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操纵与反操纵
1426300000018

第18章 鼓励比批评有效——积极鼓励与消极鼓励(2)

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是一种物质的低层次的激励和操纵下属的方法。物质激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在机关或政府,奖金都不是随意发放的,下属的很多优点和长处也不适合用物质奖励。相比之下,领导的赞扬不仅不需要冒多少风险,也不需要多少本钱或代价,就能很容易地满足一个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当你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昼夜奋战,精心准备和组织了一次大型会议而累得精疲力竭时,或者经过深入虎穴取得了关于犯罪团伙的若干证据时,抑或经过深思熟虑而想出一条解决双方纠纷的妥协办法时,你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是领导的赞扬。

如果一个下属很认真地完成了一项任务或做出了一些成绩,虽然此时他表面上装得毫不在意,但心里却默默地期待着领导来一番称心如意的嘉奖。而领导一旦没有给予公正的赞扬,他必定会产生一种挫折感,相应地心里也会对领导也产生看法,“反正领导也看不见,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样的管理者怎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呢?

管理者的赞扬是下属工作的精神动力。同样一个下属在不同的管理者领导下,工作劲头判若两人。这与管理者善用还是不善用赞扬的激励方法是分不开的。所以,高明的管理者一定会多用赞扬激励下属,这样,他们就会高高兴兴地受你操纵。

谨慎批评,不要因批评招致怨愤

很少有人愿意听批评、埋怨、指责的话,也很少有人喜欢接受别人的批评、埋怨和指责。正如心理学家席莱所说:“我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同样地,我们也极害怕别人的指责。”

被人批评、埋怨、指责的人,本能上会产生一种抵触、防御、反抗的心理,他的自然反应是保护他的自我。跟同事、领导及其他人相处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忘了,他们不只是纯理性和纯逻辑的人物,而是有感情有自尊的人,随意批评、埋怨、指责别人,常常会损害对方的自尊心,伤对方的面子。所以,约翰·华纳梅克尔说:“责备人家,那是天下最愚蠢的事。”

哲学家尼采说:“一个人用一个指头指着别人的时候,应该记住另外三个指头正指着自己。”我们要明白,我们随意地批评、埋怨、指责人家,对自己即使惹不出祸来,至少也不会得到别人的欢迎和好感,而且会招致别人的怨恨。

当别人犯了错误,脾气不好的人会忍不住大发雷霆,当面指责批评对方。然而,狂风暴雨之后,他也可能沮丧地发现,自己的“善意”不仅没有被对方接受,而且让对方产生了抗拒心理。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被批评总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尤其是当着很多人的面,更会让被批评者“颜面扫地”,对你怀恨在心。

张女士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协调员,她的任务就是每天在工地上转悠,提醒那些忘记戴安全帽的工人们,开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负责。每次一碰到没戴安全帽的人,她就会大声批评,看到他们一脸的不高兴,她还会说:“我这还不是为你好,对你负责,对你的家人负责?”工人们表面虽然接受了她的训导,却满肚子不愉快,常常在她离开后又将安全帽摘了下来。

公司的一位经理看到了这种情况,就偷偷建议张女士,不如换个方式去让工人们接受自己的批评。于是,当她发现有人不戴安全帽时,就问他们是不是帽子戴起来不舒服,或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然后她会以令人愉快的声调提醒他们,戴安全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建议他们工作时一定要戴安全帽。结果遵守规定戴安全帽的人愈来愈多,而且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出现怨恨或不满情绪了。

被批评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令人难为情的事情,尤其当着很多人的面,会更让人感到尴尬,甚至受伤害。实际上,指正他人错误的真正目的并不在将对方批评的体无完肤,彻底地打败对方,而是为了纠正对方的错误。从这一点上来说,纠错的方式和场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我们不分场合地指出对方的错误,被批评者永远只会怪罪于你,甚至会对你进行反击来证明他的正确,以维护他的自尊,而绝不可能反躬自省、承认错误。

