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智慧是一种坚毅的智慧,拥有这种智慧的人,很善于把仅有的东西,不断地扩大充实,走出绚烂的未来。优秀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师等都具有较强的自知智慧。自知智慧优秀的宝宝,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有较高的道德感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往往是学业与人生道路上最终获得成功的人。
父母对宝宝的影响最大。宝宝的心理还不成熟,对自己的看法往往就是身边的大人对他的看法,经常说宝宝好聪明,宝宝就会认为自己很聪明,相反宝宝会认为自己是个很没有能力的人。让宝宝拥有成功的自信,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拥有自知的智慧,父母可以参考以下的方法。
训练宝宝认识自己的外形
宝宝的自知智慧始于对自己外在特征的认知。3~5岁的宝宝已经明确了自我的存在,知道自己有眼睛、嘴巴等;自己会有饥饿感等。这一阶段的宝宝仍需要深化对自己外在特点的认识,在生活中,父母通过下面的方法可以帮助宝宝认识自己的外形:
让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
在宝宝照镜子时,父母问:“宝宝最喜欢你的哪一部分呢?”“为什么?哦,是宝宝的眼睛大而漂亮!我觉得宝宝的耳朵挺好看的。”使宝宝意识到身体的每个部分;
在陪宝宝睡觉的时候,抚摸和按摩宝宝身体的同时让宝宝说出自己身体的名称,包括:胳膊、腿、肚脐、膝盖等及其他更为细节的部位;
和宝宝随意地谈论“喜欢穿什么外套?蓝色的是吗?和宝宝的鞋子很配套啊!”
认识宝宝的影子,3岁的时候,宝宝很难理解自己的影子,指着自己的影子,追着影子试图踩,父母可以和宝宝互相踩对方的影子,让宝宝在追逐中逐渐明白影子是每个人都有的,影子的出现是因为身体挡住了光的原因。
教宝宝认识自己的名字
名字是宝宝重要的组成部分,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可以尽量教给宝宝自己名字的写法,让宝宝懂得自己有名字,让宝宝知道为什么父母给自己起这样的名字,让宝宝喜欢接受自己的名字。
对自己身体的认识是宝宝认识自我存在的开始,也是宝宝认识物我关系的开始。
让宝宝体会自己在成长
让宝宝知道自己在长大,让他明白要听话,要懂事,为什么要听话要懂事?
在宝宝穿衣服的时候,和宝宝聊天:“宝宝长高了,宝宝的手掌也比以前的大多了,还有小脚也大了。”这样的谈话使宝宝意识到自己是在不断长大,不断变化。
记录宝宝的身高和体重,让宝宝看到自己在长高,父母可以在墙上划出宝宝的身高,一段时间后让宝宝比一比“宝宝长高了吗?宝宝是大人了!”
保存宝宝的手印和脚印,把宝宝的手印和脚印印在一张白纸上,半年之后让宝宝在上面比一比“宝宝的手掌变大了,宝宝的脚丫变大了,宝宝长大了!”
在宝宝不断地感知自己长大的过程中,父母向宝宝提出一些新的要求,要比单纯的说教要求宝宝听话更有意义!
帮助宝宝识别自我的情绪
让宝宝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形成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宝宝的生理发展的限制,常常意识不到,这时需要父母给予及时地指导,提醒宝宝要控制自己。在日常中要让宝宝去识别不同的情绪。
看电视的时候可以对电视中的人物情绪进行评价,认识不同的情绪:“高兴”、“悲伤“难过”等等,让宝宝来说为什么会这样。
当宝宝和父母聊天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问宝宝:“今天快乐吗?”“宝宝今天在幼儿园生气了,为什么呢?”
