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出处】出自《论语·学而》
【释义】一个人不怕人家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
【解析】一个人最大的毛病,莫过于只知有己,不知他人,处处都不肯为别人着想。尤其是在得意忘形的时候,只知道海阔天空地吹嘘自己,而忘记他人。就算心目中还有他人存在,但一心想抬高自己,面孔上总不免有些傲态,别人看见了,以为你在向他示威,心里就要产生反感。更坏的是别人感觉不如你,从而妒忌你,那你就要大大地吃亏了。
一个人不应该只顾自己,也要为他人着想,最好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考虑问题。只有将心比心,才能知道对方所需,也才能和他相处融洽。
学会换位思考,真心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他人着想,你才会得到别人更多的尊敬和爱戴。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出处】出自《论语·卫灵公》
【释义】对自己从重责备,对他人从轻责备,如此这样可以远离他人的怨恨。
【解析】眼睛长在身上,最经常的用途却是用来丈量别人,久而久之,这种生理的“缺陷”就会形成心理上的毛病。俗话说,孩子都是自己的好,自己看自己十全十美,没有任何缺点;但对待别人,优缺点一览无遗,而且缺点还会被放大。
而圣人就是圣人,他看到了人们善于发现别人的缺点而不自知的毛病,于是说做一个人,尤其是做一个君子,重要的是要严格地要求和责备自己,而对人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在责备和批评别人的时候应该尽量能够做到和缓宽厚,这样,自然不会招致怨恨了。
在当今世界里,如果大家都坚持这样的标准,则纷争少矣,怨恨少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处】出自《论语·颜渊》
【释义】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解析】这句话道出了为人处世的真谛。一个人应该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想要愉快的生活,就希望别人也能得到愉快的生活;自己期望在工作中顺风顺水、人情练达,同时也希望别人事业顺利、与人相处融洽;不希望别人这样对待自己,那自己就不要这样对待别人。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从而理解和对待他人。
这句话也揭晓了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原则。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忽略他人的利益和感受,终究会遭到别人的冷漠与排斥。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应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他人。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出处】出自春秋·管仲《管子·心术》
【释义】待人和蔼,就亲如兄弟;对人态度恶劣,就无异于操刀相见。
【解析】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待人态度的问题上,“礼尚往来”仍为一条重要准则。你对他微笑,他也对你微笑;你对他恭敬,他也对你恭敬;你对他恶语相讥,他也会对你冷嘲热讽……生活中我们会接触不同的人,有同学、朋友、长辈、兄妹、领导、同事……怎样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你日后的成败乃至前途。态度热情,朋友喜欢亲近你,长辈喜欢见到你,领导喜欢提拔你……反之,无礼的态度会让你失去一切。所以无论你交往的对象是谁,都要以一颗诚挚、火热的心来友善地对待他。和蔼的态度会让你产生吸引力,使人喜爱、敬慕你,愿意接近你。
围师必阙,穷寇勿追
【出处】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军争篇》
【释义】包围敌人一定要留个缺口,对穷途末路的敌人不要紧追不舍。阙(què)通“缺”,缺口。
【解析】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去逼迫他,如果继续给予打击,敌人势必无所顾忌,将会与你拼命。“狗急跳墙,兔子逼急了也会咬人。”所以,做人处世时也要给对方留有回旋的余地,不要把别人逼到绝处,即使是对手也要留点面子,不要赶尽杀绝。否则他一急眼,自己豁出去不算,也把你拉出去做垫背,这就太不划算了。为他人留条后路,否则,最终伤害的将是你自己。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处】出自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
【释义】关心别人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关爱;尊敬别人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敬重。恒:常常。
【解析】人们普遍有这样一个心理:“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似乎只有对方先“低头”,两人才会友好相处,否则,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来。其实,自己先弯腰又何妨,相处之道贵在将心比心,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用怎样的态度对待你。
与人相处并非难事,也许你的一句问候、一声祝福、一次举手之劳,就会打开你通往友善世界的大门。爱与敬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善疑人者,人亦疑之;善防人者,人亦防之
【出处】出自明·刘基《郁离子·卷六·任已者术穷》
【释义】善于猜忌别人的人,别人也在猜忌他;善于提防别人的人,别人也在提防他。
