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白话全译)
1340500000030

第30章 劝学篇(6)

解读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参与到某件事情中,有时候往往不如旁观的人对事情看得更为清楚。苏东坡学士有一首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观察事物,角度不相同,对于事物的认识也不相同。如果能置身于事情之外,有时反而能够获知事物的真面目。

南唐徐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有一次,徐铉来北宋纳贡。满朝文武大臣都知道徐铉之名,他见多识广,口才非常好,因此大家都自觉不敌徐铉的辩才,不愿意去做使臣。丞相赵普也不知道该派谁去比较好,就去向宋太祖请教。宋太祖说:“你们都退下吧,我亲自来挑选。”过了一会儿,太祖要宦官们下命令,让殿前司写出十个不认识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送过来。殿前司写好后,宦官送给太祖。宋太祖拿过来,看也不看,御笔一挥随便点了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太祖这样做,使得在朝官员们都很吃惊。赵普就催促那个被点中的人赶快动身。被点名的殿中侍者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派他去做使臣,而且又没有人给他解释,只好带着疑惑去执行命令。殿中侍者一见到徐铉,徐铉就开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话,周围的人都被徐铉的能言善辩所打动,为之钦服。殿中侍者无言以对,只是一味地点头说是。徐铉不知道这位殿中侍者究竟何许人也,也不知道他学识深浅如何,因此更加卖力地和他讲话。一连几天,徐铉说得口干舌燥,殿中侍者始终不和徐铉争辩,徐铉终于疲惫不堪,停下来不肯讲话了。这个故事说的是以愚人对付聪明人,使得聪明人无计可施。但是换一个角度看,殿中侍者正是由于对自己为何被派为使臣的原因不清楚,所以能置身事外,任由徐铉表现辩才,而不和徐铉争辩,最终使得徐铉的辩才毫无用武之地。

遇好书良友,享碗茗炉烟

原文: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炉烟。

译文:千年难遇的好东西,都比不上好书与好朋友;一生清闲自在的生活,就在于碗中茶与炉中轻烟之中。

解读与三五好友,相约着品茶交谈,品着好茶,享受着熏炉中散发出来的宜人香气,这种生活确实十分惬意自在。千载难逢的好东西都比不上一本好书,比不上一位贤良的好朋友。一本好书能使人终身受益。好读书的人,善于学习求知。不论人们从事哪个行业,如果爱好读书学习,都有利于在本领域内有所成就。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善于学习求知的人。就是身为帝王,也需要读书求知。

宋太宗就很喜欢读书,他非常好学勤奋,常常去皇宫中藏书的地方读书,不但自己喜欢读书,还喜欢召集一些大臣陪着读书。南唐后主李煜文采斐然,有时候宋太宗就把降宋的李煜和南汉后主刘鋹都叫来陪读。宋太宗喜欢读书,就搜寻天下名书,令翰林学士们汇编成《天平御览》一千卷,每天让人拿来三卷,刻苦读书。他打算在一年内把这些书都读完。有的大臣劝他这样太辛苦了,宋太宗却说开卷有益,不觉得辛苦。宋太宗身为皇帝,却知道刻苦读书,其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一个人一辈子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读书上,所能读的书也是非常有限的,更何况现在社会中人们会面对很多问题,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读书学习上。所以我们需要有效利用学习时间,有选择地读书,选择一些好书来读,把学习时间花在最值得的事情上面。

日与圣贤语,时共造化氲

原文:蓬茅下诵诗读书,日日与圣贤晤语,谁云贫是病?樽罍边幕天席地,时时共造化氤氲,孰谓醉非禅?

译文:在茅草屋下诵读诗书,每天都能和古代圣贤对话交谈,谁能说贫穷是一种病呢?以天为幕,以地为席,举杯畅饮,时时都能和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谁能说醉酒不是静思悟道呢?

