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鲁光文集(1—7卷)
13821200000010

第10章 敬你一杯酒

日本东京,中国大使馆餐厅,灯火辉煌。

招待日本各界朋友的酒会刚散席,符浩大使又为中国女排设下这丰盛的庆功宴。

按规定,运动员是不许喝酒的,但今夜破例了。队长孙晋芳端起斟满红葡萄酒的杯子,站立起来。这位高挑壮实的苏州姑娘,经过连日来的鏖战,变得消瘦苗条了。她兴冲冲地对同伴们说:“敬酒去呀!”

她这么一招呼,身后立即跟上好几位姑娘。她们敬过领队张一沛,又敬过指导邓若曾,正鱼贯而行,向指导袁伟民走去。

看到姑娘们朝他走来,袁伟民端起酒杯站起来了。他肩负着祖国人民交给的重托,指挥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已经十多个日夜没有很好休息了。紧张的赛场生活,通宵达旦的苦思冥想,连续不断的疲劳轰炸,使他的容貌有点憔悴。但浓眉下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却告诉人们,他的精力还旺盛着呢!

姑娘们走到他跟前,高高地举起杯子,无限深情地说:“袁指导,敬你一杯酒……”话未说完,就哽咽开了,晶莹的眼泪犹如断线的珍珠,夺眶而出,顺着她们的脸颊不住地往下流淌。

袁伟民却满脸笑容地对她们说:“这是庆功宴,你们不该哭,应该笑呀!”

姑娘们不仅没有笑,反而哭得更厉害了。袁伟民微笑着与姑娘们碰杯,将满满的一杯中国红葡萄酒一饮而尽。也许是喝了几杯的缘故,他白皙的脸变得红润了。

五年多前,他给姑娘们上第一堂训练课时,脸也是这么红扑扑的,不过,那是因为羞怯而红的。一九七六年六月一日,是一个儿童的节日,碰巧,中国女排也在这一天重新建立。当时,三十六岁的袁伟民,穿一身崭新的运动衣裤,快步地朝北京体育馆走去。他的身后,跟着十几个从全国各地选拔来的姑娘。她们小的十七八岁,大的二十来岁,身穿紫红色的运动衣裤,宛如一片绚丽的朝霞,跟随着这位青年教练飘进了训练房。上课了,她们规规矩矩地站成两排,鸦雀无声,只有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扑闪着。袁伟民站在她们面前,手里拿着一个淡蓝色软皮封面的训练日记本。在开始布置训练任务之前,他用眼睛扫视了姑娘们一眼。那是非常短暂匆忙的一眼呀,但他那白皙的长形脸上,陡然升起了两朵羞怯的红云,而且一直红到了耳根。

根据他爱脸红这个特点,姑娘们在心里作出了自己的判断:这是一位性情温和的教练。谁知,人不可貌相,她们判断错了。虽然他的举止是那么温文尔雅,就像一个风度翩翩的学者,但一训练起来,则立即变成“冷酷无情的人”,严厉得都让人感到害怕。他的脸像六月的天一样,刚刚还是朗朗晴空,顷刻间就乌云密布,暴雨倾盆。不过,这也很难怪姑娘们,当时,她们对他的一切:性格、脾气、爱好、抱负……几乎还一无所知呢!

他出生在苏州郊野的一个菜农家庭里。一九五八年高中毕业时,学校本来是保送他去当飞行员的,谁料到,严格的身体检查把他给刷了下来。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当上了一名排球运动员。他虽然只有三十六岁,却已经在球场上打了十八九年球了。他想:“当运动员就得打好球,去为祖国争光!”一九六六年夏天,世界排球锦标赛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举行。当时,中国男子排球队已经具备了与世界冠军抗衡的实力。他是这支球队的二传手。他和他的球友们雄心勃勃,用当时流行的话语,提出了战斗口号:“舍得一身剐,誓把捷克(世界冠军)拉下马!”果然,中国男排迎战捷克队时,先来了个二比○的下马威,震动了世界排坛。谁知,后来的局面却急转直下,中国队反以二比三输掉了。冠军之梦破灭了,只落得个老九。袁伟民和他的队友们躲在盥洗室痛哭了一场,用喷洒的热水和着悔恨的泪水洗了一个永生难忘的澡。不过,袁伟民却是这支失败队伍中唯一的得奖者。由于他在比赛场上的出色表现,大会授予他“最佳全面运动员奖”。奖品是一只布拉格出产的名贵的雕花玻璃杯。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全队输掉了,个人得奖有什么意思呢!他真不愿去领这个奖杯,但出于礼节,把它领回来了。后来,他把这个精美的杯子碎掉了。他不愿意看见这个失败的纪念物!他盼望捧回来的是金光闪闪的世界冠军的奖杯啊!然而他的冠军之梦,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中断了。但等到排球队重新恢复活动以后,他的这个梦又延续下去了。面对失去的时间,他清醒地意识到,攀上世界排球之巅,已不是他们这一代老运动员所能完成的了。他三十六岁那年,国家体委将这批年轻的姑娘交给了他。他就下了决心,非把这些姑娘们培养成夺取世界冠军的突击队不可!

