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人“出人头地”一定要有的心眼与“手腕”
1359300000030

第30章 创新,创新,创新!——创造力是男人成大事的“杀手锏”(4)

特奥兄弟靠着自己独特的经营方式,迅速成为了零售业巨头。他们之所以成为零售大王,其起源不过就是看到了消费商店的经营方式。为什么其他商店没有成为“阿尔迪”,而靠模仿起来的“阿尔迪”却成为世界知名连锁企业?这里主要的原因还是特奥兄弟的模仿并不是纯粹的照搬照抄,而是由此及彼,将自己的创新融入经营实践之中,从而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7.做生意“创”出新路,多用奇招妙招

创新出新路,不创新就有可能走入死胡同。只凭一招鲜便能吃遍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做生意如果能多用一些出其不意的妙招,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灵活,对于在起步或创业阶段的男人来说,与大公司竞争的确是没有什么优势的。但船小好掉头,只要你有足够的创意,照样能在大集团、大公司的夹缝中脱颖而出。

1957年,蔡万春荣升为台北市第十信用社董事会主席,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喜悦。在台北的金融同行中,“十信”太渺小了,小到根本无人理睬它。台北有的是信用良好、资金雄厚的大银行,稍稍有点名声的企业都把钱存放到他们那里去了。

蔡万春深知自己的实力不可与资金雄厚的大银行较量,但他又坚信,大银行虽然财大气粗,它不可能没有“薄弱”或“疏漏”之处,而那些“薄弱”或“疏漏”之处,正是“十信”的生存之地!

蔡万春在街头巷尾徜徉,与市民交谈,跟友人商榷,终于发现了各大银行不屑一顾的一个潜在大市场——向小型零散客户发展业务。

不久,蔡万春大张旗鼓地推出了1元钱开户的“幸福存款”项目。一连数日,街头、车站、酒楼前、商厦门口,到处都是手拿喇叭、满腔热忱向人们宣传“1元钱开户”种种好处的“十信”职员,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宣传品更是满天飞舞。“十信”的宣传活动令金融同行们大笑不止,他们都在嘲讽蔡万春瞎胡闹——“1元钱开户”?连手续费还不够哩!

但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奇迹很快出现了:家庭主妇们、小商小贩们、学生们争先到“十信”来办理“幸福存款”,“十信”的门口竟然排起了存款的长队,而且势头长盛不衰。没过多久,“十信”便名扬台北市,存款额与日俱增。

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蔡万春信心倍增。“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走,一定要独辟蹊径!”他这样告诉自己。经过仔细的观察分析,蔡万春很快又发现了一个大银行没有涉足的市场——夜市。随着市场的繁荣,灯火辉煌的夜市不比“白市”逊色多少,而一般大银行是不在夜晚营业的。蔡万春大胆推出夜间营业,台北市的各个阶层一致拍掌叫好,许多商家专门为夜市在“十信”开户,“十信”誉满台北。

就这样,“十信”很快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7家分社、10万社员、存款额达170亿新台币的大社,名列台湾信用合作社之首。

资金雄厚了,蔡万春又有了新招。1962年,蔡万春访问日本。日本闹市区的一座又一座金融业的高楼大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觉得这些雄伟壮观的大厦不仅令人难忘,更给人一种坚实感、信任感。回到台北,蔡万春就不惜重金在繁华地段建起一幢幢高楼大厦。原先讥笑过蔡万春的金融界同行又笑了,但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将唇边的笑容收敛起来,就瞪大了眼睛:“十信”的营业额呈直线上升,原先属于他们的那些客户,也一个一个地跑到“十信”去了。

蔡万春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其实是一种竞争心态,将这种心态摆在你的行为模式里,时时有着创新的意识,那么你就会随时都有一种寻找创新机会的心理反应,就有了创新的敏锐观察力,就会随时发现可以创新的基点。这样,就不会让创新的机会从你的眼皮底下溜走。有了创新思想,在同一个竞争体制下,你就有可能匠心独具,超前胜出,取得竞争优势。

在一个全国性的酒类博览会上,很多的国内知名品牌厂家蜂拥而至,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也想占据一席之地。但由于场面之大,远超出酒厂领导的预测,小酒厂的产品和参展人员被挤在一个小角落里,虽然产品是运用传统工艺精心酿制的佳品,但从外观包装和广告宣传上,都很难让经销商认可。直到博览会将近尾声时,小酒厂的产品依然无人问津,厂长为此一筹莫展。

这时,供销科的科长突然来了灵感,对厂长说:“让我来试一下。”只见科长取了两瓶酒装,在一个网袋里就往大厅中心走去,这一举动使得厂长莫名其妙。

只见这位科长走到大厅中央人员稠密的地方,突然一不小心,将两瓶酒掉在地上,酒瓶应声而碎,顿时大厅内酒香四溢。可以想见,到这个博览会参展和订货的人自然都是些品酒专家,当时很多人就从这飘散的酒香中得出了定论——这肯定是好酒。就凭这酒香,小厂两年生产的产品,在一个多小时内被抢购一空。由于厂长说暂时不想扩大生产规模,以保证产品质量,使得很多经销商只有望“洒”兴叹的份了。那位科长的举动,可谓是出其不意的创新的推销方式,要以正常的行为方式在强手如林的商界中抢占一块市场,谈何容易。可这位科长的超常规举动就能把这个无名小厂推上浪峰,这个金子般尊贵的创意成就了小酒厂的辉煌,由此可见创意和创新的力量。

