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输在表达上
13984200000002

第2章 高效交流的七种武器

说话简明扼要,不做“啰唆先生”

我们都会有这种感觉,跟那些说话语无伦次、啰啰唆唆、拖泥带水的人沟通起来会很费劲。这样的人,除了让你搞不清楚他究竟要说什么以外,还浪费你的时间,搞得人心情很烦。因此你只想早早地结束跟他的谈话,甚至有时直接打断跟他的谈话。啰唆,是沟通交流中的一大缺点,它会直接阻碍你的日常交流。

小燕最近想在市区买房子,于是就趁周六日去售楼部了解一下情况。接待她的是位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因为小燕工作时间很忙,现在住的地方离这边售楼部又很远,她不想把时间一次次地浪费在路程上,所以就想知道新房什么时候开盘,价格是多少,以便回家后也能跟家人商量。

“是这样的,因为盖一栋楼的话,我们首先要有土地证,有了土地证再去向政府申请规划证,而楼层要出地面两层才能办建筑证,办完了建筑证才能办预售证,办了预售证我们才能对外销售。现在我们的售楼部刚完工,其他手续还没有办全,公司说了正在抓紧时间办,但是……”那个销售员啰啰唆唆地讲了一大堆。

“请直接跟我讲什么时候开盘,价格是多少!”小燕不想再听她讲这些无用的信息。

“是这样的,女士,你是因为怕我们的价格高吗?放心吧,相比较周围的楼盘,我们的价格肯定是最低的。就拿去年6月份跟我们一起开盘的某地产,同样的地段我们的价格比他们低了400-500元,而且我们这边的客户如果开盘当天交首付的话,楼层间还会再减免一部分差价,并且放款总额还会再减5000元,还有……”

不等这位销售员讲完,小燕就拂袖气愤地推门离开了。

上面的故事虽然可笑,但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却屡见不鲜。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快节奏,在沟通交流的语言上也是如此。在新时代快节奏洪流的压迫下,穿靴戴帽、冗杂繁长的客套话,慢慢地受到了排挤和摒弃。好的语言往往不在于多,只要精准达意就行。这样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搜集、筛选跟简化。

首先,搜集就是要对我们所要讲述的话题或者回答的问题进行广泛的资料搜集,以及对内容真实性的验证。

跟别人汇报或者交流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想要告诉别人什么,或者别人想从你口中听到什么。在你自己还不清楚明白的情况下,或者相关问题的资料没有准备好,真实性没有得到验证的情况下,你只会越说越没有底气,哼哼唧唧地浪费时间。

交流之前自己就要先把准备工作做好,要提前考虑到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也要提前准备好,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沟通效果。

其次,筛选就是过滤不必要的语言,留下最主要的。

很多人讲话的时候喜欢把自己的一些小毛病带进去,比如“嗯”“昂”“我就是说……我就是说……”“哎呀”“天哪”等。虽然这些词语有时候能让我们引起他人的注意,加强我们的语气,但是一句话中出现多次这样的口头禅,会扰乱听者的思维注意力,他可能只顾听你“嗯嗯啊啊”的,而没有听清楚或者真正理解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还有些人一开始跟你开口讲话时,脑子里其实是没有东西的,他不知道跟你怎样开始,于是就跟你东扯西扯地讲一些边缘的或者别的话题来拖延时间,等自己后面想到了真正的问题或者话题再接着顺杆爬。其实,他前面讲的一大段都是废话,完全可以删除。

最后,简化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把你的语言压缩,把你的语句缩短。

很多人喜欢在跟别人谈话时运用重叠语。如“我的天哪,我的天哪”。其实明明一个“我的天哪”就能表达出的惊叹之情,为什么非要再加上一个“我的天哪”呢?

还有人说话时的语言意思重复,如“我觉得,可能……”“我诚惶诚恐,坐立不安”等。“我觉得”之后就可以直接往下说主要内容了,干嘛要加个“可能”呢?“诚惶诚恐”跟“坐立不安”意思基本一样,也没必要把它们俩都摆出来。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人喜欢用一些形容词,如“我深深感到……”,在这里,如果把“深深”去掉,是不是想要表达什么就能直指核心了呢?

