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孝道文化新探
1238600000073

第73章 东山客家人丧葬礼仪中的孝道文化(1)

胡开全

成都东山属于民间称呼,大致范围是成都市区以东到龙泉山的浅丘低山区,包括洛带、龙潭寺、石板滩、十陵等四川著名的客家乡镇,总面积约460平方千米,据调查在这一范围内居住有约50万客家人,是我国西部客家人居住最为集中的区域。由于客家人相对的保守性,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反而更好,丧葬礼仪就是很突出的表现,充分展示了传统“孝道文化”在民间的根。宋代卫湜所著《礼记集说》里有“人伦之道以孝为先”,在民间演化为东山客家人教育子女常说的“百善孝为先”,而“孝”除表现在平时对老人生活起居的照料外,更显性的表现,就是在大庭广众面前展现的俗称“送终”、“办丧事”的丧葬礼仪。为了让死者在阴间少受苦受累,并企图让其生活得比在阳间更好,后人可谓煞费苦心,想尽办法。

一、民间流传的孝道文化

东山客家的孝道文化是通过故事、戏剧、诗歌、歌曲、训诫等多种渠道加以传播和灌输的,使民众耳熟能详。如以前私塾传授的绕堂诗就存很多体现了这一点,下面举《二十四孝》的总论部分和单独以《丁兰行孝》的事迹为例。

绕堂诗一:《二十四孝》总论

大舜行孝历山耕,文帝尝药怕毒亲。曾子打柴把亲奉,仲游负米万古闻。董永卖身存葬父,剡子打鹿费苦心。杨香打虎救父命,王祥为母卧寒冰。黄香九岁能扇枕,陆绩怀橘宽孝行。唐氏乳母因家困,王裒伏墓怕惊亲。姜诗夫妻感天应,郭巨埋儿天赐金。孟宗哭竹冬生笋,丁兰刻木悔心诚。黔娄尝粪医父病,吴猛至孝身喂蚊。江革佣工养亲命,安安送米尽孝行。雪包行孝世间少,寿昌寻母天赐明。闵损行孝世人敬,蔡顺采桑为人君。我今孝堂来歌颂,但愿诸君听分明。二十四孝来表尽,世间许多行孝人。前世古人受人敬,后世何不照样行。

绕堂诗二:《丁兰行孝》

自从盘古天地分,伏羲兄妹洽人伦。忠孝帝君尧舜禹,国家让位给贤能。为人之子当孝顺,明君自重忠孝人。丁兰不知孝老母,哪知父母养育恩。终日进山把柴打,并未入学终愚人。日久养母生怨恨,总觉养母苦废心。对母产生不孝敬,见母总觉不顺心。突见山中羊跪乳,林见鸣鸦反哺亲。自思对母不孝敬,不如野兽与飞禽。我若对母不孝敬,无母哪能有自身。他见老母来送饭,飞跑前去接娘亲。老母见儿来得猛,怕儿又是不顺心。回身一跑被跌死,丁兰日夜哭母亲。诚心打柴刻木像,恰似好像他母亲。诚心打柴刻木像,问安送睡尽孝心。日久不改同样敬,树像却然生了灵。夜间叫母能答应,早去问安有回音。民间传言这奇事,传到君王知了音。御封丁兰是孝子,刻木奉亲悔心诚。丁兰愚夫不知孝,刻木奉亲榜样人。我今孝堂来歌颂,但愿诸君想前人。若思自己未尽孝,早点回头来得赢。丁兰确是愚夫汉,二十四孝标子名。世间还有多孝子,一时之间难数清,行孝之人数不尽,不报亲恩枉为人。你孝父母儿孝你,父母是儿女的带头人。

还有在行三献礼过程当中,通常由老先生带十岁出头的童子念的与乐队相配合的唱词。流传面很广,内容大同小异,如:

行三献文(节选)

初献礼,在灵堂,感叹浮生空自忙。百年春光未知晓,瞬息之间到无常。彭祖八百归天界,颜渊三十二岁亡。妙药灵丹难保命,鲁班刻木深内藏。霸王虽勇乌江丧,韩信功高死未央。孔圣门下三千客,能有几人得久长。春秋列国诸侯位,自称五霸各刚强。荆界林中藏五帝,彭祖树下引三王。屈原为何投江死,介子因什抱树亡。自古圣贤皆如此,今人岂有不无常。

二行献,讲书文,为儿听得心内疼。想我亲,受肮脏,育我一尺五寸长。我亲不得温和饱,才把尔等哺刚强。指望儿,换门墙,立志向,守家邦。不忘我亲受劳困,不忘我亲受惨伤。一二亲,想吾乡,为念心想百年长。哪知道,借无常,保儿百忍无三乡,惨儿媳,跪灵堂,尽孝生凭诗两行。稍尽孝,敬温良,又无千字奉高堂。又如今,苦难当,无为思念百年长。勤孝顺,敬温良,尽孝道,像杨香,神内恙,死半伤,死后空留纸一张。倒底要,跪灵前,痛苦悲伤,不由尔泪似汪洋。真悲痛,实可伤,好不叫人痛断肠。

