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舌上风暴:辩论技法与辩论口才(大全集)
1365500000034

第34章 辩论者情感表达的基本技巧(1)

★付出真诚,收获真诚

说服对手乐于认同你的观点,靠的是以诚服人、以情服人、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这是感情、知识和心智力量的使然。情感的力量是情感的认知和共鸣,知识力量能使人们信服观点的论证,心智力量则能使人们接受辩手本身,并进而在有意无意中相信和支持你的论证与反驳。

◎真诚表达自己的感情

某学院有位教员写了一本书,出版社让他推销一千册。为了把书推销出去,他对学员做了一次推销演讲:“当老师的在这里推销自己写的书,总不免有些尴尬。不过,如今作者也很难,写了书,还得卖书。出版社一下压给我一千册,稿费一文没有,所以我不推销不行。这本书写得怎样,我自己不好评说。不过有两点可以保证:第一,这本书是我用三年时间完成的,是我心血的结晶;第二,书的内容绝不是东拼西凑抄下来的,是我自己长期思考的见解。前不久,这本书被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评为社科类图书的二等奖,这是获奖证书。说实话,对于我们这些教书匠来说,搞推销比写书难,只是硬着头皮来找大家帮忙。不过,买不买完全自愿,决不强迫。如果觉得这本书对你有用,你又有财力就买一本,算是帮我一个忙。谢谢。”演讲立即产生了效果,书一次就卖掉了300多册。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位教员的推销并没有什么技巧可言,似乎是一个笨嘴拙舌的人,也可以说他有意无意间掌握和运用了论辩的最高技巧——真诚。他的成功,也许就在于他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的真诚,赢得了听众的信赖。

一个旅游团不经意地走进了一家糖果店,参观一番后,并没有购买糖果的打算。到了临走的时候,服务员没有对旅游团的“开始不买”持责怨态度,相反,他却更加热情,把一盘精美的糖果捧到了他们面前,并且柔声慢语:“这是我们店刚进的新品种,清香可口,甜而不腻,请您随便品尝,千万不要客气。”如此盛情,使顾客不知不觉进入了糖果店营造的一种双方好似亲友的氛围之中。恭敬不如从命,既然领了店家的“情”,又岂能空手而归呢?旅游团成员觉得既然免费尝到了甜头,不买点什么,确实有点过意不去。于是每人买了一大包,在服务员“欢迎再来”的送别声中离去。

如果这位服务员使这个旅游团的成员感到他的热情只是一种算计,那么结果只有一种可能,这就是:你越是热情,我越是拒绝。

付出真情,必收获真情,甚至你敬人一尺,人必回一丈。但是,我们不能够把付出真情当作某种本小利大的低风险投资,使别人觉得与你交往成了一桩买卖,而算计的权利全在你的手中。

每一句话都是心里话,而不仅仅是把装出来的热情做得不露痕迹,这样就能够赋说话或者论辩以真情,从而在打动自己的同时打动对方。更重要的是,真情重在自然流露,在乎本性天成,不能仅仅作为一种方法或者策略。

◎诚实是真诚的第一要求

亚里士多德说过:与其他人比较,人们更容易和更坚定地相信完美的人,当对一个问题有意见分歧又不能确切断定时更是这样。

常常言行不一的人,论辩的水平越高,人们越反感。口含蜜,心似剑,诡计多端,手段毒辣的人,最易遭人唾骂。以德信人,即使没有舌战群儒的雄辩之才,同样能够打动人心,甚至更能打动人心。

道理能征服人,主要靠真理的力量;道德能征服人,主要靠人格的力量。人格和德行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尽管不是道理,但往往胜于道理。我们常讲德高望重,其实“德高”不仅能“望重”,而且能“言重”,即增加讲道理的分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行是形象的道理,道理是抽象的德行;道德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人格的缺失是最可怕的缺失。“以理服人”和“以德服人”不可偏废,而后者是一种至高境界。

大量事实证明,最能说服别人的人并不一定是口若悬河的人,而是善于表达真诚的人。当你用得体的话语表达出真诚时,你就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建立起人际之间的信赖关系,对方也就可能由信赖你这个人而喜欢你说的话。这就是很多训练有素、似乎懂得说话奥妙的推销员常常不能打动顾客的原因。

