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苦难给我的21个人生哲理 
1309000000028

第28章 理智让一切无坚不摧(2)

当媒体获悉罗迪克的故事后,送了他一个绰号:“好运罗迪克”。在接受采访时,罗迪克感慨道:“在肯尼亚,我连跟总统打招呼的机会也没有,而在东帝汶,我竟住在了总统家,还夺得了冠军。如果我当时不是偶然遇上了奥尔塔总统,如果我错过了向他求援的机会,别说夺冠得奖了,恐怕还得露宿街头。这让我想起了我爷爷跟我说过的一句话:‘人生中尽管存在一些偶然性,但并不是每一次你都会遇到偶然的因素。即使运气随处可见,若你不能把握也是枉然。’”

面对人为的苦难我们要理智地选择脱离险境化险为夷,面对国家的苦难,我们更不能妥协,如果不去抗争,不去想方设法改变,那么,前辈的苦难就会在后辈身上重演,前辈的苦难就会留到后辈身上像接力棒一样一代一代地承担苦难而没有历史的进步。

鲁迅,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一个爱国主义者。当年,他在日本仙台留学求医,想报效祖国。当时中国已经是个“弱者”,很多日本人都“赞”中国人为东亚病夫。可鲁迅不甘心,他一心要“治”好中国人的病。

鲁迅在仙台学习的第二年碰到了一件事情,使他改变了学医的志向。一次上细菌学课,需要用电影来显示细菌的形状和活动情况。教师讲完后,还没到下课时间,便放了几段时事幻灯片子,映出的是不久前刚结束的日俄战争的故事:日军抓了一个中国人要枪毙,说他做了俄国间谍,刑场四周围了很多身强力壮的中国人却无动于衷……这时,有的日本学生狂呼“万岁”,有的斜着眼睛看着鲁迅,议论说:“看看中国人这样子,中国一定会灭亡。”面对此情此景,鲁迅浑身像火烧一样,再也坐不住了,他猛地站起来,夹起书本愤然走出教室。

鲁迅被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他想: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肮脏的战争,是对中国主权的蹂躏。腐败的清王朝丧权辱国,人民又不觉醒,是中国落后的根源。看来,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情,如果中国人思想不能觉醒,即使体格如何强壮,还不是被帝国主义者抓去杀头?还不是只能成为示众的材料和麻木的看客?病死多少人倒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在于改变人们的精神,要唤醒人们,中国才能有希望。

但是,用什么办法才能改变人们的精神,唤醒民众呢?鲁迅认为,当时的海外留学生中,有学医的、学法律的、学工程制造的等等,这些只能在某一领域有所作为,而不能改变人们的精神,要改变人们的精神,首推文艺。文艺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能够把沉睡、麻木状态的人们唤醒,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样,人们觉醒了,中国就有改变的希望了。思想不觉悟,再怎么医也医不掉中国人“东亚病夫”这个称号。鲁迅毅然决定拿起笔,用文章来唤醒中国千万儿女的思想,他爱国心之强,以致自己的后半生都倾力于写作。为了证实中国人的强大,他在文章中加入了许多隐意的句子,号召那些爱国主义者加油,决不落后于其他国家。

为了祖国,鲁迅理智地选择弃医从文,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鲁迅先生做到了,值得我们学习。

苦难使人睿智

在英国一个小镇上,有一棵久不结果的苹果树。一个农民将八枚钉子深深地钉入这棵老树内。当年秋天奇迹出现了——这株老树竟又长出了丰硕的红苹果!面对人们的不解,那位农民说:“把生锈的钉子钉进树干内,犹如给了它阵阵震动,并提醒它的任务是什么……”

人同时也不时需要这种“撼动”。上帝所以让那么多人经受苦难,就是因为痛苦能不时惊醒人,让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而不会像一棵枯树醉生梦死、忘乎所以、平庸百年。所以,人们应该拥有一颗勇敢面对挫折的心,在忍受周遭之刺痛的煎熬里,当把失败看作成功之母,把苦难看作幸福之舟,把挫败看作荣耀之路,把抛弃看作选择之机,把批评看作进步之梯,把攻击看作宽容之媒……

在1822年的冬天,庄严肃穆的音乐大厅里正在演出歌剧《费德里奥》,许多名门贵族观看了这场演出。但在歌剧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观众发现乐队、歌手无法协调,而指挥却毫无察觉,仍在台上竭力指挥着。观众终于忍无可忍了,他们在台下窃窃私语。这时候指挥发现了,他让乐队、歌手重来,但情况更糟。

