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理论宣讲学
14275300000004

第4章 绪论

创立理论宣讲学并使其成为一门新学问,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迫切要求,是理论宣讲工作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把过去已有的、分散的关于理论宣讲工作经验的总结,升华到理论的高度,使之真正成为理论宣讲工作者在宣讲工作中能够掌握并遵循的工作规律,从而启发更多的人从更多的角度对理论宣讲学这一新学问加以补充完善。

第一节 理论宣讲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理论宣讲学的概念

理论宣讲学是研究党的理论宣讲工作者如何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宣传讲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势政策等,以达到理论教育目的规律的科学。我们所研究的理论宣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学,探索研究的是宣传讲解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达到不断拓宽党的理论教育的覆盖面,帮助广大干部群众解疑释惑、统一思想;不断加强正面宣传,服务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满足人民群众理论需求的目的。任何一门学问因其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而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1]理论宣讲学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分析的是理论宣讲领域内的各种特殊矛盾性之所在。

二、理论宣讲学的要素

理论宣讲学是一门新兴的学问,也是一门亟待发展完善的年轻的学问。因此,必须明确这门学问的研究对象,研究讨论这门学问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促其逐步走向成熟。我们认为,理论宣讲学是一门研究探索理论宣讲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它包含了理论宣讲的主体、对象、内容、目的、分类、原则、方法、管理等多方面要素。明确理论宣讲学的研究对象,才能明确为什么宣讲、宣讲什么、谁来宣讲、宣讲给谁听、怎样宣讲、怎样管理宣讲等理论宣讲工作中的诸多问题,才能不断完善这门新学问的研究领域,启发更多的理论宣讲人员对理论宣讲学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理论宣讲的主体是专职或兼职的理论宣讲工作者。他们所必须具备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专业知识,具备长期的理论工作经验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娴熟的理论宣讲艺术,这些也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理论宣讲员所必须具备的根本素质。

理论宣讲的对象是一个非常宽泛的群体,可以划分为领导干部、普通党员干部、群众、青年学生等多个层面。听众的广泛性决定了理论宣讲工作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层面对象人群理论需求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加强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真理和大众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理论武装是理论宣讲的根本目的,用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和教育人民群众是理论宣讲的基本职能。理论宣讲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势政策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理论宣讲,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联系实际工作,更好地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理论宣讲包含的内容广、领域多,可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中的方方面面,宣讲内容主要由听众需求的多样性决定。理论宣讲学的内容又有一定的侧重,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形势政策等方面。理论宣讲旨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认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正确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理论宣讲的分类多样,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别。如根据宣讲形式的不同,分为面对面宣讲、广播宣讲、电视宣讲、网络宣讲;根据宣讲对象的不同,分为面向干部宣讲、面向群众宣讲、面向青年学生宣讲;根据宣讲内容的不同,分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形势政策宣讲;根据宣讲方法的不同,分为灌输式宣讲、交互式宣讲、问答式宣讲。

理论宣讲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理论宣讲的方式方法具有特殊的作用,理论宣讲要表达一定的理论观点内容,这种表达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或者叫新颖的表现形式,这样才能使理论观点大众化。理论宣讲方法得当,理论宣讲内容才能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所接受、理解和吸收,理论宣讲应该是内容与方法的完美结合。良好的方式方法可以使理论宣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理论宣讲的方法是提高理论宣讲质量的内在要求,运用和创新理论宣讲的方法是理论宣讲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理论武装工程基础性工作的理论宣讲活动,要适应世界变化、形势发展和群众期待的要求,不断创新理论宣讲的形式,科学运用理论宣讲的方法,切实提高理论宣讲的实效,真正实现理论宣讲内容和方法的完美结合,才可以达到增强理论宣讲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目的。

理论宣讲的管理就是有计划地对理论宣讲活动进行组织、协调、约束,通过对理论宣讲流程、理论宣讲阵地、理论宣讲报告会、宣讲员任职资格的管理,使宣讲人员和组织者牢牢把握理论宣讲的正确导向,使每一次宣讲活动能够按照既定的管理目标准确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服务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理论学习。理论宣讲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障理论宣讲成功进行的必要条件。