让宝宝明白宝宝有自己的情绪,父母也有自己的情绪。当父母有情绪反应的时候,应告诉宝宝“爸爸生气了……”、“因为外婆病了,妈妈今天很难过”。
教会宝宝适当调控自己的情绪,如当宝宝高兴得难以控制的时候,提醒宝宝注意安全,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当宝宝大哭的时候,要提醒宝宝这样是不对的,有什么事应和爸爸商量;一般情况下,宝宝都可以在父母的教育下缓解极端情绪。
照镜子游戏
宝宝和父母面对面坐好。家长做出夸张的喜怒哀乐的表情,要求宝宝要快速地模仿。
游戏结束后,和宝宝谈论“宝宝什么时候会高兴,什么时候会哭的话题”。父母可以适当告诉宝宝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如不高兴的时候可以和小洋娃娃对话,高兴的时候可以唱歌……
满足宝宝的自我需要
宝宝和大人一样有着自己的需要和意愿。有的父母错误地认为只要父母为他安排好一切,宝宝是一味顺从的,或者完全满足宝宝的需要,要什么给什么。其实这种想法是有害的,在尊重宝宝意愿的基础上合理地满足宝宝需要,才能促进宝宝心理的健康发展。
满足宝宝发展自我的需要,如想玩游戏、想唱歌、想看书等,父母不仅应该尽量地创造环境,而且还应该和宝宝一起活动,满足宝宝爱的需要。
父母应该向宝宝表达爱意,经常向宝宝说:“妈妈很爱你?妈妈很想你,夜里会梦到宝宝!”
深情地注视宝宝,让宝宝感知妈妈眼睛中饱含的母爱。
父母可以和宝宝身体接触,如拥抱,亲一下,睡觉的时候轻轻地抚摸宝宝等,这些生活细节可以让宝宝在家庭中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满足的心理,有利于形成宝宝良好的自我认同。
怎样处理宝宝不合理的要求
如果宝宝看到什么就要什么,父母可以和宝宝说明自己的观点,倾听宝宝的想法,和宝宝一起分析利害。如果宝宝无理取闹,父母可以冷处理,过后再和宝宝讨论对错。
满足宝宝的需要,不只集中在吃、穿、睡觉等生理需要上的满足,心理安全的需要,对宝宝的自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宝宝会因为父母的爱而变得自豪,得到了满足而表现出乐观的情绪。
赞赏宝宝的自信
生活中,宝宝会帮父母搬小凳子,会帮你摆好筷子,不要忘记去赞美宝宝,“宝宝好能干”、“谢谢宝宝!”称赞宝宝,会使宝宝自信地去做事情,而且会为了你的称赞做得更好。宝宝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和大人一样能干的人,这样长大的宝宝是乐观向上、充满自信的。
从称赞宝宝中培养宝宝的自信
在生活中宝宝常常拿出自己的劳动成果期望得到父母的赞赏:
“妈妈,看我搭的大楼……”
“看我画的花园,妈妈,你喜欢吗?”
“我折的船好不好看?”
“妈妈,我收拾好我的玩具了!”
但也要避免一味地夸奖带来的宝宝自负的心理,父母可以说:“真好看,和真的一样,不过房子的颜色可以更亮一些,还有花儿可以再红一点就更好了。”这样宝宝既感到骄傲,同时也知道了要继续努力,从而会做得更好。
要注意真诚地赞美宝宝的成果,和宝宝一起评价宝宝的成果,要注意不要伤害宝宝的自尊心。
不够自信的宝宝要逐步地培养
父母首先应了解宝宝感兴趣或擅长的活动,寻找宝宝的成功之处,通过局部的成功逐步建立宝宝的自信。
如宝宝喜欢拼图,父母就可以多给宝宝买不同难度的拼图玩具,使宝宝不断体验到拼图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随着活动的增加,宝宝对自己的自信也会逐渐累积,同时对宝宝的表扬要增加。当宝宝取得某一项成功的时候,父母要给整体性的表扬和人格上的表扬。如:宝宝画的画贴在了幼儿园:“你真是个聪明的宝宝,许多的事情只要用心去做,都是可以成功的!”