他把自己的整个心都放在白色的排球上了。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而他,每个新春佳节,都告别妻子和儿子,带着姑娘们到球房苦苦磨炼。他有多种爱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电影迷、小说迷,写得一手好字,但是暂且把这些嗜好都割舍了。球,就是他的生命!他对姑娘们也是这么要求,从来不对她们说一句满意的话。总是说,不满意,不满意。要求她们向上、向上。在这次世界杯大赛前,他的要求就更严、更高了。他顶顶真真地告诫几位已经有了“朋友”的老队员:“你们要把整个心都放在球上。世界冠军丢掉了,可一辈子也找不回来的啊!”

他的心肠说多硬就有多硬,哪个姑娘没有被他练得躺在地上爬不起来,哪个姑娘不累得浑身上下像散了架子似的,哪个姑娘没有被剋过、骂过,哪个姑娘没有受过他的委屈,没有掉过眼泪,是的,每个姑娘都恨过他,在心里骂过他。最恨的时候,真想扑过去狠狠咬他一口才解气呢。但是,骂过之后,恨过之后,却又更加崇敬他,更加爱戴他,更加亲近他。尤其是在今晚这个欢庆胜利的时刻,她们更是感激他。她们深切地感到,他的严、他的“无情”,其实正是一种深深的爱啊!

她们与袁指导碰杯之后,本来还有满腔的话要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篇很长很长的祝酒词呢!每个人的祝酒词,都因各自的经历和感受的不同,而各具内容。但是,她们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孙晋芳也许回想起昨天与日本队的那场决赛了吧!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她们的心弦绷得太紧太紧了。袁伟民觉察到了这一点,一反常态,跟小孙开起玩笑来。他说:“小孙,今天气儿顺吗?要不要再练一练?”小孙笑了笑,一挥手,“去,又来那一套了!”姑娘们见此情景,不禁都笑了起来。袁伟民看她们都笑了,就说:“上场吧!”这次是开玩笑,可这几年来,为了这个气儿顺不顺的问题,她还真的没有少挨他的“练”呢!小孙是个性情爽直、开朗而又好强的姑娘,心里搁不住一星半点的事儿,喜怒哀乐无不在她那张感情丰富的脸上流露出来。本来二传手是场上的灵魂和无名英雄,需要忍辱负重的精神和沉着冷静的涵养。可小孙碰到不顺心的事,往往把嘴一撇,就生气发火。有一次访日比赛时,还因闹脾气影响配合,输掉了一场球。有一次训练时,袁伟民突然冲着全队喊:“停!大家都过来,看我们的孙队长练。”他又对小孙说:“什么时候练得气顺了,你就说话。”当着全队人练她一个人,这不明显是让她下不来台吗?小孙窝了一肚子火,板着脸,球是玩命打,就是不吭气。练到后来,她想,好汉不吃眼前亏,就说:“指导,顺了。”其实,她的嘴还撇着,脸上也没有一丝笑容。但袁伟民还是给她台阶下了。晚上,他把小孙找到自己屋里,笑道:“我知道,你的气并没有练顺。不过,你小孙能当着大家的面,说自己练顺了,已经很不容易。”接着,这两位苏州老乡开始谈心。他语重心长地对小孙说:“我不是要你服服帖帖地拜倒在教练的脚下,一丝一毫也不是的。你是一队之长,对你要求就是要高一些。因为球要靠你打,我们有最好的想法,也得通过你去组织实现。在场上,你的一举一动,你的一笑一怒,都会对大家产生很大影响。我过去也是二传手。这个角色可不好当。掌声是冲着攻球手鼓的,责怨往往会落到你的身上。一个二传手,应该有很大的肚量,要使自己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

