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李银河:关于情感的对话
14031500000004

第4章

酷儿理论认为,同性恋不是某些人突然发现自己所拥有的一种心理状态,而是一种存在方式,通过这一实践重新定义我们是什么人,我们做什么事,是为了使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世界更加快乐。这就形成了美学的现代方式。福柯对我们的建议是:不应把同性恋当作偶然显露出来的关于我们自身欲望的隐秘事实,而是应当自问:通过同性恋,什么样的关系可以被建立,被发明,被扩展,被调整……问题不在于发现关于自身的性的真实情况,而在于从此刻开始,利用自己的性能力去获得关系类型的多样性。

如果说同性恋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是对快乐的一种追求,那么同性恋就不再是一种性取向身份,而仅仅是人们对自己的生活作出的后天的、有意的选择。于是,同性恋就不再像过去人们所一向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将正常的人从异性恋拉走的拉力,而是一种使所谓的正常人选择同性恋关系、同性恋行为、同性恋生活方式的推力。而这种选择极有可能完全没有性倾向的依据。对同性恋生活方式的有意选择可以出于超越传统的性别角色的愿望,可以出于避免结婚的愿望,或者是出于保持一种有异于常人的身份的愿望。在当代西方社会中已经出现了一批选择以同性恋身份安排自己生活的人。

在同性恋问题之外,福柯还从文化建构论的立场出发,深刻论述了他对性行为的一贯立场:性行为不是像人们惯常以为的那样是一种天定的(super imposition)东西,它一方面是从天生本能产生欲望,另一方面是由允许或禁止的法律来规定我们可以或不可以做什么的东西。性行为要远远超过这个。当人们做这件事时是有意识的,是人为的经验,是人将某种价值赋予了它。在这一意义上,我想gay这一概念作出了正面的(而不是纯粹反面的)贡献,它对这一类型的意识其中包括感情、爱、欲望、性关系具有正面的意义。在他看来,即使是在本性的层次,同性恋这一概念也没什么意义……对于我来说,它是一个不够格的分类……也许可以用快乐风格(gay style)的概念,或至少有一种企图,想创造某种存在的方式,一种生存的形式或生活艺术,或许可以被称为快乐(gay)。我认为福柯的思想中蕴含着一种极为自由奔放、极具颠覆性的力量。在他看来,性活动就是人类追求快乐的一种活动,因此,与其将人们划分为同性恋和异性恋两大类,还不如将他们划分为快乐风格和痛苦风格两大类。如果人们都能像大师福柯这样来看待性欲问题,这个问题将变得多么轻松,又将具有多么正面的价值!

在1981年的一次采访中,福柯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同性恋是这样一个历史的机遇,即开发新的关系和情感潜力的历史机遇,它不是来自同性恋的内在性质,而是来自同性恋所处的非中心地位,来自同性恋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交叉线,它使得这一潜力的实现成为可能。同性恋这种处于非中心地位的思潮对于现代社会的最重要的意义在福柯看来是开阔了人类的眼界,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即一种将会打破几千年来一夫一妻制传统的新的生活方式。

酷儿理论向一切严格的分类挑战,接受所有认同这一新政治的人,不论他们过去有着何种性身份、性倾向或性活动。正像gay这一用语在60年代打破了旧式同性恋运动中那种自我辩护姿态一样,新出现的酷儿政治打破了70年代和80年代同性恋政治的少数派化和整合策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的出现正当同性恋运动成功进入主流文化之时:酷儿通过将许多互不相通的成分结合在一起,建造出一种新文化。他们被认为是接受后现代主义模式的第一批活跃分子。他们运用旧有和新式的成分建造出他们自己的身份——他们从大众文化、有色人种社区、嬉皮士、反艾滋病活跃分子、反核运动、音乐电视、女权主义和早期同性恋解放运动中借用风格和策略。他们的新文化是奇妙的,敏锐的,无政府的,反叛的,反讽的。他们绝对认真,但是他们又想从中取乐。它之所以是一个重要的现象,不仅因为它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且因为它提醒人们,性政治这一整体在不断地发明创新,从而走向存在的不同方式。

酷儿文化和酷儿政治预示着一种同性恋的性文化,它是性的、性感的、颠覆性的,不仅要颠覆异性恋的存在观念,而且要颠覆过去的同性恋正统观念。酷儿拒绝被同化于无形之中。它提供了一种表达欲望的方式,它将彻底粉碎性别身份和性身份。酷儿理论和酷儿政治对既存权力结构和权力话语的挑战是后现代理论付诸实践的一个范例,是20世纪90年代最重要的文化思潮之一。它对异性恋霸权的颠覆作用不容忽视,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性的影响。

