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鲁光文集(1—7卷)
13821200000025

第25章 琴声悠扬

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两三年了,但那悠扬的琴声依然在大洋的此岸和彼岸回响……

那是一个仲夏的傍晚,泉城——济南沐浴在美丽的夕照中。千佛山下,南郊宾馆的餐厅里,宾朋满座。中国体操队的钢琴师周家声刚走到餐厅门口,就有两道明亮、惊喜的目光迎面射来。一位美国姑娘出神地望着他,望得那么执着,都望得中国琴师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了。他躲开美国姑娘灼热的目光,径直朝自己的餐桌走去。但那两道似火的目光,却像探照灯明晃晃的灯柱一样,紧紧追踪着他的身影。

他刚刚落座,那位美国姑娘就站立起来了。她离开餐桌,急匆匆地朝他走来,一直走到他的跟前,才收住脚,热情地问道:“你不是钢琴家周先生吗?”

“是啊!”周家声也站起身,不无惊讶地回答。

美国姑娘一个劲地冲他笑,那淘气的笑容,仿佛在问:“不认识我了?”

中国琴师扬扬浓粗的眉毛,闪动着聪慧的眼睛,仔细地打量着站在跟前的美国姑娘。

她约莫二十来岁,白皙秀美的脸上,扑闪着一双大眼睛。金色的长发,松松地披散在肩背上。西装短裤、无领衫,充分显露出那丰满、健美的身躯,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这是一种体操运动员特有的身姿。

她,使他想起六年前结识的一个美国女孩。

中国与美国建交前夕的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周家声随着中国体操队飞越浩瀚的太平洋,来到美国进行首次访问比赛。纽约的麦迪逊广场体育馆里,满座的观众以特有的兴趣和好奇心,欣赏着中美两国运动员创造的美的旋律。比赛已经进入尾声,最后一个出场的运动员,是一位金发灿灿的十五岁的美国少女南希·蒂斯。她身材苗条,亭亭玉立在深蓝色的自由体操场地上,舒展双臂,做了一个燕子欲飞的动作。只等伴奏的乐曲一响,她就要展翅向深远的蓝空飞翔而去。

喧哗的观众,静息下来了,静得出奇,人们等待着美的花朵在眼前绽放!

伴奏的乐曲终于响了。奇怪的是,南希非但没有随着音乐的节奏飞翔,相反,她收住手脚,站直身躯,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显然,是乐曲放错了。

南希的教练换了一盘磁带。南希再次轻舒长臂,准备起舞。但响起的音乐,仍然不是她的。她焦躁不安地望望教练。教练的额头上已经渗出汗水,无可奈何地摊摊双手。看来,一时已经无法找到她的音乐磁带了。

观众席上响起了嘈杂的议论声。眼看,中美两国体操运动员的首场比赛,就要在这种令人遗憾的气氛中结束了。

南希的教练急中生智,匆匆向中国琴师跑来。她用商量的口吻对周家声说:“我想请您为南希即兴弹奏……”

即兴弹奏,谈何容易啊!自由体操表演,只有短暂的一分来钟,内容却那么丰富,不仅有舞蹈、跟斗,而且还有旋转。每个运动员的自由体操动作,都是根据自己的个性编创的,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中国琴师抵达美国才一两天,连南希的自由体操动作都未见过呢,即兴弹奏,这确确实实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但是,年轻的中国琴师不愿意第一场访问比赛就这么扫兴,他慨然答应下来了,对美国教练说:“请告诉南希,不要管我,只管按照她的动作做。”

中国琴师坐到亮得照得出人影的大钢琴前。他从小就喜欢艺术,爱画画,爱唱歌,爱跳舞。从音乐学院附中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女子自由体操的音乐伴奏。他熟悉中国民族音乐,也精通西方古典音乐,而且更重要的是他非常熟悉自由体操的旋律和节奏。虽然没有见过南希的动作,但他对自己的伴奏并不胆怯。

坐在主席台上的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坐在场地里的中国教练和运动员们,都不禁为他捏把汗。即兴弹奏,毕竟是一件稀罕的新鲜事呀!

