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词源(超值金版)
1401500000017

第17章 趣说地名——历经沧桑的富饶与美丽(1)

“香格里拉”的由来

“香格里拉”的意思是“美丽的、遥远的、神圣的地方”。在藏语里,“香格里拉”即为“心中的日月”,英文写作Shangrila。该词最早出现于美籍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长篇小说《失去的地平线》。

该书描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初,南亚次大陆某地发生暴乱,英国领事康威一行四人乘飞机撤离。途中飞机被一个神秘的东方劫机者劫持到一个山谷。飞行员临死前说此处是中国藏区,附近有个地方名叫“香格里拉”。一个熟悉英语的老人告诉他们此处是蓝月山谷,是进入“香格里拉”的唯一通道,而他们所看到的山谷前端如金字塔般高耸入云的山峰是充满神奇魔力的卡拉卡尔雪山(即梅里雪山)。后来,老人将他们带到了香格里拉,这里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数千居民,各种信仰和平共存,四处遍布着基督教堂、佛教寺庙、道观和儒教祠堂。人们遵从着“适度”的美德,对任何事情都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即使对待欢乐也不例外。书中所描写的香格里拉是一个自然景色和财富的荟萃地,这里人神共融、天地合一、宁静祥和,宛如世外桃源。

《失去的地平线》发表于1933年,当时立即传遍欧洲,并很快畅销到美、日等国,跃居畅销书排行榜首位,还荣获英国了“霍桑登文学奖”。次年,独具慧眼的好莱坞制片公司投资250万美元将其摄制成电影,影片风靡全球,主题歌“香格里拉”唱遍世界。

《不列颠文学家辞典》在评述《消失的地平线》时指出: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创造出英语新词“世外桃源”,而詹姆斯·希尔顿的伟大之处在于“在创作中发现了香格里拉”。

1971年,“香格里拉”一词被香港企业家郭氏家族买断,成为酒店的商号,进而风靡世界,成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象征之一,这从侧面印证了《消失的地平线》在人文学上的伟大意义,它为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植入了人间乐土的意境。《消失的地平线》成了西方人的《桃花源记》。从此,这片想象中的人间乐土就成了“伊甸园”“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

香格里拉的宗教一说

“香格里拉”一词,又说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其一直作为“净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广泛提及,在现代词汇中它又是“伊甸园、理想国、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传说中的香格里拉有具有最高智慧的圣人,他们身材高大,拥有自然力量,至今仍从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借助于高度发达的文明,通过一种名为“地之肚脐”的隐秘通道与世界进行沟通和联系,并牢牢地控制着世界。事实上,长期以来,这条“地之肚脐”的神秘通道,一直作为到达香格里拉王国的唯一途径而成为寻找香格里拉的关键。

天下第一奇山——“黄山”

黄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在古时称为“天子都”,因为其雄伟秀丽,又神秘莫测,被认为是天帝和神仙的居所。到秦代,人们根据它的颜色又称为“黑多山”。关于其名称的由来,源说不一,其中因黄帝炼丹而名黄山一说,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还有一种说法,黄山古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改名为黄山。北宋的《黄山图经》解释说:江南黟山,据得其中,云凝碧汉,气冠群山,有古木灵药,名花异果,瀑水飞泻,汤泉香温,是轩辕黄帝“栖真之地”。唐玄宗崇尚道教,特于“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七日敕改为黄山”。

另一种说法,元人赵访用阴阳五行学说,结合黄山盘踞于崇山之中,中央正色是黄色,而起名黄山。

此外,明、清时,又有黄山即黄檗山一说。康熙八年《黄山志》附录《黄山辨》一文称“今乡俗称为黄檗山,山川出黄檗也。曰黄山,省辞也”,提出黄山因出产黄檗而得名。

黄山名松

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梁,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为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古人有云:“黄山之美始于松。”

黄山十大名松分别为: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盼客松,望客松,蒲田松,探海松,倒挂松,望泉松,贴壁松。

李白命名“九华山”

九华山,坐落在安徽省青阳县西南,素有“江南第一山”之称,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合称我国佛教四大名山。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唐时诗人李白诗云:“昔在九江山,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杂芙蓉。”借此诗意,山从此更名为“九华山”。

一年初春,九子山上积雪覆盖,李白从秋浦经五溪,直奔青阳,他是应好友韦仲堪之邀,来游九子山的。李白问:“韦处士,你知道九子山的来历吗?”韦仲堪向李白讲了“九子战妖的传说”。李白抬头望去,只见莲花峰伫立入云,云雾飘飘走动,把山峰遮住一半,很快就把山峰吞没了,变成茫茫一片。不一会儿,云消雾散,山峦又显现出来。瞬息万变,景色迷人,看得李白如痴如醉,高兴地说:“不亲临九子,怎知九子山绚丽多姿?这九子山比花还好看,比画还美,你看,多像出水芙蓉!”

