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经典: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八项修炼(超值金版)
1419800000051

第51章 创业谋略:长江实业重要的3样东西(1)

我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商人。

——李嘉诚

实业、伟业和创业

一个有志于实业的人,理当扬帆万里,破浪前进,去创建宏图伟业。

李嘉诚的创业资本也仅仅只有5万港元。他打工的薪水并不高,而且时间也不算太长,其中较大的那一笔还是他几年推销产品的提成。

李嘉诚把他所赚的钱全部都交给自己的母亲。这5万港元是母亲替他积攒,再加上七拼八凑筹借而来的。据他以往的同事朋友们回忆说:

“嘉诚从未奢侈过一日,他外出从来都是吃大众餐,他穿的衣服更是没有一件能上档次的。”

李嘉诚从不认为他的积蓄是他赚来的、省出的,他总是对别人说:

“我之所以能拿出一笔钱创业,是母亲勤俭节省的结果。我赚的钱,除日常必用的那部分外,全部交给母亲,母亲精打细算维持全家的生活。我能够顺利创业,首先得感谢母亲,其次要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

李嘉诚虽然当时年纪不大,但他却已经树立了良好的人品和信誉,加之他的经商天赋已初露端倪,大家都看好他,自然有许多人也就乐意资助他创业了。

李嘉诚将自己的塑胶厂取名为“长江”的意义是:

“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长江之源头,仅涓涓细流,东流而去,容纳无数支流,汇成汪洋之势。日后的长江塑胶厂,发展势头也会像长江一样,由小到大。长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未来的长江集团,也应该为中国人引以自豪。长江浩荡万里,具有宽阔的胸怀,一个有志于实业的人,理当扬帆万里,破浪前进,去创建宏图伟业。”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李嘉诚的开阔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李嘉诚也是一位实干家,他要以行动来实现他的宏愿大志。古语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得乎其下下。李嘉诚的辉煌成就,可以说是以博大理想为基础的——

要想成为一个大富豪,就必须目标高远,目光远大,而不斤斤计较于蝇头小利。远大的理想可以激励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气魄,可以让我们经受得住挫折,输得起也赢得起。

长江实业重要的3样东西

一时的损失,将来是可以赚回来的;但损失了信誉,就什么事情也不能做了。

李嘉诚认为信誉是企业能否向前发展的关键。

李嘉诚说:

“在香港还是其他地方做生意,毕竟信用最重要。一时的损失,将来是可以赚回来的;但损失了信誉,就什么事情也不能做了。

“我做生意一直抱定一个宗旨,就是不投机取巧和以诚待人。

“要让投资者得到利润,以建立公司的信誉,使日后配售更加容易。

“在向客户作出承诺之后,无论碰到何种困难,仍要履行对客户的承诺,以取得客户的信心。”

1975年长实(长江实业)为了筹集资金,发行新股2000万股,筹得现金6800万港元,全部由李嘉诚承购。但他却自愿放弃1975~1976两年度的所有现金股息约1000万港币。

1983年长实以发行新股作价付款方式购买青洲英坭合作发展余下的土地。长实为此发行新股2400多万股,每股作价9.25元。附带条件是:李嘉诚私人向青洲英坭保证,在这些新股发行之日起14个月内,青洲英坭在任何时候都可拿这些股份向他换回等于9.25元一股的现金。换言之,李嘉诚私人承诺作长实股价倘使下跌的保障。这种牺牲自己利益的做法,在全世界上市公司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1979年他以利息低于当时最优惠利率1/3,私人借出2亿港元资助长实向汇丰银行收购和黄的22.4%的股份,并没有指明还款日期,只说“在董事局决定符合集团最佳利益时归还”。

有一位与长实有工作联系的经理对《远东经济评论》的记者说:

“有三样东西对长江实业至关重要,它们是:名声、名声和名声。”

香港有一位股票经纪说:

“在投机与不诚实的环境中,很多人是靠欺骗来赚大钱。李嘉诚很诚实、正直,对自己的事负责。”

有位评论家指出:

“李嘉诚的发迹靠‘诚’,他的最大资产也是‘诚’。”

李嘉诚“忠实可靠”“言行一致”,人如其名。这确是李嘉诚所赖以取得成功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李嘉诚成功的3个阶段

在20岁时,事业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双手勤劳换来。

这个世界上,日夜做梦成为富翁的人可谓数不胜数。有的人谈到成功者总是以“运气”两字以概括,但是李嘉诚并不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事业的成果有运气的成分,但主要还是靠勤劳。特别是在一个人尚未成功之前,事业成果百分百靠勤劳换来。

有人曾专门探讨过李嘉诚的“幸运”,颇令人折服。《巨富与世家》一书写道:

“1979年10月29日的《时代周刊》说李氏是‘天之骄子’,这含有说李氏有今天的成就多蒙幸运之神眷顾的意思。英国人也有句话:‘一盎士的幸运胜过一磅的智慧。’从李氏的体验,究竟幸运(或机会)与智慧(及眼光)对一个人的成就孰轻孰重呢?我们回顾李嘉诚创业的历史就不难发现,所谓幸运的出现总是以智慧和劳动做基础的。如果光有幸运而没有成果,那么成果也会是无根之源,无本之木。”