说话简明扼要、精准达意是一个人拥有果敢性格的体现;也是一个人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超强的表现;更体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人应该具有的精神面貌。简明扼要、精准达意的表述可以增加你语言的魅力,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项说话技巧,它可以让你更轻松地说服和感染他人。所以,日常沟通交流切忌做“啰唆先生”!

先抛出重点,抓住对方的兴趣点

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开始听老师讲的时候精神头都很大,理解也比较透彻,到后面越听越糊涂,越听脑袋越大,最后直接是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结果错过了老师讲的最主要的内容。

但是我们可能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听别人讲悬疑故事,或者是鬼故事时,总是能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屏气凝神,生怕漏掉某个细节。

为什么同样是听别人说话,听者的反应会差别这么大呢?

这里的区别就是,讲话者对所讲内容的处理顺序不同。前者按部就班,一板一眼地讲,后者耍了个“小心机”,他先将高潮部分呈献给大家,就是先“爆点”,然后再加以抽丝剥茧似的解释,慢慢地紧紧抓住了听者的小心脏。

我们都知道,一般报纸或者网络媒体,都会根据读者的爱好来拟标题,通常标题就是整则新闻的爆点。而拟标题的人,从不担心读者看了标题,就不看详细的新闻了。因为先爆点,反而会使他人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这个富豪会破产?”“为什么这对明星会分手?”最后老老实实地把整则新闻都看完。

其实,在日常交流上也是如此,一个懂得说话技巧的人,一定要懂得“先爆点”,先激起别人继续听下去的兴趣,抓住听者的心,然后再讲述那些细枝末节,绝不会本末倒置。

小金是一个资深人力资源经理,对员工的培训和鼓励是他日常很重要的一项工作。由于近期经济不景气,销售额下滑,老板决定让他召开一次会议鼓励鼓励大家。

面对垂头丧气的大家,小金说的第一句话竟是:“下个月,我们每位坚持奋斗在第一线的业务员工资将会翻一番!”

听完小金的话,原本耷拉着脑袋玩手机,唉声叹气的同事,一下子来了精神。眼神里写满了疑惑:“为什么会翻一番?”“难道要给我们涨工资?”

面对大家的疑惑,小金娓娓道来:“上个月咱们的同事王伟,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竟然超额完成了30%的任务,拿到了13000元的工资,这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吧?”听完小金的话,大家都纷纷点头。

“这个月,我们会将后期服务成本投入提高2成。这样,在同等条件下,因为顾虑售后的潜在客户就可能会增加2成。”他接着为大家剖析。

“我们的销售方针也作了调整,放宽首次订货款门槛,小额订单就会大批涌进。”大家都在凝神倾听。

“在员工福利方面,公司会对那些整月市场出勤超过23天的给予1000元的奖励,出勤不满23天的则处罚500元。但我相信,我们的员工不可能出现出勤不够的情况!所以,这1000元的奖励肯定会加到工资上的!”

“然后还有……”

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谁也没有玩手机,每个人都竖起耳朵,唯恐错过什么重要的信息。

本来以为1小时的会议,大家会觉得枯燥无味,哈欠连天。没想到在小金这个“高人”的引导下,直到最后一刻,大家也都还意犹未尽。

其实,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人们总是容易记住自己最先听到的话,越往后,大家的注意力就越不集中,当然就会对你讲的话越来越没兴趣了。可以说,只有懂得“爆点”的人才会更快速地抓住听者的心,接下来也会更顺利地说服和感染到别人。

想要做到这点也非常容易,你只要记住一个原则,就是关注对方、直面问题,将最主要、最吸引人的内容放到最前面。

比如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或者向上司汇报时,别人问什么你就回答什么,并且要直接回答结果。

