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似总是在贯彻着战略上的努力,实际上却不能坚持做好哪怕一件小事。
说白了,这是用投机者的心态,掩盖自己根本没有战略思维的本质。
雷军有句享誉整个互联网的名言:“不要用你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你战略上的懒惰。”
此言一出,无数人士奉为圭臬,仿佛一瞬间大彻大悟,终于明白了一直以来自己混得浑浑噩噩的原因;无数人在那一瞬间,似乎终于找到了自己要打拼的方向。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暂且不论,我们先来聊聊两个创业者的事情。
第一个创业者,简称A同学好了。从大学期间,他就不停地关注各种互联网、时政、财经新闻,每天都混迹于各种创业者论坛,想要获取最新的资讯和小道消息。毕业之后,他立刻义无反顾地化身为青年创业者,加盟过互联网P2P理财,干过微商,做过代购,甚至还尝试着干过一阵子直播经纪人。
为了找到下一个风口,A同学几乎疯狂。
然而至今为止,尽管他挂名了无数的CEO/COO/CFO之类看似荣耀的头衔,但A同学创业的公司却从未超过4个人,至于他创业成功与否,我无从准确判断,我唯一知道的是,上一次我见到他时,他依然住在一间租来的60平方米的公寓内,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
也许某天,他真的会撞见那个让他爆发起来的风口吧,谁知道呢。
再说说B同学。这位同学毕业后,就在通信领域一家全国有名的企业做销售,在这家公司工作的五年里,他过着枯燥无味的生活,明明看不到太多上升空间,却一副死心塌地的样子。不过至少靠着工资,他在这座一线城市早早就贷款买了房。
有一次,我和A同学聊到B,他的看法是,全中国有无数像B这样混吃等死,一辈子只追求安稳生活的人。他们的思维都是僵化的,属于上一个时代,甚至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余孽。A同学的言下之意,像他自己这样敢闯敢拼的人,才是符合如今这个时代的。
然而就在前年,这位B同学刚当上销售经理半年,居然不可思议地辞职了。
起初听到这个消息,我几乎不敢相信。因为其实我也认同A同学所说的,B同学这么数年如一日地工作,难道不就是为了谋求一个中层干部的职位吗?
然而B同学并未践行这条“我们默认他一定会这么走下去的路”,而是自己和几个合伙人,开始创业,开了一家无线通信用品的销售代理公司。今年过年期间,在跟他的私下交流中,我差不多可以肯定一点,他现在的收入至少达到了百万级年薪水平。
那次交流中,他还跟我说,之前在那家大公司一干就是五年,只为了一件事:铺路。
所谓铺路,就是学习别人既有的经验,收集必要的信息,掌握自己所需的人脉和渠道资源。当所有这一切他觉得已经积累足够时,水到渠成之后,自己再去创业才算是有了基石。
现在回过头,我们再来看雷军的那句话,毫无疑问,这句话是有道理,有深刻意义的,是高屋建瓴式的一句名言。
但问题是,战略的高度,这东西绝不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商业奢侈品一样的东西,又岂是那些创业小白可以轻松获得的?
讲道理,像雷军这样大学就深耕技术,在金山打拼了十多年干到顶层之后,才自己出来创业并一举红遍天下的互联网巨头,他可以站在战略高度上,大谈战略思维,但你真以为你也可以?别逗了。
换言之,就算你明知道不能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的懒惰,可是,你又怎么才能在战略上勤奋起来呢?面对着时代的瞬息万变,一个普普通通的底层创业者,没有足够的积累,没有丰富的经验,所谓战略上的努力又从何谈起呢?
更不用说那些每天在人生十字路口迷茫困惑的年轻人,连找工作还是创业,继续读研还是出国留学都不知如何是好,他们何以能够站在战略的高度,去规划自己的人生?
再来看看那两位同学吧。B同学选择先去一家大公司工作,看似在给人辛勤打工,但立足于一个大平台,能给他带来很多大平台才有的经验和资源。这个大公司大平台对他而言,就相当于一个成功者性质的导师。
而A同学呢,说实话像他这样毕业就创业的,并不乏成功者。但道理其实也是一样,所需要的是踏实地坚持自己的路,而不是见到别人开网店赚了,就忙着开店,见到别人直播火了,就立刻见异思迁。
这样的人,得到一个小道消息,就以为发现了一片蓝海,发现了下一个风口。看似总是在贯彻着战略上的努力,实际上却不能坚持做好哪怕一件小事。
说白了,这是用投机者的心态,掩盖自己根本没有战略思维的本质。
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这么认为,雷军的那句名言,是说给他那个层次,或者至少是打拼努力过,小有所成的人的。至于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就别考虑什么战略不战略了,先踏踏实实做好最普通的小事,能坚持下去再说吧。
过多地在意自己做的事正不正确,符不符合战略思维,反而会做什么事都瞻前顾后做不踏实,以至于陷入一种茫然无措的境地。
没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可是更多的猪,还没找到风口的方向,就死在了屠宰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