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不要让它输给苦难
朋友们,什么是我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呢?
或许,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有人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爱人、子女;也有人认为健康最宝贵,有人认为生活的磨砺最宝贵;还有人也认为“自由价更高”,甚至有人以自己失败的人生经历证明一个人最宝贵的是权力、金钱和美色。
其实,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是生命,人因为有了生命才凸显了一切的存在。自然界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生命,生命没有诞生之前,天地山川、阳光雷霆、雨露和风……一切都在,但整个世界是孤寂的、静悄悄的;而自从生命诞生那一刻起,这个蓝色的星球便变得热闹活泼、充满生机,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动人。
《庄子·天地》中记载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唐尧巡视华州,华州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就说:“这不是圣人吗?我们衷心地祝愿您富贵、长寿、多男子。”祝寿、祝富、祝多男子,合称三祝。现在也以“华封三祝”为祝颂之辞。在华州老百姓的心中,富贵、长寿、多男子是人生幸福美满的标志,因此他们衷心地希望唐尧能拥有这三者。
无独有偶,佛教中也有一部经典——《佛说无量寿经》,“无量”的意思是多得无法计算。这部经书是净土宗的基本经典之一,它认为这部经书是所有经书中的第一经。一切的无量中寿命为第一,可以想想:如果一个人拥有无数的田园、珍宝,但没有寿命,那么也就无法拥有这些财富,因而寿命是享有众多无量的前提,“寿”多得无法计算,那么也就代表着会享受众多的财富。
是的,有了寿命,才会拥有一切。有了生命,我们才会拥有一切,是生命的存在使其他东西的存在有了依据,所以我们在遇到苦难、挫折,甚至那些难以承受之重时,也要珍惜、热爱我们的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丧失了生命一切将无从谈起。
在一个小区的居民楼里,两家比邻而居,一边住着一位年轻人,另一边则住着一位老人。
老人的一生非常坎坷,承受了许多人生的苦难:在他年轻的时候,由于战乱频生,他几乎失去了所有挚爱的亲人,自己的一条腿也在日本的空袭中被炸断了;十年浩劫中,他的妻子忍受不了无尽的折磨,和他划清了界限,离他而去;不久,相依为命的儿子又丧生于车祸。
然而,在年轻人的印象中,这位老人却一直精神矍铄、乐观随和。相反,那个年轻人由于生活的不如意经常愁容满面,精神不振,显得很忧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知道了老人的遭遇,于是找了个机会去拜访老人,和他聊了聊,也向老人诉说了自己的烦恼。这位老人什么都没说,只是很温和地笑了笑。
年轻人按捺不住,就问老人:“你遭受了那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和不幸,为什么还这么乐观呢?”老人默然无语,看着眼前这位年轻人许久,之后,他拿出一片珍藏已久的枯黄的树叶让年轻人看,并问道:“你瞧瞧,它像什么东西?”
“这似乎是白杨树叶,但它像什么呢?”年轻人问。老人说:“你看它像一颗心吗?或者说本来就是一颗心?”年轻人听了,心灵为之一颤:的确,这片叶子很像心形。老人把手中的树叶放到这个年轻人的手中,说道:“年轻人,仔细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年轻人很清楚地看到,树叶上面有许多孔,叶子就像被针扎过一样。
老人接着说道:“它在春风中探出新芽、绽放,在阳光雨露下渐渐长大,而到寒风萧瑟的秋天,它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这段岁月里,它经受了虫咬、鸟兽的啃啮、顽童的石击、狂风暴雨的袭击,以至于千疮百孔,可它并没有中道凋零,而是尽享天年。之所以这样,完全是因为它对阳光、泥土、雨露和微风满怀着热爱,对自己的生命满怀热爱。相比之下,我遭受的那些打击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难道不像它那样,热爱生命、尽享生命吗?”
老人的一番话如同醍醐灌顶,唤醒了在不如意中消沉的年轻人。临走时,老人把那片“热爱生命”的树叶送给了年轻人。到现在,年轻人仍然珍藏着这片树叶,每当遭受到打击和不公时,总能从它那里汲取足够的力量,以一种坚毅和乐观从容面对。
每个人的生命并不是一种辉煌的奇观或者一场丰盛的宴席,而是一种岌岌可危的困境。虽然生活中充满了苦难,但我们也要爱它,因为“喜爱人生的人绝不是失败者”。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个真理,便是忠实于人生,并且爱它。
生命诚可贵,就让我们主宰生命,去努力奋斗,让自己的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华!
勇敢地活下去
“活着,还是死去”,这是哈姆雷特的著名疑问。
针对这个疑问,有人选择了活着,而有人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
根据权威调查,在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的人数则可能是自杀者的10多倍甚至20倍。在这自杀的100万人当中,超过四分之一的人来自中国。学术界曾有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中国每年大约有28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料显示,自杀已成为我国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而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已是首位死因。
几个世纪以来这个奇怪的现象,令许多哲学家、神学家、社会学家很感兴趣。法国哲学家加缪说,自杀是唯一真正的哲学问题。唯一严肃的问题是“自杀问题”。
然而,这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却一直在上演。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跳海自杀了!
写过《热爱生命》的杰克·伦敦自杀了!
素有硬汉形象的海明威自杀了!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杀了!
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自杀了!
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自杀了!
……
在丧失了人生的信仰之后,在所有的追求都破灭之后,在承受了难以承受之重之后,很多人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死来抗争。
但是,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否真是最终的逃避?
大家都听说过奥斯维辛集中营,它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一千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大约有110万人在这里失去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因此它也被人们称为“死亡工厂”。在这座“工厂”里,最终活下来的人寥寥无几。
以常理而言,在经历了这些惨痛之后,幸存者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就在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中,也有很多人选择了自杀。有过集中营经历的艾默里曾经说过,谁在集中营里遭受了摧残和折磨,谁就再也摆脱不了被折磨阴影的存在。正是因为这种无法摆脱的梦魇,同样曾被关押在集中营的意大利作家普里默·列维和德语作家保尔·策兰,甚至包括艾默里本人,最后都选择了自杀作为最终的逃避。
然而,匈牙利著名作家凯尔泰斯却承受了这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凯尔泰斯·伊姆莱出生于匈牙利一个犹太裔家庭。1944年,14岁的他被投入到**德国设在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幸运的是,凯尔泰斯在这座“死亡工厂”里逃过一劫。在经历过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之后,面对着难以摆脱的噩梦,他选择了生存。
他曾说:“对于我而言——作为一个犹太人——首先就要接受这个民族在道德上所遭遇的一次又一次挑战。无疑,大屠杀创造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的目标必然是通过心灵旅程来弥补不可能弥补的生活现实,从而达到所谓的精神上的净化。在我的创作生涯中,正是这种欲望激发了我的灵感。”凯尔泰斯认为自己为了生存而写作,为了生存而表述,而不是在创作文学。他正是在写作中获得了重生。
在经历苦难之时,或者在承受了苦难之后,每个人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尽管每个人都有权利对待自己的生命,但生命只有一次,无论怎样,无论遭受怎样的苦难,都应该选择活着,坚强地活着。
一代女侠秋瑾说:“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自杀是对个体生存意义的否定和对个体所在社会的否定。”一个人选择了自杀,那就是对自己生命的不珍惜,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爱惜自己,他又怎么会爱社会群体、爱更多的人呢?
那么,在面对人生的苦难,甚至在苦难之后,为了摆脱那种噩梦般的梦魇,人们又该怎么做呢?
或许,一个平凡人的经历会给我们一个很好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