三、理论宣讲学的特点

创立理论宣讲学,就要不断探索理论宣讲规律的特殊性,探索理论宣讲学的特点。理论宣讲学的特点是由它的研究对象,也就是理论宣讲规律的特殊性决定的。通过对理论宣讲所具有的政治导向性、实践性、灵活性的探索与归纳,理论宣讲工作者能够充分认识到理论宣讲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进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层次理论需求,促进理论成果向实践转化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真正认识到从事理论宣讲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真正认识到创立并完善理论宣讲学这门学问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第一,政治导向性。理论宣讲学的政治导向性主要体现在理论宣讲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原则上。我们所研究的理论宣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宣讲的遵循宣讲原则、严守宣讲纪律的理论宣讲。理论宣讲的内容是特定的,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势政策等,这种内容上的规定性决定了理论宣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在理论宣讲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目的是明确政治立场,在这种政治立场的指引下,通过理论宣讲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理论宣讲自诞生之日起,理论宣讲工作者就通过多样的宣讲形式,把特定的政治理论传播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并最终达到长期教育的目的。理论宣讲肩负了提高执政党理论水平,满足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理论运用理论的需求,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重要职责。理论宣讲选择特定的宣讲内容,以正面引导为主,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宣传积极向上的工作、生活态度,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入脑入心,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因此,从理论宣讲学的政治导向性来看,理论宣讲利在当前,意在长远。

第二,实践性。理论宣讲来源于实践又推动实践的特点,决定了理论宣讲学具有实践性。理论宣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理解和掌握理论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是依实际需要而开展的宣讲工作。要准确联系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进行宣讲,准确联系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宣讲,避免空谈;要立足实际去回答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要立足岗位满足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从而实现改造客观世界、推动实践工作,进而运用理论宣讲工作武装头脑、教育人民的最终目的。

理论宣讲是为满足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而提供的理论服务,因此理论宣讲就必须要结合听众的工作实践,要注重把深奥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朴实、准确、生动的宣讲内容,工作重心侧重于使理论深入人心。理论宣讲工作者要在宣讲过程中,努力用大众化的语言,用听众身边生动的事例,通过深入浅出的阐释,使科学理论更好地走进听众,不断提高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第三,灵活性。理论宣讲学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理论宣讲工作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上。理论宣讲在方式方法上体现出更多的灵活适应性。除了可以运用传统媒体(报纸除外)作为载体开展广播宣讲、电视宣讲以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理论宣讲形式增添了更多的科技含量,多媒体技术、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更多地被运用到理论宣讲当中,精彩纷呈的教学课件引入了丰富的图片、动画甚至视频。借用这些现代化手段,使理论宣讲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

理论宣讲可以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来选定不同的宣讲选题、宣讲内容和宣讲方法。宣讲者要经常深入基层街道社区、田间地头,直接面对不同听众找准关注点和心理契合点,与听众进行交互式交流,认真解答干部群众关心的深层次问题,使干部群众喜欢听、听得进、坐得住、记得牢。通过举办理论培训班、理论研讨会、理论宣讲报告会、各种理论讲堂和与基层群众交互式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实现用理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用理论武装头脑的目的。理论宣讲学的灵活适应性,使理论宣讲更加生动活泼,使理论更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和运用,同时满足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

第二节 创立理论宣讲学的重大意义

理论宣讲学形成一门学问,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理论宣讲工作者应该紧跟时代发展与实践前行的步伐,认真研究理论宣讲工作规律,创新理论宣讲工作方法,探索理论宣讲本身所具有的内在规律性与应用性,充分认识建立理论宣讲学并推动其发展与进步对于新时期不断开创理论宣讲工作新局面、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意义。

一、创立理论宣讲学,探索理论宣讲规律,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迫切需要

如何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理解掌握并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理论宣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就明确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工程。创立理论宣讲学,是探索理论宣讲工作规律的有益尝试,是为把握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性而进行的深刻思考与深入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发挥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就必须实现大众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提出的各项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人民群众对党的理论和方针路线、政策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不仅关系到当前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我们的事业才能健康发展;也只有当这种科学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投身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时,我们的宏伟目标才能够顺利实现。这就要求理论宣讲工作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创立理论宣讲学,对于我们更好地推动理论走进大众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大众化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掌握到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而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标。要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与满足干部群众思想实际需求有机结合,把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大学问转化为群众急切关注和乐于接受的小问题,要坚持立足实践,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把深邃的理论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说明白,让科学理论更好地走进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实现大众化,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真信、真学、真懂、真用,成为坚定的信仰,才能真正成为指导社会实践的思想武器,才能变成人民群众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喜欢听、听得进、信得过、用得上的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是理论宣讲工作者必须完成的重大战略任务。在理论宣讲工作中,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落到实处,需要我们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贴近群众的宣讲主题、灵活多样的宣讲手段、高素质的宣讲队伍。

理论宣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手段。宣传普及工作做不好,马克思主义就会在最广大的群众中失去阵地,因此大众化的工作至关重要。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强调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要解决方法问题,只有贴近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贴近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贴近人民群众接受思想教育的特点、运用人民群众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科学准确的前提下,将其转化为深入浅出的群众语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简明扼要,又浅显易懂。理论宣讲工作者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前提下,将其转化为朴实、准确、直白、幽默的大众语言,用群众身边生动鲜活的事例,按照群众的思路,运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把最基本的道理讲明白、说清楚。专题理论辅导要力求用事例说话、用数字说话、用典型说话,把理论讲透、讲实、讲活,做到深入而不深奥、浅出而不浅薄,使听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发挥理论引导热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常被人认为很深奥,不容易理解和把握,主要原因还是理论工作在通俗化、大众化方面还做得不够。我们要用通俗易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人心,使科学真理转化为群众能掌握的富有魅力的思想观点、“视觉盛宴”、“听觉盛宴”。

