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经典: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八项修炼(超值金版)
1419800000057

第57章 资本谋略:收购和买古董的区别(1)

收购不像买古董,不是非买不可。

——李嘉诚

何谓现金流掌控权

一家公司的现金流是正数的话,便不容易倒闭。

人们曾经试图用“股神”巴菲特的思想框架来解释李嘉诚,但一个与李嘉诚共事逾10年的人士说,李嘉诚的秘密是“心法”。

熟人看来,让李嘉诚安寝无忧的,除了名利之心淡泊,还有一个更为基础的原因:他的各项业务都拥有着良好的现金流。

李嘉诚对现金流高度在意。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以破产,一家公司的现金流是正数的话,便不容易倒闭。”

在确保现金流同时,李嘉诚努力将负债率控制到一个低位:

“自1956年开始,我自己及私人公司从没有负债,就算有都是‘假贷’的,例如因税务关系安排借贷,但我们有一笔可以立即变为现金的相约资产存放在银行里,所以遇到任何风波也不怕。”

此外,李嘉诚永远采用极为保守的会计方式,如收购赫斯基能源公司之初,他便要求开采油井时,即使未动工,有开支便报销——这种会计观念虽然会在短期内让财务报表不太好看,但能够让管理者有更强烈的意识,关注公司的脆弱环节。

隐藏在数字背后的,是这样一个逻辑:没有现金流的威胁,负债与否取决于自己,就让多数问题不是被动决定,李嘉诚便拥有了对生意尽可能大的自主权。

在与李嘉诚合作极多的人士看来,“把握自主权”正是他的核心观念。

在骨子里,李嘉诚是个极度厌恶风险的人。一个细节是:在长江中心70层的会议室里,摆放着一尊别人赠予李嘉诚的木制人像。这个中国旧时打扮的账房先生,手里本握有一杆玉制的秤,但因为担心被打碎,李干脆将玉秤收起,只留下人像。

李嘉诚并不吝惜对外重复阐释自己的方法论:发展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发展。太多人过于重视李嘉诚“发展”一面的经验,就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平衡——

多元化的业务组合和国际化的市场搭配让和黄富有抵抗风险能力,却很少有人追问:什么在支持李嘉诚无休止的展开扩张?为何多元化通常让其他公司现金流紧张,和黄却能进行一些规模极大的市场培养?

和黄于2001年开始投资的3G业务正是一个李嘉诚进军新业务的鲜活样本:虽然和黄从未对外宣布其投资总量,但市场估计为250亿美元。这很容易被视为一次豪赌,对于和黄而言,却堪称一次极富耐心,准备周详的行动。

李嘉诚所以卖掉其2G业务,而不是以其原有用户为基础实现换代,一个最主要的考虑是:既然这是一次技术变革带来的机会,而新技术具体什么时间崛起并不可知,如果保留原有业务,则可能出现对于新、老业务投资选择中游移不定的尴尬。在市场高位上出售2G业务,不仅获得了极充裕的现金,更是一种不留包袱的下定决心之举。

收网和撒网哪个重要

对于一个渔人,恰时收网比撒网更重要。

见好即收,是李嘉诚在商场经常运用的一项黄金战术。

什么是“见好即收”?有些人在股票市场,买入了一只股票,比如买价是1美元。之后,这只股票真的上升,投资者当然满心高兴。这股票假设由1美元升至1.3美元。这位投资者赚了30%,算是不错。但很多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之下,都会认为,倒不如让股票继续升,岂不是赚得更多?于是这些投资者通常会继续持有这些股票。假设这只股票真的又再上升,由1.3美元升到2美元。投资者会更加高兴,自己赚的又增加了。投资者总是以价位越升得多越好。于是,这位投资者又不愿意将股票卖出。

这时,股票的价格,由低位开始上升,升了一段时间,升幅也已经有一倍了。假设这个时候股价开始回落,由2美元回落至1.5美元,这一位投资者认为,既然自己在2美元也未将这只股票沽出,现时是1.5美元,当然不会沽出。况且,这只股票之前曾经升到过2美元,现时回落,说不定很快又会回升至2美元,甚至3美元、4美元,越升越高呢?抱着这种心态,这位投资者仍然不肯沽出。但股价可能会再回落到只有1美元,投资者等于没有赚过钱,当然更加不愿意沽出了。但股价却可能会继续回落,回落到只有0.8美元,之后0.3美元,之后0.2美元。这位投资者,在这样的低价下,更加不愿意沽出。本来他是可以赚到一倍利润的,但现时不仅没有赚,反过来蚀了很多。

