐于锡下,辑《青在堂画梅源流》钩勒着色法于锡首创之说,按语对此提出辨正,认为边鸾画梅当在于锡之前。

7王寅《冶梅梅谱》

王寅(1830-1896?),字冶梅,以字行,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后流寓上海。静夫弟。少读书,性耽绘事,初得其兄指授,后广临名迹,又事写生,画艺遂进。太平天国时,展徙流离至上海,卖画为生。日本人喜之,聘至其国,居数年归。画工人物、山水、木石、禽鱼、兰竹,而以画梅得名,与胡璋齐名。绘著有人物、石、竹、兰等画谱数种。

是书通行4册,有光绪十八年(1892)上海五彩公司石印本、光绪二十年上海肇记书局石印本。书中有光绪十八年王昌钺撰《冶梅王先生小传》,谓寅先后著兰、竹、石、人物等谱,后乃作是谱。卷首有俞樾、白珪序。又有光绪十五年自序,知当年始作是谱,十八年成书付梓。第一册首叙写梅法式12则:写梅浅论、梅花枝干诀、中锋偏锋画枝干论、笔墨总论、画梅笔墨论、立品、画花绪言、梅花设色论、设色梅花直指、四影、四枝、超脱。以上内容约完成于光绪十七年,是为初稿,有是年题词8首。次为花枝画法:中锋画向左枝条法、枝条向右中锋画法、偏锋画老干法、大幅树身画法、写花头32法。又次为太极图说,谓画家以一画为法,变化无穷。第2-4册,为冶梅所绘诸式梅图:中堂立轴式22幅、条屏式26幅、横幅式15幅、斗方册式70幅。全书图文并重,论说深入浅出,图例丰富具体,是清末较为重要的梅谱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