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
1370400000175

第175章 回事

太平军和捻军之乱,可谓遍及十八行省了,却不料回民起事于西北隅,其牵动更大。

回族的杂居秦陇,是从唐朝时候起的。到元朝而更盛。汉族的同化力虽大,而回民所信的宗教,是深闭固拒的,一时也拿他无可如何(汉回的隔阂,民族上的关系小,宗教上的关系大)。因宗教不同故,感情不甚浃洽,往往至于争斗。以民风论,则回强而汉弱。而在政治上,则官吏往往“袒汉抑回”。回人积怨深了,遇有机会就要爆发。官吏怕闹出大事来,又只管糊涂敷衍;名为招抚,实则为其所挟制。于是回民又怨恨官吏,又看不起他们,遇事就更易于爆发。

咸丰末年,陕西因设防之故,多募回勇。一八六二年,捻军入陕西。回勇溃散,有劫掠汉良者。汉民集众抵御,杀掉两个回勇,回民就集众,声言复仇。刚刚有云南的叛回,逃到陕西来。就鼓动当地回民反抗,骚扰汉民村镇。甘回白彦虎等,乘机占据灵州的金积堡。川人蓝大顺,又从四川逃到陕西,与陕回联合。朝命多隆阿往讨,把蓝大顺打死。而多隆阿也身受重伤,死在营里。左宗棠督办陕甘军务,又因追剿捻军,顾不到陕西。陕回声势遂益盛。一八六八年,捻军既平,宗棠乃回军陕西。这时候,延、榆、绥各属,游勇散卒,到处骚扰。都和甘回相连合。白彦虎驻扎宁州属下的董志原,四出攻打。宗棠先把陕西肃清。一八六九年,分兵三支:一支从定边攻宁夏、灵州。一支从宁州攻环庆。一支从宝鸡攻秦州,自帅大军,进攻平凉。一八七一年,七月,黄河以东,次第平定。一八七三年,九月,河西亦平,白彦虎逃出关。

当陕回反抗时,派人四出鼓动。于是回酋妥得璘,就起兵占据乌鲁木齐,自称清真王。汉民徐学功,也起兵和他对抗,把他打败。而和卓木的子孙又来。

张格尔死后,遗族仍在浩罕,已见第六章第六节。回事既起,张格尔的儿子和卓布苏格,乘机借了敖罕的兵,入据喀什噶尔。一八六七年,其将阿古帕柏夏废而代之,尽有南路八城。妥得璘死后,阿古柏复尽取其地。徐学功抵敌不住,只得请求内附。于是阿古柏定都阿克苏。一面托徐学功介绍,向清朝求封册。一面又通使英俄,求其承认。俄人竟和他订结通商条约,英国的印度总督,也派人前往聘问。英公使又代他向清朝求册封。天山南北路,简直不像中国的了。当时朝议,以阿古柏声势浩大,而用兵繁费,也有主张弃天山南路的。左宗棠坚持不可。一八七五年,德宗光绪元年。三月,以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明年,三月,宗棠进据巴里坤、哈密,以通饷道。六月,克乌鲁木齐,平定北路。一八七七年,克辟展、吐鲁番,扼南路之吭。——阿古帕柏夏,本是个敖罕的将,和俄人拒敌,很为有名的。这时候,天山南路既不能保,而敖罕又于前一年为俄罗斯所灭,弄得无家可归。就服毒而死。儿子伯克胡里和白彦虎退守喀什噶尔。宗棠再进兵,二人皆弃城奔俄。天山南路亦平。

云南回民,起事于一八五五年。亦因汉回之积不相能,因细故而激变。这时候,中原多故,朝廷不暇顾及西南;而云南兵又出乎贵州之苗。回众一时纷纷而起,遂至不能平定。其中著名的回酋,要推占据大理的杜文秀、曲靖的马连升为最。又有马德升,盘据省城之中。内结各营将校,外结黔西苗民,巡抚徐之铭,为其所挟制。之铭不得已,反挟回人以自重。朝廷也无可如何他。一八六三年,朝廷派潘铎署理总督,为回兵所害。这时候,滇局几于不可收拾。后来代理布政使岑毓英,看破回酋马如龙,知道他和其余诸回酋,是不合的(先是杜文秀起兵时,专靠回教徒马先,替他主持军谋。后来文秀又和马先不合。一八五九年,文秀叫马先带兵去攻击省城,马先就投降官军。这时候,云贵总督是张亮基,受了他的降。又用他的族人马如龙做总兵)。一意抚慰他,和他协力。先定省城,次克曲靖,斩马连升。一八七二年,进攻大理,杜文秀服毒自杀。明年,才算把云南打定。

这一次的回事,蔓延的区域极广,声势也很浩大。虽然幸而平定,而因此引起俄法的交涉,就弄出无限的纠葛。其事都详见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