在投资市场上,这种情况很普遍,这种投资者有很多。为何他们不能够成功,为何他们不能够赚大钱?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见好即收”的道理。见好即收,是李嘉诚在商场经常运用的原则,也是我们应该视之为致富的原则。

正如以上我们举过的例子,李嘉诚曾经经营塑料用品,之后,在这个市场最兴旺之时,就见好即收,转到塑料花。之后,在塑料花市场最兴旺之时,李嘉诚也见好即收,转为香港的房地产业。在香港的房地产业最兴旺之时,虽然李嘉诚仍然继续发展房地产,却将一部分资金转到世界其他各国,发展不同的行业,包括电讯业、零售业等。尤其是在电讯业,在1999年,李嘉诚将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手中持有的英国Orange的股份,售予德国一家公司,当时的售价是最高的,之后电讯行业的股价随着科技股热潮爆破而大幅回落。但李嘉诚已经在Orange公司最高价之时,就将其股权沽售。这也是“见好即收”的最典型例子。

见好即收,使李嘉诚获得无数次成功。

“对于一个渔人,恰时收网比撒网更重要。”李嘉诚这样说。

投资风险评估方法

永远确保你没有买下来你不需要的东西。

李嘉诚曾在大众媒体说过一套60年致富的秘诀。他指出,如果每年把1万块钱存在银行里,那么几十年后,所积累数目不过数10万而已,而如果将这些钱投入到风险很大的行业中去,通过这样的累加,几十年后就能达到数亿之多。他用这个浅显的道理告诉人们,风险越大,越容易成功。

李嘉诚指出,商业投资者应敢于承担较大的企业风险,这是取得投资成功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商业投资者,应禁忌因吝啬财产而缺少经营的勇气。只需克服这种常人的恐惧,才可能获得成功。

假设有两种情况。其一,给你30元钱,然后给你一个机会掷硬币,如果硬币正面朝上,你就赢9元,否则,你就输9元,你掷不掷?其二,你或者可只得到30元,或者还用掷硬币来决定:正面朝上你可得39元,反面朝上即可得21元,你掷不掷?

事实上,两种情况的机会都是一样的:或者不掷,拿到30元,或者是赌运气。获得39元与获得2l元各有50%的机会,但有关研究发现,第一种情况下,有70%的人愿意赌一赌,而在第二种情况下则只有43%的人愿意。简而言之,当人们认为他们是在用“飞来之财”——资金或补助之类赌博时,他们更愿意冒风险,但他们忘记了:哪儿来的一块钱都是一块钱。因此,人们在面对少量财富时往往愿意冒险而一旦财富过多则趋向于不愿冒险。事实上正是这种不敢冒险的惰性心理阻止了许多人冒险经营重大的事业。

投资本身是一种商业行为,和其他商业行为一样有可能赚,有可能赔,希望投资的人们要慎重选择,考虑清楚再投资。

一般来说,投资是一种有钱人的经营活动。“有钱找钱容易,无钱找钱太难”,这句话形象地说明,在流通领域中,市场经济不可能为每个人提供均等的机会,特别是在商贸活动中,市场经济为人们提供的机会要以人们的资金与财产量为转移,拥有资金与财产多的人,就可能获得更多的机会,赚到更多的金钱与财富。

人们在投资中往往容易犯随大流的错误。例如投资者通常忽视在价值投资领域所存在的潜在机会:一些摆脱了破产命运的公司,一些有眼力的资产担保的失宠债券,那些股票市场价格并未反映其良好的前景的公司股票,投资者经常经营购进窒利、通货紧缩时的可转换债券等。这是因为对那些能在其中得心应手运作的人来说,这是最安全又最能稳定盈利的领域。

