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田文化”的编辑刘一寒找到我说:“眠眠,咱写本书吧,我看了你知乎专栏《众生尖叫》里写的全部文章,每看完一篇,都觉得浑身上下充满了斗志,它们值得让更多人看到。”
几句话把我也感动到了,遂又写了几篇,尝试着发表在个人公众号上。不久之后读者纷纷留言说:“眠眠老师,新的文章真的挺受用,可你一个钻研冷历史的,怎么开始‘熬鸡汤’了?”
我于是回复他们:“与其说这是‘鸡汤’,不如说是‘仙豆’。”所谓“仙豆”,源自经典动漫《龙珠》中的一种神奇道具,即便你被虐打到气若游丝,命垂一线,服下它之后,便能瞬间满血,恢复到巅峰战力。
是的,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读到它的朋友们,也能于迷茫和困顿之中,甚至在绝望的边缘,重新寻回斗志,继而让自己在这样的蜕变中,不断变得坚强、凶猛、不可摧毁。所以“鸡汤”只能算作慢火功夫,而“仙豆”,则是一味猛药。
倘若真要说起来,我的人生姑且不说命运多舛,也算得上跌宕起伏。人生的大起大落,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刺激,而是一次次直指脆弱内心的拷问。每每身处异国他乡,在那些踽踽独行的寒冷长夜里,难免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心中尽是无助、焦虑,甚至恐惧。许多个瞬间,差点儿便吓得要缩回曾经嗤之以鼻的舒适安逸中去。
但终究,心底的那么一丝不甘心、不服气还是占据了上风,仿佛有个声音不断地在鼓励我:别害怕,这些眼前的困境,不过是纸老虎罢了;一旦你战胜了它们,就会立刻变得更强大。
许多年过去之后再去回想,的确如此。每当各种困难挫折烟消云散之后,回首往事时,都会觉得它们孱弱得可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曾经竟被这些玩意儿吓倒。所以我也深知,每个人的人生中,大约都曾身处过相似的境地,只不过有些人战胜了自我,也战胜了逆境;有些人,却遗憾地选择了放弃,在畏惧中退场。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给予那些处于同样境地的读者们,一些立竿见影的经验之谈,一些支持着继续前行的勇气。
既然是出于这么一个最简单直接的目的,我便没有选择使用什么艰深晦涩的言辞,也没有引经据典地掉书袋,而是追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我深知在那样孤独无助的时刻,所需要的是温暖的小屋,而不是高冷的巨塔;是直接有效的帮助,而不是不切实际的空话。所以平白亲切的话语,想必更加适合。
同样地,我选择的一些例子和故事,或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取材于身边的亲戚朋友,并事先征得了他们的同意。之所以没有放进太多成功人士、名流泰斗们的励志传奇,是因为我觉得他们本就属于广大人群中的极少数,更有着家世、天赋等种种加持。
换言之,我想,大人物们的成功或许不可复制,而身边这些寻常故事,人人都可以借鉴。所以用这些触手可及的寻常事迹,更容易说明问题,而不至于陷入空洞的偶像崇拜中。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帮助别人走出困境,实现完美逆袭呢?通篇的大道理谁都会讲,铺满每页的名人名言,也无法快速有效地被吸收。因而,在我的大部分文章里,除了讲述一些人生经历而引出的感悟外,还会给出一些方法论,以此来帮助读者更好地解决实际的困难,比如失眠,比如过度焦虑,比如严重拖延症。还有另外一些,算是我的一点儿心得体会,比如读书的方法,比如职场的交际之道等。
写作此书,历时一载有余,中途经历了不少困难和意想不到的麻烦,终于还是坚持写作完成。这固然少不了刘一寒的嘱咐和督促,但也算是凭借内心的坚持,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愿:许多年前,当有些人用各种理由,加上蔑视和不屑,试图证明我没法靠写作吃饭时,我便暗下决心,要用一本自己写的书还击他们的白眼。
人生,本就是一座战场,心中有猛虎,才能无惧于各种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