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想问就问吧大全集
1379700000022

第22章 语言典故常识(2)

朱元璋登基称帝后,严惩贪官杜绝漏洞。郭恒担任户部侍郎,任职期间大肆贪污政府钱粮,贪污数额累计达2400万担粮。这一案件牵连12名朝廷大臣及上万名地方官吏、地主。朱元璋对此极为愤怒,他下令将郭恒以及上万名同案犯全部斩首示众,同时制定了严厉的惩治贪污法令,为杜绝财务混乱,首要的一条就是把汉字中的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在进行钱粮等账务登记时,改写成“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陌、阡”。此后,人们在使用大写数字进行记账的过程中,渐渐地又用“佰仟”两字代替了“陌阡”。财务记账金额大写的做法,就一直沿用至今。

第一个被百姓称为“眼中钉”的人是?

答案:

赵在礼。

聚沙成塔:

“眼中钉”人们常用其来形容极为仇视的人。

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被百姓称为眼中钉的人是五代时后唐的赵在礼。《新五代史·赵在礼传》记载:赵在礼在后唐明宗(李嗣源)时任宋州(今河南商丘)节度使。他依仗自己是皇亲国戚而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百姓受尽欺压,十分痛恨他。当他被罢免时,宋州人奔走相告,相互祝贺:“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赵在礼所为,被老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不久,出现了一首民谣。歌中唱道:“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丁;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到后来,“丁”又演变成“钉”。

“亲家”之称最早始于哪个朝代?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答案:

A。

聚沙成塔:

“亲家”之称最早始于唐代。《新唐书·萧嵩传》载:“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人谒,帝(玄宗)呼为亲家。”最初这一称呼只流行于皇亲国戚的联姻上,唐玄宗直呼龙婿生母为亲家母,足见其关系的亲密。因此,唐代诗人卢纶作《王驸马花烛诗》云:“人主人臣是亲家。”

五代时,又出现了亲家翁的敬称。《五代史·刘峋传》说,刘与冯道是姻家,二人并任宰职,冯道罢官后李愚代替了他。李愚向来嫌恶冯道的为人,接任后,每当稽查出冯道的过失差错时,李愚就在刘晌面前讥笑冯道说:“这是您亲家翁干的好事。”

后来,“亲家”这个称呼通行到了民间,一般老百姓也开始使用这一称呼,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把江西人叫做“江西老表”与谁有关?

答案:

朱元璋。

聚沙成塔:

很多人认为江西人被称为“江西老表”与朱元璋有关。当年朱元璋曾被陈友谅围困在鄱阳湖中,后来被康山村的村民救出,才得以脱险。不久,朱元璋带兵遣将又要和陈友谅一决胜负。临行前,朱元璋对康山百姓说:“如果我以后夺得了天下,你们有事只管来找我,只要说是江西老表(指表兄弟)就行,我一定报答你们!”后来,朱元璋果然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过了几年,江西遇旱灾,百姓无以为生,康山百姓想起当今的皇帝朱元璋,决定派一位姓江的年轻人去找他。朱元璋乃一国之君,国事浩繁,见一面谈何容易,姓江的年轻人想起家乡人民的重托,只好冒死到金銮殿去击鼓撞钟。鼓声激怒了安乐窝里的皇帝朱元璋,但当他听说是江西老表求见时,马上转怒为喜,好言抚慰,并封青年人一个官职,派人把大量的粮食和金钱等救灾物资运送到康山村,并且规定康山村村民永远不必缴纳赋税。自此,“江西老表”的称呼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从何时开始用“三只手”来指那些小偷小摸?

A.秦朝 B.六朝

C.南北朝

答案:

B。

聚沙成塔:

北宋年间,东京汴梁有个赫赫有名的神偷。当时的小偷,都是把一枚铜钱磨得锐利无比,用来割破别人的腰包以偷取钱财,俗称“跑明钱的”。但这个神偷却与众不同,他不用任何工具,只要擦身而过便手到擒来。

有一次,这个神偷为同行表演,只见他双手高举,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一挨身就把别人身上的银子掏出来了,好像身上还长着一只手。众人对此佩服得五体投地,敬送绰号“三只手”。直到今天,人们还把干小偷小摸这个行当的人叫做“三只手”。

古代的一刻是指15分钟的时间吗?

