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宽容是一种境界
1366900000010

第10章 宽容是一种心灵的置换(2)

一位建筑大师阅历丰富,一生杰作无数,但他自感最大的遗憾就是把城市空间分割得支离破碎,而楼房之间的绝对独立则加速了都市人情的冷漠。大师准备过完65岁寿辰就封笔,而在封笔之作中,他想打破传统的设计理念,设计一条让住户交流和交往的通道,使人们之间不再隔离而充满大家庭般的欢乐与温馨。

一位颇具胆识和超前意识的房地产商很赞同他的观点,出巨资请他设计。图纸出来后,果然受到业界、媒体和学术界的一致好评。

心墙不除,人心会因为缺少氧气而枯萎,人会变得忧郁、孤寂。爱是医治心灵创伤的良药,爱是心灵得以健康生长的沃土。爱,以和谐为轴心,照射出温馨、甜美和幸福。爱把宽容、温暖和幸福带给了亲人、朋友、家庭、社会和人类。无爱的社会太冰冷,无爱的荒原太寂寞。爱能打破冷漠,让尘封已久的心重新温暖起来。

与人交往,遭人冷面相对几乎是人人都会碰到的事。在这种情形下,有的人会拂袖而去,有的人还会心存怨恨。这样的反应虽在情理之中,受人同情,但却不利于办事。有时还会因小失大,耽误办事的进程。因此,遇到了冷遇,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对策。

冷遇以其感觉来分,可分为主观性冷遇和客观性冷遇两种。主观性的冷遇又称为自感性冷遇,也就是自己感觉到的冷遇。造成这种冷遇的原因有:求人的一方对对方估计过高,而对方未能使自己的愿望实现,备感受到了冷落。客观性冷遇又可分为两种,一是无意性冷遇,主要原因在于对方考虑不周全,顾此失彼,使求人者遭到了冷落;二是蓄意性冷落,其原因在于对方有意怠慢,让人难堪而不再去求他。

在求人办事,备受冷遇的时候,千万不能灰心、气馁,而是要区别情况,弄清原委,再决定对策。

如属无意性冷遇,则应采取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在应酬场上,有时人多,主人难免照应不周,特别是多类、多层次人员同席时,顾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见的。这时,未被照顾到的人就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千万不要责怪对方,更不应拂袖而去;相反,应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给予充分的理解和体谅。

对于无意性冷遇,应采取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这种态度会比责备好得多。同时,还能感召对方改变态度,用实际行动纠正过失,使彼此关系得以维持和发展。

遇到有意的冷落要作具体的分析,必要的情况下也可采取针锋相对的手段,给予恰当的回击,回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而言,当众给来宾冷遇是一种不礼貌行为,而有意给人冷落那就是思想意识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予以必要的回击,既是维护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对方、批判错误的正当行为。当然,回击并不一定非直接对骂不可,理智的回敬是最可取的方法。

与傲慢者打交道最容易遭冷遇,这时也可采取类似针锋相对的方法,即以不卑不亢的态度,抓住对方之要害,打掉他赖以骄傲的资本,这时对方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放下架子,认真地把你放在同等地位上来交往。同时你也应表现出对垒的勇气和平等交往的尊严,使对方意识到自己应认真地平等地交往,这样交际进程就变成了坦途。

对有意冷落自己的行为持漫不经心的态度,或者以热报冷,是对付有意冷落的一种有力的武器。他之所以冷落你,就是要你在乎被冷落而形成的心理落差,而你偏偏采取不在乎的态度,坦然地面对冷落,以热报冷,以有礼对无礼,以“视而不见”来迫使对方改善态度。

实际上,遭受冷落或对别人冷漠视之,都是因为心灵上缺乏沟通所致。如果在与人交往时,将你的心窗打开,不要吝啬心中的爱,因为只有爱人者才会被爱,你就会获得更多的爱;当你陷入困境时,你也会得到许多充满爱心的关怀和帮助。

◎智慧点拨

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被爱,而是要有爱人的能力。如果不懂得爱人,又如何能被人所爱呢?丢掉你的冷漠,打开你尘封的心,释放心中的爱,你的生命会因爱而更精彩。

误会,其实很容易化解的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谁都可能误会他人,也都可能被他人误会。误会就是指别人对你的看法与你的实际情况不符,是无意之中产生的认识上的错觉。误会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自身的言行不够谨慎,言谈行事有欠周到、欠细致、欠精明之处,致使他人不能准确地领会你的意图,也可能只是对方的主观臆猜。由于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学识、价值观、气质、心境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件事、同一句话,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理解。

误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带来烦恼,带来难堪,甚至可能带来始料不及的悲剧。所以,陷入误会的圈子后,必须及时调整自己,采取有效的方式予以解除,使自己与他人能尽快地轻松、舒畅起来。

