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输在表达上
13984200000003

第3章 巧妙运用“中国式”说话技巧

有理也要宽容,避免说话苛刻

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可见人们都知道没有理就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同,可是有理,嘴上就能不饶人了吗?

你可能常常看到有些人引导或者批评别人,很有点“得理不让人”的意思,结果被批者不是不买账,就是口服心不服,结果都不愉快。生活中“得理不饶人”的“口水大战”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双方发生肢体冲突,造成人身伤害。

餐厅里,清洁阿姨很费力地刚拖好地。一名服务员却因为走路不小心,把客人吃剩的菜汤洒到了地上。那位服务员向扫地的阿姨道过歉后,扫地的阿姨仍然得理不饶人地咒骂道:“说对不起有什么用?你走路不长眼啊?对不起能让被你弄脏的地面重新变干净吗……”

服务员见阿姨依然在那里喋喋不休,就反唇相讥道:“我就没长眼睛又怎么了?我哪儿比得上您老那双‘千里眼’呢!”

“怎么,你把我刚拖的地弄脏了,还有理了?没见过这么没素质的!”阿姨越发气愤。

“我没素质怎么了,那也比不上你,你才没素质!”

两人就这样当着客人的面越吵越凶,谁也不让谁,影响极其恶劣。最后,老板就只好把这两个人都开除了。

若是以一个外人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很简单,服务员道过歉,互相谅解一下就可以了。只不过每一个人都保持着自己的主意或意见,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为他人着想,冲突与争执也就在劫难逃了。

如果每个人在开口讲话之前,凡事都能设身处地先为别人考虑考虑,做到“有理让三分,退一步海阔天空”,那些不必要的摩擦与争执也许就可以避免了。

我们说,人不是动物,与人交往,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话到嘴边留三分”是我们在工作或者生活中与他人说话应具备的基本技巧。

丽萍是一个能力很强的销售经理,但就是有一样不好,总是“得理不饶人”,让人感觉很强势,难以接近。

一次,她让自己手下的一个小姑娘萱萱去火车站帮自己接一位客户,并嘱咐她,接到客户后立刻给她打电话。

结果到了晚上10点多了,那个小姑娘还没有给丽萍回电话,打电话也打不通。丽萍非常着急,就发动大家伙去火车站找人。

忙了大半夜,终于在火车站附近的医院找到了他们。原来客户突发急性阑尾炎,萱萱只顾着送客户去医院,忘了给丽萍回电话报平安了,之后手机也没电了,所以接不到电话。

那位小姑娘觉得自己害大家担心,以及耽误了大家休息,心里非常过意不去,从见面就开始不住地跟大家解释,并且向自己的经理丽萍道歉。大家纷纷安慰她道:“不要放在心上,谁没有犯错的时候……”

只有丽萍毫不理会她的道歉,也不顾忌客户是不是在场。对萱萱不停地咆哮、臭骂:“你知道由于你的失误我们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吗?麻烦你做事之前能不能先过过脑子?你是还没毕业的小学生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以回学校再修炼个几年再出来工作了……”

萱萱觉得自己已经诚心地向同事道歉了,大家都原谅自己了,只有经理一直得理不饶人,还讲那些伤人自尊的话,觉得丽萍是有意针对自己,就伤心地哭着跑开了。客户也觉得脸上挂不住,借口身体不舒服而返程了。

说话讲理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只有“让三分”才能让别人容易接受,否则就会被他人误认为你没有“人情味”。

对于员工来说,办公室是办公场所,人跟人相处难免会有摩擦;与他人合作意见不可能完全统一。然而,你说话总是咄咄逼人,凡事都要争个输赢,即使是你赢了,大家也会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你。感觉你是个不给友人留余地,不尊重别人,只知道一味争强好胜的同事。当然,暗地里大家就会避开你,这样你就失去了很多交到朋友的机会。而且被你“打败”的同事,也会在心里记恨着你,这样你又在无意之中多了一个敌人。

