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13919000000003

第3章

因为早就承诺过父母,停止银行划账,秦小米便不想再叫父母汇生活费了。然而,这台心爱的索尼,却让秦小米的日子举步维艰,并且越来越吃力。再找一份兼职,已是迫在眉睫的事了。在还款问题上,还是多亏王乐一张油嘴,好说歹说,总算把每月的付款数额降至700元。否则。秦小米连生活费都不够了。

接下来,秦小米继续在学校附近四处张贴求职广告。他似乎对工种没什么挑剔了,只要离学校近,只要工钱合理。然而,秦小米的广告贴出去半个月都没有消息。一转眼就要放寒假了,下月的还款又将逼近。

秦小米急得脑子发蒙了。他似乎越来越没有心思玩电脑了。终于有一天,他接到这样一个电话,一个中年男人操地道的A城方言,急切地告诉他,我们这有一个职位,月薪一千元。具体位置是离秦小米学校一墙之隔的干休所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什么工作?男人回答说,我们是“张师傅剃头店”,我们急求一名助理理发师。秦小米心里骂了声娘,一个剃头店也变得这么烧包。干休所只有一家剃头店,那店秦小米是有印象的,门面装饰简单,看上去很传统。好像尽是些中老年人在那理发。因为价格便宜,他们学校也有同学去那理过发。

男人果断地说,如果你愿意,明天上午就来报到,直接到干休所“张师傅剃头店”找我们师父张正山。因为舍不得放弃薪金一千元的机会,秦小米决定接了这份职业。也是权宜之策。

蒙蒙雪雨夹着寒气,飘浮在岁末的天空。学校北门外的一条老巷,被笼罩在阴郁之中。那雨里仿佛夹杂些莫名的东西,似乎又藏着隐秘和诡计。沿着巷子往前走踩过长长的石板路,穿过密密的店铺,就是干休所的服务社后门。秦小米终于不费力气就和“张师傅剃头店”接上了头。

秦小米第一眼看到张正山的时候,张正山正给顾客刮脸。一张老人的脸上涂满肥皂泡,伴着剃头刀刺刺啦啦的声音,老人脸上的胡须一缕缕地脱落下来。整个过程灵巧利落,动态鲜活。张正山手里的剃刀是那种老式的木柄剃刀。张正山瘦如干柴的手,十分灵活娴熟,游刃有余。就是凭着那把剃刀,秦小米断定了他就是师傅。

秦小米深深地鞠了一躬,张师傅好!张师傅,我是来应职的大学生秦小米。

张正山抬脸说,呵,是大学生啊。秦小米说,我叫秦小米。张正山憨厚的脸膛笑逐颜开,温暖的目光上下打量这个年轻人,哈哈,啊,小米,小米。

张正山就这样做了秦小米的师傅,是学剃头的师傅。

实际上按年龄张正山可以做秦小米的祖父。张正山已近七十岁了,看上去却是个非常精神的老人。和客人聊天,那嗓音又亮又脆。唯一的生理缺陷是一条腿有点瘸。秦小米第一次是喊他师傅。第二趟来就改口喊师爷,这口也改得比较顺畅,是不经意叫着的,不算别扭。张正山的确可以做他的爷爷,如果按照巾国皇帝的婚育年龄,他俩甚至相差四辈。

张正山说,按我们当初学艺的规矩,开工是要选个良辰吉日的,你们现在也不时兴这一套,再说你也不是真正的学艺,是打工,那就择日不如撞日,你就明天开始工作吧。秦小米恭敬地笑着应了。

这天是星期三。上午应该有四节课。对于现在的秦小米而言,上课自然没有打工重要,秦小米连请假条都不写,就直接逃课到剃头店做活。

张师爷千篇一律逐个给客人剃头、刮脸、剪鼻毛、掏耳屎。一边还天南地北地穷聊。虽然腿瘸,一上午,一下午,站下来,也不吭一声累。师爷说,他年轻的时候,一个人一天能剃一二十个头,或者二三十个吧。他在国营店是名副其实的劳动模范。他说换了现在,那就叫技术能手。

张正山家五代相传的剃头手艺,职业古老,技艺精湛。几辈人就靠一把剃刀,养活了几代的四五房儿孙和妯娌。到了张正山这一代手艺差点失传。张正山兄妹八个,却没一个瞧得起剃头活。男孩子们都不愿意学剃头。只可惜,张正山十四岁那年参加镇上工作队修筑石桥,不慎摔断了膝盖骨,留下一只瘸腿。于是只得听从父母劝告,接了这门技艺,也算为将来备了个糊口的本领。张正山天资聪明,学艺三年,名声就在镇上传开了,响得很,凭他一手技艺,后来居然娶到了镇上最漂亮的女子。

那年头搞合作社,张正山转入国营剃头店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国营职工。在国营店工作三四十年,国营店改制以后,他就自己租了门面房,开起了私营剃头店。是在城东老巷子里开的。虽然城市角角落落无孔不入都站满了时尚的美容院,霓虹闪耀,女孩子袒胸露背,风骚妩媚,但张正山的剃头店,仍然生意好得很。张正山的剃头店也没有名字,就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木牌,上面写着“张师傅剃头店”。这么简单的招牌,却有着无限感召力。巷子里四五十岁以上的男人,都喜欢来这里剃头。城南的老头子,不辞辛劳,也跑到这里来剃头,有的是打的来,有的是儿子开车送过来。张正山的生意一直是稳步发展,几乎没费多少精力,几年间赚了好几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