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父母培养孩子易犯的600个错误
1365900000027

第27章 学习篇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高指标高要求(3)

许多父母和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太娇气,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啦。的确,一个人只要参与社会生活,就会遇到各种压力、困难和挫折。对此,有的人坚强、乐观,勇敢地去战胜它;有的人就显得懦弱、悲观,处处逃避它。做多大的事需要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家长应使孩子逐步形成遇忙不乱、遇惊不颤、宠辱不惊的心理品质,保持心理健康。家长要从关心孩子的角度出发,有爱心、有耐心地与孩子多谈心,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郁闷得到疏散,使孩子每天都有个好心情。

如果不顾孩子自身实际,只知道让孩子这个拿第一,那个要优秀,就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还有的父母只让孩子学习,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干,这也会让孩子感到压抑。

不重视孩子的“开学焦虑症”

“马上开学了,还老是往外跑,给我乖乖待在家里。”开学前,初三学生小陈趁着还未开学疯狂地和同学在外玩耍,为此与妈妈发生了多次争吵,每次提到开学,原本还高兴的他,一下子就好像没有了热情,对家人亲朋爱理不理的。

感到不被理解的小陈带着情绪拖着疲惫的身躯进入了新学期的课堂。可是开学已经十余天,小陈依然情绪低落、不想上学,上课犯困、疲倦,甚至与父母发生争吵。

像小陈这类情况在中小学校开学之初普遍存在,是典型的“假期后遗症”,他们轻则迟到,上课犯困;重则厌学、逃课;更有严重者情绪低落,甚至异常焦虑。面对孩子的“开学焦虑症”,有些父母不是去关注,而只是一味地埋怨。这样只能让结果越来越糟。

面对孩子的“开学焦虑症”,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开学一周前可以帮助孩子恢复规律的作息时间。可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图书馆等方式来充实孩子的生活。要让孩子适当地锻炼身体,让孩子生理、心理尽快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用“黄油加大棒法”让孩子学习

有些孩子只要一提学习,马上变成苦瓜脸,非常痛苦。而我们很多家长就是弄不懂学习这么重要,为什么孩子却会痛苦?不学习能有前途吗?不学习能有以后的发展吗?所以,厌学就是个性上的胸无大志、没出息,是品质上的懦弱、无能和愚蠢的表现,所以家长更多地是用榜样来鼓励、用物质来刺激,实在不行就指责和棒打,但是目前很多事实说明,这种“黄油加大棒”的做法收效甚微。

这种方法会让孩子一想到学习,就想起父母的狰狞面目,就想到自己毫无价值、丢人现眼,所以就出现了痛苦的感觉……我们在很多地方为孩子“建立”了一条又一条痛苦的神经链,孩子越来越无法忍受,小的时候隐忍,大了之后就会逃避。

人的一个主要的心理特点是,追求快乐、逃离痛苦,成年人和孩子都是如此。不是所有孩子都厌学,爱学习的孩子,肯定是从学习中感觉到快乐,厌学的孩子肯定是感到学习痛苦。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享受学习,做阳光男孩、阳光女孩,这才是值得每位家长探索的问题。

把孩子逼出“考试焦虑症”

每次考试后,爸爸都会拿着试卷,指点着周周犯错误的地方,训斥他:“这里根本不应该错,只要你认真检查,就可以改过来!”批评之后,爸爸就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增加他的学习量。周周把自己关到房间里,看着书桌上堆着的各种趣味数学啊,概念语文啊,有种要呕吐出来的感觉。

考试的问题,虽然严重,但周周还算能忍受得住,毕竟,考试不是每天都进行的,最重要的考试,一年只有两次。

周周最受不了的,是爸爸竟然会到学校,到班级的窗口下,看他是否认真听讲。

有考试焦虑情绪的学生大部分会感到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记忆力下降,精神难以集中,注意力易于分散,思维似乎停滞。记得很熟的单词怎么也想不起来,面对题目看了多遍,不知是什么意思。生理上则容易疲倦、失眠、多汗、厌食、心跳加速、头脑混乱,甚至引起神经衰弱。

别给孩子太大压力。一是坚决杜绝用“完了,孩子糟糕透顶了……”这类消极语言暗示自己或者孩子。二是消除孩子大脑中的错误信息,如“没有考好,老师会另眼相看”,“爸爸、妈妈会受不了”等,告诉孩子:不应过于顾虑失败的后果,应该用“我努力了,就问心无愧”,“我能成功”等话语宽慰放松自己。