因此,工作中与别人交谈时,你一定要学会抑制自己。不能总想着如何在言语中占据上风,不然久而久之,同事们就会疏远你,对你敬而远之。

也不要在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上,一见对方有漏洞,就誓死捉住不放,非要让对方败下阵来不可。毕竟,许多事情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固定和统一的标准可言。你一味地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盛气凌人地兴师问罪。殊不知,最后可能是你有理,你赢了,但情却没了,对你的日常交际无疑是“弊大于利”。

所以,“话留三分软”,大度一些,宽容一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他人一个台阶下,也给自己一个机会,兴许以后你会收获更加纯真的友谊。

“难得糊涂”比实话实说更有利

与他人交往,我们经常会被问到一些我们不想回答,或者是难以回答的问题,例如,“我的建议好还是王总的建议好?”“我的衣服漂亮还是她的衣服漂亮?”“你是支持我还是支持他?”等等。这些陷我们于两难境地的问题,都被我们戏谑地称为“我和你妈同时掉水里,先救谁”这一千古难题。

面对这类问题,你说实话可能就会得罪人,显得没有“人情味”,不说实话又显得非常虚伪,真的是左右为难。此时应该是最考验一个人说话水平的时刻了。

一个懂得说话艺术的人往往懂得弱化核心的问题,模糊主题,跟他人“打打太极”,轻轻松松化解危机。

张亮是一个很能说的“段子手”,大家都非常喜欢他。不仅因为他说话幽默风趣,更主要的是他“很会”说话。

有一次,他跟同组的姗姗、小雪、小张等好几个人在一起喝茶闲聊。聊的正在兴头上时,同组的大美女姗姗开玩笑地说:“亮哥,你总是时不时地就夸我能干,夸我漂亮。那如果我跟小雪因做错事,同时被老板骂,甚至要开除一个人的话,你会选择开除谁?”

结果张亮回答说:“我觉得你们两个是肯定不需要我来插一脚的,你们两个是好姐妹、好搭档,虽然没有在同年同月同日进公司,肯定愿意同年同月同日出公司!”

张亮说完这句话,大家瞬间被张亮的幽默和机智折服,纷纷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跟他人交流时,直面问题往往会伤到对方,或者是与该话题无关的第三者。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装装糊涂,做出一副局外人的样子。既把该说的话说了,又没有明确表示自己的立场;既圆了场,又不违初心。

马云参加中国传媒大学的节目时,跟周星驰有一场“天马行空”的“巅峰对话”。

当时的情形是,周星驰执导的电影是由华谊兄弟出品的,而马云又是华谊兄弟的副董事长。因此,两大行业的精英就有了交集。两人都被邀参加当时中国传媒大学的节目。

在节目期间,周星驰首先问了马云一个问题:“马总你喜欢的女演员是谁?”

这可是一个左右为难的问题,不管是回答哪位演员,都有可能被媒体或者是有心者过度地剖析,甚至故意歪曲解读。

而此时,看热闹的周星驰还不忘甩锅:“这个问题我很想知道。我不敢问,现在你们问,学生想知道,不是我。”

马云既没有直接说我不知道,又没有愤怒地拒绝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平静而谦卑地说:“很多人问过这个问题,我自己也问过自己这个问题。说心里话我是真的没有答案。我稍微想想。”

一句话就轻松地避开了要害。

由此可见,把握对方的心理,掌握“难得糊涂”式的谈话方式,在你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因为这种方式既可以挽回提问者的面子,又可以巧妙地化解自己的尴尬,让你的回答充满“人情味”。那么,你应该怎样掌握这一说话技巧呢?