南希再度出场了!她伫立在场地一角,望望全神贯注端坐在钢琴前的中国琴师,忐忑不安地点了点头。

中国琴师纤长的指头接触白色的琴键,悠扬、欢快的旋律飞腾而出。南希踏着欧洲古典乐曲轻快的节拍,像一只春燕,展翅飞向蓝空。南希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了。优美的琴声,把她引进了一个忘我的境界。她时而轻舞,时而狂奔。中国琴师双目注视着她的身影,手指不停地在琴键上跳动。似流水潺潺,如鸟鸣啾啾,像波涛滚滚,他完全陶醉在音乐中了。谁也没有想到,中国琴师竟然与美国少女配合得如此默契,如此自然,简直可谓“天衣无缝”。当南希收住最后一个动作时,琴声恰好戛然而止。

数千名观众被这神奇的默契惊呆了!过了好一会儿,才纷纷起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南希为自己的意外成功,感到分外高兴。她的成功,使美国女队赢得了今晚的比赛。她欢笑着向中国琴师飞跑过去,紧紧地拥抱他,动情地亲吻他。然后,她又拉着被这突如其来的拥抱和亲吻弄得有点局促不安的中国琴师,跑到场地中间,向观众们谢幕。

中国琴师与美国女运动员的奇巧配合,一夜间成了轰动美国的新闻。报纸上登出了中国琴师的照片,电视上播映了他和她谢幕的热烈镜头。南希的父母亲得知了这个消息,连夜从另一个城市赶来纽约,一大早就等候在中国体操队下榻的希尔登饭店门口。中国体操队离开饭店时,南希的父亲紧紧握着周家声的手,激动地说:“非常感谢!非常感谢!你和南希合作得太妙了!今天,你和我的女儿都已经成了美国的明星!”

优美的琴声,沟通了中国琴师与南希一家的心。不,应该说,沟通了与美国观众的心。此后,他随中国体操队到费城、图森、洛杉矶、西雅图……人们不是把他看成一个普通的体操伴奏,而是把他当作一位出色的音乐家隆重欢迎。每当体操比赛开始前,美国观众就以掌声和欢呼声,请他进行钢琴独奏。他弹奏一支又一支的世界名曲,弹奏美国人爱听的《美丽的亚美利加》,弹奏中国《黄河协奏曲》中的《黄河颂》……在那动乱的岁月里,许多名曲都是不能在中国舞台上演奏的,但今天他不顾一切地尽情地弹奏……

而每次弹奏,南希总是最忠诚、最热情的欣赏者。每当中国琴师弹奏结束,她总要上前去祝贺弹奏的成功。

“南希!你就是体操运动员南希!”周家声惊喜地对站在他眼前的美国姑娘说。

美国姑娘指指别在胸前的白色小牌牌,摇摇头,幽默地说:“不,如今我是美国NBC电视台的记者。”

六年时间过去了,南希从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变成了一位窈窕漂亮的青年,念完了大学,当上了电视台记者。但那悠扬的琴声,并没有随着日月的流逝而消失,它依然强烈地在她的心间回响。

“周先生,我终于实现了到中国访问的愿望了。你看,我今天多高兴啊,我又要听到你动情的弹奏,听到你美妙的琴声了。”南希的喜悦感情是外露的。不等周家声说话,她自己又接下去说了,“再过几个月,第二十届体操锦标赛就要在美国的沃思堡举行。你们去参加吗?”

周家声肯定地点了点头。

南希高兴得叫起来了:“太好了,那不用多久,我又将在我的家乡听到你的琴声了。”

中国琴师说:“我很想了解一点美国音乐,到时候能用一两支美国曲子做伴奏就好了。”

南希痛快地说:“找个时间,我给你唱吧!”

两天后的一个中午,中国琴师卧室的电话铃响了。

“周先生吗?走,我给你唱歌去!”是南希的声音。

中国琴师:“你不睡午觉?”