袁伟民从自身的经历深深地体会到,培养一个好的二传手,不仅在于传授技术,更重要的是磨炼出顽强的意志,甚至要训练出优秀的“二传手性格”,那就是在场上能够团结大家,指挥战斗的顽强作风。他把这些思想变作生动的实例,化作语重心长的语言给小孙讲述。小孙笑了,觉得他说得很在理,就注意磨炼自己,渐渐地使自己的心胸开阔起来。这次到日本,她感到竞技状态空前良好,气儿特别顺。就这样,袁伟民还不放心,中日决赛的那天上午,准备会结束后,他又把小孙单独留下来,再三叮嘱:“这是一场争夺世界冠军的决赛,万一场上出现预料不到的困难,出现裁判的错判、误判,你要沉得住气。只要裁判坚持原判,你就服从、举手、微笑……”

果然不出他所料,赛场上出现的意外是那么多。但孙晋芳异常地沉稳冷静,她没有撇过一回嘴,却举了不少次手,露出了不少次笑容。尽管这种笑容与平日舒心的欢笑不相同,是紧紧地抿着嘴笑的,但毕竟还是一种有礼貌的微笑呀!

她荣获大会发给她的三个奖:最佳运动员奖、优秀运动员奖和二传奖。当她怀抱着一个个金光闪闪的奖杯,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时,她发现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袁伟民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跟袁伟民坐在一桌的郎平,看到小孙哭着在敬酒,自己的眼睛也湿润了。她在想什么呢?也许,她首先会想起初出茅庐的一九七八年。那年她十七岁刚过,就被国家队看中,让她顶替著名的杨希,打四号位的主攻。在曼谷参加亚运会时,打南朝鲜队,她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打日本队时,她的劈杀受阻了,不等打完第一局,袁伟民就把她换下场。结果中国队以○比三输给了日本队。有的观众就来信指责袁伟民,说在这样关键的比赛中,他不应该冒冒失失地起用一个新手。郎平的心情是既不服气又很沉重,这样对待袁指导公平吗?袁伟民却不以为然,他觉得郎平第一次参加重大国际比赛,能发挥这个水平,就蛮不错了。他不仅不后悔起用郎平,而且下大力锤炼她。当然,锤炼是严酷的。尽管郎平自己已经很自觉、很刻苦,但还是常常被“补课”,常常练得下不来台。在练得最艰苦时,郎平也不轻易掉泪,她总是忍耐着不让酸楚的泪水往外流。她心想:“袁指导,你练吧,你整吧,等拿了世界冠军,我再跟你算账!”

在这次世界杯比赛中,中国队以三比二力挫美国队。打完比赛,郎平已经疲惫不堪。她刚洗完澡,屋里的电话铃就响了。袁伟民在电话里对她说:“你到我屋里来一趟。”他鼓励她,希望她第二天与日本队比赛时,发挥得更好。郎平说:“指导,你放心,我再累,也要比哪一场都跳得高,拿下这个世界冠军!”与日本队的决战中,郎平确实跳得特别高,扣得格外狠。比赛是下午六时开始的,等发完奖,已经深夜十一点钟了,而郎平还是中午十二点吃的饭。极度的疲惫、劳累、饥饿,一起向她袭来。她的胃开始痉挛,疼得她浑身直冒汗,彻夜难眠。历尽千辛万苦,世界冠军拿到手了,她该跟袁指导算总账了。但是在这酒宴上,这位不轻易掉泪的北京姑娘,却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切责怨都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她有的只是感激,深深的感激。

