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心计学(大全集)
1413900000058

第58章 管理的重点是“管心”(2)

对于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来说,要想让自己管理的企业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要想让管理发挥出更大的效益,那么,就必须在人的内心上,花费更大的精力与时间。就像美国著名的管理者艾柯卡(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前总裁)一样,他觉得自己最有用的知识,是在大学心理系中所获得的——一个管理大师首先应当是一位心理大师。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生平最喜欢说的哲理之一,是一个关于眼镜的故事:

当你戴上红色的镜片,眼前的一切,就会变得鲜红起来;而当你戴上灰色的镜片时,眼前的世界,又会变得灰暗起来。如果我们将这个镜片,看成是人的观点与角度时,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我们用不同的观点和角度,来观看世界上的同一件事情时,往往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管理之道也是如此。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员工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无论多坏的人,都有好的一面。心是可以转变的,关键在于怎么引导和发掘员工积极的一面。这就要求管理者们的管理目标从员工的外在行为转为内在的心灵,也就是让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发生一场根本性的转变。

1. 顺应人性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

在人类社会里,无论时空如何变幻,观念如何转变,管理的理论与学说如何发展与创新,有一个主题,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人性。弗兰西斯·培根说:“人类从几千年前就开始琢磨自己,历经千年,人类最不了解的还是自己。”

为什么很多优秀的企业,员工工资并不高,而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却很高?而很多企业中,员工的工资很高,而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却很低?

为什么不同的企业,同样的员工,其敬业度和忠诚度却大不一样?

对于许多管理者来说,有一个难以想象,却真实存在的事实。那就是深藏在心灵深处,往往被人们忽略的人性,这是许多管理问题背后的原因所在。

如果管理者在制定政策、制度时,不从最基本的人性出发,不尊重员工,激起员工的逆反心理,那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会发挥到何种程度?员工的潜能会释放到何种程度?创造的价值会有多大?这样的企业或团队会得到发展和壮大吗?

中国式管理大师曾仕强说:“人天生是不喜欢被管,有人管就觉得不自在。”“顺着人性的需求来管理,可提高效益。”

在谷歌公司独特的企业制度当中,20%的“员工自由时间”最为称道。这个制度让谷歌公司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把工作变成一种兴趣,在谷歌公司工作的人,感觉不像是在一家公司上班,更像是在一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做有趣的研究。而谷歌公司则可以从这些自由员工的大脑中,源源不断地提取新的创意和新的商业计划。你会发现,谷歌公司的做法实在是太聪明了。谷歌公司的聪明在于,它知道即使不给员工自由时间,员工也会想办法偷懒,与其偷偷摸摸,弄得两边都不爽,何不让员工公开地、自由地支配一小段时间?更重要的是,员工的感受会完全不同,有了20%的自由时间而不是20%的偷懒时间,他感到自己被尊重,他感到自己在为兴趣工作。

因此,了解人性,尊重人性,顺应人性,学会从员工的角度看世界,永远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所不可或缺的心灵智慧,而顺应人性的管理也才是最好的管理。

2. 员工无好坏善恶之分,关键看怎么引导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史,就是更人性化的过程,是人的本性不断升华的过程。点亮人性的光辉,是管理的首要使命,即激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所谓真,就是要做一个真实的人、真诚的人、真正的人,即真实地对待自己,说真话、办真事、追求真理,也真诚地对待别人。所谓善,就是要有一颗善良之心、仁爱之心。不仅自尊自爱,而且爱别人、爱企业、爱国家;关心人、关心集体、关心大局。所谓美,即对美好的理想、愿望和事业的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的本性的最高境界,也是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发掘人性的光明,点亮人性的光辉,“顽石”可以变为“钻石”,“庸才”可以变为“能才”,甚至“烂苹果”也能够成为“金苹果”。

