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苦难给我的21个人生哲理 
1309000000029

第29章 苦难让心灵更加柔软

心因饱经忧患而愈显醇厚

对于强者而言,苦难是人生的财富,可以使人真正成长;对于弱者而言,苦难就是灭顶之灾,它会将人打翻在地,再也爬不起来。因此,面对苦难的时候,强者是坦然面对,勇于挑战;而弱者是自暴自弃,自甘堕落。苦难也是一把双刃剑。

苦难可以承受的时候,人就是那巍然屹立的山;苦难难以承受的时候,人就是那随风的飘蓬、大海上的浮萍,无知的命运是我们的主宰。

苦难就是一个大染缸,一个人在当中浸泡的时间久了,经常会产生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失去了自己的底色,心灵变得扭曲,怨天尤人,报怨命运不公,自己承受了太多的苦难。而且一旦他从苦难中脱离出来时,境况稍有改变,或者足以影响他人命运的时候,就会丧失良知,心灵扭曲,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施展一切手段,翻云覆雨,给他人制造苦难。这种情形就如同“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多年来好不容易从小媳妇熬成了公婆,却忘记了自己做媳妇时遭遇的处境,对自己的媳妇也是颐指气使,呼来喝去,好不风光。其实,这就是苦难以及以前不幸的遭遇催生的变态心理。

另一种结果是依然保持了自己生命的素色,而且颜色更加纯正,心灵更加柔软。因为经受了众多的苦难,经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寸步难行,甚至不幸接踵而至,看尽世人脸色,饱尝辛酸冷暖,非常清楚苦难的滋味,所以一旦当他脱离苦难的时候,看见他人遭受不幸、承受苦难,便经常怀有不忍之心,怕看见他人受生活的折磨,就如同自己也遭受生活的折磨一般,所以心灵愈显醇厚,从而放射出一种伟大的光辉。

南怀瑾先生曾经就此现象说过这样一番话:“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南怀瑾先生所说的就是苦难对于不同人的两种效应,导致偏差的人不相信、不同情任何一个人,而有器度、有见地的人经受了磨难、知道世情的冷暖,心灵才会愈加醇厚。

其实,对别人的苦难有一种感同身受,能够深切体会他人所遭受的苦难,从而引发一种悲悯的情怀,悲天悯人,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大千世界无所不包的博大心灵。

道元禅师是日本高僧,生于乱世,八岁时母亲撒手人寰,十六岁时他出家,二十四岁时远渡重洋来到大宋修习佛法,大彻大悟之后返回日本。有人问他修到了什么,禅师回答说:“别无所获,只修得一颗柔软心。”他所说的柔软心,就是悲天悯人的一颗慈悲心,一颗醇厚的心。

道远禅师虽然修得了一颗柔软心,其实柔软心他本来就具有。而且,柔软心不仅道远禅师有,我们每个人都有。孟子在其书中讲道,看见小孩子掉到了井里面,内心有一种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是害怕,看见别人受难心中害怕,担心蒙受灾难的是我们自己,同时又不忍别人蒙难,这种心是自然生起的,就是柔软心。只是我们没有开发,在世俗中不善于保护,从而使明珠蒙尘,更有甚者竟至于因为遭受苦难而丧失了柔软心,心灵扭曲、变态,令人扼腕叹息!

所以,我们要选择修得一颗柔软的心,一颗慈悲心,一颗醇厚的心。

弘一法师也是如此。法师虽然生逢乱世,历经百劫,心却因饱经忧患而愈显醇厚,具有菩萨心肠。他一生严守律宗戒律,悲天悯人,每次在坐藤椅之前总是先摇一摇,以免藏身在藤椅中的小虫被压死。在临终时,他还要求弟子在龛脚垫上四碗水,以免蚂蚁爬上尸身而被烧死,他的善心由此可见。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显醇厚”,泪水多流而滋润了眼球,所以眼睛就更加清明;我们的心灵因为经历了太多的磨难而变得更加醇厚。我们每个人都要善加爱护我们的心灵,避免它在经受苦难时失去,从而修得一颗柔软心,以一颗柔软心去感同身受他人的苦难,去积极帮助、关怀别人,爱护众多有生命的以及没有生命的!