韦仲堪听了,深有同感,忙说:“诗仙高见,很像,像极了。”李白说:“芙蓉是花,我想为它改个名字,韦处士意下如何?”韦仲堪求之不得,连忙拱手拜请:“正合我意,请给九子山赐名!”李白又问:“改名九华(花)山好不好?”韦仲堪连声赞道:“九华山,好,太好了!”从此九子山就更名为九华山了。

五台山名字的由来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隅,距太原市230公里,由五座顶如平台、屹立环抱的山峰组成。五座山峰以台定名: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台之中北台最高,海拔3061.1米,素称“华北屋脊”。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清凉山志》载:“五峰耸,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新志》载:“五台之名,北齐始见于史,北齐以前则称清凉山。”根据两书记载,五台山之称始于北齐,以前称清凉山。

仙人赐名“张家界”

张家界是湖南省内的一处风景旅游胜地,它早先并不叫张家界,而是叫青岩山。关于它名字的由来,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滥杀功臣,留侯张良想到韩信死前讲的那句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为保存性命,他辞官隐匿江湖,沿着赤松子的足迹,来到上古时代舜帝流放兜欢的地方,后又辗转登上了青岩山。此处风景优美,别有一番天地,正是张良所要寻找的“世外仙境”。从此,他就在这里隐居下来,修仙学道,并留下了一脉张氏子孙。为了保护青岩山风水,张良在青岩山南侧植了七棵银杏树。这七棵银杏树长得又高又大,撑在半山腰像七个巨人守护着青岩山。

许多年后,有个叫张万冲的朝廷官员上青岩山游玩,看中了青岩山,便以这七棵银杏树为界,在每棵银杏树上各刻一字,刻了“指挥使张万冲界”七字,霸占了青岩山,害得原来住在青岩山上的张氏后代被迫携儿带女远走他乡,流离失所。

有一天,猎户张家雄进山打猎,看到七棵银杏树都在流着黄水,如泪人一般。张家雄十分惊奇,后来看到树身上的“指挥使张万冲界”七个大字,才恍然大悟,顿时火冒三丈,拔刀将“万冲”二字改为“家雄”。

张家雄的举动惹恼了张万冲,他调来三百亲兵围住青岩山,要捉拿张家雄,并把原来住在山寨的居民赶到银杏树下,声称如果捉不到张家雄,就要拿七个童子的血染红那七个大字。危急时刻,已成仙的张良突然显身,他施法从银杏树干上喷出七股黄水,霎时狂涛巨浪把张万冲和他的三百兵马一齐卷到金鞭溪去了。然后,张良又将手中的拂尘往七棵银杏树上一指,只见树上立刻就出现了“人间仙境张家界”七个金灿灿的大字。后人因此山是张良仙人赐名,从此就把青岩山叫做“张家界”。

张家界的森林资源

张家界市森林资源丰富,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1012亩,占71%。森林覆盖率达64.61%,名列全湖南省第一。城市实施了“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人均拥有绿地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态旅游区、国际度假区。

关于“日月潭”的传说

日月潭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旅游景点,是台湾八景中的绝胜,也是台湾岛上唯一的天然湖泊,其天然风姿可与杭州西湖媲美,每年慕名前来游玩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据说,日月潭这一名称的得来,是因其由不规则的菱形之日潭与细长弧形之月潭构成,故名“日月潭”。不过,在民间还流传这样一个关于月亮和太阳的美丽传说。

传说,从前曹族中有一对非常恩爱勤劳的夫妻,叫做大尖哥、水社姐,这对人人称羡的夫妻平日以种植玉米为生。

有一天,人们照例在田间顶着烈日辛勤耕作,突然地动山摇,太阳不见了踪影,到晚上,连月亮也消失了。天昏地暗,万物凋敝,人们难以生活。

于是,大尖哥和水社姐背着简单的食物去寻找太阳和月亮,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后,他们在一个大水潭边发现了太阳和月亮。原来,竟是两条五彩巨龙卷走了太阳和月亮,并将它们挟持到这个水潭里把玩。大尖哥夫妻俩又惊又恐,这时,一位白发老婆婆出现在他们面前,告诉他们,要想夺回太阳和月亮,只有找到藏在阿里山的一把金剪刀和一把金斧头,才能制伏潭中的巨龙。

大尖哥和水社姐带着铲子来到了阿里山,他们一寸一寸地朝地底挖下去,终于找到了两件宝物。他们回到潭边,用金斧头砍死了深潭中吞食太阳的公龙,用金剪刀杀死了吞食月亮的母龙,并在白发老婆婆的指点下,用大棕榈树枝重新把太阳和月亮托上天空,天地又恢复了正常的运转。

