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至少在某个时期,都曾经无比渴望自己能够获得成功,或者说,至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厉害的人。我们曾经渴望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顶尖的程序员、优秀的创业者,然而有些时候,哪怕这些并不算艰难的目标,依然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
我某个朋友小张,是一个从某211大学毕业的设计专业学生,在长三角某准一线城市工作了三年之后,她忽然觉得自己可能真的不属于这座城市。因为,每天都在辛苦中度过,隔三岔五地加班,对于新人来说巨大的工作压力,还有同事间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而拿到手的工资,扣除房租和生活费之后,剩下的并没有多少,想要靠这些钱积攒下来在本地买房,几乎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连房子都没有,我觉得自己始终在漂泊,没有一天真正地觉得安定,”在一次聚会中,我们听到了小张的感叹,“我觉得自己始终是外人,没有归属感。”
后来,小张如当时铺天盖地的新闻标题“逃离北上广”所说,离开了那座准一线城市,那里的好山好水和巨头互联网公司,都没能够挽留住她。回到家乡那座可能连四线都不算的城市之后,小张找了当地的一家广告设计公司,一干就是两年多。
这两年里,用小张本人的话来说,拿到手一个月四千多的工资,加上男朋友的工资,在这个城市生活也挺滋润的,平时注意一点儿日常开销的话,还可以办张健身卡,每月看两场电影,每年也能出门去旅游旅游。而且好处是工作强度很低,不累人,还能经常和家人聚在一起。
所以,小张觉得这样的小日子过着也挺舒服的,很快,又成了家有了孩子……
直到某天,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张在微信上遇到了原来那个公司的一个同事,知道了她的情况。她一直留在那座城市继续做设计师,后来又凭借自己的努力,跳槽到了一家巨头互联网公司,做到了还算不错的位置,也在大城市里买了房。
小张最后没忍住,还是好奇地问了她一年的收入有多少,听到那个数字时,小张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居然是自己年收入的十倍,这还不算她手上的股票……
那天夜里,小张有点儿睡不着了,她不断地安慰自己,留在小城市也挺好的,努力告诉自己这样的生活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但她还是忍不住去翻了翻这位前同事的朋友圈,她发现自己和她完全生活在不同的层次上:姑且不论平时的吃饭娱乐这些物质消费,前同事朋友圈晒的那些去不同国家出差的经历,都令小张感到羡慕——几乎欧洲那几个设计行业发达的国家,她全都玩遍了。
相比起来,最新的那条朋友圈可能给的打击是最大的:这位前同事正在和出版公司策划,要出一本关于平面设计行业心得的图书。
曾几何时,小张也有过那样的梦想,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平面设计师,在领域内留下一些属于自己的痕迹,她也期望能去那些充满艺术气息的国家,亲眼见一见心中仰慕已久的作品。
然而这一切如今竟然显得那么遥远,想要再去奋斗一下,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做起。
直到这天她才意识到,那种想要成功的冲动依然留存在她的身体里,只是已经被如今这样的平凡日子彻底掩埋了。当她还想再努力一下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强烈而无法阻挡的声音响彻她的内心:别想什么奋斗了,享受眼前的生活吧,这辈子,你都不可能成为曾经你自以为可以成为的那种人了。
是的,许许多多年少时想获得成功的人,因为跌倒在半路上,便缩回自己的舒适区,并且永远安逸地待在里面,再也没想过走出来。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那种对于成功的强烈欲望,已经从他们的体内消失殆尽了。
是的,不要一听到“欲望”两个字,就觉得是不好的词,恰恰相反,欲望从来都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从远古时期开始,对于生存的欲望,让人类不断地挑战自然界,武装自己,开发出各种工具和武器;对于食物的欲望,让人类从最开始的素食动物,变成了几乎什么都吃的杂食动物;对于享受的欲望,让人类在“如何过得更好”的道路上从不止步……
如今的我们也是如此,为什么有些人也想成功,也信誓旦旦地列出了目标,写下了计划,最终却不了了之,一事无成呢?因为他们对于成功的欲望不够,缺乏动力。还有更多的人,彻底失去了这种欲望,在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算了,我这辈子差不多就这样过了,就这么着吧。