这样使宝宝感觉到“自己不光在这件事情上做得好,自己还是个能干的宝宝”,在这样的情绪激励下,可以为宝宝布置一个弱项活动,逐步在其他方面培养宝宝的自信。
让宝宝试着表达自我
表达自我是自知智慧中的一个重要的能力,能够有效地表达自我的人才能够让别人来了解自己。让宝宝学会表达自己,并对自己的意愿做基本的分析,是发展宝宝自我认识的有效途径。这需要父母和宝宝经常进行一些不成文的对话,让宝宝说出自己的心声,让父母了解宝宝的心理。
让宝宝表达自己名字的含义,例如:
“我叫张伟,是雷锋叔叔那样伟大的人,伟大的伟!”
让宝宝表达对周围人、事、物的感受,例如:
“我喜欢幼儿园的老师”、“妈妈说,我是最聪明的宝宝,妈妈爱我。”
让宝宝表达自己的理想,例如:
“是因为妈妈今天说,你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了!”
“宝宝今天的心情不错啊!”
“宝宝为什么要妈妈爱呢?”
“宝宝为什么喜欢妈妈呢?”
在随意的谈话中宝宝不仅会评价自己的内心,诉说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体察父母的想法。
在谈话中要注意言辞的使用上要尊重宝宝的心理,不要嘲笑,那样宝宝会回避说真话,容易起到负面作用。
让宝宝评价自己
自我评价能力的高低是反映个人自知智慧高低的主要标志。从3~5岁宝宝的自我评价发展来看,3岁的宝宝不能有效地评价自己,总将评价的内容集中在自己进行的活动上,3岁之后,随着独立意识的增长,宝宝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需要,这时可以对自己做一些表面的描述,宝宝对自己的看法主要来自父母对他的评价。这一时期父母可以让宝宝在知觉到自己心理活动的同时,引导宝宝对自己做出简单地评价。
引导宝宝明确自己身份的定位
宝宝对自己最初的评价是对自己基本情况的描述,父母不妨引导宝宝准确地做一次身份定位,问一问宝宝:
“你叫什么?今年几岁?”
“上幼儿园了吗?幼儿园在哪里?
“爸爸叫什么?妈妈叫什么?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
关于宝宝以及身边亲近的人的基本情况都可以让宝宝来叙述一下,这样可以帮助宝宝熟悉自己生活的环境,明确自己在其中的位置。
引导宝宝评价自己
鼓励宝宝向别人介绍自己:
“我叫宝宝,今年几岁……”
“我的爸爸、妈妈、老师都喜欢我,他们都说我是个勇敢的宝宝。”
“我认识许多的字,可以写自己的名字。”
“我很聪明,我是我们班最聪明的一个人。”
父母要仔细倾听宝宝的评价,在必要的时候提醒宝宝,“你还可以帮妈妈做很多的事情,比如洗袜子……”这时,父母应尽量帮助宝宝丰富对自己评价的内容,发掘宝宝的闪光点,使宝宝体会到自我评价的意义和乐趣。
宝宝对自己的评价,大多属于对自己能力、外貌的描述以及照搬父母对他们的评价,所以父母要十分注意自己对宝宝的言语,要注意分寸。
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所有的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宝宝成为一个能够承担起自己的生活,独立地思考,而且可以成就与众不同的人生。这种期望并不遥远,只要在宝宝小的时候,培养他的独立精神,并在日后坚持不断,那么宝宝的人生一定会很成功的。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就是:
让宝宝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吃饭自理,宝宝能熟练用调羹的时候,就可以改用筷子了,开始时只能用筷子扒拉着饭入口,渐渐学会用筷子夹菜,到4岁的时候就可以自己挑戳了;让宝宝自己穿、脱衣服并尽量独立地解决个人卫生;
让宝宝拥有自己的天地,可以自由玩耍;可以自由改变自己的空间格局;自由地布置自己的床;
让宝宝拥有一个自由的心理空间;
父母不要总是要求宝宝,责备宝宝,而是要用民主的口吻和宝宝商量关于宝宝的事情,形成良性的亲子关系;
让宝宝自己处理与小朋友之间的纠纷,父母不要过多地干涉,相信宝宝的能力;
不要太多询问宝宝“幼儿园的老师骂你了吗?”“今天幼儿园的小朋友欺负你了没有?”过多地询问会让宝宝觉得自己是父母的附属品,必须向父母汇报所有的事情,而一些负面的提问会让宝宝觉得自己是个坏宝宝。