有人将人的本性比喻成一处田园,那么,本性的善恶,就是这片田园的善恶种子,都会生根发芽。但我们可以透过后天的手段(例如法治)来拔出恶种子生长出来的恶之花,利用浇水施肥的方法(例如教化),来培植善种子生长出来的善之花。除了极少数的情况外,可以让绝大多数心性田园都开满善之花。

管理者应立足本心,照顾善念,顺应和激励人性中最高贵的一面。

马纯武是大庆油田的一个中级管理者。他在刚开始负责炼化含油污水处理站时,发现站内员工对机器设备非常不爱惜,导致设备的故障率非常高,频频发生事故。这些问题不但会耽误工作,给管理站带来损失,而且如果出现重大事故,还会威胁员工的生命安全。

怎么办呢?马纯武和站内的管理者们一起商量办法,最后认为,仅靠硬性规定难以让员工们做到爱护和高效使用机器设备。马纯武想,员工并不是存心破坏设备的,他们只是缺少积极性,如果将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能解决问题。于是,马纯武和站内的管理者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建立机主小档案。也就是让员工们把自己的姓名、年龄、星座等个性化的资料,贴在自己所管理的机器设备上,同时附上自己的爱好、人生格言以及生活照片——最好是和家人的合影。

实行这个办法以后,员工的状态马上变了个样,一下子觉得这些设备和自己有了亲密的关系,开始主动爱护机器设备——员工的积极性也就被发掘出来了。

这个办法还有一个更巧妙的地方,他们要员工对自己负责的机器写上一句心里话。于是,有的员工写的是“爱护你,就像爱护我的容颜”;有的写“你的安全,是我最大的幸福”……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让员工们展示了自己美好健康的一面。此后,管理站设备的故障率明显降低。

智慧的管理者能够发掘出员工的自觉性,让员工积极主动地工作。最高明的管理不是如何制定规章制度,而是从人性出发,发掘员工本性中积极向上的那一面。

让员工“心灵快乐”

“我要快乐!”这是很多员工的心声。在讲究生存质量的现代社会,工作不仅是谋生手段,人们还要从中找到成就,找到快乐!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才是我们工作的目的。

对今天的管理者来讲,员工们是否对公司满意是他们最操心的事情之一。有意思的是,如此关注员工感受的公司也许根本不必担心员工会流失的问题。因为对这样的公司来说,成为“最佳雇主”是一种持久的追求,在这些企业里,员工的忠诚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努力让员工感到心灵快乐的公司很少会被员工抛弃。

马云的亲和是跟他接触过的人对他的一致评价。曾经有一个青年员工告诉记者:“马云和所有的人都没有距离,这是让人最吃惊的。”“只要他有时间,就会深入到普通员工中去,跟他们聊天谈心。每年年终晚会,马云先生还会扮成维吾尔族少女与大家一起翩翩起舞。”如此快乐的工作氛围是阿里巴巴吸引人的关键。

在阿里巴巴,员工可以穿旱冰鞋上班,也可以随时去马云的办公室,马云说:“人有一样东西是平等的,就是一天都有24小时。不快乐的工作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员工就是企业的内部客户,必须先服务好员工,让他们感受到心灵的快乐,一想到工作就觉得开心、快乐、喜悦,愿意并且能够在企业的平台上不断成长,在工作中获得超越工作本身的价值与意义。

阿里巴巴创业时期的员工直到今天没有一个人离开。别的公司出三倍的薪水,员工也不动心。马云不靠高薪留人,却曾自信地说:“天下没有人能挖走我的团队。”“在阿里巴巴工作三年就等于上了三年研究生,他将要带走的是脑袋而不是口袋。”

金钱能够留住人却留不住心,因此阿里巴巴每年至少要把五分之一的精力和财力用于改善员工办公环境和员工培养。

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生存,而是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马云认为,员工工作的目的包括一份满意的薪水,快乐地工作和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企业中能快乐地工作。“我们阿里巴巴的企业标志是一张笑脸。我希望每一个员工都有一张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