如果对方对你的结果有疑问,并且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他就会继续听你讲下去。这时你就可以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条件,以及整个证明过程,并且要谨记,在详细回答原因、条件和过程时,也要遵循这样的条理和顺序,把最主要的放在前面讲,千万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前后不分。

比如,讲话时,多提他们最关注的话题和时事,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修饰和引用,引发共鸣。

再如,在讲话时,为彼此的谈话加点“雷人”的话语和笑料。说出一些出其不意的话语,大家第一时间就会在潜意识中觉得很有意思,你也能立刻吸引住大家的注意力。

总之,先讲“爆点”再开讲是最能吸引谈话者注意的。生活中多多掌握和积累类似方式可以使你讲给他人的话更具吸引力和诱惑力,让你们接下来的交流更加愉悦和顺利。只要灵活利用这些小技巧,就能将你的听者牢牢地抓在手心里。

不要急于表达,要让对方听明白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当几个朋友,或几位同事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其中某个话题勾起了大家的回忆,本该是一段很有意思,很能引起大家共鸣的故事。而你却因为内心兴奋,噼里啪啦、语无伦次地讲了出来……

而你还没有讲到高潮的地方,其他人的注意力就已经转移到了别的地方,新的话题已经开始了,只剩下你一个人还在之前的话题之中,但已经没有人在意了。这种时候,你是该继续说刚刚未完的话题,还是该加入到新的话题中呢?

生活中,虽然大家并不讨厌快人快语的人,但绝大多数时候也不太喜欢与快人快语的人共事。

因为讲话语速过快的人,说话就像打机关枪一样,噼里啪啦一串一串地讲了出来,有时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更别说让听的人听懂了。

崔红是名县医院的护士,工作能力非常强。但是她讲话时有一个毛病,那就是语速过快。很多跟她对接的同事、病患都无法听清楚或者是思维赶不上她的话语。一次,一位年轻的女士要做备孕前的身体常规检查,包括血液、血压、尿液、身高体重等和一些私密部位的检查。

崔红把她的检查码拿给她,然后就着急忙慌地说:“先到三楼化验室抽血,把检查码给值班护士,到一楼测身高体重,再到三楼尿检……再到一楼检查白带。”

由于崔红说话很快,女人没听清,就让崔红又跟她讲了一遍。

跟第一遍一样,那位女士还是没有在脑子里记下这些东西,崔红又讲完了。

“不好意思,你再给我说一下,刚才我还是没听懂。”那位女士又问了一遍。

当问到第三遍的时候,崔红火了:“拜托,我这里很忙,你不要再问我了,好吗?”

那位年轻的女士听了崔红的话,脸上挂不住,也很气愤地说:“我不问你,我问谁!”然后两个人就越说越激动,吵了起来。最后还是护士长过来才解决了这件事。

你看,语速过快的人不仅会让对方产生错误的理解,很可能还会让彼此产生误会和摩擦。

因为,讲话急速的人,往往还会有这样的特点:浓重的地方口音,讲话声音很大,情绪容易激动。而这几个特点,往往都是恶性循环的。讲话语速越来越快,而且声音越来越大,情绪也越来越激动,然后讲话速度就变得更快,甚至开始边讲边唾沫横飞……这个时候,别人肯定都不愿意继续听你讲下去了。

同样一句话,由于表述者的语速、语气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比如,缓慢平静地问:“你为什么还没有把这件事情做好呢?”跟语气快速又急切地问:“你为什么还没有把这件事情做好呢?”让听者产生的理解就不同。前者给人的感觉就是一般性的疑问,但后者这样的说话方式就会让听者自动在脑海中补上一个感叹号,有质问的意思,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再一个,语速过快、情绪过激还会让你受到别人的厌恶。想象一下,在一个公共场合,大家都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只有你情绪激动、手舞足蹈地高谈阔论,仿佛这个世界都要听你讲话……这样的你,能不被人嫌弃吗?