责备孩子做错题却不帮他找原因

有些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不但会天天看着孩子写作业,而且一旦孩子写错了,就开始大声指责:“你看你,你看你,又写错了,这么简单的问题你怎么能错?”“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不听!”孩子听到父母的指责会紧张,一紧张就更容易犯错。

由于孩子的知识结构还没有成熟,思维定势也不明显,作业出错的可能性很大。家长不应该只知道一味责备孩子做错题目,而不帮助孩子分析查找原因,过多地批评指责孩子作业粗心。

其实,孩子的作业做错了,就事论事、有错就改,是孩子最直接的心理接受,而不是在一旁不停地唠叨,这样不仅不能解决孩子的粗心问题,而且会使孩子的内心更加内疚、惊慌、恐惧,从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家长要在孩子的错误问题中帮助孩子更牢固地掌握基础,这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同检查作业,但在检查作业时,父母如发现孩子作业有漏掉的,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少写了哪道题,而应让孩子自己对照检查,找出问题后再补上。对于出现的错别字,也不要直接给孩子指出来,而应该让孩子自己对照教科书检查。

抱怨孩子脑子笨考不出好成绩

我们常听见有的父母这样训斥孩子“你真笨,你看看,这么简单的题你都做不出来!你啊,我看是稀泥糊不上墙,真是没指望了。”然而,父母们是否会想到,久而久之,你们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号呢?你们的孩子从你们那里得到了这样的定论:“我不行,我很笨,我就这样了。”于是,他们就破罐子破摔:你说我坏,我就坏到底;你说我笨,我就笨得不识东西南北。

一天,睿睿从老师手里接过数学试卷,糟了!只有59分,她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胆怯地靠在门边,眼睛盯着脚尖:“妈妈,我数学只考了59分。”“爸爸妈妈小时候都很聪明,你怎么这么笨呢?左邻右舍的孩子个个都聪明,怎么你就这么笨呢?”妈妈先是愣了一下,接着眼睛瞪得像铜铃,声色俱厉地说道,“你真是一个笨蛋,我辛苦供你上学,谁知你这么笨,才考了这么点分……”听着妈妈的话,睿睿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妈妈不耐烦了:“哭,哭,有什么好哭的,这么笨还好意思哭?”

学习成绩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孩子成绩差未必将来没出息。给孩子负面的标定只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孩子往往会按照父母的期待而塑造自己。如果父母总是抱怨孩子笨,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积极进取的自信心,伤害孩子的自尊。

不断地给孩子施加压力

每位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直到大学,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尤其是初、高中的孩子,情感丰富,性心理变化很大,需要学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学习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考试应接不暇。在如今知识显得越发重要的时代,如何努力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是每个孩子和家长经常思考的问题。有时学校和家长一味地对孩子施加压力,结果并不一定是理想的。

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难题解不出来时,可教孩子把它放一放,先不去想,休息一会儿再想或放到第二天再想。又如,孩子准备上台演出,总是紧张得手足无措。这时,父母可引导孩子谈论或做些别的不相干的事,使孩子不再注意演出的事,紧张情绪自然就克服掉了。

想尽办法禁止孩子玩

家长们为了杜绝孩子看电视玩电脑,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和对策,不是藏键盘,就是拔电源板,总之办法想尽了,似乎也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说到底,问题不在于让不让“玩”上,是在如何调整孩子“玩”的取向和方式,解决玩和学习的矛盾。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和明白的是,到底什么是玩?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中,我们家长似乎远远低估了孩子的智慧,所以总是成了最后的输家。有句话其实很形象:“不是敌军太厉害,而是我军太无能!”只有“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

每个孩子都喜欢玩,玩本是孩子的天性,不过,很多孩子玩得过分,玩得沉迷,这就有害而无益了。

孩子贪玩是绝大多数父母最头疼的事情。贪玩,不仅影响孩子的功课,同时还会使孩子染上撒谎、旷课等坏毛病,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但是,父母也需要正确认识贪玩这种不听话行为,有时候,贪玩并不是不听话,而恰恰是孩子与众不同的个性或者创造力的表现。

玩和学习是对立又统一的,光会学习是不能成长的,玩使孩子眼界开阔,使孩子学会交流、协作,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发展。

玩既然会与学习发生矛盾,那我们就应该协调学习与玩的关系,就好比困了要睡,睡觉时间不是玩的时间一样,尽早树立这种观念是非常必要的。

不了解孩子注意力发展规律

一位父母说他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我问:“表现在哪里?”她说:“我星期天帮他复习语文,一个多小时后,他就心不在焉,听不进去,经常写错字。”我问她:“孩子多大?”她说:“小学五年级。”我说:“你怎么不让他休息休息?”她说:“很快进入六年级了,我希望他能考上一个好的中学,不抓紧时间怎么行?一气之下,我就骂了他一通,他哭了,向他奶奶告了我一状,奶奶也哭了。”这位母亲的用心是好的。可是,她不了解孩子的注意力能坚持多久。

