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1401600000015

第15章 千古生死名句——聚散有时,成败有时(2)

【解析】原句为:“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意思是: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公元1275年,元朝军队兵临南宋都城临安城下,南宋形势十分危急。右丞相文天祥毅然辞去官职,主动请求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元军的军营探察情况。文天祥到了元军营中之后,慷慨激昂地怒斥了元军入侵的罪行。元军统帅伯颜十分钦佩文天祥,想劝他投降,被文天祥严词拒绝。伯颜无奈,于是又强迫文天祥前往元朝的京城大都。当船行驶到京口时,文天祥乘敌人没有防备,坐上一条小船逃走了。文天祥想火速向南宋军禀告元军的情况,但驻守扬州的淮东边帅李庭芝认为文天祥已投降元军,于是下令将他逮捕。文天祥不得已只得绕过扬子江口,辗转来到永嘉,最后到了福州。

多年以后,文天祥在狱中痛定思痛时,更深刻地明白了开庆元年(1259年)他提出改革军政方案的《己未上皇帝书》不被采纳并不是他个人的不幸。他只不过丧失了在仕途中崛起的第一个机会,而大宋却丧失了它自救的最后一个机会。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出处】出自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释义】正是江南风景美好的时候,在这个落花的季节又偏偏遇到了你。

【解析】全诗为:“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是唐朝开元年间著名的音乐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时正是少年时,而整个时代正是所谓的“开元盛世”。当时的王公贵族都比较喜欢文艺。杜甫和李龟年都是作为杰出的艺术家而受到这些王公贵族的礼遇的。

诗中的歧王指的是李范,崔九指的是殿中监崔涤。彼此都经历了那场天翻地覆的大动乱,国家的不幸,个人的遭遇,身世的飘零,一个老诗人,一个老音乐家,在这个乱花缤纷的时节重逢了。风景依旧,但是人老了,世事也变了。《世说新语》里有一句话: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意思是说,风景还是原来的风景,国家却不是原来的国家了。用这句话来形容这两位老朋友此时的心境再恰当不过。

对于这首诗还有另一种解释。清朝学者王嗣奭这样解释这首诗的后两句,他说,落花时节正是伤春的时节,在这样的时候遇到故人,所以才成了好风景。就是说后两句是倒叙手法,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江南正是好风景呵,为什么是好风景呢?因为在这时候遇见了李龟年。这也不失为一种有趣的解释。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出处】出自北宋·苏轼《卜算子》

【释义】它因为不拣高枝,不愿栖息在梧桐上,只能孤独地、高傲地在冰冷寂寞的沙洲上过夜。

【解析】原文是:“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词中所写的孤鸿,正是他自己的写照。这首咏物词句句写雁,但同时又象征着某种高洁的人格。上片第一句写环境,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树顶,滴漏声断了,显得一片寂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缈高飞的孤雁的身影。下片接着写鸿雁。在江边沙洲,鸿雁刚刚睡去,却又惊醒,回头看看,并没有别的大雁来伴,它满怀幽怨,但无人能理解。为什么睡下了又常常惊醒呢?并不是什么声响动静,而是心里不宁静。它渴望理解,不希望孤独。但它因为不拣高枝,不愿栖息在梧桐上,只能孤独地、高傲地在冰冷寂寞的沙洲上过夜。本词托鸿以见人,自标清高,寄意深远,风格清奇冷隽。清人张惠言《词选》卷一引鲖阳居士对这首词的解释:“惊鸿,贤人不安也;回头,爱君不忘也;无人省,君不察也;拣尽寒枝不肯栖,不偷安于高位也;寂寞沙洲冷,非所安也。”黄庭坚《山谷题跋》评此词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评价可谓甚高。可见苏轼此词充分体现了其在创作上的天才纵横之气。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出处】出自北宋·晏殊《浣溪沙》