我们讲“交流”,是两个人的事。只有你在讲的同时,对方能根据你讲话的内容,正确领悟、采取行动,这样的交流,才算有意义。如果只有你滔滔不绝地讲话,没有给对方留出任何思考时间,对方就无法理解你的讲述,那么你们的谈话就是浪费时间。

特别是一些年龄稍长或者是听觉有障碍的人,他们接受语言信息的能力本来就比平常人慢,思维敏捷度会稍微差一点儿,因此,“慢”点儿跟他们说话,他们才能理解得更透彻,才能让你们的沟通产生实际的意义。

说话语速快、语调夸张、抑扬顿挫的人,让别人思维跟不上,从而往往很难说服对方;相反,那些语速缓慢、沉稳有力,懂得适时停顿的人,让别人能够容易理解他讲的内容,则更容易有说服力。所以,讲话,说“慢”一点儿才会让彼此的交流既达到目的,又更高效。

一般来讲,说话快,跟讲话者的心理压力有关。讲话者会担心听自己说话的人没有耐心,所以想尽快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其实你完全不必有这样的担心。既然你跟他有必要的交流,那对方肯定会给你足够的时间把事情讲完;如果他对你的讲话有意见,就会提出疑问,你也没有必要觉得不自信而过分紧张。

另外,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积极地进行自我锻炼,养成讲话慢一点儿的习惯。比如,平时有意用比较缓和的方式,心平气和地和家人说话;找一个说话慢的人,与他经常交流、聊天;时间长了就会慢慢养成说话平缓的习惯。这样才能让听你讲话的人更高效地接受你的谈话信息。

适时提问,让谈话更有趣

在实际交谈中,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说到某个感觉很重要的话题后,自己讲了几句或两人沟通了几分钟之后就没有话说了,气氛有些尴尬。

但还有一种情况,父母往往能跟孩子在一件小事上讨论交流半天。

“麦苗长大后变成什么颜色?”

“变成黄色。”

“那它变成黄色后又能怎么样?”

“收获小麦。”

“小麦能做什么用?”

……

为什么同样是交流,却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从沟通艺术的角度来看,第一种的“卡壳”现象就是因为交谈话题没有充分展开而引起的。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没有及时提问听讲者的感受或者疑问,只是一味地“倾泻”,而听讲者没有真正地融入到双方的谈话中来。

事实上,只懂得自己在那儿一个劲地“说”的,叫自言自语;有“说”有“听”的那叫灌输;而既有“说”又有“听”,还有问的那才叫交流。那么,想要对方参与进来的话,就要适时地进行“发问”。

某大型网站的CEO说:“我管理公司是靠‘发问’,不是靠‘回答’。发问会启动对话,对话才能刺激创新。”

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提问题,让对方积极地参与进来,那才叫真正地懂得如何跟他人沟通。

王龙是一名著名的电台主持人,业内人送外号“点子龙”。因为不管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嘉宾,还是脾气古怪、非常难缠的嘉宾,他都能顺利地展开采访,并且使彼此都能交谈甚欢。

许多他的同事或者晚辈,都来找他讨教“秘诀”。

面对大家的提问,他说:“其实,我也没什么‘秘诀’,如果非要说‘秘诀’的话,应该就是我喜欢及时提问吧。”

听完他的话,很多人都投来不解的眼神。

“一开始就先问嘉宾的禁忌,你就知道自己接下来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接着问他最喜欢关注什么,你就知道接下来怎样展开话题……让他的脑袋跟着你的提问不停地转动,总之,一切你不懂的,没有头绪的,都直接问就行!”