首先,转移话题。

在社交场合中,如果某个话题弄得谈话双方变得对立,而且正常的交流已经无法进行的时候,这时你可以就地取材来转移话题,暂时把大家带出那种紧张氛围,选择用一些比较轻松、愉快的话题来取代之前的敏感话题。既能活跃气氛,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又能将之前的敏感话题淡化,使之前对立的场面重新被调动起来。

在朋友之间因为某个话题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如果你故意忽略矛盾的根源,来一句“要把这个问题争明白,比赢球还要难”,这样就可以轻松地转移大家的注意力,让气氛缓和,使接下来的交谈顺利进行。

其次,故意曲解。

在社交场合中,交际的双方因为彼此的语言或行为而造成一些误会:比如说出了一些令人尴尬的话语,做出了一些诡异的行为,导致尴尬局面的出现,这种时候我们不妨装作不明白的样子,从另一个方面进行解答,从而改变尴尬局面使气氛缓和。

例如文章中张亮回答姗姗提问的那段,回答“开除”哪个都是不合适的。这时候故意“驴唇不对马嘴”似的回答她们,把难题又轻松地抛给了两位女主角,使得大家又可以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交流了。

最后,寻找借口。

有些人常常会在一些场合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举动,使大家在交际活动中陷入窘境。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出一些合理的解释来证明那些不合常理的举动在此情此景中是正当的、无可厚非的。既化解了尴尬,又能使别人对你产生好感。

友善相处,不揭他人短处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字面意思就是:即使是跟人打架也不能打别人的脸;即使是跟人吵架也不能说人家的短处。因此,说话时揭别人的短处,其严重性就像“打别人的脸面”,令人无法忍受。

古往今来,无论一个人的出身多么高贵、地位多么显赫,他都有着别人不能冒犯的角落,这个角落就是他的“短处”。

“短处”就是一个人的缺陷、弱点。这些“短处”可能是生理上的缺陷,也可能是隐藏在内心深处不愿回首的往事。这些往往是他们最不想也不愿提及的“伤疤”,是他们在日常交际中极力隐藏、回避的事情。

被别人击到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痛苦的。很多人吃得了闷亏,吃得了明亏,但唯独不能忍受别人让他“没有面子”。无论是谁,只要你触及了他的伤疤,他都会想尽办法进行反击,以获取内心的平衡。

虽然每个人都有说话的自由,但你讲话之前也一定要仔细思考,千万不要以为他跟你关系好就拿对方的缺陷开玩笑,也许下一秒你的好朋友就会成为你的“仇敌”;更不要以为你是上司就可以侮辱自己下属的尊严,说不定哪天他就会给你“穿小鞋”,让你为自己的口无遮拦付出沉重的代价。

陈建是一个物流公司的老板,出身农村而且没上过什么学的他竟然在自己的努力下拥有了掌握着上千号人的大公司。每个人说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一次,他儿时的玩伴从乡下来投奔他,想在他这里谋个差事,费了好多口舌,保安终于放他进去了。

一见到陈建,这位老兄不顾他周围有好多下属在场,就大声嚷嚷起来:“哎呀,二狗子,你现在混得不赖呀!你还记得我吗?我是跟你一起光屁股长大的黑娃子呀!就是以前咱俩上学的时候总是旷课出去的那个。那时候你可真是鬼机灵,干了坏事总让我背黑锅。记得一次咱俩旷课出去偷别人的红薯烤了吃,结果红薯刚烤好,还没顾得上吃,主家就追过来了。你倒好,撒腿就跑。因为跑得太快,把炭火都踢到了我的腿上,你看看,现在我腿上还留着这道疤呢。你想起来了吗?还有一次……”

这位老兄的话还没有讲完,陈建就坐不住了。心想:这人太不识趣了,竟然当着下属的面讲我以前的糗事,让我的脸往哪儿搁呀!于是,就打电话让保安把他轰了出去。

故事中的黑娃子就是因为当众揭了陈建的短,让他在下属面前下不来台,才会让板上钉钉的工作不翼而飞了。

日常生活中,当众“揭人短”不可取。不注意说话方式,却因此“好心办坏事”的方式同样不可取。

梅梅的男朋友以她太胖为由,跟梅梅分手了。“胖”也确实是梅梅最大的一块心病。因为不管自己怎样努力,体重就是降不下来,她就是那种“喝口水都胖的人”。为此她非常地自卑,从来不会主动找别人聊天。

公司里有一个跟她关系要好的同事,知道了这件事情。见她这几天愁眉不展,就当众说起了安慰的话:“那个人有什么好的,就他那样的,还想找个漂亮苗条的?做梦呢吧!”还没等她说完,梅梅就生气地跑开了。此时,那个同事才意识到,自己虽然没有直接说梅梅的短处,但话语里不就从侧面反映了梅梅是个“大胖妞”了吗?