出现误会后,不必急于为自己辩解。总以为自己正确、有道理、不被理解、心中怀有委屈情绪的人,必定不愿开口向对方作友善的解释。这种心理障碍妨碍了彼此间的交流。此时,多替对方着想,无论他是气量小也好,心眼窄也好,不了解真相也好,不理解你的一番苦心也好,都不必去计较,只要你真诚地向他表明心迹,误会便会消除。

比如你同朋友争论一个问题,当时有许多人在场,你无意压他一头,让他当众出丑,但当时不能自制,说了许多过头的话,伤了他的自尊,使他误以为你在出风头,故意给他难堪,使他下不了台。事后,你应真诚地向他道歉,这样才能保持友谊,而不要怪罪对方小心眼,从而断绝来往。否则,你们就会因一次争论而导致关系破裂,由朋友变成冤家了。

误会出现后,查清原因方可化解怨恨。产生误会后,一方怒气冲冲,充满怨恨、敌视;另一方满腹狐疑,委屈压抑,双方隔阂越来越深,而且一谈即崩,大有新的误会接踵而来之势。此时,需要冷静,你必须下一番工夫内查外调,搞清楚对方的误解源于何处,否则,任凭你费多少口舌也解释不清楚,搞不好还会越描越黑,弄巧成拙。

有的误会用语言解释不清楚,那就用行动去证实。如朋友误解你同某一异性有暧昧行为,你又说不清楚,那么,你只要与自己的爱人相依相伴、亲密无间,双双出入社交场合,令他人找不到破绽,谣言便会不攻自破,误解也就自然消失了。

再比如知名度高的人,一般要求得到他人格外的尊重和赞扬。如果你毫无顾忌地对他批评、指责,便会被人误以为你怀有嫉妒之心。尽管你尽力辩白,声称没有此意,人家也不会相信。此时,你的唯一对策是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向其求教,注意肯定人家的长处,更不与他争荣誉、争地位,在他被人攻击诽谤时,站出来讲几句公道话,这时你们以前的误会便可烟消云散。

解除误会最简捷、最方便的方法便是当面说清,大多数人也都接受这种方法。有人由于懦弱,不敢当面对质,结果把问题搞得极为复杂。记住,如果有的误会需要亲自向对方作说明,你一定不要找各种借口推脱,要克服困难,战胜自己,想方设法当面表明心迹。如果实在张不开嘴,也可以选择其他委婉的方式,如写信、发短信息、发E-mail等,效果可能比当面交涉更佳。

如果你觉得区区小误会,没必要兴师动众、大费口舌,也不便于直说,但双方在心理上又都觉得不愉快,有了生疏感。此时,你可邀请对方故地重游,或聚会畅谈。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彼此心理上的距离就会缩短,以往的不快便会自然地消失。

解释缘由,消除误会,必须选择好时机。一定要考虑对方的心境、情绪等感情因素。大多可选择提干、涨工资、定职称或参加婚宴等喜庆日子,此时对方心情愉快、神经放松,胸怀也就较为宽广。抓住这个时机表白,往往能得到对方的谅解,使双方重归于好。

有人被误会搞得焦头烂额,总觉得心中有难处,不好启齿,结果碍于情面,时间越拖越长,误会越陷越深,到最后无限制地蔓延,形成了令人极为苦恼的结果。所以,有了误会要迅速解释清楚,否则时间越长,就越被动。

误会是产生在双方之中的,而对被误会的一方来说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会更大,因此,误会要及时妥善地处理,彻底地化解。造成误会的一方要及时解释清楚,而被误会者也应以宽容的心来理解和接纳对方的诚恳说明和道歉。

无论一个人为协调人际关系作出多少努力,事实上仍然不能完全避免同别人之间发生冲突或误解。只要人们之间发生交往,就会或多或少产生矛盾。而解决矛盾和化解误会的良好方法就是宽容。

化解矛盾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记住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要走进别人的心灵,自己就要首先敞开胸怀。在生活中与别人发生分歧在所难免。处理矛盾和冲突必须有理、有力、有节。面对冲突,成熟的人强调“忍”,多说好话,避免争吵,但是也要用一定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对于别人的不同看法,最好以商量的口气指出来。商量的口气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容易被对方采纳;在语气上是平和的,对方听了会觉得舒服;在人格上是尊重对方的,让对方感到有面子。

与人交往要心胸开阔一些,即便是误会也要能体谅对方在过激情绪下的言辞,不要抓住对方不放。一些生性敏感的人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气就不打一处来,而你再寸步不让,势必形成冲突的态势。

听取对方的意见要耐心,不要自以为是地进行反驳。你要留心对方意见中合理的部分,及时地给予称赞,使事情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遇到对方持不合作的态度时,自己要冷静,要为合作创造条件。