【释义】眼前花落委地,令人无可奈何。忽见燕子翩飞,似曾相识,原是去年旧燕,今又归来。余香溢满幽径,只能在这个小园子里独自徘徊,黯然伤神。

【解析】原文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首词是晏殊的名作之一,基本上代表了晏殊的艺术风格。然而此词之所以流传千古,精华还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这一联基本上用虚字构成,所以卓人月在《词统》中论及此联时,说“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说,所谓“律之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关于此联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一次,晏殊来到维杨,住在大明寺中。他转来转去,忽然发现墙上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可惜没有作者的姓名。晏殊多方询问,终于打听到这首诗的作者名叫王琪,家就在大明寺附近。由于晏殊从诗句中发现王琪文学修养较高,很会写诗,所以,他立即找到王琪,一同探讨诗文。

王琪也发现晏殊善于赏诗论文,态度还很谦虚;晏殊见王琪性格开朗,言谈投机,又请王琪入席用餐。二人边吃边谈,心情特别舒畅,饭后,又一同到池边游玩。晏殊望着晚春落花,随口说道:“我想了个诗句写在墙上,已经想了一年,还是对不出来。”那个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思索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于是就有了这千古名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处】出自南宋·陆游《书愤》

【释义】意思是《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比?

【解析】全诗为:“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最后两句是以历史上诸葛亮的故事自励,全诗整体上是一首抚今追昔之作,其中所追忆的是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刘锜等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说的是金军统帅完颜亮领军东进,寻求在瓜州渡江。完颜亮兵进淮东,在虞允文意料之中,于是请求李显忠分兵给自己,前去防守镇江,刘锜等共同在瓜州渡口大破金兵。李捧率一万六千人及部分战船去镇江与虞允文会合。同时叶义问命杨存中也来镇江协同防守。金兵知道宋军已经有所防备,于是撤退,金兀术不甘心,又去进攻和尚原,吴璘与弟弟吴玠在夜里伏击金兵,大败金兵。金兀术也被流箭击中,侥幸逃命。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处】出自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释义】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解析】全诗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楼兰,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辖。《汉书·傅介子传》记载:西汉时,楼兰国与匈奴联合,屡次刺杀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臣。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其后汉政府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楼兰文化堪称世界之最的人文景观。据考古学家证实:塔里木河盆地人类活动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在人类历史上,楼兰是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名字。它曾经有过的辉煌,形成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

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转回

【出处】出自近代·秋瑾《黄海舟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释义】这句话是说不怕流血牺牲,要把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改变过来。

【解析】全诗为:“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消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日俄战争是指1904~1905年间(清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的侵略野心更大了,疯狂推行其侵略中国、吞并朝鲜的“大陆政策”。沙俄为获得不冻港旅顺,控制我国东北地区,联合法、德对日施压,从朝鲜撤退,并放弃占领中国旅顺,最后中国给日本白银3000万两作为“赎辽费”赎回辽东半岛,史称“三国干涉还辽”。对此,日本怀恨在心,伺机报复。1904年2月8日派遣海军偷袭停泊在旅顺港外的沙俄太平洋舰队,并击沉在朝鲜仁川的俄国军舰。日俄两国遂于2月10日同时宣战。

1905年5月27日至28日,远道赶来增援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在对马海峡同东乡平八郎率领的日本联合舰队进行了大规模海战(即对马海战),俄国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当时俄国因国内爆发革命,无心再战;日本由于战争消耗,也急欲结束战争。1905年9月5日,日俄两国在美国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背着中国,擅自在中国东北划分“势力范围”。日俄订约后,日本又强迫清政府承认《朴次茅斯和约》中有关中国的各项规定,并取得经营安(东)奉(天)路、修筑长春到吉林的铁路以及在鸭绿江右岸伐木等权利,又开放东三省十六处为商埠。这首诗就是秋瑾在看到日俄战争地图中中国的屈辱后有感而作。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出处】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荆轲刺秦王》,《易水歌》就两句,《史记·刺客列传》中也有引用。

【释义】风声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

【解析】这个故事说的是: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了燕国。太子忧虑燕国的前途,于是去向田光请教。田光说:“如今我的精力已经衰竭了。虽然这么说,我不敢因此耽误国事。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