南希笑道:“我没有这个习惯。”

他和她驱车来到新落成不久的山东体育馆。体育馆大厅里,空无一人。

周家声打开钢琴盖,坐在一条小方凳上。南希站立在钢琴前。他微微一点头,她就像一位登台演出的演员满怀深情地唱开了。

南希动情地唱,他先用钢琴认真地学,然后再记在五线谱上。她一支接一支地唱,他一支接一支地弹奏,一支接一支地记录。

南希虽然不是歌唱演员,但她的歌声是很清润甜美的。她把自己会唱的歌,一股脑儿地都唱出来了,也不知唱了多少支。最后,中国琴师从中选择了几支曲子,弹奏给南希听。

南希惊讶地欢叫起来:“哎呀,你真了不起,完全对!”她提醒中国琴师,“刚才你弹奏的那支曲子,叫《得克萨斯州的黄玫瑰》,是第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所在地的州歌,没有人不会唱的。如果你能用它的旋律伴奏,一定会获得成功。”

整整一个中午,空旷的体育馆比赛大厅里,歌声与琴声在交替鸣响。

告别宴会上,中国琴师送给南希一套精致的咖啡瓷器:白底、蓝花、金边。

南希高兴地说:“这么漂亮的瓷器,在美国是不容易买到的。我每天喝咖啡,见到它,就会想起中国。”接着又幽默地说,“我太喜欢它了,应该老带在身边。可那样又容易碎了,所以,我还得把它留在自己的家里……”

南希也送给中国琴师一样礼物——两支乳白色的笔。她说:“你可以用这两支笔写出动人的乐章……”

临别时,南希对中国琴师说:“那天中午回旅馆后,我又想,万一我唱得不准就糟糕了。我哥哥是搞音乐的,我回美国后找他要些谱子,给你寄来。”

不久,中国琴师真的收到了一封从美国寄来的信。

亲爱的周先生:

信内附上几首典型的美国歌曲,供你作为女子自由体操伴奏用。我打有*记号的是特别好的,因为这些歌曲都是著名的,适合于舞蹈伴奏的。还有两首叫《凯勃雷特》和《南太平洋》,是从最受欢迎的电影里选出来的。你可以把它们编成一套伴奏乐曲。我希望这些歌曲有助于你准备十二月份在美国举行的第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

衷心祝贺你们队成功!

谢谢你送给我的瓷器,很可爱!每天端起它喝咖啡,就想起你们,想起美丽、古老的中国。

南希·蒂斯

几个月之后,在美国沃思堡的世界体操锦标赛的赛场上,一位十四岁的中国女孩,在《安妮的歌》的抒情旋律中,翩翩起舞。当她的动作由柔曼徐缓变成快速活泼时,《得克萨斯州的黄玫瑰》的奔放的旋律,从中国琴师的手指下飞扬而出。几乎是同时,海涛般的掌声伴着飞扬的旋律,回响在这座现代化体育馆的上空。这热烈的掌声伴随着热情活泼的旋律,一直响到中国女孩做完自由体操的最后一个动作,才渐渐止息下来。中国女孩获得了九点八的高分。

琴声,把中国运动员与美国观众的心连接起来了,使他们的友好感情在一起奔流。

记者们簇拥着中国女运动员和琴师,又是拍照,又是提问。南希敏捷地将电视镜头对着这动人的场景。

中国琴师指指正在拍片的南希,说:“这里面有她的功劳。”

南希摇摇头,谦逊地说:“不,是你弹奏得好。”然后又冲着那位中国女孩说:“她的动作优美漂亮。”

南希顾不上参加沃思堡的送别宴会,就到别的城市奔忙去了。但临别时,她把自己的家庭住址留给了中国琴师,欢迎他有机会去她家做客。她意味深长地说:“虽然我们又匆匆离别了,但你那悠扬的琴声将永远在我的心中鸣响……”

此后,虽然中国琴师始终没有机会到南希家拜访,但当这位美国电视小姐新婚那天,他却从大洋此岸发去一份电报,祝贺她幸福。南希在新房里,挂起中国琴师送的一幅竹帘画,并在婚宴上给客人们念了中国朋友的贺电……

是的,悠扬的琴声将永不止息地在大洋此岸和彼岸的人们心间鸣响。只要细心谛听,就会不断听到琴声中鸣奏出来的新的动人的旋律。

啊,悠扬的琴声!

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