A.是 B.不是

答案:

B。

聚沙成塔:

现在,一般人都知道一刻钟指15分钟。但在我国古代一刻则是指14分钟多一点。什么叫做“刻”呢?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刻”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单位。到东汉时期发明了百刻计时制,在漏壶的浮箭上划分为100个刻度。“一刻”就是指浮箭上升一个刻度的时间,相当于现在的14分钟多一点。

“黄花闺女”指还没有结过婚的女子,对吗?

答案:

对。

聚沙成塔:

原来,古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喜爱“贴黄花”,就是妇女们根据自己的爱好,用黄颜色在额上或两颊上画各种花纹;也有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上的。同时,“黄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所以,在闺女前面加上“黄花”二字,就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是一个有节操的好女子。

最早被称作“不倒翁”的是谁?

答案:

卞和。

聚沙成塔:

韩非子在《和氏》中说:楚人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玉璞,献给楚厉王。厉王派玉匠来看,玉匠说:“是块石头。”厉王认为卞和骗他,下令砍掉卞和的左脚。厉王去世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璞献给武王。武王叫玉匠来看,玉匠又说:“是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骗他,下令砍掉卞和的右脚。卞和见无人识宝,便怀抱玉璞,痛哭于楚山之下。及至楚文王即位后,得知此事,文王问卞和哭的原因,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是悲伤这宝玉被当做石头,忠诚的却被当做骗子。”文王知道原委后,便命玉匠将玉璞剖开,果然石去玉现,文王高兴不已,命制成玉璧,起名叫“和氏璧”。楚文王见卞和被削去双足,仍坚持真知灼见,卞和这种不惜受刑坚持真理的精神,使楚文王大为感动,他称赞说:“卞和真是个扳不倒之翁也。”此后“不倒翁”一词便流传后世了。喻指那些坚持真理、不屈不挠的人。

在今天,“不倒翁”的含义又有了新的变化,是指那些圆滑、见风使舵的人。

“驸马”一词,最初是称号还是官职?

答案:

官职。

聚沙成塔:

驸马是“驸马都尉”的简称,驸马都尉本是汉代官职,是皇帝的近卫侍从官之一。这个官职从汉武帝时开始设立,起初多由外戚和王公大臣的子弟担任。驸马也不算小官,年俸二千石,因此东汉的馆陶公主就选了一个驸马都尉做丈夫,这只是碰巧。

真正将公主的丈夫专称为“驸马”是魏晋以后才有的事。曹魏时的何晏,因为与公主结婚,所以凭借公主夫婿的身份加授了驸马都尉一职。这以后,魏晋时代的皇帝就参照此例给自己的女婿加封这个官职。此后遂成定例:凡“尚公主”(也称“尚主”)者,都授驸马都尉。魏晋以后,迎娶公主者大多授此官,但后世的驸马已经没有实职了,而是成了一种荣誉称号,人们用“驸马”来专门称呼公主的丈夫。

“书簏”一词在古代指的是什么?

答案:

古代的人们对读书人的一种谑称,用以讽喻读书虽多但不解书义、获益甚少的人。

聚沙成塔:

“簏”本义是指用藤条或柳条编结的圆形盛器。“书簏”用以讽喻读书虽多但不解书义、获益甚少的人。这名称首见于《晋书·刘柳传》:刘柳为仆射,傅迪为右丞相。“傅迪好广读书而不解其义,柳唯读《老子》而已,迪每轻之。柳云:‘卿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也。’”

“编辑”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A.唐 B.宋

C.元 D.明

答案:

A。

聚沙成塔:

古已有之。据考证,始见于唐代史学家李延寿《南史·列传·刘苞传》:“刘苞少好学,能属文,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缉(‘缉’通‘辑’),筐箧盈满。”这里的“编缉(辑)”,是说刘苞本人整理残旧书籍。

唐代古籍中亦曾多次提到“编辑”一词。如《唐大诏令集》八二仪凤元年(公元六七六年)《颁行新令制》:“然而万机事广,恐听览之或遗;四海务殷,虑编辑之多缺。”又如百余年后的颜真卿《颜鲁公文集》补遗《千禄字书序》:“若总据《说文》,使下笔多碍,当去泰去甚,使轻重合宜,不揆庸虚,久思编辑。”这时候的“编辑”与现代的编辑工作,在内容上不能同日而语,它主要是收集材料整理成书,或对有关著作进行补充、修改、订正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早在“编辑”一词出现前一千多年,编辑工作即已存在。

“墨守成规”的“墨”指的什么?