如科诗童子与通赞配合完成的歌《思吾亲》。

(童子)思吾亲、思吾亲,思亲不见泪淋淋。眼看孤灯闪泠泠,哪见吾亲在家庭。(通赞)请歌《思天亲》,(童子)思天亲、思天亲,越思越伤心。远望着云山渺渺,哪见吾亲的身形。(通赞)请歌《一更》,(童子)一更天叹黄香,黄香九岁敬高堂。冬温席夏扇枕,为了尽孝美名扬。(通赞)请歌《二更》,(童子)二更天,想吾亲,两眼汪汪泪湿襟。为子不把亲恩报,枉在世间活个人。(通赞)请歌《三更》。(童子)三更天,养育恩,养育深恩难尽说。一尺五寸身长大,若无亲恩焉能活。(通赞)请叹《四更》。(童子)四更天,叹丁兰,丁兰无知几十年,林见羊鸦反哺义,刻木奉亲泪涟涟。(通赞)请歌《五更》。(童子)五更天、金鸡鸣,一夜思亲泪淋淋。从今若想见亲面,南柯梦中见亲魂。(通赞)廊下作乐送宾。

二、百姓设想的阴间状态以及应对办法

受传统的鬼神、轮回、因果报应等观念影响,东山客家人设想了死者到阴间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状态。为了让死者在那边能吃穿舒适、经济宽裕、且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后人作出了周密详尽的安排。

(一)在吃穿方面的安排

1.死者去世必须马上穿上寿衣,白衣白裤穿最里层,其他层随便穿。寿衣一律不带扣子,凡是应钉扣子的位置都用两条布带子对挽而不打结,扣相当于“克”,要让死者感到宽松,鞋底前后跟粘上七个用黑布剪成认为是鞋钉的圆布块,称为“七星鞋”,意使亡人走路不滑倒。

2.放“背线”。“背线”为白纱做成,按亡人的年龄,一岁一条,做成像人的骨架,每个大关节做一个用白布剪成的圆布块。圆布块有洞孔,按亡人的头部1个、肩部2个、手关节4个、坐骨节1个、脚踝关节4个,共12个圆布块,作为亡人身体12个重大关节部位,表示遗骨永久完整。“背线”的长度基本上与亡者身高相同,将“背线”铺好后,将亡者平放在“背线”上。

3.灵堂摆设。亡人在堂屋里放几天,孝子则要守几天灵。棺前放一张小桌,桌上放一个下层是米、上层盛满草木灰的“香碗”,点上香和蜡烛,以敬亡人。旁边放一只铁锅,供前来祭奠的众客为亡人烧纸钱。桌下放一只煮熟的母鸡,人称“洗脚鸡”,意为供亡人随时食用。桌上香碗前放些糕点,作为亡人可以享用的祭品。

在奠堂,要设一灵位,灵位上正中用长方形红纸书写“新故显妣(考)母(公)××老孺(大)人之灵位”的“血令”,灵位前放“香碗”,两边有对联和横幅,较多的写法如“受制不知红日落,思亲唯望白云飞”,横额写“当大事”或“担当大事”。意为老人去世后,子女则必须要承担家庭重担,而不能推却;另外一层意思是孝子在全心尽孝期间,思想集中在安排后事上,招呼不周之处请多谅解。

4.“抬丧”,又叫“送丧”、“出葬”,在发丧前,要安排两人打着火把,沿亡人上坟山需走的路线,到埋葬地点,把火把平放于旁。火把一般是用谷草编成的约6尺长的草带(长短一般以年龄大小而定),点燃后以暗火燃烧,意思是为亡人上山照路。

5.下棺前,在葬坑(称为“金井”)内放入柏树枝加芝麻秆或黄豆杆、干草、纸钱等,点燃烧成灰叫“烧金井”。意思是烧热土坑,让亡人入土后不感到寒冷,同时也起到引发地脉的作用。

(二)在经济方面的安排

1一旦老人落气,孝男点升天炮,告慰天地,还要将屋顶盖瓦揭去数块(草房则在屋顶刺个洞),谓之“出煞”,以便让死者灵魂尽快归天。另将事前准备好的三斤六两(相传魂魄会到阴司地府的三殿六司,一殿一斤钱,一司一两钱)“倒头纸”,在老人遗体前烧,以便其使用。亡人入棺时,还必须放一些随带衣裤,以便亡人换洗,叫“蹬脚衣裤”。亡者入棺仰睡,穿着整齐,两旁塞满换洗衣物,叫“靠衣”,两手各拿三四个用面粉煎熟的“打狗板”,意在亡人初入阴间,准备东西对付路途中的“阴狗”。此外,孝子还要拿出碎银子(或值钱的小东西)放入亡人口中,叫“含口银”。这是孝男孝女特为亡人准备的银钱,为亡人在阴间朋友相聚而不让他人发现,好在阴司地府如遇刑罚苦难时打点役卒之用。

2.缴笼子,又叫缴钱化包。待天欲亮时,主人先安排用竹篱笆放在要缴笼子的地方,将亡人的生辰、生前居住地,以及孝眷人的名字,所烧的纸币灵房,详细写在文书上进行火化,亡人便可在阴间顺利验收,此外还要烧超生公据,其上有亡人的生辰八字、终老地点,超度亡人法事的姓名,以作为中介证明人。将纸做的灵房子放在上面,周围码好纸钱的墩子,点燃纸钱并打锣、念经等,意思是亡者在阴间有一块地修房,将有新房子住。

3.抬丧时,队伍前面一人挑火炮、纸钱、香,另一人负责丢“买路钱”、点火炮、插香。后者在行进的路上,每隔几丈远,要丢一张或多张纸钱,为亡人买一段路,使沿路的冤鬼得到钱后,为亡人让路通行。过水、遇桥要放一串火炮,并插上香敬水鬼,使亡人顺利过河过桥。每遇十字、三叉等路口,要放一串火炮,以警示和驱逐在这一地方行窃的鬼魔,同时告知众人有送丧队伍经过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