【解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本是我们在交往中对待他人的一个底线,但太过投入,难免会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不仅对别人无信任可言,还心生猜疑:猜忌朋友在背后说你的短处;猜忌同事在老板面前说你的不是;猜忌爱人私存小金库;猜忌所托之人没有实心实意地为你办事……并且,时时刻刻都在提防对方,以防陷入圈套。别忘了,人人都是智者,你对他善疑、善防,他也不会真心对你。只有先与人为善,克服猜疑与提防的心理,才能换来别人对你的真诚与肯定。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出处】出自《诗经·大雅·荡》
【释义】做事无不有个好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
【解析】这句话告诉我们许多事情都有好的开始,但坚持下去、坚持到底就难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事情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甚至走了过场的原因。
“坚持”这两个字,说起来确实容易,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确困难重重。在工作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一个人是勤奋的、努力的、充满热情的,但缺乏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缺乏慎终如始的自律能力,不能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不住各种事物的诱惑。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人选择了放弃,给自己的成功关闭了一扇窗户。
所以,做事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善始善终,贵在坚持。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出处】出自春秋·老聃《老子》
【释义】克服困难应从容易处开始,做大事应从细微之事着手。
【解析】万事开头难,难在哪里?难在你心里没底,不知道从何入手,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做才最有效率。待解决了这些问题,相信你就没有难办的事了。
早在几千年前,圣人就已告诉了人们处世的捷径。天下的难事一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小事开始。因此处理任何事情时,必须先从细小、容易处着手。这就好比士兵在战场上,一旦找到了敌人防线的“突破口”,就会形成“势如破竹”的局面,而敌军一方则是“兵败如山倒”。选择薄弱点,并不意味着避重就轻。解决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做最有把握的事情,然后由易而难。这期间我们对工作越来越熟悉,自信心加强,下一步工作会更加得心应手。即使困难越来越大,我们也能够沉着应付,不失方寸。
先从最容易、最有把握的地方做起,这是一个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出处】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
【释义】凡事该做决断时却犹豫不决,往往使自己受到伤害。
【解析】犹豫不决,表示割舍不了某些眼前的好处,或者自己正沉溺于过去的习惯,不敢面对新的挑战。事实上,越顺从的人,在做取舍时越困难;越安于现状的人,越舍不得眼前的好处。他们会在得与失之间徘徊,在进退之间举棋不定,从而让大好的机会悄然而逝
处世果断的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当机立断,善于抓住时机,毫不迟疑地采取措施和行动;处世果断的人,能在最短时间内收集信息,认真思考后对未来作出抉择;处世果断的人,有敢于对事后果负责的勇气和魄力。
前瞻后顾,畏畏缩缩的人,总是使自己陷入迷茫状态,无法摆脱事件的干扰。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出处】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做大事不必顾及细小得失,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貌。意思是人家如宰割鱼肉的刀俎,己为刀俎上的鱼肉,比喻处于受人摆布、任人宰割的境地。
【解析】原句为: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这句话是樊哙在鸿门宴上所说的,在鸿门宴上,项庄借舞剑之名要刺杀刘邦,形势危急,刘邦借口上厕所而离席,项羽让都尉陈平叫刘邦回去,刘邦不想回去,但又没有向项羽告辞,以为这样一走了之有点失礼,犹豫不决之际,樊哙说了这番话。于是,刘邦决定让张良留下辞别,自己则匆匆赶回了军营。
在鸿门宴上,刘邦担心被项羽手下谋杀,借上厕所之机准备逃走,可又担心没有向项羽辞行,有失礼节,这时樊哙就以此言相劝。刘邦也因此躲过一劫。就当时情形来看,刘邦此举是不得已而为之,在关乎性命的关键时期,也就顾不上什么“细谨”“小让”。
但在今天,细枝末节、小小的礼貌却成为我们做事成败的关键。面试时不经意说了一句脏话,工作时丢三落四,签合同时不小心写了错别字……即使你工作能力再强,这些细节也会掩盖你的光辉。
做事,做大事,就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等细微处。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
【出处】出自唐·马冯《意林·唐子》
【释义】船顺流而行就快,人顺路而走就不会迷失方向。
【解析】凡事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而任何的客观规律都是按其特有的轨道运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做事要遵循规律,否则会走许多弯路。轻者,做事情不顺利;重者,到头来就会因此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已经有了许多约定俗成的规律,先来后到、论资排辈、枪打出头鸟……太冒尖,别人会把你当成焦点,有意无意地用各种方式来攻击你,但太安静、不合群,大家也会无情地淘汰你。