就这样,本来是安慰梅梅的一句话,却无意间揭露了梅梅最大的“短处”,造成了朋友的误解。

如果一个人被当众揭短或受到批评的时候,让他感到害怕的不是责难与批评,而是批评所唤起的以往的感受和印象。这些感受和印象往往来自他过去的经历。这时,那些被侮辱、被蔑视的场景就会在他的脑海中重现,唤起之前受过的创伤。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最不想回忆之前所受的创伤。

再者,当一个人被别人无意间“揭短”的时候,他们就会过分解读话语本身,不认为这只是针对其工作做出的客观评价,而会感觉自己说的所有话和做的所有事都遭到了否定,内心会产生极大的恐惧感。

所以,在人与人交流时,一定要在说话的语言上注意“避讳”。“瘸子面前不说腿短;胖子面前不提身肥;东施面前不言面丑。”这是每一个人都应知道的常识,也是维系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只有懂得尊重他人,不“揭人短”,不去触碰他人的“逆鳞”,你才能获得周围人的尊重,成为大家都喜爱的人。

处事低调,说话切忌炫耀

人人都有得意的时刻,也有能拿来炫耀和显摆的地方。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优点没有错。但如果不懂得收敛,不看时机、不看场合,甚至不顾忌当时的听者是不是正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刻,那就是你的错了!

因为,有些话,说错了时机,找错了人选,就会成为浅薄的代言,难免会被他人扣上“作秀”的大帽子,令周围的人侧目。

当别人正遭遇着困苦,心如死灰的时候,你不懂得送上一个拥抱安慰安慰也就罢了,竟然还在他面前大谈特谈自己现在过得如何春风得意,如何富有,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呢?你这样的做法,无疑就是在人家的伤口上撒盐。不仅得不到别人的敬佩和欣赏,还会遭人厌恶,招人嫉恨,甚至失去朋友。

婷婷已经30岁了,由于各种原因,她兜兜转转谈了好几个男朋友,最后都吹了。所以她到现在依然是单身,成了别人口中的所谓大龄剩女。前几天又因为一件小事跟自己的嫂子绊了几句嘴,就赌气从家里面搬出来了。现在的她既没钱又没家,心情差到了极点。正在她懊恼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是一个陌生电话号码。

原来是她之前的一个好姐妹蓉蓉,无意间从别人那里找到了她现在的联系方式,就拨通了她的电话。

“这么久没联系了,你是不是发达了?都不跟我联系了!怎么,过得怎么样啊?”电话那头的蓉蓉问。

“嗯,还行……”婷婷欲言又止。

“我结婚了,现在也有宝宝了。老公是一个银行的经理,很高很帅,而且很疼我。本来结婚的时候还想请你来呢,但是没了你的联系方式,就没通知你。”电话那头的蓉蓉异常兴奋。

“嗯,那恭喜你了!”婷婷客气地说。

“那你呢?也肯定结婚了,老公是不是又高又帅,是不是乔振宇那种类型的?当初咱俩被称为厂里的两朵鲜花,他可是咱俩的梦中情人呢,都发誓要找个这样的老公。”电话那头的蓉蓉继续喋喋不休,而婷婷听起来心里很不是滋味。

为了掩示自己的不安,婷婷就故意把话题引到了宝宝身上:“你的小宝宝多大了?”