8.拥有创新精神,打破陈规陋俗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创新的人,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创新的观念和能力,能否掌握创新的思维方法和运用创新的基本技法。但是推陈出新绝非一味求新求异,而是要在牢固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在已有的成就上逐步走出新路。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否定自己已有的见解,才能生产出更新颖、富有独造性的产品,实现不断的超越和发展。然而,知识本身只能是客体,它本身不会创造自己,人才是创新、开发、传播和运用知识的主体。

人人都懂得创造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今天,科学技术不断更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个人奋斗和集体思想同样重要的社会里,创新更是取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经之路。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亟须创造精神的时代。日本长岗科技大学校长川上正光认为,独创能力是一个国家兴亡的关键。江泽民同志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于个人来说,若要在经济社会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成功的人生,就必须培养和展现自己的创新素质,否则将难以在剧烈的竞争中凸显自己的价值。所以说,创新是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最关键素质。

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或一无所有的情形下,创造出新的东西。创新需要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性格素质,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

然而,创新绝不是把一切都扔掉,连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学识和经验都通通抛弃,不加选择地否定。要知道,经验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最实用的规律性的感觉,是做任何事都可以运用的原则性体验。很多知识,并不是短时间就能更新换代的,相反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引导人类进行创新的理论。因此,在寻求突破时,抛弃的并非是一切已经存在的东西,而是有所选择地否定那些逐渐僵化、生硬、陈腐、过时的观念和道理,包括我们认为非常成功却逐渐落伍,只能记载我们过去的辉煌的东西。

实际上,基本知识是我们创造的根本,是寻求突破的必经之路。如果一名运动员连运动规则都不懂,就整天想着如何向世界冠军进发,岂不是很可笑的事?同样的,一名作家的作品在国内尚无人赏识、不被人传颂,却试图去拿诺贝尔大奖,并且完全抛弃自己的风格去学习那些诺贝尔奖得主们的写作手法,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可见,我们在突破陈旧的思维,追求更大的成功时,应切忌好高骛远,被他人的成功所迷惑,从而失去目标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创新能力不仅表现在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对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发明创造,而且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主动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固然需要全新的教育氛围和先进的社会文化环境的熏陶,但对于个人来说,关键在于发展创新个性心理品质。事实上,人的创造性潜能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愿意发掘,人人都可以开发自己的创新性潜能,成为创造性的人。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创造性的人,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创新的观念和意向、有没有创新精神、是否有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所谓创新的观念和意向,是指对创新意义的认识和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意向。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强烈意向或欲望,创新的“程序”将无法驱动。而创新精神就是有胆量、勇气和知识超越已有的或传统的思想观念。

科学文化乃至整个人类历史的进步都是人类创新精神的结果。拉马克否定传统的陈腐的生物学观念、达尔文否定拉马克进而形成进化论、爱因斯坦突破经典物理学的局限、亚历山大挥剑创造自己解开绳结的方法、哥白尼推翻以地球为中心的天文学说、拿破仑打破传统的作战规则、贝多芬改革交响乐的写作规则等等,与人类相关的各个方面的进步,无一不是创新精神使然。

创新精神的发挥有赖于突破传统思想、习惯行为和权威教条,独立思考,超越流行的束缚。它具体表现为:突破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局限和消极影响;突破自身习惯性的心理束缚;克服现存文化上的障碍,如顶住不公正的舆论压力等等。

这就需要具有抛掉成见的勇气,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如果只是重复已知的做法,就不可能拥有新技术。所以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就必须研究新事例、追求新方法,并从其中找到有助于目前正在做的事的方法,促使自己突破原来的框框条条的限制。

可以相信,终其一生都能不断创造的人,必定经历过许多变化。艺术家的一生往往有许多不同的面貌与时期。毕加索起初以印象派登场,不久就开创了立体派。康德过了大半辈子之后,才起了大转变,完成《纯粹理性批判》,在那之后,又有一次重大的转变,先潜心于道德,然后转而研究美学。这就是说,不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很难获得真正的提高。

不言而喻,这样的转变经常是波涛汹涌的,也是痛苦的。因为一旦投身于未知的、崭新的领域,就可能会失败。但是,变革总是发生在危险与风险逼近时,缺乏勇气,就谈不上进步。

所以,有很多人正是因为缺乏创新精神而对新的状况望而却步,踌躇不前。他们一到达某个阶段就开始惧怕新的事物,惧怕变化、惧怕成长。他们躲在自己的过去之中,就像靠退休金生活的人一样。他们一下子就从社会的舞台上消失,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作品,更没有任何人再提起他们。可见,一个人要保持创造力,不仅要有创造的欲望,还应该具有推陈出新的勇气。这种勇气,不能与生俱来,更不能靠别人赐予,而要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地累积、实践、升华。

一个人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久了,就会形成依赖性,造成安宁与舒适的假象。尤其是对于大多数人认可、赞赏的成绩,谁都不愿意轻易将其否定、抛弃。否定过去,对于任何人来讲,都是一种痛苦的体验并可能造成不安全、畏惧的感觉。而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否定过去的魄力,就不可能更新观念,创造更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