一泻千里的气势虽然流畅优美,但是如果少了诚意,那就失去了吸引力,如同一束没有生命力的绢花,很美丽但不鲜活动人,缺少魅力。因此,演讲者首先应想到的是如何把你的真诚注入演讲之中,如何把自己的心意传递给对方。只有当听者感受到你的诚意时,他才会打开心门,接收你讲的内容,彼此之间才能实现沟通和共鸣。

★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带着饱满的感情辩论,辩论者因此更能打动人们。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更要求我们声情并茂地去表达自己。

◎在辩论中注入个人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论辩是一种以己达人的艺术,不仅要以理服人,以事喻人,更要以情动人,即通过丰富的情感展示引起人们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观点的变化,取得最佳的论辩效果。

以情感人的最佳方法在于现身说法,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和遭遇劝导别人,感受真实,情真意切,最易引起对方的共振。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有两位军人竞选国会议员。一位是著名英雄陶克将军,陶克功勋卓著,曾任过两三次国会议员;另一位则是约瑟夫·爱伦,是一位普通的士兵。

陶克的演讲是:“诸位同胞们,记得十七年前(南北战争时)的昨天晚上,我虽带兵与敌人激战,经过激烈的血战后,我在山上的树丛里睡了一个晚上。如果大家没有忘记那次艰苦卓绝的战斗,请在选举中,也不要忘记那位吃尽苦头、风餐露宿、造就伟大战功的人。”

这段话很精彩,感情色彩很浓。

爱伦的演讲是:“同胞们,陶克将军说得不错,他确实在那次战争中立下了奇功。我当时是他手下的一个无名小卒,替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这还不算,当他在树林里安睡时,我还得携带武器,站在荒野上,饱尝风寒露冷的味儿,来保护他。”

爱伦的演讲更动人,更易激起共鸣。他打败了陶克,取得了胜利。

“情不深,则无以惊心动魄。”有经验的论辩者当他激情进发时,好比冲出龙门的河水,呼啸着奋进的浪花,听起来使人精神振奋,思想升华。

要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还要求论辩者性情豪爽,话语坦率,推心置腹,以真换真,以诚对诚,讲出真情实感。

这就要求论辩者情感的显示应该是炽烈、深沉、热情、诚恳、娓娓动人的,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要求论辩者必须和听众一起喜怒哀乐,不掩饰、不回避,对真、善、美热情讴歌,对假、恶、丑无情鞭笞;要求论辩者对整个过程立体把握,协同处理;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励;要求论辩者既要有怒有喜,又要有爱有憎;要求论辩者不摆架子,不野蛮粗俗,不声色俱厉,不以局外人自居,要引而不发,诱人深入。

◎声情并茂,懂得表达自己

一个雄辩家,不但要掌握真理,而且要善于将真理寓于情感之中,以情动人,使别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观点。

在关于“安乐死符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的论辩中,反方二辩有一段感人至深的陈词:

反方二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当我听到对方辩友的发言,我感到沉重,毕竟我们只有二十岁,我们感受着生命的魅力,我们却无关紧要地让人去死,我们有什么资格?我想我们是不是爱鲜花?如果爱,我们要不要把它从枝头上折下来,尽管它快要凋落。我们是不是爱河流?我们是不是要吸干它的血脉,尽管它快要干竭。我们爱不爱蓝天?如果爱,我们拉不拉窗帘,尽管窗外乌云密布。我该不该爱我们的生命?如果爱,请大家不要扼杀它,不要扼杀这给了我们一切,使我们顶礼膜拜的神圣的生命,尽管它已经垂危。死并不都有尊严。只有为尊严而死的才有尊严。只有周总理在弥留之际,低吟国际歌时,才跳动着尊严的脉搏,痛苦是需要滋补的。我见过快要死去的人,从他们的脸上,我读到这样一句话:“相对于死亡,痛苦是一种幸福。”如果,一个人的生命不再重要,那么,我们大家的生命也不重要了。

确实,让一个风华正茂的二十岁青年来谈生死,这个话题是显得太沉重了。人生之大莫过于生死。辩手首先从自我的感受谈起,然后采用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不能扼杀美,不能扼杀生命,特别是讲到“周总理在弥留之际,低吟国际歌”时,全场都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