听完他的解释,大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好问题是不容易想到的,没有智慧不懂方法是绝对不行的。想要了解对方内心深处的最真实的想法,很有必要学会掌握谈话时“适时”提出“好问题”的技巧。

首先,只要找到彼此的共同点,就立刻提问,打开陌生人的话匣子。

一个人的性格、生活爱好、职业特征等,或多或少地会在他们的谈话方式、表情动作、穿着服饰等方面有所表现。你要学会善于观察,发现彼此的共同点,并且抓住机会,及时开口询问。

例如,一名中年男子乘车跟一名驾校教练相遇,位置正好是在驾驶员后面的座位上。汽车在行驶途中抛锚了,驾驶员车上车下忙了一通但还是没有修好。这位中年男子建议驾驶员把油路再查一遍,驾驶员半信半疑地又检查了一遍,果然找到了原因。这位教练感觉这名男子的这个绝活可能是从部队学来的,于是就立即向他问道:“你在部队待过吧?”“嗯,待过七八年。”“噢,那咱俩还应该算是战友呢。你当兵时部队在哪里?”……

于是这一对陌生人就愉快地交谈了起来。

这就是在观察了对方的谈话和做事方式以后,发现两个人有当过兵这一共同点,然后及时询问,打破了陌生氛围才让接下来的交谈成为可能。

其次,随着两人谈话的逐步深入,你需要依据“关我什么事?”“他到底在说什么?”“我为什么要相信他?”三部曲式的内容和顺序反过来对他进行试探和询问。

首先抛出第一个疑问“关我什么事”。因为,每个人都最关心跟自己有关的事情,如果一开始你就以提问的方式,暗示他,你接下来所讲的话题都是跟他有关的,那么他会非常乐意继续聆听你的谈话。

同理,在交谈过程中你需要对他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他到底在说什么”。如果你发现听者眼神迷离,似乎有所疑惑,那就证明他有点听不懂你的话了,你就可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试着问他“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或“我这样讲你能理解吗?”。

最后一个就是“我为什么要相信他”。如果他听懂了你的解释或者结论,那么这句话就肯定是他接下来的疑惑。此时你就应该将“我为什么要相信他呢”及时地抛给对方。因为,此时这句话若变相地从你的口中说出,就会产生更强烈的疑问效果。旁敲侧击地暗示自己接下来必定会有关于这个疑惑的解释,当然,他也肯定乐意听你这个解释,因为这也是他此时的疑虑。

总之,在恰当的时机对听讲者提出“好问题”,可以说是双方交流的隐形推手,掌握了这一推手,就可以让彼此的谈话顺利前进,到达最终的目的地。

给予满足感,对方更想表达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非常纳闷,朋友、同事,或亲人们的聚会上,明明那个人口才不如自己,地位、威望也不如自己。但大家却都喜欢跟他讲话,“他把人都吸引到自己身边了。”

那你可能就会问了,难道他跟别人讲话有什么秘诀吗?

事实上,人们都愿意跟能够使自己感到快乐的人交谈,这种快乐就来自你跟他交流,让他产生的满足感。如果一个人跟你讲话,从你这儿可以得到对他的认可和肯定,让他内心充满力量,自我感觉良好,那他肯定更愿意跟你继续讲述自己的经验和经历,甚至是未来的规划。

而如果你是一个没说两句话就泼人家冷水,言语间充满了对他的蔑视,时不时地还会来几句批评的人。那他肯定跟你讲几句话就不愿意搭理你了,谁愿意有事没事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所以,会说话的人一定懂得如何让他人产生满足感。

小宁是一个性格开朗、善解人意的女孩。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同事都喜欢找她聊天。

一次,小宁去参加一个同事女儿的满月宴。因为离宴席开始还有一段时间,小宁就跟其他的同事一起去看了下刚出生的小宝宝。女主人可能是因为刚生完孩子不久的缘故,面色有点不好,见到客人眼神总是躲躲闪闪的,话也很少说。

“看这小宝宝皮肤多白,多可爱。肯定像妈妈,因为我知道孩子爸爸的皮肤黝黑。”小宁一边轻轻抚摸小宝宝,一边跟女主人闲聊。

“嗯,应该是吧,大家都这么说。”女主人似乎很认可小宁的赞美,抬起头来微笑着回答道。

“其实我们都特别羡慕和佩服你,因为在公司里,你老公经常在我们面前夸你,说你善解人意,又能干,自己一个人就能把小宝宝照顾得非常好,他都插不上手。”小宁接着说。

“那倒也是,为了不耽误他的工作,不管白天、晚上,我都没让他照顾过宝宝,都是我一个人在照顾。”此时女主人脸上现出一丝得意的神情说道。

“我真的很佩服你。想起我坐月子的时候,我妈、我婆婆都来帮着我,可是我还感觉每天累得半死,觉也不够睡……真的很好奇你一个人是怎么做到的?你是不是有超能力呀?”小宁半开玩笑似的问。

