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春天来到哥伦布
14033300000005

第5章 走在美国的校园里

在中国我也是做过老师的,而且我的大学专业就是师范院校,而且我做的就是语文老师,而且我还当过优秀教师。连用三个而且,是想说明我能来这里上课,是有资格的。

但到了这里后,我发现以前的教学经验都不管用了,一切要重新开始。首先我必须改变我的中国式的授课方式,就是灌输式,课堂上以老师讲授为主。虽然在此之前我已经听过李敏儒老师的课了,知道应该让学生多提问题多讨论,可一讲起来,还是知不觉就讲多了。后来慢慢摸索,不断改进,一个星期后,才比较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要改变的还不止是讲课,还有批改作业的方式。比如他们交来的作文,我一一改错,告诉他们错在哪里,让他们去对照体会。我以为我做得很好了,很耐心。但还是不对。按吴老师李老师他们的方式,第一次批改作文老师只划出错误,不修改,让学生自己修改。如果学生确实改不了,老师再改。这样可以强迫他们动脑子,加深记忆。虽然老师麻烦一点,但效果会比较好。

上了一周的课,感觉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真的有很大不同。比如穿着上,我常常看到男生上身套一件厚毛衣,带帽子的那种,下身却是一条不过膝盖的半截短裤,脚下更过份,赤裸着夹着一双像纸板儿那么薄的拖鞋。这样的搭配,我估计是美国学生独有的。在校园里比比皆是,连女生也会这样。

哥伦布地处美国东北部,其维度与中国的沈阳相像,所以气候比较寒冷。我每天穿着大衣裹着围巾都觉得冷,可操场上已经随时可见赤脚穿拖鞋或穿短裤亮着大腿的学生了。仿佛他们和我不在同一个世界。有意思的是,他们脚下虽然光溜溜的,脑袋却包得很严实,好像只有脑袋怕冷。

看到美国学生的这种打扮,你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在一种怎样的环境里长大,那就是自由自在,特立独行,我行我素。

在教学楼里,你随处可见到他们无拘无束的身影,窗台上,走廊的地上,到处是一边吃着东西一边看书的学生,或者是一边喝着可乐一边上网的学生。有时还是一对儿,两个脑袋凑在一起边吃边说,或者同时挤在一个窗台上相谈甚欢,旁若无人。这样的自由也包括在课堂上,他们可以随时走动,吃东西,喝水,接电话或回短信。(不过我得声明,我的学生从来没在课堂上这么做过,他们很专心。我是在其他人的课堂上见到过。)

起初我对坐在地下看书的学生感到不解。你说坐在窗台上看书谈心还说得过去,因为那窗台宽大明亮,好像是专门为学生看书设计的;可坐在走廊的地下我就不理解了。有一次我出办公室,门口脚底下就坐了个男生,吓我一跳。他说了句sorry,继续坐在那儿看书。我猜想是不是因为那个位置有插座,他们的电脑没电了,需要充电?可后来发现,没有插座的地方也有学生坐在地下,身边扔着书包电脑等,怀里抱着一个大本子在写什么或看什么。也许他们就是喜欢坐地下?后来谢老师告诉我,他们是在预习,马上要上课了。因为没有哪个教室是空的,都是一节课接一节课安排满了,所以他们席地而坐,一边预习一边等着进教室。

不过,美国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并不等于他们的生活中就没有烦恼,没有困难。在美国大学生中,也有生活艰难,家境贫困的。也有父母离异,从小缺少温暖的。

我上课第一天,就听说班上有位学生因为身体不好想退学。后来我见到了他,他的外表看上去挺强壮的,一问,原来是胆囊疼,疼了很长时间了。去医院作了检查,但如果要手术的话,他感到有压力。因家里没买医保。我听了感到很诧异,胆囊炎在中国也不算什么大病啊?做一个小切口手术就行。不应该成为负担的。但他一直没有去做。疼了就吃药,疼厉害了就请假休息。让我感到担心。在他缺课两次后我跟他面谈,问他为何不去医院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总是吃止痛药对身体不好。他说如果做手术费用非常高,学校的医保只能报销很小一部分。他是个90后,在中国,尤其中国城市里,这么大的学生是完全靠家里的,理所当然地靠。可他却打了两份工,一边读书一边挣钱还一边忍着病痛,跟我谈起时,对父母竟没有一点儿怨言,让我非常感慨。感慨一是美国孩子的独立,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感慨二是美国家长的狠,明知孩子有病,就是不管,完全可以卖掉一辆车给孩子手术啊(他告诉我父母有好几辆车)。