解读爱好学习,品格高尚,对生活有所追求的人在清苦的生活环境中依然能过得非常有意义。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青年,他本来学业优秀,考上了一所著名大学。就在他准备读大学的时候,家里突然发生了非常不幸的事情,他的父亲与母亲在一场事故中丧失了生命。他把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收藏起来,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到城市里打工。他没有什么特长,只是从前父母忙的时候,他经常做饭。因此他就买了锅碗瓢盆等器具,在街上摆摊卖水饺、面条、肉饼等小吃。他卖的小吃很受人们欢迎,只是他没有本钱开店,在街上摆摊时常会遇到城管。城管一来,他的东西就会被没收。他住在一个简陋的平房内,每天凌晨4点多一点,就得起来包饺子、擀面条,每天晚上将近11点才收摊。生活的辛苦之外,还需要东躲西藏地逃避城管。他赚的钱除了自己的开销之外,全部都寄给了读中学的妹妹。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他还时常抽出时间来看书学习。后来当妹妹能够自立之后,他通过自考,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

涤尽心渣滓,始见本真体

原文: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译文:做善事想要抬高自己超过别人,施人恩惠想要博取好名声结交别人,修营功业想要震惊世人,培养节操想要表现怪异显示奇特,这些都是善良念头中的凶恶之气,真理道路上的阻碍,最容易混杂夹带,最难清楚了。必须要清除干净残渣,斩断萌芽,这样才能显现真实面目。

解读黄霸和令狐子伯是朋友。子伯在楚国为相,他的儿子也当了官。有一天,子伯派儿子送信给黄霸。客人走后,黄霸躺在床上想心事。他的妻子问他怎么了,黄霸说:“刚才看到令狐的儿子,言行举止得体,光彩夺目。可是我们的儿子却蓬头乱发,牙齿还稀疏不齐,又不懂什么礼节规矩。见了客人也不大方,举止瑟缩羞惭。我身为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子比不上别人,不由得感到自愧,这都是我的过错啊。”妻子说:“你少年时代保持高洁的品行节操,不贪恋荣华富贵,现在以子伯与你相比,哪一个更高洁呢?你怎么反而忘了平时的志向,为自己的儿子感到惭愧呢!”黄霸听了,从床上起来,赞同妻子的话,他们一家人隐居起来了。黄霸保持高洁的品行,虽然一时之间想不开,为自己的儿子不如朋友的儿子显贵而感到羞愧,但是经过妻子的开导,他认识到了保持高洁的品行,又何必在意自己的儿子不如人家显贵呢。保持高洁的品行,却过于在意世俗的眼光,或者从世俗的眼光去看问题,这都是修行欠缺的表现。

宋钦宗时的太宰李邦彦,他的父亲从前是一个制作银器的银匠。有人就此事嘲笑他,李邦彦感到很羞愧。他回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母亲。他的母亲说:“丞相家中出了银匠,那才是令人感到羞愧的事情,银匠家中出了丞相,这是值得称道的事情,有什么好羞愧的!”李邦彦的母亲是有智慧的女子,能够看到出身低微并不可耻,不努力上进才是真正可耻的事情。努力建功立业,真正建立一些实际的功业才是最重要的,与他人比出身、比名气,都是阻碍自己前进的路障。所以做善事不要夹杂私心,施人恩惠不要期望从别人那里获得一些好处。修营功业要做实际的事情,不要贪慕虚名。培养节操不要表现怪异,也不要过于在意别人的目光,只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闲时身须忙,收摄心可放

原文: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警惕惰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

译文:身体不宜过于忙碌,而在空闲的时候忙碌起来,又可以消除身上的懒惰懈怠之气;心思不可以过于放松,而在收敛约束之后放松,又可以激发人的天赋灵性。

解读过于忙碌与过于放松都不好,过于忙碌容易使人忙出病来,对于人的身心健康不利。过于忙碌,也不利于人们处理好事情,不利于发挥积极的创造性。过于放松,又容易使人生出懒惰懈怠等毛病,丧失积极进取的动力。所以忙碌之后适当的休息是非常必要的,空闲之后的忙碌能使人身心充实。

