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富爸爸家训2
1394200000026

第26章 法则15:勤劳是永不陈旧的美德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摒弃勤劳这一优良的民族传统,因为只有勤奋的人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不劳而获是不现实的。

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相对论以及他在物理学界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留给人类的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就是他这样一个人,还是在有生之年不断地学习、研究。有人去问爱因斯坦,说:“您老可谓是物理学界的泰斗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对那位年轻人说:“在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未知的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长,所以更感到自己未知的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世界伟大的科学家是与他的勤劳是分不开的。所以说,是勤劳浇灌了成功的花朵,是勤劳创造了财富,谁播种下勤劳的种子,谁的将来收获越多。

勤能补拙

每个孩子的资质不同,在学习和工作中会产生很大差异,能够改变这种现状唯一的方法就是勤奋,勤能补拙是句良言,从小培养孩子勤奋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情景再现】

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不是很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小偷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小偷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国藩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小偷,而曾国藩却成为重要的政治人物。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小偷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国藩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小偷与曾国藩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所以说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从小眼睛就近视,18岁就失明,后来耳又聋了。但他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勤奋学习,坚持奋斗,创作了许多流行世界的名曲。人或多或少有点惰性,在目标确定时,信誓旦旦,但真正实施目标的时候,却只是三分钟热情……而成功的取得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在实现理想过程中,谁付出的勤奋的汗水多一些,谁的毅力更强一些,谁坚持更久一些。

【成功导读】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他从事实验胚胎学的研究近半个世纪,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童第周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读中学时,由于他基础差,学习十分吃力,第一学期末平均成绩才45分。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在他的再三恳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试读一学期。

此后,他就与“路灯”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灯下读外语;夜熄灯后,他在路灯下自修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绩达到70多分,几何还得了100分。这件事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能办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之后,这也就成了他的座右铭。

新中国成立后,童第周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的同时,研究了在生物进化中占重要地位的文昌鱼卵发育规律,取得了很大成绩。到了晚年,他和美国坦普恩大学牛满江教授合作研究起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相互关系,他们从鲫鱼的卵子细胞质内提取一种核酸,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结果出现了一种既有金鱼性状又有鲫鱼性状的子代,这种金鱼的尾鳍由双尾变成了单尾。

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一个人的先天素质并不是决定成就大小的主要因素。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先天素质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加以补偿。勤奋的最大敌人是懒惰,“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事实上也是如此,没有一个人能够有懒惰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他已经彻底精通,彻底研究全了。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穷无尽的海洋,都是无边无际的天空,所以,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趾高气扬。懒惰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孩子特别是聪明的孩子常容易产生懒惰自满的情绪,父母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孩子产生懒惰往往源于自己的某方面特长和优势,父母应该先分析这种懒惰产生的基础:是学习成绩比较好、有某方面的艺术潜质,还是有运动天赋等。然后让孩子认识到,他身上的这种优势只不过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放在一个更大范围就会失去这种优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进取,而不是懈怠;并且优势往往是和不足并存的,同时应该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我们不否认人有天赋,但有天赋而无勤奋,天赋成不了天才。纵观古今事业有成者,不难发现,一个人能否最终有成,为社会进步做出较大贡献,往往不取决于天赋高低,而在于他一生是否勤奋努力。

播下勤劳的种子

【成功导读】

果园里,梨树开花了,一只小蜜蜂飞过来,钻进花朵采蜜。它从这朵花飞到那朵花,把沾在身上的花粉抖在腿上的花粉篮里,飞到了蜂房,再把采来的花汁和花蜜放在六角形蜂房里,然后用欢乐的舞蹈向伙伴们报告:果园里的梨树开花啦,快去采花蜜呀。

“嗡嗡嗡”,一群小蜂飞到了果园里,梨树问:“你们全家都来了吧?”“不,家里还有雄蜂和蜜蜂妈妈。我们工蜂小时候在家打扫房间,喂养弟妹;长大后,白天采蜜,晚上酿蜜,还要做保卫工作,如果敌人来侵犯,我们就用尾巴上的毒针去刺他们!”蜜蜂说完,就忙着采起蜜来。