四川姑娘张蓉芳举杯了,在明亮的灯光下,显得那么水灵。昨天的胜利,仿佛把她的性格都改变了,这位泼辣倔强的女孩,也爱说爱笑起来了。她和袁伟民相处已近六个春秋。她身高一米七四,在女排中,她与招娣是矮个儿。这么一副不高的身材,却与身高一米八四的郎平打对角,担负着主攻的重任,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她的扣杀,常常被西方高个运动员给拦回来,使进攻受阻。她不服气地对袁伟民说:“身体是爹妈给的,就这么高,再往高长,是不可能了。但先天不足,可以后天补嘛!”袁伟民很欣赏她的这句话,更喜欢她那永不服输的倔强个性。他下功夫雕琢这块玉石,一刀一刀着意地雕,苦心地琢,终于使她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无论是扣杀,还是防守,她都娴熟老练,是队里的一名主将。但是,一九八一年八月,她参加在罗马尼亚举行的大学生运动会时,又碰到挫折。打古巴队时,她的扣球屡次被古巴高大的队员拦了回来,水平发挥得很不理想。回北京总结时,她伤心地哭了,对袁伟民说:“指导,我的个儿就这么高,打不死人家,有什么法子呢?看来,我也快退出球坛了。”袁伟民听了,好半天沉默不语。他知道,张蓉芳嘴上这么说,心里才不服输呢!他亲切地鼓励她说:“毛毛,你要自信。一次打不死,你就打两次,两次打不死,就打三次。我看,只要自信,你是能把球打死的。”在这次出征前,袁伟民又帮张蓉芳进行了多次模拟训练,让她天天与几个高大的男陪练在网上激战。这次打苏联之前,他怕毛毛心里犯怵,又找她鼓气:“你的问题,关键是缺乏自信心,场上扣球,你一不果断,一犹豫,一动摇,跑动就不活了,速度就放慢了。许多战术就不敢打,打不出来。一般进攻,当然给人家拦网创造条件。在南京,和陪练打,男队员的手你能通过,难道苏联队你通不过?我就不信。”张蓉芳放开手打了,那股泼辣劲一上来,她的进攻,连最佳拦网手、苏联的阿柯哈米诺娃都拦不住,古巴的高个也拦不住,就是美国身高一米九六的海曼也拿她无可奈何。相反,海曼扣过来的球,却被她拦了回去。也许,海曼以为毛毛个子矮,好欺侮,就老往毛毛的位置上扣杀。毛毛来气了,心想,海曼,你也欺人太甚了。她拼全力往高处一跳,竟然将海曼玩命打来的球,拦了回去,拦到海曼的胸前,掉落在这位美国巨人的脚下。这是她的打球史上最得意的一个球。面对着袁伟民,她不禁又想起了他的那句话:“只要自信,你定能把球打死的。”你说得多对啊,袁指导!

老队长曹慧英一句话不用说,袁伟民已经从她那张善于流露感情的脸上,知道她想要诉说的一切了。是啊,这位二十七岁的老将,为自己能为中国队夺取世界冠军出一把力,感到莫大的欣慰。

那天,中苏两队的比赛,正进行到第二局。场上比分是○比九,中国队落后。对于这场比赛,袁伟民在赛前就做过周密的分析,从实力来说,中国队赢球是不该成问题的,但中国队有史以来还没有赢过苏联队。只有输球的教训,没有赢球的经验,在队员心理上有一道阴影。果然,中国队头一局轻巧取胜之后,姑娘们心里的那道阴影起作用了。她们总以为对方的水平没有发挥出来,打得很拘谨,以至出现第二局的这个险情。这种情况是袁伟民最担心的,但它还是出现了。这场球,是中国队碰到的第一个硬仗,打的好坏,将影响我队的土气和整个战局的发展,必须扭转这个不利的局势。他想,现在不是实力问题,而是需要有一种精神去把那道阴影赶跑。他想到了老队长曹慧英。一九七八年在莫斯科输给苏联时,她因为伤病住院,没有参加,心里没有这个怕输的“鬼”,没有这道阴影。袁伟民打了个手势要求换人。他大声地呼叫:“曹慧英!”

听到袁指导呼叫自己的名字,曹慧英先是一愣,然后是那么高兴,这一声,真是叫到她的心坎儿里去了。袁指导啊,你太了解人了!从一九七八年,她就憋着劲想打与苏联的比赛。但球队出发去莫斯科时,她正住在医院里。当医生向她宣布病情时,她用一条崭新的手绢堵住自己的嘴巴,生怕承受不了而哭出声来。当医生说,她的伤病需要继续住院治疗,不能参加比赛时,她用牙齿将那条手绢撕成了三条,当众号啕大哭起来。那时袁伟民曾捎信安慰她,鼓励她:“你先好好养病治伤,为国出力的日子还长着呢!”她出院后,马上请求归队,但是医生不同意她继续打球,说搞不好会肺穿孔,后果不堪设想。但她说,哪怕打替补也心甘情愿,因为世界冠军没有拿到手啊!袁伟民正是看上了这股子拼劲儿,赞成队里收下了这位老兵。她一边配合医生治疗,一边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训练。有的观众看她练得那么苦,不禁同情地说:“小曹,你多么像祥林嫂呀!”小曹一听急忙说:“同志,你可不能这么比呀!祥林嫂是旧社会逼的,我可是情愿这么练的呀!”正如一位队医说的:“小曹哪里是一天一天在练,分明是一天一天在苦熬。”是的,她就是这么苦苦地熬着,非熬出个世界冠军才罢休。她常对同伴们说:“我老了,不中用了,但我要当好你们的替补。到世界比赛时,哪怕能上场替你们顶一局半局也好呀!”