1981年,李嘉诚针对本书发表看法,他指出:

“在20岁,事业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双手勤劳换来;20~30岁之前,事业已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力得来;之后,机会的比例也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已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

1986年,李嘉诚继续阐述他的观点:

“对成功的看法,一般中国人多会自谦那是幸运,绝少有人说那是由勤奋及有计划地工作得来。我觉得成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完全是靠勤力工作,不断奋斗而得成果;第二个阶段,虽然有少许幸运存在,但也不会很多;现在呢?当然也要靠运气,但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跑去的。”

李嘉诚认为早期的勤奋,正是他储蓄资本的阶段,这也就是西方人士称为“资本积累”的观念。不过,在香港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每星期工作7天的人大概也有10万人,为什么他们勤奋地工作了数十年还没有出人头地呢?这其中必有幸运和智慧的成分。

由此可见,李先生认为勤奋是成功的基础乃是自谦之词,幸运也只是一般人的错觉。从李氏成功的过程看,他有眼光判别机会,然后持之以恒,而他看到的机会就是一般人认为的“幸运”。许多人只有平淡的一生,可能就是不能判别机会,或看到机会而畏缩不前。或当机会来临时缺少了“第一桶金”。也有人在机会来临时,因为斤斤计较眼前少许得失,把好事变成坏事,坐失良机。

商人的角色定位

我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商人。

每个人一生中都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也许,最关键的成功方法就是寻找到导航人生的坐标。没有原则的人,会飘流不定,有正确的坐标,我们做什么角色都可以保持真我,挥洒自如,有不同程度的成就,活得更快乐更精彩。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士农工商”社会等级的概念,深深扎根在中国人传统思想内。几千年来,从政治家到学者,在评价“商”的同时,几乎都异口同声带着贬意。他们负面看待商人的经济推动力,在制度上,各种有欠公允的法令,历代层出不穷,把司马迁《货殖列传》所形容,商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资源互通有无、理性客观的风险意识、资本运作技巧、生生不息的创意贡献等正面的评价,曲解为唯利是图的表征,贬为“无商不奸”,或是“熙熙攘攘,都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往”的唯利主义者。

当然,在商人的行列里,也有满脑袋只知道赚钱,不惜在道德上有所亏欠,干出恶劣行为的人。他们伤害到企业本身及整个行业的形象。也有一些企业钻营于道德标准和法律尺度中的灰色地带。今天商业社会的进步,不仅要靠个人勇气、勤奋和坚持,更重要的是建立社群所需要的诚实、慷慨,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公平、更公正的社会。

李嘉诚在公开场合常常对记者说:

“多谢大家常称赞我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对于这些支持、鼓励,我内心是感激的。很多时候传媒访问我,都会问及如何可以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其实我很害怕被人这样定位。我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商人。”

从善生意经

善是财源,善是财路。

在李嘉诚的经商原则中,以善从商是始终不变的,因为他懂得唯有从善才会生意兴隆。

李嘉诚终生难忘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饭碗危机”。

一天,一位生意人在大谈生意经,李嘉诚听得入迷,竟忘了侍候客人茶水。待听到大伙计叫唤,才慌里慌张地持茶壶为客人冲开水,结果不小心把水洒到茶客的裤脚上。

李嘉诚吓坏了,木桩似的站在那里,一脸煞白,忘了向这位茶客赔礼谢罪。茶客是茶楼的衣食父母,是堂馆侍候的大爷。

李嘉诚进茶楼是顶一个小伙计的空缺。该小伙计犯的是李嘉诚同样的过失。该小伙计倒霉,那茶客是“三合会白纸扇”(黑社会师爷)。老板不敢得罪这位“大煞”,逼小伙计下跪请罪,然后当即责令他滚蛋。

李嘉诚深知不妙。这时,老板跑了过来,正待斥责李嘉诚,不料那生意人茶客却为李嘉诚开脱说:“不怪他,是我不小心碰了他。”

茶客走后,老板对李嘉诚说:“我知道是你把水淋了客人的裤脚。以后做事千万得小心,万一有什么错失,要赶快向客人赔礼,说不定就能大事化小。这客人心善,若是恶点,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开茶楼,老板伙计都难做。”

母亲知道后,说:“菩萨保佑,客人和老板都是好人。”她又告诫儿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积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

李嘉诚后来再也没见过那位好心的茶客。他成巨富后对友人说:“这虽然是件小事,在我看来却是大事。如果我还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以报他的大恩大德。”

知恩图报,以善从商,是李嘉诚商业生涯的准则。即使后来在股市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李嘉诚始终恪守善意收购的原则。他总会将刀光剑影化作和风春雨,皆大欢喜。以至于有人戏称,要挫败李嘉诚的收购计划很简单,只要说一声“我不愿意”,李嘉诚绝对不会恶意收购的。

此外,李嘉诚一生所做的慈善义行不胜枚举。善心佛性为李嘉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生意滚滚而来。正如他自己说,“善是财源,善是财路。”

眼界何以全球化

舞台大了,机会就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