容易满足有时候是好事,但对于一个真正想要获得成功,做出一番事业的人来说,容易满足的心态只会让自己沦为平庸之人。
我认识一个创业者,清华大学毕业,很年轻,但每天至少要高强度工作十五个小时,连吃饭的时间都要一分一秒计算好,一年几乎没有几个休息日。而他的公司已经离上市不远了,自己本人也是业界公认的一个标杆。
去看看那些真正成功的人,为什么他们每时每刻都能保持那种高度努力的状态?为什么他们看起来有无穷无尽的精力?是什么样的动力驱使他们如此奋斗?答案就是对成功的欲望。只要谙熟那些商业故事,我们就会知道,这种欲望在年轻的巴菲特、乔布斯、马云、雷军身上,都能见到。
而许多人可能忽视了一个事实,想要成功的强烈欲望,大多数人只有在大城市里才能够保持,一旦离开了大城市,人的奋斗进取之心,就会自然而然地开始衰退,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状态的固定,最终会彻底失去那种欲望。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除了家里本身就有势力有产业,或者是想走公务员这条路以外,大城市有着一切值得他去打拼的优质资源——仅仅凭借这些,在大城市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远不是在小城市里可以比的。换句话说,同样一个人,如果他在小城市里可以混得不错,那么他在大城市里往往可以做得更好。
而影响一个人能否持续产生前进动力的主要因素,不外乎两种:内在和外界。在大城市,一个人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前进的轨迹,像前文里小张那样,只是因为她连最初的门槛还没有跨过,就觉得自己待不住,受不了那种苦,那么自然也等不到升职加薪、成功收获的那一天。而据我所知,许多人在大城市的进步速度,比留在家乡要快得多,这种持续不断的正向激励,会让一个人更容易嗅到成功的气味。
再说外界,相比小城市,大城市有着多出不止一个数量级的机会,就好比同样一份工作,在小城市里求职网站能搜索出来的结果可能寥寥无几,而大城市里却可以铺满好几十页,特别是某些细分领域的工作,更是如此。我有一个亲戚刚刚大学毕业,学的是心理学专业,在她的家乡除了当老师,几乎找不到像样的工作。而在她念书的那个一线城市,她可以去做心理咨询、人力资源、猎头、市场调研、用户体验等。
你们觉得哪里的土壤更适合她去扎根发芽?结果显而易见。对于其他人来说,往往也是如此。当你觉得大城市竞争太激烈,压力太大的时候,应该再考虑一下,这样总比在小城市英雄无用武之地,学无所用、蹉跎一生来得好吧?
更重要的一点是人才等级,大城市就像一道筛子,把优质的人才资源留了下来,把次一些的筛选到了下一级城市,虽然也不乏沧海遗珠,但总体趋势是没错的。如果你甘愿在小城市发展,那么往往意味着你身边围绕着的,也是水准差不多的一群人。
再讲一个事情,我有个前同事,2008年左右毕业的,学的是IT专业,主攻数据库。他当时因为各种原因选择回到老家,找了当地一家IT公司上班,结果发现全公司里竟然没有一个人比他懂行,他熟悉的那些Hadoop和NoSQL等当时很前沿的大数据技术,在公司里完全用不到,辛辛苦苦学到的技能竟然成了“屠龙之术”。试问,在这样的公司待下去,能获得多少长进呢?用到的技术大都是过时的,这也就罢了,他还搞不明白一点,为什么公司里从中层管理者到普通职员,各个都明着暗着排挤他?
有句话意味深长,在一线城市的职场混,别人更看重的是你身上的过人之处,值得他们去借鉴学习的部分;在二三线城市的职场混,别人更看重的是你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回报,有没有从你身上捞好处的可能;在剩下地方的职场混,别人更在意的是你是否出错了,甚至希望你出错,这样你就不可能挤掉他的饭碗。
对比一下,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更容易激励一个人走向成功,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而大城市里之所以能激发出一个人对于成功的欲望,在于大城市本身就是充满欲望的。我有个厉害的朋友小陶,在上海创业成功的他直截了当地说:“当我经过恒隆广场那些琳琅满目的奢侈品店时,就会觉得我想要赚更多的钱;当我参观完商业伙伴外滩边能俯瞰浦东夜景的高档公寓时,就会觉得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哪怕是吃顶级料理、坐头等舱这些小事,都会让我觉得,人生只有一次,为什么我不能想办法过得更好一些?”
我敢肯定,有许多人也有类似的想法,且不说个人物质享受,光是大城市的种种便利,就会逼着他们对自己狠一点儿。说残酷些,我知道有些父母在小地方治不好大病,辗转大城市四处求医,租房找关系把毕生积蓄都花得一干二净;也见过有些父母刚步入老龄化,就能找家庭医生定期检查,还有专业的护理人员按时服务。至于子女今后的发展,想必任何人都明白,不同等级的教育资源意味着什么。
小城市的生活的确安逸、舒服,或许还没有恼人的严重雾霾,但也会把一个人的斗志和成功欲望消磨殆尽。如果你想出人头地,过上不一样的人生,请离开那个令你魂萦梦绕的安乐窝,去看看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