“宝宝快3岁了,家里人都特别宠他。我也是命好,碰到了好公婆。孩子长这么大,我都没管过,花钱都是他爷爷奶奶出,而且……”

婷婷隔着手机都能感受到对方的炫耀、得意之情,她实在不愿意继续听蓉蓉说下去了,就借口外面有人喊自己,匆匆挂掉了电话。内心无法平静的她,挂断电话后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直接拉进了黑名单。

由此可见,不管你是有意或者无意,都不要不分场合地卖弄自己的得意之事,特别是在失意的人面前。

失意的人此时心理就像脆弱的蛋壳,稍微一碰触就会被击碎。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比平时更容易多心。别人所说的每一句炫耀得意的话,在他听起来都像是在嘲讽和讥笑自己;他会觉得别人是在故意戏弄他,看他的笑话,内心充满了负面情绪。

并且,有些时候这种负面情绪还会演变成仇恨,深深藏在他的内心深处。他不仅会慢慢地疏远你,也许在你日后某一天遇到麻烦的时候,就算他能帮到你,他也未必会伸出援手。因为他要寻求自己报复心理的平衡。

所以,当你有了得意之事,不管是升职加薪,抑或是一切顺利,你可以在演讲的公开场合谈,可以对你的员工谈,就是不要在失意的人面前谈!

不在失意的人面前谈论你的得意之事,不仅体现了你为他人着想的美德,更能体现出你是一个懂得如何与他人交流的聪明人,这是人际关系处理上的一种“藏巧”智慧。

也许当时并没有正处于失意状态的人,但总有境况不如你的人。此时你吐沫横飞,满面红光地讲述自己的得意之事,就会让那些不如你的人产生“被比下去”的想法。

听他人得意扬扬地讲述自己的得意之事后,人们普遍会有一种怀恨的逆反心理和一种嫉妒心理。最初可能只是郁郁寡欢,继而是疏远你、说你坏话,甚至是扯你的后腿。这会成为你人际关系上的危机,对你是绝对没有好处的。

一般来说,失意的人都希望有一个倾听者来排解他心中的苦闷。因此,这个时候,你应该多倾听少诉说,然后选择在一个恰当的时候真心附和,表明你能够理解他,并且可以分担他的痛苦。

如果你实在做不到与他人感同身受,不能承担别人的痛苦,那就适当地隐藏自己得意的锋芒,不在失意的人面前谈论自己的得意之事。这总比在他面前趾高气扬地谈论自己的“得意之事”要讨喜得多。

运用同理心,看准他人情绪再表达

与人交往,难免会遇到许多这样的情形:一位少妇情绪激动地抱怨自己的婆婆偏心,只给哥嫂看孩子,不给自己看孩子。

一个小伙子气愤地指责上司待他不公。因为他每天加班,上司不给加工资也就算了,还当众批评他。他感觉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一位多年老友,悲愤交加地向自己坦言刚刚经历的一场不公平的待遇,他为此感到痛不欲生,并且越说越激动,甚至有一种想出去打人的冲动。

此时对你说话水平的考验就来了。你到底该说些什么?是轻轻地说一声“我很遗憾”,然后任其发展?还是扮演拉拉队队长给他打气?抑或是做出“忙得脱不开身”的样子,不管他的闲事,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做法?

在这里你首先要明白这样一个情况——那些跟你抱怨的人往往是跟你关系很要好或者是希望跟你拉近距离的人。既然他选择跟你分享自己的不幸,那么就表明他把你归为了“自己人”。向你敞开心扉,这是他在主动向你抛出友谊的橄榄枝,希望你们的友谊会更进一步。此时的他不希望你漠不关心,希望自己能得到你的回应。

一个想与他人继续建立情感上的连接,或者懂得说话之道的人,最聪明的回答就是和他站在同一阵线上。

小娟在一个饮品销售公司做后勤部助理。这个工作很烦琐、挑战性也很大。因为她每天都要跟那些销售业务员打交道。关键是这些业务员参差不齐,有的人文化素质很高,你一说他就懂了,沟通起来很容易;而有些人文化素质不高,他不仅理解不了公司的政策,需要小娟一遍一遍地给他讲解,而且还会怪小娟表达不清楚。

一次,跟往常一样,小娟将老板发布的最新销售政策发到了每个人的邮箱里,并提醒他们一定要注意在政策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任务。

可是,有一个叫石翔的业务员由于没有及时查看邮箱,导致没有按照公司的规定完成任务,被公司处罚了500元钱。他就把气撒在了小娟身上,对她极尽言语侮辱,两个人大吵了一架。

事后,小娟一边擦眼抹泪,一边向自己的女同事陈姐抱怨说:“石翔算个什么东西,不就是一个小混混吗?我怎么就没提醒他了,政策不都已经发到他的邮箱里了吗?说我没尽到责任,他自己的事情自己都不上心,还怪别人!”