她终于盼到这个上场的机会了,一上去,就是那副“要球不要命”的泼辣劲儿,与周晓兰一道,筑起了一堵“天安门的城墙”,一次又一次地把苏联运动员扣杀过来的球狠狠地拦了回去。每拦死一个球,她就高兴得跳起来,使劲拍打同伴们伸向她的手掌。她给场上队员带去的,正是袁伟民所盼望的那种压倒一切的精神力量。不多长时间,这股精神力量,就把苏联队的士气给压下去了,中国队赢下了第二局。接着,乘胜追击,又以十五比○的罕见比分拿下了第三局。袁伟民虽然没有任何高兴的表示,但在内心深处却赞扬了这位老队长。此后,在打美国、日本队的关键场次时,她又多次出阵,屡建功勋。她多么感激知人善用的袁指导呀!

俊美苗条的周晓兰和陈亚琼过来了。她们一个性格文静内向,一个憨厚纯朴。她们始终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中。周晓兰的拦网特别出色,被外国记者称为攻不破的“天安门的城墙”。在八个强队的所有队员中,她的拦网成功率名列第二,为中国女排夺取全胜立下了丰功伟绩。但是,就在三个多月前的大学生运动会上,她也跟张蓉芳一样,发挥得不理想,老拦不住人家的进攻。回北京总结时,袁指导对她是那么严厉,非让她把输给古巴的原因找出来不可,甚至连星期天也不放假,把她憋在屋里苦思冥想。现在看来,多亏这个“憋”,把她的脑子给“憋”清醒了。这次比赛时,她记取了教训。真是吃一堑长一智呀!亚琼这个侨乡姑娘,向来胆子很小,同伴们拿条竹蛇都会把她吓出眼泪来。但这次中日决赛时,她的胆子却大得惊人。在决胜的第五局,十四比十五中国队落后的千钧一发之际,日本队扣过来一个狠球,眼看一球定乾坤了,陈亚琼突然奋身飞扑过去,把球垫了起来,而且垫得那么沉稳,使中国队获得了起死回生的机会。当人们赞扬她时,她心想:“你们可知道我这一招是怎么练出来的吗?”是啊,这一招得来不易啊!她长得瘦,瘦得一倒地,骨架子就撞得地板咚咚响。练滚翻救球,对亚琼来说,实在太艰苦了,一天几十次、几百次倒地,大腿两侧的皮肉都磨烂了,鲜血直流。同伴们很同情她,担心她有朝一日会把那副骨头架子给摔散了。袁伟民却半开玩笑地对亚琼说:“摔散了,我给你捡起来,重新拼凑好,你还可以再练。”不是平日里那千百次、上万次的痛苦摔练,怎么会练就比赛中的这个人人夸赞的高招呢?

杨希敬酒时,张洁云、朱玲、梁艳、周鹿敏也都激动得流下了感激的泪水。上海姑娘周鹿敏清楚地记得,出国前,在南京,她们跟日本二队打过两场比赛。第一场,是她打二传,打得章法很乱,不等打完第二局,就换孙晋芳上去了。虽然这场球,中国队还是以三比○取胜,但总结会上,袁指导却一点不留情面地把她狠剋了一顿,批评得她脸红心跳,坐立不安。她当时想,临出国比赛了,自己打得这么糟,教练又如此不满意,心情变得很沉重。谁知打第二场比赛时,袁伟民又指名让她打二传。这次,周鹿敏打得非常漂亮,和同伴们配合得特别好,以三比○轻取了日本二队。打完比赛,袁伟民找她聊天来了。他说:“小周,这次去日本,你要认真准备,万一小孙出问题,你要随时准备上场。”周鹿敏点了点头,她知道指导批评自己,全然是为了使自己为祖国为人民争气啊!在日本比赛期间,小孙发挥得很好,虽然她没有上场,但她的心弦始终是绷得紧紧的,随时准备听从袁指导的调遣。

如果仔细地清点一下人数,就会发现,出席今晚庆功宴的只有十一位姑娘,而中国女排的成员是十二个呀!是谁还在生他的气、记他的仇,不愿给他敬这杯酒呢?啊,是陈招娣!她平日里与袁指导斗气最多,昨天他还错怪了她呢!此刻她在哪里呢?