当有人犯了错,尤其当他自己已经知道错了,如果你能够以温和的方式低调处理,那么他一定会认真改正,心怀内疚,并会对你心存感激。相反,如果你当众指责他的过错,那么一定会将事态扩大,甚至会为你们之间的关系蒙上阴影。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若不管住自己“舌如刀箭”的嘴,就可能因嘴伤人,惹出麻烦。当人家避你如蛇蝎,防你如防窃贼,你的窘境便可想而知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很相似的经历,去化妆品商店挑护肤品,售货员凑过来对你大肆评论,什么“黑头太多”,“三角区有问题”,“毛孔粗大”等等,将你整个脸批评得体无完肤,然后向你推荐她家的产品有多好,可以解决你这样那样的问题……去商店买衣服,店家说你“太胖了,穿这个不好看”,“你身上这套衣服配的太难看了,什么品味呀,我家这个适合你”。可能这些销售员无法意识到,她犯下了一个很严重的销售错误——沟通错误,销售顾问在与客户沟通时,如果发现他身上有某些缺点,不要当面批评和教育他,更不要大声地指责他。与客户交谈时要多用感谢词、赞美语,少说批评、指责的话,要掌握好赞美的尺度和批评的分寸,恰当地赞美、巧妙地批评。一味地指责,只会引起顾客的反感,轻则拒绝购买,重则还有和售货员争吵起来。

有心理学家说:批评不但不会改变事实,反而只有招致怨恨。因批评而引起的羞愤,常常使雇员、亲人和朋友的情绪大为低落,并且对应该矫正的事实,一点儿益处也没有。人就是这样,如果你想指责或者纠正对方,他们都会为自己辩解,甚至反过来攻击你。假如你想引起一场令你至死不忘的怨恨,你只要发表一点刻薄的批评即可——无论你自认为这种批评有多么公正。

我们相处的对象,并不是绝对理性的生物,而是充满了情绪变化、成见、自负和虚荣的人类。批评人是危险的导火索,一种能使人自尊的火药库爆炸的导火索。这种自尊的爆炸,有时能置人于死地。因此,要操纵别人,千万不要因批评而招来怨愤,丧失人心。

化训斥为力量,不要因责备而消沉

美国学者戴尔·卡耐基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后说,任何教训、指责,都会使人感到伤了自尊而处于自我防卫状态,并且会激起他极大的反感,促使他竭力为自己辩解。可以说,闻过则喜者少。喜表扬,恶批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一个明智的下属,应当怎样对待上级领导的批评呢?怎样操纵批评对自己的影响呢?

1. 强化组织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在组织系统中,领导对下属有着法定的监督、控制、指导等权力。当下属出现与组织的统一运作相背离,或不协调、有误差的行为时,领导有责任对其进行批评指正。如果任其而为,失去对其的操纵,那就是领导的失职。他就会因此而受到更上一级领导的批评、惩处。所以说,领导是在履行职责,是对事不对人。作为下属应当具有这种起码的组织观念,被批评时不应有领导故意找自己的碴,跟自己过不去的想法。这种想法不但于改正错误无益,还会形成抵触情绪,影响与上级的正常工作关系和同志感情。

2. 进行换位思考

当上级批评自己时,如果感到难以接受,这时换个位置,设身处地地从领导的角度考虑一下:如果我是领导,会怎样对待犯了这种错误的下属?能够丧失原则、放任自流、姑息迁就吗?这样一想,就会心平气和了,就会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了。只是局限于自我的角度考虑问题,常常会感情用事,陷入狭隘、偏执、片面的泥潭难以自拔。实际上,对于许多问题的思考,适时转换思维角度,适当操纵自己的情绪,会进入别有洞天、豁然开朗的境界。

