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经典: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八项修炼(超值金版)
1419800000050

第50章 演说习惯:著名演说家推销实习备忘录(2)

当你的演说中包含有专业术语,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简单的例子来做比较。举个例子:你现在要向一群家庭主妇说明冰箱除霜的道理。以下的说法显然不是一般人所能懂得的:

“冰箱的功能是建立在‘由蒸发器把冰箱内部的热气抽出’的原理上。热气一经抽出,伴同热气的水蒸气便附在蒸发器上,以致逐渐堆积成霜,而形成绝缘体。此时,蒸发器就必须加速引擎的旋转,才能弥补因结霜所造成的绝缘后果。”

假如把上面的说法改成一般家庭主妇所熟悉的用语,相信就容易明白了:

“冰箱里所结成的霜,如同你在床上所盖的毯子,或像房屋墙壁里用来隔绝温度的石棉一样。现在,一旦冰箱里的霜愈结愈厚,里面的热气就愈来愈难抽出来,冰箱也就愈来愈难保持冰冷的状况。这时,冰箱的马达就必须更用力才能把热气抽出马达,更用力就必须加速旋转。假如你的冰箱有自动除霜装置,冰箱也就能维护更久的生命。”

思考时,要像哲人一样;但讲话时,要像普通人一样。假如你实在必须使用专业用语,记得先详细说明,并确定每个听众都明白那些用语的意思。尤其是碰到一再使用的关键字,那就更不能掉以轻心。

当然,你也不必因此而免去一些关键的专业用语。只要在用到的时候,记得说清楚便是。

如何给谈话打个圆满的句号

用友好的笑声、笑容结束谈话,加上意味深长的道别语,会长时间留在别人的记忆里。

面对面讲话的过程中,如果达到了讲话的目的,那么就该及时结束谈话了。

当然,讲话的目标直接影响我们同对方讲话的时间或方式。如果你只想向对方陈述某一件事,而且不需要对方作出什么反映或采取什么行动,那么你向对方讲清了事情的原委后,就可以结束谈话;如果你期望说服对方改变某种看法或行为,期望对方承认你的劝说“明智”,那么,你就要在直到对方承认了问题为止;有时,对方需要时间来思考你的话,那么,讲话结束时,就需要根据情况作出不同的结束语。结束讲话时,总结一下对方和你本人的看法,强调一下共同的观点和看法,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做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客观,不带偏见,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总结。换言之,以尽可能有利的方式描述对方的看法。如:

“感谢你同我讲我的问题。”

“花费了你不少时间。”

“总的来说,你的那个想法有许多合理之处。”

“你的话对我有不少启发,感谢你……”

最后结束谈话时,你还可以向对方提出一些积极的希望。如:

“我知道你会尽可能使事情成功的。”

有些情况下,例如对方需要时间思考你的话,需要过一段时间再与你谈这件事,你则需要再讲一些“活话”,使有关这个问题的谈话以后能继续进行。如:

“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再约个时间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谈话的结束,不是只道一声“再见”就完事了,临别前要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要得体而不失礼,有时还要给下一次交谈留下伏笔。

如果遇到争论不休无法一致的情况时,我们可以转移话题把有分歧的题目暂放一放。谈点别的,等气氛缓和了再把谈话告一段落,或者来个异中求同: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你的考虑方法和出发点也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可以继续讨论。”

“对,我也琢磨琢磨。”

“咱们找机会再谈。”

用友好的笑声、笑容结束谈话,加上意味深长的道别语,会留给别人长久的记忆。

与名流说话注意什么

与名流说话,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了他们也是人。

与名流说话时,不要有害羞或畏怯的心情,只要你所表达的是你内心真正的意念,你就能与任何名流开口说话。

有些人对名流只是一味的说些奉承话及空洞话,这样是不能使对方愉快的。如果你是真诚的,那你就把内心的印象说他给听,他会感动并且感到愉快。

你应把对方视为一位有血有肉的人物,不要把他视为超人。他可能比你更脆弱,而且与你一样害羞。

名流往往比寻常人有更多的贡献,而且也有他自己的嗜好。如有的名流很关心学校教育,他们可能有些百年树人的改革大计。当你预先知道或诚心去拜访哪位名流的话,你可以做点谈话内容的准备。如果他是位很有影响的名流,那么你可以向有关方面打听,索取有关他的资料。