啊,在这里。在楼上的一间小屋里,她正躺卧在床上。她的腰伤很重,今天从大阪来到东京,上下车都是同伴们背着她走的。这位爽直活泼的姑娘,是多么想出席就在楼下举行的这个热闹的庆功宴呀,但她的腰不听使唤,她动弹不了。房门,轻轻地被餐厅师傅推开了,一盘盘丰盛的菜肴放在她跟前。餐厅师傅说:“吃吧,吃吧,大伙儿都在干杯,挺想你的呢!姑娘们在那里给袁指导敬酒呢!你们的袁指导啊,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

一句话,把招娣的泪泉捅破了,泪水涌出眼眶,顺着秀气的脸颊,刷刷地往下流淌。她的腰是昨天与日本队比赛第一局时受伤的。有一个球,落在她与孙晋芳之间,她冲过去抢传,不慎与战友相撞。她知道老伤犯了。平日里,有时老伤一犯,她就弯不了腰,只好直挺挺地站立在原地,动弹不得,此刻冠军已经在望,能不拼吗?她咬紧牙关坚持着。眼尖的毛毛已经知道她腰伤了,但一个劲鼓励她:“招娣,坚持!顶住!”毛毛又对队长孙晋芳说:“小孙,招娣腰伤了,少给她球扣!”招娣是多么感动啊!她没有吭气,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拼了,只要能抱回金杯,我这个腰就是断掉,也认了!”她把满腔深情,都注入双手,忘命地传球,使劲地扣杀。中国队接连拿下两局,二比○世界冠军终于到手了!但是,招娣并不想下场,她想一拼到底。可是,腰伤使她力不从心,眼看着球从身边飞过,也冲不上去抢救。打到第三局时,袁伟民把她换了下来。招娣站在一边,一会儿往前弯弯腰,一会儿往后仰仰身,不停地用手捶打疼处。随队大夫急忙过去,帮她放松了放松。在这种火急火燎的时刻,腰受了伤,她心里有多焦急啊!中国队输掉第三局之后,第四局继续处于比分落后状态。袁伟民把陈招娣叫到跟前,问道:“你上,行不行?”招娣点了点头,只回答了一个字:“行!”拼不了几个球,她又被换了下来,袁伟民很生气地责备她:“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怎么不拼呀?以为世界冠军到手了,就不拼了,是吗?”虽然过去指导也没有少骂她,但从来没有用过这么重的口吻呀!她一声不吭,泪水夺眶而出,哗哗往外流淌。袁伟民用手指指场外,不容商量地说:“走,去活动活动,一会儿再上!”

招娣默默地离开了指导,又到一边活动去了。她的腰疼痛得使她弯曲不了。随队的医生又过去帮她按摩了一阵子。招娣还是没有把受伤的事告诉大夫和指导。后来,她又一度被调上场,忍着腰伤的剧痛拼搏。当中国队最终击败日本队时,招娣的腰再也动弹不得了。回旅馆时,是由同伴们背她上下车,背她上楼的。当夜,袁伟民来到她的床前,很不安地问她:“招娣,你为什么不说呢?”招娣含泪答道:“指导,我怕说了,影响你指挥呀!”袁伟民好半天说不出话来。他想,我们的这些姑娘多么可爱啊!伤成这个样子,还坚持比赛。错怪了她,她也没有半句怨言。为了祖国的荣誉,她们真是忍受了一切啊!他很抱歉地说:“招娣,我错怪你了,委屈你了!”一听这话,招娣泣不成声了。

此刻,招娣又想起了这一切。她打开盘子上的中国红葡萄酒,倒了一杯。她在自己的心里默想:“指导啊,你不要这样说,你骂过我,剋过我,‘整’过我,也委屈过我,但今天都一笔勾销了。不是你平日里的严格要求,这次我能顶下来吗?指导啊,我从心里向你敬一杯酒吧!”

餐厅里,姑娘们端着酒杯,还在唏嘘掉泪。孙晋芳和张蓉芳终于抽泣着把这几句话说了出来:“袁指导,谢谢你了!过去,我们惹你生了不少气,请你原谅我们吧……”

袁伟民很理解姑娘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几年来的汗没有白流,苦没有白受,付出的一切牺牲和代价,全都融进了胜利的喜悦之中。她们的艰苦努力,不,中国排球运动员好几代人的奋斗,终于换来了祖国的荣誉,人民的欢笑!袁伟民也激动了起来,他真诚地对姑娘们说:“谢什么呢!要说谢,应该我感谢你们。球是你们打的,你们在前台,我是在后台呀!”顿了顿,又接着说,“要说原谅,我倒真的应该请你们原谅呢!这些年来,我没有少委屈你们……”

姑娘们的鼻子更酸了,泪水流得更欢畅了,有的已经哭出声来。人们说,泪泉有三个:悲伤泉、激动泉和欢乐泉。今天,大概这三眼泉打通了,三泉汇一往外喷涌,要不,泪水怎么流得这么多、这么欢呢!