在一个小范围内,根据年龄、资历、学识、能力、秉性等会分为上、中、下三等。应该尊敬上,团结中,尊重下。久而久之,掌握了处世之道,也就有了一定的人脉。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出处】出自唐·孙光宪《琐言引古语》
【释义】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解析】中国人向来比较谦虚,为善不欲人知,认为把自己做的好事讲出来,会被别人讥为沽名钓誉。常有人默默无闻出钱出力做好事,而这种“隐善”的行为只有天知、地知、自己知道,其他人不知。
人们都有或轻或重的嫉妒心理,你发财了,他就眼红;你升官了,他就羡慕;你受人欢迎,他却嗤之以鼻……总之,一旦看到别人比自己幸运,心里就“别有一番滋味”。这种嫉妒心理具有普遍性,古今中外,没有哪个社会和国家的居民完全没有嫉妒心,它是一种完全自然产生的情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当别人一旦知道你的负面消息,就会竞相传播。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出处】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释义】大凡一切事情的成功,必定在于严肃对待它;如果造成失败,一定是因为轻视了它。
【解析】认真,成功的基石;草率,失败的伴侣。
现在流行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一件事是否成功,关键在于你持有怎样的态度。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发生:你写的报告总也得不到上级肯定,需要反复修改;你与客户洽谈,经常忘记带齐东西;你苦苦思索,却解答不出这道题……经提点,你才恍然大悟:原来只因自己浮躁,没有细心思考。其实,报告中明显的幼稚错误可以避免,与客户洽谈的资料也可以备齐,解决这道题的关键就在不要将数字看错……做事需要认真,马虎、丢三落四势必影响工作效率,浪费太多时间,甚至,影响你的前途。
认真是一种需要长期培养而形成的能力,而不是一种简单“端正”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态度。认真,就是把眼前的小事认真做好,认真检查,仔细体会认真做后的结果,从别人不断的反馈中收获自己的心得。
无以待之,则十百而乱;有以待之,则千万若一
【出处】出自北宋·苏辙《类篇叙》
【释义】没有正确处理事情的方法,即使事情很少也会显得混乱难理;有正确的处理事情的方法,有时即使事情很多也会做得有条不紊。待:对待、处理事情的方法。十百:表示数量少。乱:混乱难理。千万:表示数量多。若一:如同只有一件事。
【解析】在现代生活中,人们每天都在处理大量的事情,如果方法不得当,不但耗费大量的精力,即使付出了努力,也不见成效。所以,学会以巧妙的方法来处理事情,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会让你的身心轻松许多。
处理事情时,我们可以进行过滤,看看这件事是否要马上处理,如果不是,可以暂时搁下,放到合适的时间去做。遇到复杂的事情也不必慌张,认真梳理一下,找出它们的焦点。最关键的一点解决了,其他事情有时候会迎刃而解。如果想更加灵活、更加聪明地去工作,掌握正确的方法是诀窍。
成事在理不在势
【出处】出自北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
【释义】事情成功是由于符合真理,而不是依靠强大的权势。
【解析】权势能让你站在巅峰一览众山小,却不能让你得到幸福,有些事情是权势不能得到的。纵然依靠强大的权利、势力、财富等手段让你享受了“众星捧月”之福,但这是暂时的。你为了追求事情的成功,不得不弯腰讨好他人,说些恭维而违心的话,或者依靠自身的权势去命令别人,企图不劳而获。久而久之,你疲倦了,别人也不再唯命是从,事情也将搁浅。
事情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只要你认识并驾驭规律,以原则办事、以理服人,方可成事。因为这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符合社会的通行原则,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受人之托,必当终人之事
【出处】出自元·高明《琵琶记》
【释义】接受了别人的委托,就要尽心竭力地去办。
【解析】若要论及这方面的典范,那么非诸葛亮莫属。他一生辅佐刘氏父子,绝无二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计任何报酬,尽心竭力地奉献。
诸葛亮的这份忠心,在现实生活中仍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受人之托,必当终人之事”的高尚情操,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承诺。不能为个人私利,泄露公司机密,或出卖朋友利益。可现实生活中为一己私利放弃承诺的情况却屡见不鲜,而最终的结果是害人又害己。因此,我们应该学习诸葛亮,尽心尽力地做事,堂堂正正地做人。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出处】出自春秋·老聃《老子》
【释义】聪明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聪明。
【解析】说话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法,我们讲话应该看场合、时间。在规劝别人的时候,能够考虑到当时的环境或对方的心理,给别人一个合适的台阶退下来,不要直接断人后路,让别人难看。否则,就会产生矛盾和误会,只能使自己失去朋友,遭受挫折。因此,应该学会旁敲侧击,从侧面入手。当对方不需要得到间接回答时,我们就应该回答得简洁明了,这样才能达到说话的目的。
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出处】出自《论语·颜渊》
【释义】像水那样慢慢浸润的谗言,像切肤之痛那样的诬告,在他面前都行不通,可以称得上是明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