你同各式各样的名流谈话时,你的开场白应积极。如“这些日子以来你是如何打发的呀?”“我们很久没有见你在电视上露面了,会不会觉得无聊呢?”这些消极的开场白,要尽量地避免。

多数情形下,与名流谈孩子是不会错的。你可以问对方有几个孩子,多大了,现在在哪儿,以及孩子读的学校好不好。如果你也当了父母,那么你就更具备和他们谈孩子的资格了。

与名流说话,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了他们也是人。对待他们,完全要像对待能够感觉疲劳、欢乐、悲伤、痛恨、惊惧等的人一样。他们和你一样,这是你和他们接触的基础。

有时我们还可能遇到一些大亨。同这些大亨谈话你更应该小心谨慎,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不同一般的社会环境中,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生活准则。

当你遇到大亨时,你应设法让他说往事。过去的工作是否比现在更有趣?他得到现在这个地位的关键是什么?早年是谁帮助他成功的?当年的老板是否使他紧张?他的百万财富是不是自己创造的?——如果这个问题问得他不大自在,你就应该跳到其他问题上去,倘若一直追着问,那会很不愉快的。

如果他不愿意打开他的记忆之箱,你就问他的工作时间,问他如何承担那么重大的责任,问他爱好哪些文娱活动,等等。

老式传记与新式传记写法的不同

只有说话拥有具体而且明确的习惯的人,才能具备吸引别人兴趣的能力。

多年以前,一位哲学博士和一个年轻时曾在英国海军待过的、豪爽而粗鲁的家伙,一同进了纽约的一个卡耐基演讲演习班。这位温文儒雅的学者是位大学教授,而他那位同学却只是街旁的一名流动小摊贩。但很奇怪的是,在这个演讲研习班的研究过程中,那位流动摊贩的演讲,却远比这位大学教授更能吸引人。为什么?这位大学教授以漂亮的辞汇发表演讲,台风温文儒雅,讲话有条理且清清楚楚,但他的谈话缺少了一项基本要素:具体化。他的谈话太不明确,太过空泛了。那位流动摊贩,却正好相反。他开口之后,就立即触及问题的核心。他的演讲内容很明确,而且很具体、实在。这种特点,加上他充沛的男子汉活力,以及新鲜的辞句,使得他的演讲十分吸引人。

只有说话拥有具体而且明确的习惯的人——不管他的正式教育程度如何——才能具备吸引别人兴趣的能力。

这项原则太重要了。希望你永远记着它,绝不可把它忘了。

例如,我们可以说马丁·路德小时候“即倔强又顽皮”,但如果我们说马丁·路德承认,他的老师经常打他手心,而有时候“在一个上午要打上15次之多”,这样是不是更有趣,更好呢?

“即倔强又顽皮”这样的字眼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但如果说打了多少下,听起来岂不是具体得多?

古老的传记写作方法,常常要提及许多意思不明确的概括性的辞句,亚里士多德称之为“懦弱思想的避难所”,真是一针见血,正确之至。新的写作方法则举出明确的事实,语意自然清晰、明白。老式的传记作者说,约翰·杜伊有“穷苦但诚实的父母”。新的传记写法则说,约翰·杜伊的父亲买不起鞋套,因此,下雪时他必须用麻布袋把鞋子包起来,保持他两脚的干燥与暖和;但是,尽管他如此贫穷,他从未在牛奶中加水,也不曾把生病的马当成健康的马来出售。这种说法已经显示他的父母“穷苦但诚实”,不是吗?这岂不是比说“穷苦但诚实”来得有趣吗?

即然这种方法对现代传记作家有帮助,对于现代演说家也必然同样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