A.墨斗鱼 B.墨汁

C.墨子 D.砚台

答案:

C。

聚沙成塔:

《墨子》中记载: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墨子由于具有反战思想,就赶去劝阻,楚王让二人当场比武,鲁班和墨子分别代表攻守两方,结果鲁班九次用不同方式攻城,都被墨子挡回。楚王只好作罢,因为“墨子”善守,后来就把牢守、固守称为“墨守”。

中国最早的工具书是?

A?郾《尔雅》 B?郾《皇览》

C?郾《古今图书集》

答案:

A。

聚沙成塔:

相传在西周时就已出现《尔雅》,汉代经多人增补,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工具书,也是最早的一部训解词义的书。

“大夫”一词,在古代是一种官职吗?

答案:

是。

聚沙成塔:

商周时期就有大夫的官职。春秋战国、秦汉、唐宋也都有这样的职衔,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就当过三闾大夫,从宋代开始设置医官,医官中最高级的是大夫,其次为郎,又称郎中,再下边还有医效、祗候等。因为大夫是医官中最高的级别,所以后世人渐渐把大夫作为医生的尊称。

“干部”称呼来源于?

A?郾英国 B?郾美国

C?郾法国 D?郾日本

答案:

D。

聚沙成塔:

“干部”一词,出现在幕府时期。当时日本的将军府上,推行强大的幕僚制度。当时幕僚的头就叫“干部”。明治维新以后,幕僚制度被取消,干部一词沿用下来,但使用并不广泛。中国人引用“干部”一词,是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召开组建同盟会预备会时期。

“革命”一词在古时候的含义指的是?

A?郾实施变革以应天命

B?郾造反 C?郾起义

答案:

A。

聚沙成塔:

《易经》上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那时做皇帝才叫革命,真正给它赋予现代意义的是孙中山。

“桂冠”是胜利者的象征,它出自?

A?郾希腊神话 B?郾罗马神话

C?郾埃及神话 D?郾印度神话

答案:

A。

聚沙成塔:

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曾追求过女神达佛涅,女神拒绝他而变成一棵月桂树,他只好摘取桂树的枝条编成花冠戴在头上。

“青春”一词原指?

A?郾青年时期 B?郾春季

答案:

B。

聚沙成塔:

青春一词作为春季这一含义始于汉代史学家刘向。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中“青春作伴好还乡”也是指春天。后逐渐演变,成为青年、青春年少的代称。

最早提出“中国人民”这个词的是?

A?郾秦始皇 B?郾司马迁

C?郾孙中山

答案:

B。

聚沙成塔:

在先秦以前,“中国”“人民”是单独使用,作为一个完整的语言单位,最早出自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文中有一处说:山西、山东、江南、塞北所出特产,“皆中国人民所喜爱”。

我们现在说的“模范”本义是指什么?

答案:

模子。

聚沙成塔:

模子就是人们在铸钢、铸铁、铸钱时,所用的“模子”。古时,人们把木制的模子称作“模”,竹制的模子称为“范”。“模范”“楷模”都是它的引申意义。具有榜样含义的“模范”,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如杨雄《法言·学竹》,就有“师者,人之模范也”之说。

现代汉语中“她”是何人所创?

A?郾赵元任 B?郾刘半农

C?郾钱玄同 D?郾胡适

答案:

B。

聚沙成塔:

1920年6月,刘半农写了《“她”字问题》的论文,首创“她”。3个月后,又写了《叫我如何不想她》的白话诗,由赵元任配曲,广为流传。从此以后,“她”成为现代汉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代词了。

在我国的奴隶社会,“百姓”最早是指?