美国的穷学生那种穷,也是匪夷所思。听谢老师说,她曾经教过一个学生,有一个假期没有回家,问其原因,竟然是因为家里房子太小,没有他睡觉的地方。他们家兄弟二人只有一间房子一张床,弟弟先放假回去,就占了那个床,他只能睡沙发。可是沙发又被狗占了,弄得很脏很有味道。他就不愿意睡了,于是假期也住在学校里。

有的家庭困难的学生,就先去服兵役再读大学,这样的话,学费可以由政府承担。难怪我在校园里见到了好几个穿迷彩服的学生,有的是刚从军队退役,有的是在校国防生。我不知道他们叫什么,他们也穿军装,肩牌是学员标识。这样的学生也是由政府负担学费。

不过,美国的学生即使有贫富差异,也不会产生什么障碍,富学生不会歧视穷学生,穷学生也不会自卑。如果家里实在交不起学费,就先贷款,然后一边上学一边打工挣自己的生活费,毕业工作后再还贷款。不会因此放弃读书的。比如前面说得那个没有地方睡觉的学生,学习很努力,还去中国参加过汉语大赛。

很多美国大学生都勤工俭学,包括富家子弟。他们觉得十八岁以后不再依赖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啃老族一说。尤其是硕士生。在一些美国父母看来,能供孩子读本科已经很不错了,本科以后如果孩子还想读书,那是不会管的。所以硕士生如果拿不到奖学金的话,必须打工。有的学生同时打好几份工。他们绝不会因为这个埋怨父母。这一点,我觉得特别值得中国年轻人学习,尤其是中国城里的孩子。很多中国孩子总觉得自己只要学习好,父母就该付学费,甚至还该奖励,好像读书是为了父母。

上周四下课后,我看到操场上难得一见的热闹,学生们成堆,还摆着很多桌子。我赶快拿上相机跑去看,原来这天是俄大学生的社团活动日,新学期来临,各个学生社团都在介绍宣传自己的组织,招兵买马。形形色色的学生们展览似的出现在操场上,金发的,黑发的,亚裔的,非洲裔的,阿拉伯的,伊斯兰的,美国的校园就是人种展,你在这里几乎可以见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人。社团也是五花八门的,有运动方面的,音乐方面的,动漫方面的,军事方面的,美术方面的,计算机方面的,还有魔方爱好者的。宣传的方式也很丰富,有一些黑人同学在围着圈儿跳舞,有两个男生站在桌子上用大喇叭广播,更多的人就是扯着嗓子吆喝。

这样的场面,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美国学生的特立独行,自由自在。

转眼已经过去两周了,虽然还是寒风凛冽,但春意也是越来越浓了,到处能看到白色的棠梨,粉色的桃花,紫色的玉兰,更多的是绿色的草坪。我这个中国老师,也渐渐适应了新的教学方式,新的生活方式(我的课时安排在每天中午12点半到1点半,不要说午睡,就是午饭也不能按时吃),甚至喜欢上了这个学校。

每天上午,当我夹着课本和电脑,穿过绿草茵茵的操场去上课时,迎面拂来的是异国他乡的春风,擦肩而过的是各色人种的学生,这令我常有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这是我吗?我怎么跑到美国的大学里来当老师了?我的意思是说,我连中国大学生也没教过,我的英语如此可怜,怎么就进了美国的高等学府?

这么一说,我就很想学学那些走红的艺人,弯腰低头感谢这个感谢那个了。先感谢爹妈生了我养了我,再感谢春草感动了我让我写出这本书;然后要感谢吴老师和李老师对我的信任,发出了邀请;还要感谢我的领导如此开明,在我接到出国邀请后毫不犹豫地支持我出来;当然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我的同事支持我,为我分担责任。甚至要感谢我们家钟点工小罗,在我们一家各奔东西之时,替我照顾好老贝(狗狗);最后还要感谢改革开放,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春草哪会有今天?我又怎会走出国门?

最好的感谢方式,就是不辜负大家,好好干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