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1420000000038

第38章 旅行的意义(1)

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风景。在旅行前,人们就对想要看到的景色有了期望和预判,因此一个让所有人都赞同的旅游目的地总是很难确定——当然,除了那种“去哪里不重要,跟谁去才是关键”的人。即便一群人去同一个地方,如果翻看他们拍摄的照片,你也不难发现,他们的眼睛看到的仍然是不同的世界。

如果在几十年前,西藏恐怕不会被看作是圣洁的旅游目的地,因为喜欢那种“崇高的荒凉”的观念,只不过是近二十年来的事。在中产阶层兴起后,人们开始喜欢那种没有人为雕琢痕迹的、神奇的、未开发的地方,而传统上的许多著名景点则已经悄悄地贬值。并不意外的是,很多人尚未适应这样的心理转变——他们还不习惯把一些地方看作是“风景”。曾有新疆人看着壮丽的茫茫戈壁日出对我说:我们都觉得这只是鸟不拉屎的地方。我看到的是一种伟大的单调,但我理解他说的这种感受。这就像《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生活史》和《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中所阐明的那样,在这种观念变迁的背后,得有一双“浪漫之眼”。

古代很少有人会把旅游当作是一种享受,英语的travel源出法语,其本意是“艰苦劳累”,可见在古代旅游被视为艰苦奔波的事。今天的旅游观念,尤其是阅读与旅行相结合的方式,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大旅行(Grand Tour)一致——当时许多贵族子弟在修习古典文化的同时周游欧洲各地,以此增长学识和见闻。英语中表示“旅游观光”的另一个词tour原本也是个法语词,意为“环形”,因为旅游者以家为出发的起点,周游一圈后回到这个原点,构成一个环形。

旅行是人类的一种现代发明。虽然看的是“风景”,但必须记住的是:总有一个人在那里看,也正是人决定了哪些是风景、哪些不是;哪些值得赞叹,哪些又不值一看。而这些意念、形象、符号也通过传播深深地植入到人们的脑海中。风景必然涉及谁有权控制、利用、表征、再现、改造这些风景。有些人根本被排斥在风景之外,在现代社会,这是一种软弱和无权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