A?郾庶民 B?郾农夫

C?郾贵族 D?郾诸侯

答案:

C。

聚沙成塔:

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中,曾提到“禹受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敷上”。可见,在我国上古时期,“百姓”指的是有钱有势的贵族,后来伴随着封建制度彻底取代了奴隶制,“百姓”才逐渐演变为平民的通称。

“出人头地”指的是哪位文人的文章?

A?郾苏轼 B?郾陆游

C?郾李白

答案:

A。

聚沙成塔:

1057年,欧阳修在主持科举考试时,极为欣赏苏轼的文章,觉得他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便说:“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后来在使用中成了“出人头地”。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郾谢安 B?郾陶渊明

C?郾曹操 D?郾孔子

E?郾刘备

答案:

A。

聚沙成塔:

东晋诗人谢安隐居东山,多次拒绝出山,后桓温当了征西大将军,点名要他做司马,他终于答应了。

“豆蔻年华”是指十三四岁还是指十五六岁?

答案:

十三四岁。

聚沙成塔:

语出唐代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夏季开花,二月初正是含苞欲放之时。在古人看来十五六的姑娘已经很成熟了。

“独当一面”指的是谁独当一面?

A?郾项羽 B?郾张良

C?郾韩信 D?郾萧何

答案:

C。

聚沙成塔:

刘邦被项羽打败,他气愤地对张良说:“你看谁可立一大功,给我出这口气?”张良答道:“汉王部下,惟韩信可以托付重任,能够独当一面。”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终于灭了项羽。

“江郎才尽”的“江郎”指的是?

A?郾曹植 B?郾嵇康

C?郾江淹 D?郾潘岳

答案:

C。

聚沙成塔:

江淹是南朝宋时有名的文学家,前半生写了一些好精彩的诗文,晚年才思减退,写不出像样的诗文了。当时人说他文才用尽了。

“名落孙山”的“孙山”指的是地名还是人名?

答案:

人名。

聚沙成塔:

宋朝人孙山与同乡赶考,就他一人考中,名列榜末。以后人们就以被录取人员中的最后一名为“孙山界限”,把落榜的人统称为“名落孙山”。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说的是春秋霸主谁?

A?郾秦穆公 B?郾宋襄公

C?郾晋文公 D?郾齐威王

答案:

D。

聚沙成塔:

司马迁《史记》中记载:齐威王不理政事,饮酒作乐通宵达旦,诸侯来了也不闻不问。淳于髡拐弯抹角地对他说:“有只大鸟停在园中,三年了,不飞也不叫,您说是怎么回事?”齐威王就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打起精神,使齐国再度辉煌了几十年。

“四面楚歌”是谁唱的?

A?郾汉军 B?郾楚军

答案:

A。

聚沙成塔:

楚汉相争时,刘邦把项羽围在垓下,楚军是从楚地来的,汉军便在楚军四面唱起楚歌,于是楚军思乡心切,心乱如麻,军心更加涣散,了无斗志。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句话,最初是批评谁的?

答案:

孔子。

聚沙成塔:

孔子的弟子掉了队,追赶时向几个老农民打听:“你们看到我的老师(夫子)没有?”农民回答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现在用来批评脱离劳动,脱离生产实际的人。

“谈何容易”最初指的是?

A?郾臣下向君王进言很不容易

B?郾做起事来不像说的那样容易

答案:

A。

聚沙成塔:

东方朔常向汉武帝直言进谏,但汉武帝有时听不进去,为讽谏武帝,他写了一篇《非有先生论》,借非有先生的嘴,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当臣子的向君王进言是多么不容易。

“卧薪尝胆”主要讲述的是谁的故事?

A?郾夫差 B?郾范蠡

C?郾勾践 D?郾伍子胥

答案:

C。

聚沙成塔:

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勾践攻吴吃了大败仗,退兵会稽,用范蠡的计策,向吴称臣乞和得以生还。归国后,勾践床上不用褥子而铺干草,还经常预备一个苦胆,随时尝一尝苦味,以不忘会稽之耻。他任用贤人,改革内政,休养生息。后来终于彻底消灭吴国。随后,又进军北方,与齐、晋诸侯会盟,成了霸主。

“鸳鸯”最早是比喻?

A?郾兄弟 B?郾姐妹

C?郾夫妇 D?郾朋友

答案:

A。

聚沙成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