3. 不要过于计较领导的批评方式

英国学者帕金森说:“即使在私下,不破坏和谐融洽气氛与亲密合作的批评都是很难做到的。”批评是件不容易掌握的事情,既要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又要做到不伤其自尊,欣然接受之,还要以此增进双方的信任感,往往很难同时做到这一切。由于每个领导的工作方法、修养水平、情感特征各不相同,对同一个问题的批评方式就会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差异。和风细雨式的批评好接受,而暴风骤雨式的批评就让人难以忍受。然而,作为下级,不可能去左右上级的态度和做法。应当认识到,只要上级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工作,为了大局,为了避免不良影响或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为了帮助你、挽救你,哪怕是态度生硬一些,言辞过激一些,方式欠妥一些,作为下级也要适当给予理解和体谅。不去冷静反思、检讨自己的错误,而是一味纠缠于领导的批评方式是否对头,甚至当面顶撞,只会激化矛盾,更加有损于自己的形象。

4. 不可推卸责任

有了错误,给工作造成了损失,不从自身找原因,强调客观,极力推诿,是最为愚蠢的做法。不管客观情况怎样,你毕竟是当事人。也许对你的批评有些过头,让你承担的责任有些过重,但随着调查的深入,情况的进一步明了,是非曲折终会澄清的。一开始就急于为自己辩白、解脱,结果会适得其反,给人以避重就轻、逃避责任的印象。恰当的做法是:接受批评,并积极着手解决造成的不良后果。之后,当上级进一步调查原因时,认真配合,逐步搞清真相。这样,你该承担什么责任,他人该承担什么责任,什么是客观不可避免因素,终会有个公正的结论。要知道,任何问题的处理都要有个过程,应当学会耐心等待,否则,欲速则不达。

5. 知错即改

从错误、失败中汲取教训,及时改正,这样的下属会很快得到领导的谅解和尊重,以及同事的赞许。据心理学家观察,当人们看到犯了错误的人痛心疾首、懊悔自责的态度,并且竭尽全力去改正时,大都会因此而生恻隐之心,减轻对其错误的谴责和反感心理,同时还会给予热情的关注和由衷的帮助。这样一来,也许会成为你人生转折的一个契机。很多人就是在跌了一次跟头后,幡然悔悟,由此得到了领导、同事和亲友的信任帮助,从此走上自强自新之路的。应当看到,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事物就会向着好的方向转化。

犯错误终归不是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多数人的反应是悔恨不已。心理素质健康的人,能够很快通过提高思想认识,振作起精神,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重新开始起步,以努力工作来弥补因错误造成的损失。但是一些性格内向、自尊心过强、敏感多疑、对挫折耐受力低的人,会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担心别人会看不起自己,领导今后也会用“有色眼镜”看待自己,觉得前途无望了,从此一蹶不振。如果你是属于后一种类型的人,可以尝试着从这样几个方面调整心态。

一是回溯动因。自己确实不是有意而为,上级和同事也已经明了这一点,这样想心理上就会轻松、宽慰一些。

二是在与他人的参照比较中,求得自我原谅。人无完人,伟人也会犯错误,何况自己乃一凡人?这样心里就会平衡一些,坦然一些。

三是不要把自己看得过于重要,以为别人都在注意你。实际上,每个人都有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领域,是不会为那些与己无关的事过多地操心的。你不是也如此吗?

四是把这次过失作为一次接受教训、磨练意志的机会。勇敢地面对它,深刻地反省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力争做生活中的强者。

五是争取领导和同事们的谅解和帮助。把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关怀和提醒;主动与领导和同事们交流思想、征求意见,会使他们尽快地改变对你的看法,重塑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

英国学者利斯特曾说过:“我能想象到的人的最高尚行为,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错误并不可怕,批评也不可伯,关键在于你怎样去认识它们、对待它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批评中汲取营养。面对批评与训斥,我们要用理智来操纵他们带来的影响,我们要奋进,我们要自信,这样,我们就会逐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