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发现孩子有了过失行为时,父母千万不要着急、气恼,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要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出发,采取细致、耐心的方法,态度温和地鼓励孩子承认错误,冷静地听听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找出错误的根源,改正错误,切不可急躁、粗暴,甚至施加压力,进行打骂、体罚等。尤其是孩子主动承认错误之后,父母在予以鼓励的同时,肯定他说实话是好的表现,然后指出错误的危害性,让孩子在鼓励和爱护中知错改错。
孩子的诚信教育首先要从父母做起,有些孩子学会撒谎是受大人不良影响的结果,父母弄虚作假,孩子就不会忠诚老实。很难想象一个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父母能培养出真诚待人、言行一致的孩子。
【情景再现】
自来水哗哗地流着,欢欢站在水池旁。“妈妈,水表里面的小针不走了!”欢欢大声对母亲说。
“别吵,让人听见了!咱家水表坏了。”母亲小声敷衍着。
这时,有人敲门,欢欢打开门,是抄水表的叔叔来了。
“叔叔你来得真巧,我家水表坏了,正想去找你修呢!”
“孩子懂什么!”母亲瞪了他一眼,连忙开大水龙头:“你看指针转着呢,水表没坏。”欢欢满脸疑惑地走开了。
后来,欢欢在玩耍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茶杯,这个茶杯是母亲从国外带回来的,非常珍贵。母亲看到了,非常生气。“不是我打碎的,是小猫碰下来的。”欢欢小声地对母亲说。
“小小年纪就学会撒谎了!”说着,母亲一巴掌打在欢欢的屁股上。欢欢哭了起来,他的眼睛里充满了疑惑。
像欢欢母亲这样的家长并不是少数,逛商场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父母会使眼色不让孩子说实话;坐公交车,为了不给孩子买票,量身高时,让孩子弯曲一下腿等。孩子有很强的模仿性,时间久了,他也会学着父母的样子,撒谎、投机倒把、欺骗他人。并会把这种行为当成是“光荣”的事,会把每次欺骗成功当成一种刺激。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也许您的孩子就因为您个人私利而失去了诚实的品质。
还有的父母会因孩子不诚实而获得私利,表扬和赞美孩子,说孩子真聪明。殊不知,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对做人的原则产生疑惑,最终养成撒谎的坏习惯,甚至造成心灵扭曲。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都没能够表现出诚实品质。与某些城府颇深的人相比,孩子的诚实往往令人敬畏,因为孩子少有大人们的复杂和狡诈,他们不懂得“作秀”,而敢于诚实待人。他们的心里没有私利,只是实事求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原原本本地说出来,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而有些父母却把孩子的这种品质扼杀了。
让诚实根植于孩子的心灵
讲诚信是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是干好工作和搞好学习的前提,诚信是社会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伦理价值需要。所以播下诚信的种子要从小开始,让诚信根植于孩子的心灵,有了良好的道德基础,才能建立起诚信的大厦。
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诚实、不说谎话欺骗家长。然而,有些父母的行为却与自己对孩子的期待背道而驰。
【情景再现】
《羊城晚报》载,作家北野到英国朋友家做客。这位朋友有个三岁的孩子,非要跟北野一起洗澡。北野就敷衍他,你先洗,我一会儿就去。等阿姨给孩子洗完澡后,因为北野没去,孩子就哭了,说北野欺骗他。孩子的妈妈当即就跟北野急了,责问他既然已答应和孩子一块洗,怎么又骗了孩子呢?这件事对作家北野触动很大,因为他马上想到,倘若是中国的妈妈,差不多都会对孩子说:“乖乖别哭,妈妈给你买糖吃。听妈妈的话,妈妈给你买汽车、飞机……”至于自己对孩子的承诺是否真兑现,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北野和他朋友两种对待孩子的方式很形象、具体的体现出了中国家教的弊端。中国的父母往往为了让孩子暂时停止吵闹,会做出一些并不会兑现的承诺。如果一次次许诺都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孩子的一次次希望都成了泡影,久而久之,孩子逐渐失去了对父母的信任。在这种受骗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诚信观念必然淡漠,孩子将来必然形成这样一种人格:多疑、猜忌、对别人充满戒备、骗别人心安理得。而英国的父母们决不这样,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让孩子从小就在诚信的环境中成长,将来孩子也一定会向他们的父母一样,做一个诚实、讲信用的人。
诚实是一个人的美德,有了诚实二字,一个人就会表露出坦荡从容的气度,有了诚信的人,就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爱戴,从而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关爱。
【成功导读】
一天深夜,一位有钱的富翁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烟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需要”。富翁回答说。说着富翁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富翁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烟,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富翁给的100元快步跑走了,富翁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富翁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富翁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秘书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见富翁。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烟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富翁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富翁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富翁,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富翁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德国有句谚语,信用重于黄金。受伤男孩的行为是这句话最好的佐证。男孩讲诚信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钦佩,而且还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在拜金主义、物欲横流的社会,要做到诚实信用就更难能可贵。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诚实习惯的培养。
第一,了解孩子需求,适当满足孩子。在教育孩子之前,先了解孩子,教育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了解孩子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孩子担心什么,最需要什么等。父母可以利用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与愿望,和孩子建立并保持真诚与互相信任的关系。如适时地给孩子添置玩具、图书及彩笔。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只要是合理的,家里又是力所能及的,是会得到满足的。如果孩子的一些合理要求能很好地得到满足,孩子就不会通过欺骗父母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确实不能满足的要求,父母要对孩子耐心说服,说明原因,而不简单地说不行。例如,一位爱画画的孩子,多次要求父亲给买彩笔,可是父亲没把此事放在心上,一直没给买。为了得到这盼望已久的彩笔,孩子开始骗父亲:“我们老师说,明天每人要带一盒彩笔去学画画。”父亲不敢违背老师的要求,赶紧去买了盒彩笔,孩子终于以说谎的办法达到了目的。从此之后,孩子学会了撒谎。
第二,善于正面引导,不用负面暗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和电视里看到诚实孩子时,父母应用一些正面的语言大加赞扬,并鼓励孩子向其学习,从而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父母也可以通过讲一些诚实的故事给孩子听,鼓励孩子处处要诚实,坏的榜样千万不要做。父母也要信任孩子,譬如孩子跑来报告一件事时,做父母的不应持怀疑的语言说“真的吗,可不要骗我”之类的话,经常这么说,在孩子的心里可能种下一个说谎的种子。总之,父母要经常善于正面引导孩子,少用或不要用负面暗示去刺激孩子说谎。
第三,孩子犯了错误,父母要及时纠正。孩子完全不撒谎是不可能的,孩子撒谎,父母往往非常生气:“小小年纪,怎么学会了说谎?!长大成人后岂不成了骗子!”父母为孩子的不诚实担心是有道理的,但更重要的是分析孩子说谎的原因,多从自己的教育方式找问题,并及时加以调整和改进。为了防止孩子撒谎,父母应注意观察和检查孩子的表现,不让孩子有机可乘,一旦发现说谎的苗头就及时予以纠正。父母不可把孩子的撒谎行为看做是滑稽可爱的表现,因为撒谎一旦形成习惯,在孩子长大后就变成罪恶的根源,并且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再期望去改变它,只能是事倍功半。
培养孩子诚实信用的优秀品质,父母应以身作则,为孩子带好头,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诚实小故事,要积极地引导孩子向其学习,关心孩子的想法,切勿粗暴拒绝孩子的合理要求。给孩子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让诚实的种子扎根于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