边缘之外的边缘

我们是比一般意义的同志更边缘、更地下、更难以公开的群体,我们有自己的社区和网站。我们更需要关心和理解,但社会上却基本看不到我们的踪迹,听不到我们的声音,有的只是无知的侮辱、谩骂,甚至是个别人对我们网站的攻击!易装的同性之爱也很美的,我们不会为别人的不理解而扭曲自己的天性。我想请李银河博士谈一下关于易装及易性的同性爱的问题,指点我们如何在保护自己的同时走出地下,也像一般的同志一样享有我们的一片蓝天,谢谢。

李银河

在70年代西方的性革命之后,过去隐藏自身性倾向的人们开始公开自己的倾向,出版特色杂志,刊登广告。例如易装者和易性者,等等。人们总是在谈论的一个话题是,还有什么事是我们能做而没人做过的,还有哪些未经探索的领域。多种多样的异常性活动发展起来,不仅因为它们令人感到新奇,而且还因为它们所具有的戏剧性和美学价值。

在现代西方社会,超越性别(transgender)正在形成一个引人注目的潮流,其中包括易装活动、易性活动及其他违反传统性别角色的行为。一个新型的两性融合的社会(aunisexsociety)正在形成,各种角色混合在一起,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情人和主妇。这一潮流已经成为一般社会变迁的明显标志。

人们注意到,早在中世纪,西方社会就有易装倾向存在。中世纪的圣人许多都有过易装行为,她们大多是女性。当时的人们相信,女性只有穿男装才能具有神性,如果着女装就会丧失其地位。社会并不会从色情角度理解这种行为,这种行为也不会被视为危险和罪恶的。另外,历史中也有大量易性行为存在。

在我国,如您所说,与同性恋相比,易装倾向更加边缘,人们对其更加无知。我想,这些人只能逐渐发出自己的声音,进而争取自己的权利,就像你们的网站正在做的。

难道我也是同性恋

我结婚十多年了,和丈夫做爱时我总是假装高潮。我总是幻想和我大学时最要好的好朋友——某某姐在一起。某某姐比我大两岁,是从社会上考进大学的,她端庄美丽大方,高高的个子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我长得小巧玲珑,像小家碧玉。我们一见面就成为好朋友。大学的四年里,我形影不离地跟在某某姐的身边,那时我二十多岁,总认为自己很小,一点也不想找男朋友,而且身边也没有让我动心的男人。某某姐上大学前就有了男朋友,所以当同学们成双成对地在一起时,我就和某某姐在一起。我总是用两只手抱着某某姐的胳膊一起走路,姐要比我高将近一个头,我把脸靠在姐的肩膀上,贪婪地闻着姐姐身上散发出的淡淡的异香。也许不能说是香味,但姐姐的气味让我心醉。那时我常常对姐姐说:要是姐是男人就好了。姐用食指点着我的鼻子说:姐要是男人一定娶你。每当听到姐这样说的时候我就激动得几乎要晕过去。

大学毕业前不久的一天晚上,宿舍里只有我们两人,6月底天已经很热了,在宿舍里我们只穿短裤和小背心,姐躺在床上看书,我靠在姐的身边两手抱着姐的一只胳膊玩儿着,天热姐身上的气味很浓,我变的迷迷糊糊的,拿着姐的手按在我的乳房上,姐的手大,正好一手握满我的小乳房,就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姐一把推开了我,我看到姐的脸红红的,胸口一起一伏的,好像生气了。姐说:你同性恋呀。

当时是1986年,我们只知道同性恋是变态,是病态,是颓废,是堕落,是没落的资本主义的东西。听到姐说同性恋三个字,把我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从那以后我和姐在一起时就变得很不自然,不久我们毕业后就分开了,开始还写过几封空洞乏味的信,慢慢地就失去了联系。

前几天刚刚上网,就闯进了女同志(李注:女同性恋)网站,才知道女同志三个字还有另一种含义。很喜欢看女同志的文章,尽管看了以后脸红心跳,胀胀的,湿湿的,很不自在,但是忍不住就是想看。下网后想起我和姐的故事,心里很迷惑,难道我也是女同志?我不喜欢看长得像男人的女人,我喜欢看长得秀气的男孩,很丰满漂亮的女孩也让我动心。我自己长得娇小秀气,很有女人味,我知道我不是T(李注:男角女同性恋者)。我是怎么回事?我自己也搞不懂,谁能告诉我?

李银河

从你描述的情况看,你是一位非常典型的真正的女同性恋者。为什么说是真正的呢?因为我们看到大量的自我认同男性的女同性恋者,她们会像一个男子那样去爱女孩。这些人中其实有些是有易性倾向的人,她们有的甚至想去做变性手术。因此,有一种理论认为,所有的女同性恋者都是生理女性和心理男性的人;所有的男同性恋者都是生理男性和心理女性的人。而你的存在否定了这种理论。你恰恰是生理女性、心理女性而爱女性的人。在这个意义上,你是一位真正的同性恋者。你的情况证明,同性恋的确存在,而不是异性恋的临时替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