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童年的秘密
1274900000015

第15章 行走

成年人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放弃自身利益以适应儿童成长的需要。

高级动物天生就是这样做的,它们调整自己以适应幼崽的需要,当母象带领一只小象进入成年象群时,那些巨大的成年大象就会放慢脚步以便小象跟随,当小象走累了停下来的时候,它们也都会停下来。

在不同文化中都发现人们对儿童有这种类似的关照。有一天,我看到一位日本父亲带着小儿子在散步,我跟随着他们。突然这个1岁半或2岁的孩子用胳膊抱住爸爸的腿,这个男人站住了,让孩子绕着他的腿转圈,等孩子停止这个游戏时,两个人又继续慢慢向前走。过了一会儿,孩子坐在了路边,他的爸爸站在他旁边,神情庄重,但是非常自然,他没有做任何特别的事情,他只是一位带着小儿子散步的父亲。

这种散步方式是最适合儿童的,他们正在学习如何协调不同的行进动作,这是双脚保持平衡和向前移动所需要的。

尽管人像其他动物一样有四肢,但是他必须用双脚直立行走而不是用四条腿走路。猴子有很长的上肢能够帮助它们在地面上行走,而人类实际上是唯一完全依靠两条腿来平衡行走的动物。当四足动物走路时,它们交替抬起一只前脚和与之相对一侧的后脚,同时另外两只脚保持着地,但是人在行走时,要先用一条腿支撑自己,然后再换到另一条腿。大自然用不同的方式解决了这个行走的难题。动物通过本能学习行走,而人类通过个人的、自觉的努力学会了行走。

儿童行走能力的发展不只是等待它自行到来,而是要通过走路来发展。孩子迈出的第一步让父母感到如此快乐,这是一种征服自然的表现,也是生命从第一年走向第二年的一个规律性标志。学会走路对儿童来说是第二次新生,他终于从一个无助的生命转变为一个有活动能力的生命。儿童努力获得成功是他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在他迈出第一步之后还需要不断练习,获得平衡而稳定的步态是一个人持续努力的结果。在练习走路的过程中,儿童被不可避免的冲动驱使,他勇敢地甚至是鲁莽地做出尝试,就像一个真正的战士,他无所畏惧地向着胜利迈开脚步。儿童追求这一目标的强烈渴望,使得成年人在周围设置的安全防护措施实际上成了障碍,即使孩子的腿脚足够健壮有力之后,他们也把孩子关在游戏围栏里或是绑在婴儿车里。

大人带孩子外出时,即使孩子已经会走路了,也会被放在童车里推来推去。因为孩子的个子小腿短,不能承受长时间行走,所以孩子就必须适应不肯放慢自己走路速度的成年人。即使带孩子外出的成年人是保姆,孩子也要去适应保姆,而不是保姆适应孩子。保姆会为了直达外出的预定目标而以她自己的速度走路,她推着孩子坐的婴儿车,就像推着的是一辆装满蔬菜的小车。只有当她到达公园时,她才会把孩子从车里抱出来,然后自己坐下让孩子在草地上走来走去,她则在一旁随时关注。所有这些做法都是在保护孩子避免发生意外,人们关注的是儿童的身体成长而不是他们的内在心理发展。

1岁半到2岁之间的儿童能走好几英里路,也能攀爬斜坡和楼梯这样有难度的障碍物,但是他在行走方面有着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目的。成年人走路是为了达到某些外在的目的地,所以他会径直走向这个地方,他迈着稳健的步伐近乎机械地向前走。而幼儿行走是为了完善他应有的功能,所以他的目标是内在的某些富有创造性的东西。他走得很慢,既没有富有节奏的步伐,也并不直达最终的外在目的地,周围看到的东西随时都会吸引他,如果成年人要帮助这样一个孩子,他就必须放慢自己的脚步,放下他自己的目标。

我曾在那不勒斯认识了一对夫妇,他们最小的孩子1岁半大,夏天为了去海边玩,他们不得不沿着陡峭的下坡路走大约一英里,用四轮马车或儿童手推车几乎是行不通的。年轻的父母希望带着孩子一起去,但是发现抱着他走实在太累了。结果,孩子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一路走着、跑着走完了全程,不时停下来看看花,或是坐在草地上,或是站在那儿看那些动物。有一次,他站在那里几乎15分钟没有动,目不转睛地看着一头在地里吃草的驴子。就这样慢慢地往前走,孩子每天都能自己下坡上坡走完这条又长又难走的路,一点也没有厌烦。

在西班牙,我认识了两个2到3岁的孩子,他们也能走一英里半长的路程。另外还有许多孩子能在非常狭窄的楼梯上爬上爬下一个多小时。

即使有诸如此类的事例,有的妈妈还是会提到孩子无理取闹。有位妈妈曾经问我关于她小女儿发脾气的问题,孩子学会走路才几天,每当她看到一个阶梯都要开始尖叫,当任何人要把她抱上去或抱下来时,她几乎都会大发雷霆,她妈妈认为自己可能误解了孩子发脾气的原因。看上去当这个孩子被抱上楼梯或抱下楼梯时,似乎没有什么理由变得这么爱哭和狂躁,她认为这种困扰可能只是出于某种巧合。但是很明显,这个小女孩只是希望自己在楼梯上爬上爬下,她对台阶更感兴趣,她可以把手放在上面,或者坐在上面。而在户外她的脚被埋在高高的青草下面,她也不知道可以把手放在哪里。不过,只有在户外她才被允许自由走动。

儿童很自然地喜欢行走和跑来跑去,开放式楼梯总是被孩子们占满,他们爬上爬下,争先恐后。贫穷人家的孩子在街上轻松灵活地避开车辆来回奔跑,甚至攀上车辆一侧的门窗,这种举动虽然很危险,却让他们完全不可能像富家子弟那样胆小、缺乏活力而最终变得懒惰。但是两种孩子的成长发展都没有得到真正帮助,穷人家的孩子被抛弃在充满危险的成年人环境中,而富人家的孩子却在这些同样的环境中受到阻碍,被太多旨在保护他们远离危险的东西限制。

儿童行走在长大成人的道路上,人类因此得以延续,而他却像弥赛亚①所说的那样“无处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