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富爸爸家训2
1394200000028

第28章 法则17:顺境需要挫折教育(1)

逆境下,人可以锻炼出不怕挫折的勇气和百折不回的信念,但逆境绝对不是获得这些高贵品质的必要条件,甚至也没有足够的理由证明,在逆境下更容易养成这些品质。

逆境还是顺境并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但无论处于哪种境地,都应该有这样的认识:不屈服于逆境,不安享顺境。

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小时候家里穷,根本请不起老师,父亲就给他上课,教他哲理,让他懂得了世间情怀,懂得了怜悯,也懂得了写作。11岁的时候,父亲病逝了,酷爱文学的他,独自一人来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始了拼搏的生涯。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的才华释放了出来,获得了免费就读的一个机会,这对于一个家境贫寒的青年是多么难得的机会!5年后,他升入了哥本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没有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美元非公职津贴。

从此,他开始专注于童话创作,一篇又一篇的优秀作品接连不断地问世,事业一次次达到高峰,但他的生活却一直处于低谷。他的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自幼贫穷,早年丧父,终身未娶,贫穷,孤独,悲痛的窘境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他;也可以说,他的一生都是在顽强的拼搏中度过的,他不断地与命运周旋,抗争着。他的作品为世间带来了一丝温暖,为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欢乐,自己生活在寒冷的冬天也在所不惜。

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青年时期曾经游历全国各地,以接触社会、体会民情、考察史迹。同时,他还向前辈学习各种历史知识。后来他继承父职作了太史令,阅读了国家珍藏的许多古代文献。在此基础上,他开始秉承父志撰写《史记》。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的时候,发生了李陵事件。司马迁秉公直言,惹恼了汉武帝。为了免除一死以完成《史记》的写作,司马迁强忍屈辱,接受了世间最残酷的“腐刑”。不幸的遭遇,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古人孔子、屈原、左丘明、韩非等在逆境中发奋有为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身心备受摧残、忍辱含垢生活的司马迁深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决心以残烛之年,完成父亲要他完成的史书。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征和元年(公元前93年)终于出狱。武帝对司马迁的才能还是爱惜的,任命他为中书令。从此他埋首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这两个都是逆境成材的故事。顺境和逆境比较,人们都喜欢顺境。因为在同等条件下,在顺境中向目标奋斗,如同顺水行舟,有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使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对人的事业发展也有不利因素。顺境中的宽松气氛、优越条件,易使人滋生娇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古人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对顺境消极作用的一种警诫。积极利用顺境的有利条件,避免顺境的消极影响,是人生旅途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在逆境中向目标前进,犹如逆水行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与更多的艰辛,才可能成功。但是,逆境只是增加了人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而不是剥夺了为理想目标奋斗的权利和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事物常具有正反两面性,在逆境中向理想目标奋斗,可能会有顺境中难以得到的收获。因为,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炼意志、陶冶品格、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

人的一生往往是在顺境和逆境的交替中向前进的。因此,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只是一时,不是一世;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因为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他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人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逆境不是必须经历的

顺境中容易成材还是逆境中容易成材,这一直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多数人总是喜欢罗列一大串名人来证明逆境成材的道理,如岳飞、曹雪芹、司马迁、蒲松龄……他们都是在逆境中奋发图强,成就一番事业而名垂千古。的确,逆境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逆境也的确容易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但是逆境本身是一种无奈,逆境也是非常态的路径,谁不盼望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生活,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呢?一个人连最起码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他哪来的心思谈事业,谈理想呢?“逆境中成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对应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美好的剪影,如今有不少人把“逆境成材”当成一种教条,在“逆境崇拜”下,没有逆境,打破顺境也要创造逆境,没有贫穷,创造贫穷也要迎合那些矫情的古训。真的是只要逆境就能成材吗?