许多优秀的学者都是善于调节身心的人,他们工作的时候会全力以赴,全身心扑在研究工作中。当他们忙碌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找适当的方式放松身心。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在科学领域的贡献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在音乐方面同样造诣深厚。他的小提琴拉得很好,还曾经写过一首小提琴曲。他的散文写得很好,还会写诗。这些都是他在忙碌之余休息放松身心的方式。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贡献一生力量致力于科学发展事业。钱学森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他对于音乐的爱好得益于他的妻子蒋英。蒋英是一位歌唱家,她熏陶了丈夫对于音乐的爱好。钱学森在科学研究工作之余,沉浸在音乐世界中。他曾和妻子共同写作了《对发展音乐事业的一些意见》一文,对于发展音乐事业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在1991年中共中央为钱学森举行的颁奖仪式上,钱学森提到他的夫人蒋英引导他对音乐产生兴趣时说:“她为我介绍了音乐艺术,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对于音乐的爱好,没有阻碍钱学森的科学研究事业,相反对于音乐的爱好,为钱学森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使他对于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

名为招祸本,欲乃散志媒

原文:钟鼓体虚,为声闻而招击撞;麋鹿性逸,因豢养而受羁縻。可见名为招祸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学者不可不力为扫除也。

译文:钟和鼓的体型是中间空,因为被撞击能发出声音而为自己招来经常被撞击的祸事;麋与鹿性情闲适安逸,因为被驯养而受到约束。由此可见名声是招惹祸事的根源,欲望是使人心志涣散的中介,学者不可以不全力清除欲望和名声啊。

解读名声在外,有时并不是好事,名声有可能会为自己带来祸事。有一个学者,他在没有出名之前,可以集中精力做事情,当他出名之后,各种各样的事情占去他很多时间。有人请他吃饭,有人请他作报告,有人请他演讲,还有人请他讲课,也有人请他写书,很多都不是他愿意做的,可是又推脱不掉。他非常怀念没有出名之前,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做研究的时光。

北魏的崔巨伦很有名望,曾经担任过殷州别将。当殷州被攻陷之后,葛荣听到崔巨伦有名望与才干,就想任用他帮助自己。崔巨伦不愿意跟随葛荣,只好想办法让自己脱身。葛荣召集百官,命崔巨伦作诗。崔巨伦写了一首搞笑的歪诗,掩藏自己的才能,葛荣也就放弃了他,崔巨伦从而得以脱身。可见名声在外,有时会给自己招惹来各种各样的麻烦事。

舒适的生活环境虽然使人身心舒适安逸,却也会消磨人的意志,侵蚀人的斗志。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有一天,他在纽约街道上遇见一个朋友。这个朋友说:“爱因斯坦先生,您似乎需要换一件新大衣了。您身上这件似乎太旧了。”爱因斯坦不以为意地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反正在这里谁也不认识我,没有必要为穿什么衣服发愁。”又过了几年之后,爱因斯坦与那位朋友又在纽约街头相遇了。这个时候,爱因斯坦已是天下闻名了,却还是穿着从前那件旧大衣。朋友又建议爱因斯坦换一件新大衣。爱因斯坦回答说:“没有这个必要,反正在这里大部分人都认识我了。”爱因斯坦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对自己穿什么样的衣服不在意,并不追求舒适的生活,这也是他能够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原因。

完心上本来,得世间常道

原文: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译文:完全认识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才可以说是明白了心性;理解透彻世间的基本规律法则,才能够谈论超脱人世。

解读真正认识了自己的本性,才可以说是对自己有了真正了解。有一个小姑娘,她想学芭蕾舞,还想学骑马、弹钢琴。她对读书绘画也非常感兴趣。虽然她想学的东西很多,但是现实条件不允许,她最终只能学习绘画,同时还拥有足够的书可以读。这两件事情已经占用了她大部分的时间。后来当她上学之后,家中境况变得好转起来,父母有能力送她去学她想学的东西。她终于有机会去学自己渴盼很久的芭蕾舞与钢琴,她还跟着人学习骑马。学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其实对于芭蕾舞、钢琴并不是真正感兴趣,她一直以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其实并不能真正地感染她。所以我们在真正全面认识自己的本性之前,不能说已对自己有了全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