同事听她讲述了事情的原委,说道:“嗯,在这件事上,你做得没错,我支持你,是那个业务员不讲理,你没必要跟这样的人生气。如果到时候需要我,我会站在你的立场上跟咱们老板说的,反正你邮箱里还留着给他发的信息的证据呢……”

小娟听自己的同事这样说,情绪就稍微缓和了一些,继续工作了。

过了几天,那位同事问小娟:“上次那个事情处理得怎么样了?”

小娟不好意思地回答道:“石翔跟我道歉了,说那天是他自己心情不好,我们现在没事了。不过我还是要谢谢你陈姐,因为当时我心情特别差,甚至都想到了辞职。要不是你支持我,可能我就做了错事了。毕竟仔细想想如果我真的一冲动辞职了,去哪里找待遇这么好的工作呢?”

从此以后,小娟跟陈姐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由此可见,面对一个情绪激动的抱怨者,与他站在同一边,保持相同的立场,反而会促进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

每个人在发生了不幸的事或者是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后,对这段经历就会产生自己根深蒂固的看法,情绪都会非常激动。此时整理他人的情绪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但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因为此类情绪激动的抱怨者,不是要你在听他讲完自己的不幸或者不公遭遇就冲出去为他打抱不平,他要的只是你能跟他站在同一边,让他尽情宣泄自己的不满,只是想从你嘴里听到你与他感同身受,能理解他,愿意与他一起分担失意的痛苦,愿意支持他,而非别的东西。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千万不要不考虑发泄者激动的情绪,而站在另一个人的角度去为第三者辩解,以满足你“不说别人坏话”的高尚品德。你不妨扮扮可爱又无害的小丑,与他站在同一边,给这位朋友一种推心置腹的感觉,努力疏导他的情绪。不过,在这里你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辞,不能忘形地添油加醋,使双方的矛盾更深;更不能为了讨好对方,就夸张地攻击他人;别讲很多针对第三方的话;本着对事不对人的态度表明自己的立场说话。

当然,在言谈话语间表明你跟他“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之后,你就可以试着将你那位情绪激动的朋友把焦点转移到自己或者其他人的身上;又或者忽略对方经历的独特性,讲一些看似“过分”,却又寓意深刻的话,一步一步帮他走出情绪的旋涡。

说话讲分寸,不要捅破“窗户纸”

跟别人聊天,你经常会听别人说:“谁谁谁老爱说‘砸锅’的话,我可烦他了!”那么,何为“砸锅话”?为什么大家都不愿听到这样的话呢?

“砸锅”又称“砸饭碗”,常常被人们比喻做事失败。那么“砸锅话”就是用来比喻那些导致事情失败的话语,跟“拆台话”是同一个意思。

一般“砸锅话”都是当事人由于说话方式的不恰当,或者不注意表达方式,而引起他人误解或者产生歧义,进而导致好事变坏事,或者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毛凯所在的公司是业内知名的广告公司,他是一位资深的平面设计师。跟他一起工作的还有大兵、小静跟刚来的小伙子小林。

一次,一位客户想让毛凯把自己在别处设计的图片,按照现在的要求合成在一起。由于客户带来的原始图片都是固定的,没法编辑,跟现在他的要求尺寸又相差甚远,想要放在一起的话就需要重新设计,处理起来会非常麻烦,成本自然就高了。而在客户的话里行间,毛凯又听出客户并不想出设计费。为了不直接得罪客户,权衡之下,毛凯就跟那个客户说:“这样的图片我们这里没有分层的大图,做不了。”

本来客户已经打算听从毛凯的建议,采用另一种方法了。没想到坐在他旁边的小林突然插一句:“凯哥,这样的图片咱们能做啊,上次我不还见你电脑里有这个?”