关爱他人

“心因饱经忧患而愈显醇厚”,在我们亲身经历了苦难之后,看到别人也在经受和我们一样的痛苦,我们也会伸出手去施以援手的。因为,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他们和我们一样,他们罹受灾难,我们也有切肤之痛。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一个人高尚人格的体现,也是内心之中油然而生的一种本能。

当我们乘坐公交车时,看见身旁站立着颤巍巍、两鬓斑白的老人,我们是不是也会毫不犹豫地站立起来让座呢?因为我们也知道长久站立的滋味,也希望当我们年老的时候能够有人站起来让座。当我们看见有那么多的小孩因为贫困而不能上学,看见有很多人跪地乞讨,看见很多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无法维护生存的尊严感的时候,是不是也会萌发恻隐之心慷慨解囊呢?当我们看见太多的人为了糊口而东奔西走,是不是也有切肤之痛呢?当我们看见别人蒙受苦难,但我们却无能为力,是不是也会给予精神上的鼓励,甚至一句良言呢?当我们看见爱心接力,我们是不是也是其中一棒呢?……这些举动看似微小,却使他人摆脱了困境,使他人的生活“柳暗花明又一村”,也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份爱。

这个世界虽然有风雨雷电,但更多风和日丽;虽然有人居心叵测,但更多仁者爱人;虽然有恨有怨,但更多的是爱和感恩,是爱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

“芥子纳须弥”,一颗充满爱的心灵可以包含整个世界,就像诸佛菩萨的慈悲心,而只记得一己之私、仇恨的心灵包含的只是贪欲和仇恨。人类构成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上帝就是人们的爱心。

一个小男孩手握着一美元的硬币,沿着街边依次询问路边的店铺:“请问您这儿可以买到上帝吗?”买上帝?真是奇怪。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这个小男孩捣乱,就不由分说把他轰了出去。

夜幕快降临了,第二十九家商店的老板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小男孩,老板是个老头,有六十多岁,白发苍苍,慈眉善目,非常和蔼,他微笑着问这个小男孩:“孩子,告诉我,你买上帝要干什么啊?”男孩眼泪扑簌簌地流了下来,他告诉老头自己叫邦迪,父母去世得早,是他的叔叔帕特鲁普把他抚养大的,叔叔是一个建筑工人,不久前在工地干活时从脚手架上掉了下来,到现在昏迷不醒。医生告诉他,现在唯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就想,上帝一定是种非常灵验的东西,只要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叔叔就会苏醒过来恢复健康的。

听了小邦迪的话,老头的眼圈也湿润了,他问小邦迪:“你有多少钱?”

“一美元。”

“孩子,现在上帝恰好值一美元。”老头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孩子,拿去吧,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很快就会好起来的。”邦迪喜出望外,把“上帝”紧紧地抱在怀里,欢喜雀跃地跑到了医院。刚进病房,他就高兴地嚷道:“叔叔,我把上帝买回来了,你很快就会痊愈的!”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一流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了医院,对帕特鲁普的病情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药物,终于治愈了帕特鲁普。

帕特鲁普出院时,看到医疗费账单上的那个天文数字,吓得差点晕过去。然而院方告诉他,有一个老头已经帮他付清了医疗费。那个老头是个亿万富翁,曾经担任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后来他退休了,隐居在本市,开了家小商店借以消磨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头斥巨资聘请来的。帕特鲁普非常激动,他带着邦迪立即去感谢老人。然而,老头已经卖掉杂货店出国旅游了。

后来,帕特鲁普接到了那个老头写来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道:“年轻人,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真是太幸运了。他为了救您,拿着一美元四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回了您的性命。您一定要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是的,真正的上帝,就是人们的爱心。是人们的爱心,才使得这个世界洋溢着温情,充满了爱意,是爱温暖着这个世界。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人是有感情的,感情也是相互的,关爱别人的人,也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这就如同我们用爱心播种下种子,它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后,我们也可以得到它的荫凉。

所谓关爱,就是关心和爱护,它始终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也离不开关爱。如果缺少了关爱,真难以想象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因为有人在关爱着我们。而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因为我们有能力去施与爱,我们还有爱,不是毫无感情的一具躯体。我们还可以从关爱他人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和幸福。

在人生的旅途之上,我们也不知道下一刻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是否需要别人的帮助。在强悍的命运面前,仅一己之力很多时候是无能为力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通常是相互的,如果我们不关爱别人,在别人蒙受苦难的时候不施以援手,一旦我们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很可能是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关爱、帮助别人,就是关爱、帮助自己,关爱别人是我们得到别人关爱的前提。当我们在未来某个时刻和苦难遭遇的时候,相信也会有人向我们伸出温暖的双手,为我们在无边的黑夜里点亮一盏灯,为我们在凄风苦雨中撑开一把伞。

那么,就请奉献出一颗爱心,去关爱别人吧!

卢梭曾经说过:“天底下只有一个办法可以影响别人,就是想到别人的需要,然后热情地帮助别人,满足他们的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一句话,一个微笑的举动,都会给别人以春天般的温暖。

更何况,真正的仁者援助他人是不图回报的,他们的施以援手是因为自己的同类在受苦受难,自己也感同身受,这是一种更为崇高的境界。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关爱别人,我们不仅可以使别人摆脱困境,还可以彰显我们的人格,还可以从中得到快乐,因为关爱他人本来就是一种快乐。既然如此,那么就让我们每个人都以一颗慈悲心,诚挚地去关爱他们,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施以援手,让这个世界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