面对冲突,你首先要有胆量,用自己的胆量灭掉对方的威风,让他对你从心里产生怯意,这样你就已经胜了三分。

难以接受的问题,不妨先拖一拖。对方在激动时,所提出的问题,如果不能具体解决,往往容易陷入僵局,故对这类问题要加以回避。如是个人的事,可说“这件事太复杂,先喝一杯再说”,这样表明态度,一时就使对方稳定下来,比两人争吵不休要好。在正式场合,比如在开会时引起争吵的话题,应先承认问题的重要性,然后说“这个问题太棘手,无法立刻回答”,从而牵制住对方,或说“这个问题,改天再说”,会比明确拒绝要好,可缓和激动情绪,收敛锋芒,避免纠缠不清。

脾气暴躁的人在处理矛盾时,通常对任何事都是只听得前段而顾不得后段,因此常会发生错怪别人的事。要想避免这种蠢事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养成确认整个事情原委的习惯。当察觉自己的性子快要暴躁起来时,不妨先做一个深呼吸,这样就可使自己平静下来,恢复理智。例如,你看到属下的报告杂乱无章时,不妨先深呼吸一下,再问:“文章好像没有头绪,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样至少在发怒之前,能先了解部属有无合理理由。

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在质问别人时,语气也会逐渐变得缓和。例如,你作为一名领导即使听到属下不礼貌的电话对答,说不定只会笑着问:“你不觉得自己的语气好像太强硬了一些吗?”

这种和颜悦色的质问,下属不但不会反感,反而还会觉得不好意思,并把理由说出来。例如,“啊,对不起!其实我也不想这样说,可是甲公司那边的负责人实在太不像话了。”

当误会产生时,道歉是最好的方法。一旦知道错在自己时,最好的善后之策就是道歉。最好当场明快地道歉:“原来是这样啊,真是对不起,事情没问清楚就生气。”

知错后马上认错,不但能立刻恢复和谐的交际气氛,而且对方对自己也会充满好感,对无理挨骂的事就不会念念不忘,关系也很快就会和好如初。

◎智慧点拨

人与人之间由于认识水平不尽一致,有时会造成误解导致产生矛盾。如果我们能有较大的肚量,以谅解的态度去对待别人,这样就会赢得时间,使矛盾得到缓解。相反,如果肚量不大,即使是小事,相互之间也会斤斤计较,最终伤害了感情,也影响了人际间的交往。

以恕己之心恕人

我们在受到伤害的时候,最容易产生两种不同的反应:一种是仇恨;一种是宽恕。仇恨的情绪,使人一再地浸泡在痛苦的深渊里。如果仇恨的情绪持续地留在心里,可能会使生活逐渐失去秩序,行为越来越极端,最后导致一发不可收拾。

而宽恕就不同了。宽恕必须随被伤害的事实,经过从“怨怒伤痛”到“我认了”这样的情绪转折,最后认识到不宽恕的坏处,从而积极地去思考如何原谅对方。

一位妇女来向著名作家林清玄哭诉,她的丈夫是多么不懂得怜香惜玉,多么横暴无情,哭到后来竟说出这样的话:“真希望他早点死,希望他今天就死。”

林清玄听出妇人对丈夫仍有爱意,就对她说:“通常我们非常恨、希望他早点死的人,都会活得很长寿,这叫做怨长久;往往我们很爱、希望长相厮守的人,就会早死,这叫做爱别离。”

妇人听了感到愕然。

“因此,你希望丈夫早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拼命去爱他,爱到天妒良缘的地步,他也就活不了了。”林清玄说。

“可是,到那时候我又会舍不得他死了。”妇人疑惑着。

“愈舍不得,他就愈死得快呀!”

妇人笑起来了,好像找到什么武林秘籍,欢喜地离开了。

林清玄为此感叹说:“人世间最好的报复是更广大的爱,使仇恨黯然失色的则是无限的宽容。”

在社会交往中,有些人欲以攻击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伤害或不愉快的人发泄不满,这种情绪就是报复。报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会对报复对象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威胁,而且有害自己的心理健康。试想,如果这个世界上谁都“有仇必报”的话,那么冤冤相报何时能了呢?社会又怎么能够平静安稳?所以,脑袋中还在转着报复念头的人,还是“放下屠刀”吧!

每个人都该学会用动机和效果统一的观点去衡量人的行为,这样可以减少许多不满情绪的产生,为报复心的萌生断了后路。当他人给你带来伤害时,你应该试着回想自己是否在某时某刻也给别人带来过同样的伤害。如此将心比心,报复的欲念就会慢慢散去。

做人要与人交往,与人交往就难免有利害冲突。当你受挫折或不愉快时,不妨进行一下心理换位,将自己置身于对方境遇中,想想自己会怎么办。通过这样的换位,你也许能理解对方的许多苦衷,正确看待他人给自己带来的挫折或不愉快,从而消除报复心理。报复毕竟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每个人在转报复的念头时要多考虑报复的危害性。报复行为会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会不会触犯纪律或法律?如果你的良心约束不了你,那只有法律来捆绑你。

有报复心理的人一般心胸狭窄,易受情绪影响,且恶劣心境的作用强烈而漫长。所以,要加强自身修养,开阔心胸,提高自制能力,让自己在阳光雨露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