这是出自一编课文的节选,大家对蜂蜜都不会陌生,可大家有没有想过小小的蜜蜂酿出这样香甜的蜂蜜是多不容易,他们勤劳的品质应该值得赞赏。这个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只有勤奋,生活才会甜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通过这样的小故事或是寓言来启发和教育孩子,使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的体会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因斯坦说过:“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功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所以,当孩子取得了成绩,父母首先应该赞赏的是孩子的勤奋。这是因为,没有勤奋就没有成功,要想取得成功,那就要变得勤奋起来。要想获得幸福,那就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著名画家达·芬奇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睡,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成功导读】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柏格森也是一个勤奋的人。他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在教学的同时,他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哲学著作,不断思索着,并进行哲学研究工作。在几年的时间里,他完成了《论意识的即时性》及其他论文。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柏格森非常勤奋。他曾经对朋友说:“近15年来,我从来没有真正休息过一天或半天。”长期的劳累使柏格森在66岁时就瘫痪了。

为了继续自己的研究事业,他与病魔顽强地搏斗着。他坐在写字台前,为了防止自己从座位上跌下来,他用一条绳子把自己系在椅子上。他的动作十分困难,连吃一顿饭都得几个小时。然而即使这样,柏格森也从不放弃工作。晚年,他的右手几乎僵硬,但他还是坚持完成了最后一部著作。

柏格森成功的秘诀就是勤奋,勤奋是他通往胜利彼岸的法宝,他的精神是值得人们学习和钦佩的。人们赞赏勤劳,是因为他不但能启迪人的聪明才智,开阔人的视野,而且只有他才能创造一切财富,完善发展人类自身。勤奋是人体的电源,他能使生命闪光发热。

勤劳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美好品质,天赋平常的人需要勤劳,天资聪明的人也需要勤劳。一个人贵为天子时需要勤劳,沦为庶民后也需要勤劳;勤劳能使学习更有兴趣,工作更有效率;勤劳能使饥饿的人得到食物,解决温饱;勤劳能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环境得到改善;勤劳能使优秀者更优秀,富有者更富有。所以说,勤劳是孩子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

在德国的法律中,明文规定了不同年龄的孩子,应当在家帮助父母亲完成什么样的家务活;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华人们继承了祖先的勤劳致富的好传统,在当地成了富人,但是,他们仍坚持“子女不沾父母光”的教育,教育孩子靠自己的勤劳致富。当今外国家庭在对孩子进行勤劳教育中的特点是:

第一,让孩子分担家务的教育,鼓励他们外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即使是那些自身的经济状况很好的家庭,也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劳动去挣钱,从小培养独立人格。

第二,配合学校教育。日本的父母注意教育同学校一致,在家中进行勤劳教育,不少父母特意外出,多给孩子一些学着独立干家务的机会。在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校里多有家长委员会,要求家长支持学校的多项劳动课程和活动。在美国,家长们还鼓励大、中学生当义务工,如到孤儿院、养老院去劳动服务,当义务工的记录越多越好。

第三,榜样与示范教育。许多外国人重视父母亲良好榜样示范的特殊意义。不少家长还经常把孩子带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去,让他们亲眼目睹家长们工作的艰辛。

【成功导读】

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她小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老师,帮助她学习。可是,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所以这位老师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海伦就知道了什么叫洋娃娃了。因此,海伦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的方法。从此以后,海伦就用这个办法学习,她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累,她学会了不少的词。你可以想想,海伦作为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啊?但她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在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

海伦·凯勒身残志不残,通过她勤奋努力,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比起那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不知要强多少倍。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很多父母就不想让孩子吃苦,尤其是那些家庭富裕的父母片面地认为,家里条件好了,还要孩子那样勤奋干什么呢?现在当然不提倡“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悬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却值得孩子好好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勤劳的品质呢?

第一,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好家务,并让孩子觉得做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和必要。在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之前,常常不会理解父母的治家之难。“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有些孩子常常埋怨父母这个菜烧得不好吃,那个汤调得不鲜美,有时饭菜备得晚了还耍脾气呢。可是当孩子参加了家务劳动后,他们则会更多地谅解父母,感到父母挑起这个“家”不易。

第二,及时进行鼓励。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应正确引导,培养他的兴趣。对孩子做的家务活,要及时肯定,并给予表扬。人都有一种要获得别人肯定和赞许的心理。及时鼓励孩子,并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肯定,这对他们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

第三,让孩子参加劳动。许多父母在孩子求学期间包揽了所有家务,只让孩子一心一意学习。殊不知,从小做家务的人的生活比不做家务的人要充实、幸福很多。只有让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培养,孩子才会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