制定投资计划时,应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通货膨胀可以使你的钱贬值,减小其原有的购买力,所以你在做理财规划时,计算各项目所需要的金额时,最好能针对这个因素,从宽估计。

李嘉诚指出,投资的目标与商人的意图是密切相关的。当投资目标与经营的意图完全一致时,投资的选择基本上就是正确的。举例来说,如果有28元一份的套餐和32元的无限制的自助餐,你认为哪个更划算?在这里花钱吃饭与解决饥饿感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如果这是一种投资,那么他的大方向就没有错。

当然,投资的方式也取决于你饥饿的程度,但总有许多人盲目地选择可以任意吃的自助餐,却不考虑自己的真正需要。他们把饱餐一顿与美食混为一谈。

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一定要保证你买的都是你所想要的。甚至更进一步,永远确保你没有买下来你不需要的东西。一旦掌握了这一投资理财的原则,那么你的投资就不会白白浪费了。

十年如何磨一剑

我现在的选择很多都是十年前决定的。

李嘉诚这样说:“我现在的选择很多都是十年前决定的。”

丽港城、海怡半岛两大屋村的意愿,萌动于1978年李嘉诚着手收购和黄之时。之后,经历了长达10年的耐心等待,精心筹划,方于1988年推出计划。

1985年,李嘉诚透过和黄,收购了置地所控的港灯。计划利用港灯位于港岛南岸的鸭利洲发电厂现址开展地产,与电厂相连的有蚬壳石油公司油库,蚬壳另有一座油库在新界观塘茶果岭。李嘉诚开始了一连串复杂的迁址换地计划。

1986年底,和黄与太古各占一半股权的联合船坞公司,与蚬壳公司达成协议:将青衣岛的一幅庞大油库地皮,与蚬壳在茶果岭和鸭利洲的两个油库地皮交换。同时港灯的鸭利洲电厂迁往南丫岛。这样,李嘉诚就腾出两幅整块的可供发展大型屋村的地皮。

1988年1月,全系长实、和黄、港灯、嘉宏4公司,向联合船坞公司购入茶果岭、鸭利洲油库,即宣布兴建两座大型屋村,并以8亿港元收购太古在该项计划中所占的权益。这样,两大屋村地皮归长江系全资拥有。

两大屋村预算耗资100亿港元,又一次轰动港九。《信报》称:“唯超人才有如此超人大手笔。”

茶果岭屋村定名为丽港城,占地8.7公顷,为高级住宅区,有专为住户设立的私人俱乐部。屋村计有38幢25~28层住宅楼宇,单位面积640~920平方英尺,共8072个单位,总楼面达620万平方英尺,附设16.1万平方英尺商厦。总投资45亿港元。

鸭利洲屋村定名为海怡半岛,占地15公顷,兴建38幢28~40层住宅楼宇,单位面积600~1100平方英尺,共10450个单位,总楼面787万平方英尺——超过黄埔花园。附设31.2万平方英尺商厦、网球场、俱乐部、游泳池等。总投资65亿港元。

长实估计,以1988年同类楼宇时价每平方英尺1000元计,两大屋村可获纯利50亿港元。1990年5月丽港城首期发售,每平方英尺售价1700港元,用户及炒家争相抢购,异常激烈。到1993年,每平方英尺售价,丽港城已达4300港元,海怡半岛为3300~3500港元之间,均大大超出预计售价。若加上建筑成本及售房成本上涨等因素,两大屋村全部竣工盈利,远远突破百亿。

人们在称道“超人”过人的胆识与气魄之时,无不惊叹他锲而不舍的忍耐心。

李嘉诚如何作经营决策

我不会因为一日楼市好景,立刻买下很多地皮,从一购一卖之间牟取利润。

在李嘉诚的经营决策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每决策一件事情之前,都会全盘考虑、全面分析。一旦事情决定之后,便坚决果断决不拖泥带水。

李嘉诚在处理问题时,有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遇事从来不钻“牛角尖”,他会全盘考虑、权衡利弊,然后挑选一条快捷的道路。这常常表现在他“见好就收”的看家本领上。

1978年他曾希望收购九龙仓,1980年欲收购置地及怡和,但遇到反收购行动后就放弃了——他知道在什么时候见好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