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春天来到哥伦布
14033300000009

第9章 初识美国学生

今天上课,一男生穿了件文化衫,前面用汉语写着:请和我讲中文;背后写着,我只讲中文。我乐,问他是买的吗?他告诉我是他在北京学习时老师送他的,因为那段时间他发誓一个月之内不说英语。不过,即使这些洋学生学习汉语已经两年多了,完全能听懂汉语了,也喜欢中国文化,但他们依然是地道的美国学生。我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很多差异。很有意思。

比如上周我布置了一个作文,让他们根据春草的故事,写一个遇到困难时得到帮助或者帮助他人的小故事。为了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小故事,我从网上找到一篇短文给他们看,一个女孩子说她去滑冰,因为技术不好,被一群速度很快的人撞倒了,摔倒在地,很疼。那群人滑过去后,只有一个人回过头来扶起她,问她摔疼没有,要不要紧?那个女孩子觉得这个人心眼儿真好,心里很温暖,并且觉得他的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自己学习,以后她滑冰时看到其他孩子滑倒了,也帮别人扶起来。

不想其中一个女生看了后写了篇读后感:《为什么只有一个人来扶我》。其主要观点不是批评那些不来扶小女孩儿的人,而是帮那些人辩护。她说,我认为那些没有过来扶她的人不是坏人,因为他们认为她自己可以起来,不需要别人扶她。我以前去滑冰也经常摔倒,我的朋友都在一边笑,不会来扶我。我也不认为他们不好。这个女孩子小题大做了吧?(小题大做是我加的,我从她说话中感觉到这个意思。)

我有些意外,但也认可她的观点。我在点评时说,不是说滑冰的小姑娘摔倒了,没人帮忙自己就起不来,也不是说那些不去扶小姑娘的人是不对的。而是在她摔倒的时候,有人来帮她,关心她,让她感觉心里很温暖。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人与人之间,感情上的支持比帮你做一件事更重要。比如你的朋友失恋了,你和他谈谈,安慰他两句,虽然你并不能帮他找到新的女朋友,但他会感到温暖的,有利于度过难关。

他们点头表示认可。但也不知道是否真正接受了这个观点。

后来交上来6篇作文,有两篇是写自己遇到困难时得到了别人帮助的,有一篇是写自己帮助了别人的,有一篇是写互相帮助的,还有两篇是议论文(其中就有刚才提到的那个女生),阐述遇到困难时自己会怎么做的。

总的来说,他们是肯定有困难应该互相帮助这个观点的。

但我知道,在美国人的观念里,还是认为凡事都应该靠自己。他们的车库里摆着上百件工具,修灯修路修家具修洗衣机修玩具剪草撒农药洗衣服熨衣服等等,一切都自己动手,甚至女人染发烫头也都尽量自己做。我来这里这么长时间了,极少看到洗衣店和美发厅之类的服务场所,也没有美容院,更不会有什么洗脚浴足的服务。他们这么要求自己,也这么要求别人。

比如我每次到教室,学生从来不会上前接过你的东西,或者帮你拿凳子什么的。不仅仅是我,汉语大赛那天,我看到组织者之一的李老师,拿着一些很重的器材到现场去,几个学生看见后都跟他打招呼,李老师好,李老师你来了。但没有一个学生上前接过李老师手上沉甸甸的器材。这让我很不习惯。比赛中间,汉语中心主任吴伟克教授抱着十几瓶水进来,一一发给评委,也没有一个学生过来帮吴老师发。须知这两位老师,都是年过花甲的老师。

平时上课,他们进教室找一个座位坐下就不管了,有时我进去,我的位置上没有凳子,我得自己去搬,他们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下课也是,拿上自己东西就走,绝不会帮你擦黑板什么的。