袁伟民也感到自己的眼睛有点发热,是的,这位有泪不轻弹的铁汉子,眼睛也红了。

从这次世界大赛以来,袁伟民的眼里第一次闪动着晶莹的泪花。他在赛场上冷静沉着,从来不动声色。当中国队战胜实力强大的美国队,获得争夺世界冠军的决赛权时,姑娘们都高兴得在休息室里痛哭起来。他答完外国记者的提问,推门见此情景,生气地责备她们:“哭什么呀!哭得太早了一点吧,要哭,等明天打完日本再哭吧!”几个老队员抹着眼泪,不哭了。他才心平气和地给她们解释说:“我理解你们的心情,但是比赛还没有结束,世界冠军还没有拿到手,我们不能高兴得太早呀!”

中日两队开战前,日本队的教练小岛踱着步,来到袁伟民跟前。这位戴着深度近视眼镜、五十开外的矮个儿教练,指指自己那白里透红的胡子,冲袁伟民笑了笑。那意思是,今天晚上日本队战胜中国队,拿到世界冠军以后,他将把这有意蓄起来的胡子剃掉了。袁伟民知道,昨天晚上日本女排宣过誓,此刻小岛是来跟他打心理战的。他也很有礼貌地笑了笑。小岛,你可知道,你的这位中国同行笑里的含义吗?为了打好跟你们的比赛,昨天晚上,他彻夜未眠地在苦思冥想,把一切可能发生的困难都想过了。此刻,他在心里说:“小岛,你就留着胡子吧,别剃了!”在他的心目里,今晚的世界冠军,中国队是非拿不可的。果然,比赛刚打了两局,世界冠军的桂冠已经明白无误地落到中国姑娘头上了。场上的姑娘们情不自禁地抱成一团,跳跃,欢呼。替补队员们也高兴得跳了起来。她们全身的热血都沸腾了,脑子里只有一个声音:“我们是世界冠军了!”“我们是世界冠军了!”

袁伟民能不高兴吗?当然,他是高兴的。但他的目标,不仅是世界冠军,而且是全胜。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日本队夺魁无望了,包袱卸掉了,她们将会玩命与我们拼。狠狠地咬你一口,赢你,让你这个世界冠军当得窝窝囊囊的。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呀!运动员热,我需要冷呀!要冷得像一块冰。他泼冷水去了,那么严肃地对姑娘们说:“不要高兴得太早!世界冠军到手了,就满足了吗?比赛还在继续,一定要全胜!”

但是,运动员的热度降不下来。这好比一架天平,热度的砝码太沉了,冷静的砝码压不住它。中国队接连输掉了两局,场上出现了二比二平。这个情况,是袁伟民最怕发生的但现在终于发生了。他想,只要姑娘们的头脑能冷下来,第五局是能赢回来的。现在,他要想尽一切办法,继续加重冷静的砝码,减轻热度的砝码。一般的提醒,严肃的告诫,场上换人,都用过了,但未能奏效。他只有最后一招了:骂,把她们给骂清醒过来。在这种重大国际比赛中,他是从来不责骂队员的。这次,他却不得不用这一招试试了。他把队员们召集到一块,但并没有马上开口说话。他默默地看着她们。姑娘们发现,袁指导的那双明亮的眼睛布满了鲜红的血丝,充满着怒气。是啊,姑娘们,你们该醒悟过来了。在你们头脑发热的时候,你们的袁指导虽然不动声色地坐在那儿,其实他如坐针毡。他想起了在大阪举行的上一届世界杯比赛,中国队得了第四名,发奖时只得站在地板上,为站在领奖台上的前三名挥动黄手绢,那是多么痛心的时刻啊!他开口说话了,不,应该说开始责骂了:“不获全胜,我们算什么世界冠军!我们可不要往自己脸上抹黑呀!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他把“中国人”三个字,说得那么重,使姑娘们的心灵受到了猛烈的震动。接着,他才缓和了一下语气,说:“当世界冠军是什么滋味,过去我们谁也没有尝过。一高兴,送掉了两局。丢掉了,也就算了,不要去想它了。但这最后一局,可一定要冷静,一定要拿下来!”说得斩钉截铁,立下了军令状。这是一位冷静沉着的指挥员,在给自己的战士下达背水一战的死命令呀!姑娘们从袁伟民血红的眼睛里,从字字千钧的话语中,感觉到形势的严重性了。冷静的砝码大大地加重,发热的头脑终于冷了下来。这时的球,是很难打的,因为日本队已经打疯了。十四比十五,我队如再失一分,就输了。电视镜头对准了袁伟民。而他依然那么冷静地坐在那条矮矮的长椅上,左手轻轻托着脑袋,多沉得住气啊!据说,这次八个队的教练中,除他一人外,都因沉不住气,大声向场上队员喊话,被裁判员亮过黄牌警告。当比赛结束的哨声长鸣时,七战七捷的中国姑娘们,已经抱成一团,哭呀,笑呀,亲呀,跳呀,不知怎么高兴才好——最灿烂的一页翻开了,谁还能抑制住激动之情呢!