“我哪有什么超能力。不过说起照顾孩子我还真有自己的一套心得……”

听完小宁的话,原本少言寡语的女主人,瞬间开始激情满怀地介绍起她的育儿经验了,直到宴席开始了似乎还意犹未尽……

由此可见,聊天时,让对方产生自我认可和满足的谈话方式,不仅有利于话题的展开,还可以使你受到大家的喜爱。但是,交谈时你需要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想要做到这一点也非常简单,你只要在谈话中做好赞许、重视跟容纳就可以。

首先,赞许就是找出对方的长处,并加以称赞和认可。

当你跟别人交流时,要积极地称赞对方——即使是很小的成功,也要谦虚并真诚地表示你的钦佩之情。

如果对方没有特别值得称赞的成果,你也要仔细观察对方,以充足的理由发现他做的好事或者是他隐藏的优点,可以极大地让他产生满足感。比如,你对一位擅长投资理财的人夸他眼光好,夸他是这方面的行家,他可能并不在意,有时甚至还会认为你是在拍马屁,但如果你直接跟他讲你愿意学他那样去做慈善活动,也许他会乐昏了头。

其次,重视就是言谈话语间提高他的价值。

人们都不喜欢被列入“各位来宾”“诸位”“女士们”“先生们”等概括性的范围内。大家都希望自己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被认真看待。请不要把对方当成一个抽象的“人群”来对待,你是要和独立的这个人进行交往。所以,记住每个人的特性,是表现你对他们重视的最有力证据。

另外,在交流期间,“顺从”也是重视他的一种。有些人跟你聊天纯粹就是发牢骚,所以你只需要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让他把情绪发泄出来,必要时,完全可以暂时地跟他站在同一立场——即使此时他的立场可能是错误的,以此来证明你很重视他,怕失去他这个朋友,可以让他产生很大的满足感。

最后,容纳就是以包容跟原谅的心态去与他沟通交流。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与他人交流时,不要强逼他人认错,处处打击他人;允许别人偶尔的自我感觉良好;不要吹嘘,更不要以自身的优秀气势压倒他人,而要抱着谦虚的态度承认自己也有缺点;你可以比别人聪明,但是你不要明确地告诉对方。必要时,甚至需要承认也许是自己搞错了,因为这样做可以避免一场争吵。

每个人都希望在工作、生活、学习的交际中做一个时刻受欢迎的人,只有细心积累实际经验,掌握使他人产生满足感的谈话方式,才会让别人跟你说话时感觉更舒坦,你们的谈话也就能更圆满。

谈论共同话题,瞬间拉近距离

朋友聚会也好,日常交际也好,大家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聊天领域。你总是可以看到那些有共同话题的人三三两两地在一起闲谈。如果你和他们说不到一起,那就说明你和他们没有共同话题了。

人与人交流、聊天,一定要有一个共同话题,才能够继续下去。如果你跟别人没有共同话题,三言两语就会无话可说,之后就只能坐在一个角落自娱自乐;经常被孤立,就会显得你不合群。久而久之,可能你自己也会有社交恐惧症,不愿意与人沟通,严重影响你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如果两个人聊天有共同关注的话题,就可以不必浪费彼此的时间进行叙述和解释。当然,你们都关注这个话题,也从侧面反映了你们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工作、理想都有着相似和相同之处,这样双方就会把彼此归入自己的“同类”中,一聊天就能“一拍即合”,自然就亲近了许多。