培养宝宝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拥有责任心的人能够勇于承担自己的职责,并尽心尽力地完成。拥有丰富人生阅历的父母更清楚那些成就辉煌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责任意识,所以更有能力拥有美好的人生、幸福的家庭以及成功的事业。这种意识是从小在生活中累积的:
让宝宝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敢于承认错误;
父母还可以分配给宝宝一些家务劳动。如,可以让宝宝收拾自己的玩具,做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通过家务劳动可以发展宝宝的家庭责任意识。培养宝宝的社会责任意识,如爱护环境、保护小动物、爱护公物等。这些都是宝宝作为社会个体所应当具备的社会意识。
在生活中坚持从小对宝宝责任意识的培养,需要父母们相信宝宝的能力,给予宝宝承担责任、体现自我的机会。
帮助宝宝确立目标
一个人缺乏目标意识的行为往往是凌乱和无序的。3~5岁的宝宝因为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而缺乏活动的目的性,即使制订了目标,在进行中也会出现意识不到或者忘记的现象。因此父母可以和宝宝进行各种目标明确的活动:
让宝宝参加一些体育活动,鼓励宝宝向终点冲刺,为成功欢呼;
在和宝宝进行游戏活动的时候,先和宝宝确立活动目标,制定一定活动步骤,活动中按照计划来进行,当发现步骤不利于目标实现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调整步骤;
当宝宝在独立游戏的时候,父母可以问宝宝:“宝宝在干什么呢?在搭建什么呢?”
可以为宝宝讲一些动人的小故事,让宝宝知道,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实现目标:如铁棒成针等。
宝宝的活动往往缺乏一定的目的性,缺乏目的和缺乏计划是相伴而生的,因此当宝宝做游戏或做事情时,要经常问问宝宝在做什么?要做什么?以帮助宝宝增强行动的目的性,同时让宝宝感觉到父母在一直关注着他。
鼓励宝宝自我批评
自知智慧要求个体能够觉察到自己思想、行为的不足,从而在自我批判与自我认识中获得智慧的增长。3~5岁的宝宝的思想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常常认为自己就是对的,让这个阶段的宝宝自我批评有一定的难度,父母可以不断启示宝宝,让他懂得自我批评是一种好的行为。
自我批评的前提是让宝宝意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是不受欢迎的:如说脏话、轻视别的小朋友、不遵守规则等等,父母应当向宝宝传递一些信息:让宝宝知道做错事是应该感到惭愧的。
当宝宝犯了错的时候,父母提出“我希望宝宝可以向妈妈道歉”,在宝宝道歉后,父母不要再去责怪;
当宝宝在幼儿园受到老师的批评,父母可以借助老师为中介,让宝宝道歉,之后夸奖宝宝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宝宝的自我批评发展得比较晚,这和宝宝身心发展的阶段相关,父母不必太着急,只要在生活中注意对宝宝坚持原则的教育,就可以逐渐地培养宝宝学会自我批评。
父母为宝宝以身作则
宝宝经常模仿,在教育宝宝做一个懂得自我认识的时候,父母的言语、态度、表现、行为等方面,都会影响到宝宝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父母要以良好的个性、情操去感染宝宝,而对自己不良的性格要善于控制和纠正。
如果父母动不动就发脾气,那么宝宝的性格就会变得急躁、易怒;如果家长在宝宝的面前表现得胆小怯懦,不敢承担责任,那么宝宝就不易形成坚强的性格;
父母有的时候会失态,说了不应该说的话,应该郑重地对宝宝说“对不起”,并且说明这样不仅会伤害别人也会让自己的情绪变坏;
家庭成员之间有冲突的时候,要常常考虑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当着宝宝面互相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