有人在喊:“让指挥下台。”指挥已听不到观众在说什么,但是从观众的神情中,他仿佛明白了什么。他流着泪从台上走了下来。

在世界音乐史上,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伟大的音乐天才贝多芬在这一天完全失聪了。

所有人都预感到贝多芬不会再在音乐上有所发展了,但是两年后,也就是1824年,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上演。这首曲子是他在失聪的情况下写成的,继而在厄运不断的打击下,贝多芬完成了世界音乐史上辉煌的篇章。

贝多芬的苦难与成就是成正比的,苦难给予他多几分,他的音乐才华就增长几分;苦难逼近他的灵魂几分,他灵魂的光彩就会绽放几分。著名指挥家卡拉扬说:“是苦难成就了他。没有苦难,谁知道会发生什么?”贝多芬长得很丑,他的脸上还经常长一种疮,一直无法治愈,爱情也迟迟不肯垂青他,他唯一的依靠就是音乐。音乐成了他的生命,他对音乐已没有任何功利向往。在维也纳演奏《第九交响曲》时,他听不到乐队的任何声响;演奏结束,观众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他仍听不到。当主持人把他引向舞台中间时,他还没弄明白这是为什么。那是多么令人心酸,但又是任何音乐人修炼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的境界。

如果是一位普通的音乐家,失聪可能会让他失去生命的意义;而对于贝多芬来说,失聪却使得他在音乐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显而易见,苦难带给我们不仅仅是痛苦,还能激发自己的睿智,领悟更高的人生真谛。

同样是一位音乐方面的人物,时下风靡亚洲的韩国男子组合Super Junior的成员之一,一位外表俊俏内心纯朴的中国男生——韩庚,他是第一位在韩国出道并打入主流演艺圈的中国艺人。至今在韩国娱乐圈摸爬滚打的他,凭借着坚强的毅力,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可是又有谁知道,在如今的光辉背后,19岁就孤身闯荡异国他乡的韩庚的经历呢?

韩庚是幸运的,作为H.O.T.China选拔赛中千分之一的优胜者,他顺利地踏上了韩国的征途,但他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语言难题。在那里他没有认识的朋友、亲戚,对韩语又一无所知,学习韩语就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刚开始韩庚觉得韩语还算简单,他还试过用汉字来标发音,在经理人的教导下,仅用了一到两个星期就可以和当地人进行简单的问候交流。

但是,慢慢地韩庚发现韩语并不好学,规矩也多。因为韩语有敬语、伴语,还有比较亲近的朋友之间聊天的用语,韩国长幼尊卑的观念很强,如果对着长辈不用敬语,容易招来误会。但是刚开始韩庚只会说那些伴语,不论跟谁说话都是如此。所以,刚开始韩庚跟公司的人说话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觉得这个中国男孩没有礼貌,但韩庚并没有因此而自卑,仍然努力地练习。

那段时间韩庚除了必要的演艺培训外,每天都要用十多个小时来学习韩语。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韩庚现在已经可以说一口流利的韩语。但他却非常谦虚,笑言:“如果是韩国人,还是能听出我是从外国来的。”

作为中央民族学院舞蹈系高才生,韩庚在进军韩国之前,已经具有相当不错的舞蹈水平。但他刚到韩国受训的时候,所在的班级却是最低的C班。对此,韩庚并没有丝毫不高兴,他说:“这是肯定的啦,我刚到当然是从最基层开始。”就这样,身在异乡的韩庚连自己最拿手的舞蹈也要从零开始练习。

对于舞蹈,韩庚坦言自己从来没有觉得疲倦,他最喜欢一个人练舞,在他当SM练习生的时候,他最高的纪录曾是连续练舞20个小时。凭着扎实的基本功,韩庚在短短的半年内就从最低的C班升到了A班。

作为专业的舞者,体型偏瘦的韩庚在长期的练习下也受过不少伤。由于练舞时动作过激,韩庚的手臂曾经骨折。有一天韩庚在健身做俯卧撑的时候,觉得胳膊很疼,就去医院拍片子,才知道是骨折了,问医生自己是什么时候骨折的,医生说应该是两个月前,但是骨折已经长好了,不过是长歪了。所以,现在韩庚举手的时候,胳膊就会咯噔咯噔地直响,但幸运的是,这对他的演出并没太大影响。韩庚今天的成功就是我们苦难教程中的一本活体教科书,他教会了我们在生活中感恩,教会了我们在逆境中坚强。

苦难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使人睿智,古往今来每一个成功的人无不经历过苦难的磨炼,就让我们以平常心面对苦难,用坚韧的精神战胜苦难,从而在苦难过后收获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