可以说,一个会聊天的人,一定懂得谈论彼此都关注的话题。

悦悦的老公是一个红酒销售经理。因为业务的原因,悦悦经常会跟老公一起参加应酬。

一次,悦悦陪老公一起参加了一个公司举办的聚餐。由于都不熟悉彼此,悦悦和他们互相寒暄了几句客套话后,觉得实在无聊,就拿着手机跑到了沙发的一角看起了微博。

“你也是因为无聊才躲到这里来的吗?”一位穿着打扮端庄、大气,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女士笑着跟悦悦打招呼。

“嗯,是的,我们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悦悦半开玩笑地说。

“你喜欢关注微博吗?”女人不经意间瞄了一眼悦悦的手机。

“嗯,是的,平时我喜欢看一些没有压力的娱乐八卦,喜欢偶尔关注一下自己喜欢的明星。”悦悦回答道。

“真的吗?太巧了,我也喜欢这些。老公总是说我长不大,老跟那些小姑娘凑热闹,不过我就是喜欢他们呀,你看看胡歌,真是越老越有魅力了呢!”那位女士像找到了“知音”似的,惊奇地说。

“你喜欢胡歌吗?我也好喜欢他,他是我的偶像。”悦悦像发现了新大陆,异常激动。

“嗯,我是胡歌的‘铁粉’。并且我觉得胡歌现在比他年轻的时候还令人着迷。”女人高兴地抒发着自己的见解。

“嗯,是的,我们两个的想法真的是一模一样。以前我对他感觉一般般,最近我觉得他的眼神里充满了人生的沉淀!”悦悦说着,激动地握住了那位女士的手。

就这样,两个初次见面的人越聊越开心,越聊话越多,仿佛是彼此久未见面的老朋友……

由此可见,和别人聊天时谈论两个人都关注和喜欢的话题是多么的重要。所谓“相见恨晚”也不外乎像她们这样的情形吧。

其实,想找到谈话者关注或者喜欢的话题,瞬间拉近你们的关系,并不难。你只要细心注意下面这几方面,就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第一,最近的热点或者是话题

陌生人见面,无论是从朋友的话语或者是侧面的介绍中,你都能猜测出对方最应该关注的话题。比如,饭桌上,一个朋友跟另一个朋友透漏自己有买房的意愿。如果你此时能够表露自己也在关注这方面,并且有最新的资讯,那么他肯定愿意跟你进行更多的探讨。

再如,年轻人一般都比较关注一些热点新闻、网络流行语、网红、热点电影以及娱乐八卦。如果你跟朋友聊天能冒出一些网络用语,或者说一些八卦娱乐话题,那么你们双方肯定会立刻进入“热聊”状态。

第二,共同经历或者兴趣爱好

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或正在经历求学时代、工作时期,或者是结婚、育儿时期,根据不同的人所处的时期,选择一个他最可能关注的话题。比如,一个人新婚,你以“过来人”的身份讲述自己结婚的经历,肯定能引起他的“共鸣”。

比如,某人刚刚遭遇工作的调动,那么工作性质、薪资待遇、员工福利、未来发展等也是他现在最关注的话题。

再如,如果你得知一个朋友幼年时期曾经学过音乐,那么,你问他最近在听哪首歌,或者哪位歌手是他的偶像,也肯定能打开他的“话匣子”。

当然,如果你跟那位朋友相处得已经非常亲密了,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此时,谈谈三观问题,将感情进一步升华,找到思想的共鸣,则可以让你们成为永远的知己。

第三,日常的“衣食住行”

闲聊时,大部分女人都喜欢聊一些穿衣打扮、吃饭旅游等比较“接地气”的话题。如果你跟她聊天时谈论哪个牌子的衣服款式好,哪个牌子的口红颜色不错而且滋润,哪个地方现在去景色刚刚好,等等,对方都会很感兴趣的。

当然男性也有男性喜欢的话题,例如,汽车、股票之类的话题。

如果和喜欢吃的人聊天,你们也可以聊一些喜欢的甜点、菜肴、饮品、水果,以及零食等美食,因为这些都是“吃货们”最喜欢的话题。

当然,一些运动类、家乡类的话题,有些人也比较喜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