袁伟民却依然坐在那条矮矮的长椅上,翻开北京电台送给他的那本棕色精装封面的笔记本,不慌不忙地写下了最后一行字:“三比二,胜。”

写完,他轻轻合上本子,将它放进身边的那只黑色小皮包里。然后,他站起身,很有礼貌地与日本教练小岛握了握手。

姑娘们在赛前对他说:“指导,拿了世界冠军,我们可要蹾你呀!”他吓唬她们:“我看你们谁敢!”此刻,姑娘们高兴得把一切都忘了。袁伟民没有跑进场去与姑娘们一道狂欢,他仍然站在场外,双手习惯地交叉着抱在胸前,那神态,仿佛是一位画家在欣赏一幅得意新作,像是一位雕刻家在欣赏一件心爱的艺术品。不过,他不仅是一位欣赏家,还是一位很有头脑的哲学家呢!他在回味着刚刚结束的这场比赛。如果自己不犯错误,本来是有可能三比○拿下来的。但现在他倒觉得,三比二这个结果,在某种意义上讲,要比三比○顺利赢下来,更有意义。运动员们将会记住这个起伏,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个教训。而且,她们还会告诉下一代的运动员:世界冠军是怎样赢得的。他在想,中国排球队未来的建设……

发奖,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来了,灿烂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来了。虽然,他当运动员时,未能盼到这一天。但由他和他的老搭档邓若曾亲自教授、训练的这批可爱的姑娘,终于第一次把世界冠军的金杯抱回来了。而且,他也抱回了大会授给他的一只高大的金杯——最佳教练员奖。但是,他依然那么冷静,既没有激动得哭,也没有高兴得笑。

一群外国记者把他包围起来了。一位日本记者问他:“拿了世界冠军,你有何感想?”

袁伟民没有急于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而是首先回述了中日两国运动员的友谊,很真诚地说:“我们今天的胜利,与日本朋友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周恩来总理生前把大松博文先生请去教过我们。我们向日本学习,现在超过日本了。但是日本队有许多长处,我们今后还要虚心地学。我们两国的运动员应该互相学习,共同促进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今天中国和日本女排获得了冠亚军,这是我们亚洲人民的光荣……”日本各报均以显著版面刊登了他的讲话。

多少中外人士赞美袁伟民的这种风度呀!每当听到别人夸赞他的风度时,他总是谦虚地说:“其实,我有什么风度呀!这次,我临场比较冷静,主要是靠自信心。”他说,“因为有了自信心,赢球时,我觉得是应该的。而输球时,我又觉得是可以赢回来的。”

人的性格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像一盆炭火,里外都热。有的似一块冰,里外都冷。而他是一只热水瓶,外边凉,里面热。他是山岩下的一道温泉,大地里的一股热火。外表是寂静的,但泉水正在岩石下喷突奔流,烈火正在地层里熊熊地燃烧。

你看,就在今夜庆功的欢乐时刻,他眼里的激动泪花,也只不过闪动了几下,就消失了。他清醒地意识到,中国女排已经站立在世界排坛的峰顶,成为众矢之的,今后的日子将更加难过了。他心里想,世界冠军是昨天夺的,从走下领奖台开始,一场新的世界冠军的拼搏战已经拉开了战幕。他感到深深的不安。从袁伟民的眼神里,中国姑娘们也已经意识到,等待她们的不是他的赞扬,而将是他更加严格、更加无情的磨炼……

难忘的激动人心的庆功宴尽欢而散了。袁指导、邓指导,请你们暂且留步,这里还有一杯酒呢!这杯酒,是身在大洋彼岸国土上的笔者敬你们的。当然,他不仅代表自己,而且代表千千万万的球迷和并不是迷球但被白色排球激起满腔爱国热情的千千万万普通观众。

这是一杯祝捷的酒、感谢的酒,更是一杯盛满了新的殷切希望的酒。这杯酒,你们可一定要一饮而尽啊!

1981年12月17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