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悲》的时候我已经把他写的故事当作笑话看了。郭敬明的行为很清晰:最准确地命中消费者的需求,金钱和名声自然随之而来。至于写什么和怎么写,从来都不是他的原则问题,市场要什么,他就写什么。他本来就只是个完美的商人。
但即使是这样,也不能成为后压制后话语权的理由。郭敬明当然粗鄙媚俗,但这是属于年轻人的小时代,属于他们的梦,就像同样粗鄙媚俗的某某某也曾经是我们的时代和梦一样。年轻人会长大,而世界就是最好的课本,年轻人对现实的学习应该来自于自己的生活,而不应该由上一代人的评价来决定。当他们开始工作,拿着两千五一个月的工资,面对不吃不喝才能用整月工资换来一只Prada的基本款钱包,两个月工资才能买得起Burberry子母包,一年工资只不过是一件Armani大衣,两年辛苦工作居然只值一只Chanel单肩包,至于Hermes的Birkin,算了吧,那是传说。等活到那个年龄,多数年轻人应该就会有所觉悟了:这些钱还是留着付首付比较好。只有自己踏踏实实地走过,他们才会认识到现实。
在此之前,我们无谓地占据话语权只能让我们变得面目可憎。
对时代判断的标准千差万别,但大体是和自己所处环境紧密关联的。我们的版《射雕》《新白娘子传奇》《神雕侠侣》和他们的《情深深雨蒙蒙》《一起来看流星雨》《小时代》并没有太大区别。偶像明星周渝民、陈冠希和俞灏明、魏晨好像也很类似。对不同时代的人推崇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审美标准,在没有完全认知到自己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之前,就妄自对他人指手画脚,如此行径也未见得有多高明。
在我看来,多数后作为奔三的人,应该关注的是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则。我有什么我缺什么,我还需要做什么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自己都郁郁不得志还整天想着教育年轻晚辈。用我母亲的话说:求求你先把自己的稀饭吹凉。首先,你自己吃的都是稀饭,还替别人操什么心?二是,吃稀饭也就算了,可别再烫着自己的嘴。
在听《以父之名》被我爸莫名其妙吐槽时,我觉得他真是讨人厌,并发誓自己以后一定不做这么讨厌的人。没承想,不经意间还是在我表妹面前做了一回讨人厌的事。没办法,优越感如同膝跳反应般难以控制,尤其是基于年龄的优越感,简直无处不在。
但成为自己所讨厌的人,这大概也是世界上最让人痛苦的事情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