根据儿童注意力发展情况,一般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能集中45分钟注意力就不错了。让他过一小时后还继续专心致志去学习,一般比较困难,父母不了解孩子注意力发展规律,并且违背了这个规律,强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让孩子长时间学习,那是不可能的。

不重视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有些孩子的情况很糟,几乎片刻不停地忙忙碌碌,一丁点儿的事物也可以轻易把他们吸引过去。虽然他们也有兴趣爱好,但对感兴趣的事情也无法主动集中注意力。像这类孩子就具有注意力分散度较大的气质特点,应该及早给予帮助,否则到学龄时期就会出现多动症症状,影响纪律,影响学习。

作为家长需要了解到,注意力是人的心理现象。绝大部分孩子的注意力发展是正常的,家长大可不必过于担心。但家长一定要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关心并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为今后健康的成长和有效的学习打好基础。

(1)注意孩子的脑营养。活动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在紧张的学习期间,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吃容易消化的食品和高蛋白的食物。每次吃饭以八分饱为宜。此外还要保证孩子的饮水量,最好每天维持在1.5升以上,多喝矿泉水或温开水,少喝甚至不喝刺激或兴奋性的饮料。

(2)增强孩子的信心。孩子在家长的正面引导和鼓励下会渐渐对自己增强信心,认为自己是能够安静地坐下来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所以家长要经常用亲切的口吻,平和的态度对孩子说:“我相信你再坚持一下,会比前些天做得更好”,“你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了”。这样的心理暗示对加强孩子的信心很有好处。

(3)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对保护神经细胞免于衰竭很重要,所以家长要关心孩子睡眠的质量。学龄孩子每天晚上睡觉不宜晚于10点。一般而言,孩子的睡眠时间不应少于9个小时。

(4)孩子不能过于疲劳。如果连续几个小时埋头做功课,学习效率就会下降。要使孩子能够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就要帮助孩子防止、克服和消除疲劳。注意孩子学习内容不要单一化,隔一段时间换一项活动,适当地给孩子中间休息的机会。

(5)排除干扰因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养成孩子一坐到书桌前就投入学习的习惯,集中注意力变得容易主动。学习环境的周围不要有噪声,避免阳光直晒刺激孩子的眼睛,书桌不宜太靠近窗口,以免窗外的景物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刚放学回家,家长不妨让他先洗洗脸,吃些点心,和他聊聊学校里的趣事。这样让孩子兴奋的神经先安静下来,把会让孩子分心的事先排除掉。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现象,它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一个人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形成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人在出生后的最初一段时期内,只有无意注意;在教育培养下,随着语言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增长,有意注意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学龄前和学龄初期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容易随外界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要求孩子老老实实坐着,布置提前练字或做枯燥的计算题等,孩子总是很难做到。

随意给孩子定学习指标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总是要求孩子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曾经有一位父母对念高中的儿子说,“你每次考试每门课都得在80分以上,你们学校规定85分以上是优秀,我不指望你能门门优秀,但我要求你每门能达到80分,这样你才能确保年级排列百名之内,你才能考上大学或许还能考上重点大学。”可是有一次这个孩子期中考试考了73分,他父母就大发脾气,因为对她来说考73分就是失败,没达到她门门80分的要求。

没有常胜的将军,也没有常胜的考生,再好的学生也很难保证每次考试都是第一,更难保证每门课都达到多少分以上。这种求全责备,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只要对孩子的考分不满意,就严加训斥的做法,只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降低孩子学习的信心。

要求孩子百分百成功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希望自己的孩子样样都成功,样样都出人头地,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总是这样的。只要是人,总有不如意的时候、错误的时候、失败的时候,这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

一个女孩在初中一年级时学习成绩一般,后来她在初中二年级考试排名又降了20多名,因而受到她父母严厉的批评。她父母要她保证初三一定要考得好,结果这孩子在初三的期末考试中感到第一天的考试成绩不好,就喝敌敌畏自杀了。

这一切都是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所造成的,父母总是要求孩子百分之百成功。这样就让孩子形成了一种意识,认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失败的时候,失败往往是成功之母,我们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灌输孩子这种思想,教育孩子懂得世上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作为父母,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过分地批评和指责,而应该帮助孩子找出失误的原因,鼓励孩子从失败中爬起来,继续前进。

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