【情景再现】

一直以来父母都认为张海迪从逆境中获益很多,但是,让父母听听她自己的心声吧。

“假如真的有假如的话,我是一个健康的人的话,我想我会做得比现在,比今天还要好,我对社会的贡献要比今天还要大。”

“今天坐在这面窗前,看着眼前这一大片青草地,我希望能够像你们一样,用双脚一步一步地感受大地的温馨、亲切,找回我以前曾经拥有过的走路的感觉。”

“还有一个脆弱的海迪。像我这样一个残疾女性,身上被弄脏后又无能为力的那种懊恼是你们根本无法想象的。有时我甚至想,没有我多好。有时出差住在高楼,我就去那里往下看一看,我常想,假如我真的这么掉下去了,就什么都结束了,再也不用承受什么痛苦了,我甚至盼望可以安乐死……”

逆境不是必须经历的。新一代的成长和发展越来越多面对的是顺境,这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和时代发展的标志,年轻人的成材环境越来越好,一些富家子弟会不学无术,好逸恶劳,但这不是“顺境”的错,而是教育创新的滞后——社会的进步为年轻人提供了发展的“顺境”,而教育尚未在“顺境成材”上为社会提供一套有效的启蒙思想。在这个时代里,父母不能一味追求“逆境成材”,父母所要做的是引导新一代如何利用好“顺境”,引导他们珍惜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把教育的前提放在“顺境”上,而不能把自己当年的艰辛复制到后代身上,故意营造贫困去迎合“逆境成材”所需要的逆境。一个人战胜了逆境,他是一个强者,如果一个人战胜了顺境,那么他是一个理智的强者。

【情景再现】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50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300多人,他问:“谁要这50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50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然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他,因为他并没贬值,他依旧值50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逆境并不会改变一个人本来的价值,只要永不放弃,人的价值就永远不会贬低。通往成功的道路从来就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坦途,相反,经历苦难是一种幸福,只有经历过逆境并且克服眼前的一切,才能真正获得成功。轻而易举获得的成就不会长久。逆境并不是一种苦难。逆境仅是一种环境,只是人们奋斗中的反向作用力,只是为了让成功果实品尝起来更加甜美的催化剂。

爱默生说过:“浅薄的人相信运气,相信环境。天真地认为,由于某人正巧出生在这个家庭、叫这个名字或者恰巧在某个时间段,某个地方,才会发生那件奇妙的事,如果换了一天,就是另外一种情景了;而坚强的人相信因果,所有成功人士在这点上都是一致的。他们相信事物的运行有着自身的规律,但并不是靠运气;在最初和最终的事件之间,往往存在着密切联系。决非偶然。”

挫折是最好的礼物

逆境不是必须经历的,但挫折教育是必须的。两者并不矛盾。我们不必强调逆境成材,但一定要知道,挫折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现在的生活变得更为优越了。然而,正是这些优越的条件在造福孩子的同时,也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运用不当,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可能会缺乏某些对他们终生发展都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父母不必让孩子逆境成材,但挫折教育必不可少。

【情景再现】

有一名老教授的儿子,从小学到高中不仅学业一直名列前茅,其他方面也甚优,他从来就没输过。然而上了重点大学之后,在众多的尖子生中很难再独占赘头,他输了,但没有输得起,就因为考试分低,学校要他留级,他就离校出走了。

某市重点高中高考落榜的孩子中有四名服毒自杀,后因抢救及时才获救。现实生活中,除这些遇挫折而自杀、出走的典型事件外,青少年其他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也很高。究其根源,这种结果与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获得对挫折的适应力有直接关系。

这样的小挫折都无法正视,无法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无法经受住,那么当这样的孩子走出校门,踏上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更大的挫折一定会一次又一次地与他们“相遇”,那么他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跨越这一个个更大的“坎”呢?

现代家庭的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干扰,让其顺利成长,缺少甚至没有应激与磨难,适应力从何而来。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挫折教育是对孩子负责的教育。

“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知道要对自己做的任何事情负责,正确面对挫折,正视挫折,经受住挫折,让挫折引导孩子不断成长。这就需要孩子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挫折,但这并非孩子的一种本能,他们在这方面需要帮助,需要父母的引导与教育。虽然父母不可能关注到孩子的每一个细节,但做一个有心的父母,尽可能多的关注到孩子们学习与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许这时候孩子正需要父母的帮助,那父母就可以向孩子伸出援助之手。父母不可能帮孩子解决每一个困难,但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挫折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它是绊脚石,让你寸步难行,对于强者来说,它是垫脚石,让你站得更稳、更高。

【情景再现】

安徒生童话中有一个豌豆公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