听了小林的话,那个客户就以为毛凯是故意找借口想恶意加价,气愤地摔门离开了,搞得毛凯非常难堪。

还有一次,有个客户想要做个二维码的标牌,给客户做二维码的话一般都是用厚度300克的铜版纸。但是不巧那天做二维码的铜版纸没有了,客户又急着用。毛凯就想着彩喷纸效果也是一样的,无非是稍微薄一点,于是就打算用彩喷纸代替铜版纸。

由于小林坐的位置离彩喷纸比较近,毛凯就让小林帮忙拿一下空白彩喷纸。小林一边把彩喷纸递给毛凯,一边说:“彩喷纸打印二维码不薄吗?”搞得毛凯非常地尴尬,好像他在以次充好一样。幸亏毛凯及时向客户解释,才避免误解。

因为小林经常无意间说一些“砸锅话”,令跟他合作的同事“下不来台”。大家都不愿意跟他搭伙干工作,慢慢地,小林就成了孤家寡人。

其实,说“砸锅话”的人一般都是无意的,是由于自己说话方式不正确,或者是没有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就着急说话。

像文中这个“多嘴”的小林就属于无意的那种。这种人本身并无恶意,甚至可以说是“好心提醒”。但他却不知道,自己的“好心提醒”却让自己的同事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人向来都不喜欢“不请自来”的提醒,即使这种提醒是对的。因为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的立场跟观点,在你这里是对的,到了他那里反而就成了错的了。

所以,像此类人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倾听、不说话或者少说话。不管是对上、对下、对内、对外,话要说对,得先懂得“听”。只有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才能真正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要摆正自己的态度,“先说的不一定赢”,说话之前慢三分。

办公室的李薇因为新婚燕尔,正给大家发喜糖。兴奋之余不禁谈起了自己的老公以及他们的蜜月之行。

“我们一起去了夏威夷玩,玩得非常开心,并且见到了大明星李小璐。她本人真的比电视上还漂亮!”

“我老公特别地宠我,早晨起来牙膏都给我挤好,早饭也让服务员端到房间里了。而且老公真的什么都懂,什么都有经验。由于去得比较急,我还害怕订不上酒店,害怕自己住不惯酒店。没想到老公找的酒店那么舒服,我仿佛成了一位公主……”李薇兴奋地忘乎所以。

“他对你照顾得这么周到,之前肯定照顾过很多女孩子吧!”一位小伙子开玩笑地说。

此话一出口,空气瞬间凝固了,大家都不知道接下来怎么聊了,李薇的脸上也是青一块紫一块的,甚是难看。

公共场合,“砸锅话”要不得!你想想,觥筹交错间,大家都在夸奖女主人的衣服漂亮得体,有气质。你突然来了句“裙子好长啊”,是不是让大家都非常尴尬。因为如果你说的是实话,那么别人就都成了说假话的马屁精;即使你说的是事实,也会让主人觉得很没面子。你的一句“大实话”不要紧,把宾客和主人都得罪了。

再比如,办喜事时,大家都其乐融融地讲一些积极向上、轻松愉悦的话题。你来了就跟大家说“哪儿哪儿风水不好”“谁家死人了”,是不是特别晦气?

可见,任何与当时环境,或特定说话者的意图不符的,我们都称之为“砸锅话”。不管是真话、假话、玩笑话、空穴来风的还是有事实依据的话,都不能说。

关键时刻别自作聪明地做捅破最后那层窗户纸的人,有时候“随大流”也不失为一种说话的智慧。大家都说“好”的时候你也说“好”;大家都说“坏”的时候你也说“坏”;大家都不说破,你也适可而止地住嘴吧。没准说话的人就是要保持自己的神秘感,想让听的人“自个儿悟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