当然他们走时会说一句,谢谢老师,或者老师再见。

也许在中国老师看来,这些学生不懂事,甚至会认为没有教养。但在美国人眼里这很正常,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事情就该自己做。还有,除非别人开口请你帮忙,如果别人没开口请你你就去帮的话,反而不尊重别人,轻视了别人的能力。在他们看来,李老师和吴老师自己能拿动那些东西,我也完全能搬动凳子,完全能擦干净黑板,不需要他们帮忙。帮忙了,是对我能力的不信任。不存在不尊重老师的问题。(不过忽然想到,在国际事务中的美国人,似乎又不是这样的,很喜欢帮助别人,也许那是另一种美国人。)

仔细一想也是,我又没老又不残疾,干嘛指望别人帮忙?但作为一个中国老师,就是会觉得不太对劲儿。也许是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在作崇吧?当然我没打算去改变他们。

还有一点让我不适应的,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很淡漠。虽然他们在任何时候见了面都会点头微笑,不管是否认识,有时车从身边开过,车上的人都会跟你摆摆手打个招呼。你出门进门碰到其他男人,他一一定会给你开门让你先走,显得彬彬有礼。但真的近距离接触,并不热情,甚至没有起码的感情交流。

比如我给学生们发邮件,有时是修改后的作文,有时是发送教学计划,有时是发送参考文章,我都会给他们写上几句话。尤其是修改作文,我会很详细地点评,告诉他们怎么修改,但他们收到后都不回复我。起初我很不习惯,见面问他们,你们收到我的邮件了吗?他们说,收到了。语气平淡,并没有感到什么不妥。

我私下请教已经来美5年的谢老师,你的学生收到你的邮件回复吗?她说不回复,都这样。我曾经要求他们回复,但没能培养出来。可在我看来,即便不是你老师,收到别人邮件也是应该回复的,哪怕只有几个字:收到了,谢谢。何况我花了那么大心血。这是起码的礼貌呀。怎么可以置之不理呢?

不过我还是决定入乡随俗,不回就不回吧。

有一天一个男生没来上课,我发伊妹儿问他怎么了,按规定他应该提前发电邮给我请假的。他回复说,我母亲生病了,我开车送母亲去医院,然后还要去处理社保方面的问题(大概是缴纳医药费),所以没来上课。对不起。我给他返回作文时就写了封信,告诉他作文已经修改好了,希望他再对照原文看一下。最后我说,你母亲的身体好些了吗?希望她早日康复。

我的这个关切,是发自内心的。可是他一个字也没回我。

我想也许这算是私事?我不该过问?

今天他又迟到了,并且看上去有心事的样子。我已听说他的父母离婚了,他和母亲一起住。所以下课后我很想关心地问问他,是不是母亲身体还没有好?可是从这几个星期上课的接触我感觉到,他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他甚至在作文里说,当他遇到困难时,他不喜欢告诉别人,愿意自己解决。而他的解决的办法,就是读哲学。读哲学让他明白,困难都是暂时的。

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我只能收起我的中国式的同情和关心,假装不知道他面临着困难,让他自己去读哲学。

当然,在改变我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习惯的同时,最需要改变的是我的教学方式。美国的课堂是绝不能灌输的,只能启发。我就努力改变习惯,尽量少说,少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学,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再进行讨论和解答。学生们对这种方式很适应,也许应该说很习惯,他们随时要求发言,即使说错了马上又会要求再说。还很乐意站到台上来演讲。遇到不懂的问题,不管大小,一律提出来,不会在意面子。所以很少有冷场的时候,这点让我很喜欢。

他们的学习态度我也很欣赏,非常认真。有时我到教室,会看到一两个同学在练习对话,或者在黑板上写刚刚学会的成语。按教学计划,每周要写一篇作文。我原来很担心他们不能完成,毕竟汉语只是他们其中的一门课,他们还有其他很多课。但他们总是按时完成,在规定的时间里发到我的邮箱。在我修改后,又用中文抄写一遍交给我。每周如此,他们都能做到。这一点也让我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