后来,人们便把那个太阳和月亮曾掉落下的水潭称为“日月潭”。从那以后,曹族人每年都会在潭边举行“托球舞”,以感念大尖哥和水社姐的义行。

台湾八景

关于“台湾八景”一说,清时高拱乾《台湾府志》注为:安平晚渡、沙鲲渔火、鹿耳春潮、鸡笼积雪、东澳晓日、西屿落霞、斐亭听涛、澄台观海。新定台湾八景为:基隆旭冈、淡水、八仙山、日月潭、阿里山、寿山、鹅蛮鼻、太鲁阁峡。

北京地名“旗”的由来

看北京的很多公交站牌,你会发现,有很多地名带“营”字或“旗”字,诸如“蓝旗营”“正白旗”“厢白旗”等。这些地名都和清朝的统治有关。

清朝定都北京以后,满洲八旗的主力则按旗驻扎在北京城内外,人们称之为“禁旅八旗”。除正阳门外,北京的八个城门都有八旗兵驻防。当时清朝统治者认为北京的最大威胁来自北方,因此北面的德胜门和安定门是防守的重中之重,由皇帝亲自指挥的正黄、镶黄两旗驻防,其余的城门,则由剩下的六旗兵按照各自的方位,分别把守。

出于同样的道理,清朝在京城的北部郊外也部署了相当的兵力,这也就是今天为什么北京的北面多有以“旗”“营”为名的地名,而其他三个方向少有类似地名的原因。

八旗制度给北京留下的历史遗迹还间接地烙印在了皇城之内,在今天的北京地图上,我们总可以看到许多像北营房、南营房、东营房这样的地名,追根溯源,就是因为过去这些地方曾是驻守城门的八旗兵的营房。

中国有趣的地名

以食品为首的地名:盐城、酒泉、茶陵、蚌埠、谷城、鱼台、枣庄、米脂、乳山等。

以花果树木为首的地名:兰溪、梨树、桃源、荔枝、榆次、莲花、梅县、柳州、桐芦等。

以姓氏为首的地名:万县、康平、彭泽、吴江、秦岭、江山、洪洞、乐平、包头等。

以动物为首的地名:龙泉、虎林、鹿港、鹰潭、狼山、鸡西、鹤岗等。

以矿产为首的地名:金华、银川、玉门、铜陵、铁岭、煤山、铅山、石城等。

以颜色为首的地名:黄岩、青岛、蓝田、紫阳、白城、黑山、红安、赤峰、乌江等。

以方位为首的地名:东阳、南昌、西安、北京、上海、中卫、下关、右江等。

以数字为首的地名:零陵墓、一平浪、二连、三明、四平、五台、六安、七星台、八达岭、九江、士堰、百色、千阳、万安等。

胸怀广阔的“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及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它的名称由来是有一段故事的。公元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西班牙探险队,从塞维利亚启航,经直布罗陀海峡沿大西洋经过南美洲南端时,进入一处海峡。海峡两岸岩石陡立,航道水流湍急,暗礁众多,经过38天的艰苦奋斗,船队顶着惊涛骇浪,终于闯过了这段艰苦航程,驶离海峡。这个海峡就是现在的麦哲伦海峡。离开海峡后,进入茫茫海洋,此时正值南半球的春末夏初季节,天气晴朗,海水舒缓平静,船队浩浩荡荡越过赤道,经关岛来到菲律宾群岛。在这漫长的航行中,再也没有遇到大风大浪,队员们高兴地说:“这里真是个太平之洋啊!”从此麦哲伦就将这个大洋命名为太平洋。

太平洋简介

世界最大的海洋,包括属海的面积为18134.4万平方公里,不包括属海的面积为16624.1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3。从南极大陆海岸延伸至白令海峡,跨越纬度135°,南北最宽15500公里。在太平洋水系中,最主要的是中国及东南亚的河流。

“北京”的叫法

北京是六朝古都之一,在古代叫法各不相同。

北京地区上古时称幽陵,夏朝时称冀州,周朝时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都城,故称燕京。秦置广阳、渔阳,西汉设幽州,东汉为广阳、蓟县,北魏称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就从这里开始。唐改称范阳,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就是从范阳起兵的。唐以后又一度称幽州。辽建都在上京,把这里作为陪都,称幽都,也称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金朝建都于此,称中都,并对其进行了扩建。这是北京八百余年建都史的开始。

元朝时称大都,这时的北京城已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大都市了,并由此开始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对大都做过详细描述。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首都定在南京。后朱棣从他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政权后,将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明朝时,还一度称北京为京师。清朝也建都北京,并沿用了明朝的名称。民国建立之后仍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