二、创立理论宣讲学,探索理论宣讲规律,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迫切需要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根据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要求,我们创立理论宣讲学,就是要探索理论宣讲工作的规律,进一步明确理论宣讲工作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的重要职责,不断发挥理论宣讲工作在理论武装工作中起到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创立理论宣讲学,对于推动广大理论宣讲工作者立足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最前沿,直接面对广大党员干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了出来,十七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了这一问题。这深刻说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意义重大。理论宣讲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必须探索理论宣讲规律,创立理论宣讲学,更好地推动理论宣讲工作,推动党的理论传播和理论创新,使我们党永远处于与时俱进的状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创立理论宣讲学对于提高我们的党员素质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党员是党的细胞,党员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关系到党的先进性。要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旺盛的生命力,使党成为一个永远朝气蓬勃的政党,就必须与时俱进抓学习,全面提升党员的素质和能力,必须进一步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学习能力,改善党的学习方式,必须善于在学习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形象生动、入耳入脑入心的理论宣讲为科学理论深入人心、普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促进党的改革开放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宣讲工作,用党的创新理论来宣传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凝聚人心,激励斗志,以各式各样的理论宣讲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各级理论宣讲骨干的作用,满足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迫切需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动力。因此,创立理论宣讲学,加强理论宣讲工作,通过学习全面提升党员素质和能力,不断保持党的生命力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

创立理论宣讲学,对于提高理论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勇于创新并善于创新的执政党,始终把坚持理论创新放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首位。实践证明,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缺乏创新意识的政党,难以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党的理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坚持理论创新,党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党历来重视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思想,要求加强理论宣讲工作,加大理论武装工作和理论普及工作的力度,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在实践与理论的双向互动中不断开拓前进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认识,又在认识的指导下推动新的实践。理论宣讲互动在这一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理论宣讲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科学理论引导社会,通过组织、动员、发动的形式直接服务于理论创新的需要,具有非常强的引导作用,能够引导人们认真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并学会依托理论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推进经济社会不断进步。通过理论宣讲工作,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总结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新认识、新理论,这种螺旋式上升的演进方式,推动了理论的不断创新。创立理论宣讲学,对于把握这种创新规律,提高党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创立理论宣讲学,探索理论宣讲规律,是不断开创理论宣讲工作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广大理论宣讲工作者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始终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来思考、来谋划、来推进,大力推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长期的理论宣讲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何总结这些实践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就成为指导新时期理论宣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创立理论宣讲学就是适应这样的要求,旨在提高当前理论宣讲工作的水平,用对理论宣讲工作形成的规律性认识使理论宣讲工作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不断创新理论宣讲的内容、形式、手段,开创理论宣讲工作的新局面。

创立理论宣讲学,对于增强理论宣讲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相信党的正确领导,拥护党的正确判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一现实增强了我们宣传工作,尤其是理论宣讲工作的说服力,使理论宣讲工作者的宣讲更加有底气、有内容。同时,人民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播电台、电视、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与更新,也为理论宣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扩展了理论宣讲工作的空间,增强了理论宣讲工作的现实效果。创立理论宣讲学对于理论宣讲工作在思想认识、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进一步创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凸显理论宣讲工作的特色和优势,彰显生命力,开创新局面;对于增强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理论宣讲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对于加强理论宣讲的正确导向,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做好释疑解惑、统一认识的工作;对于贴近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理论需求,把我们要说的与人们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透彻的说理与鲜活的语言结合起来增强理论宣讲的实际效果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创立理论宣讲学,对于指导理论宣讲工作面向基层,为群众服务也大有裨益。理论宣讲工作肩负着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要职责,越是基层群众,越是需要理论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思想日益活跃,观念不断更新,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封建迷信、腐朽的东西在个别地区有死灰复燃的迹象,这就对基层的思想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创立理论宣讲学,对于指导理论宣讲工作更加注重深入基层,把着眼点放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需要解答的问题上;对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对于解决基层群众获取信息难,获取有用的信息更难的现实问题;对于为群众答疑解惑,解决实际问题;对于解答当前促进就业、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等人民群众最感兴趣和最关注的问题;对于做好解疑释惑、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创立理论宣讲学,不断开创理论宣讲工作新局面,有利于有效占领宣传思想的阵地,筑起一道理论防御的长城;有利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讲解,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和讲解方面增强说服力和感召力,创新方式方法;有利于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而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进而达到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使命的目的。

第三节 理论宣讲学的内容和结构

《理论宣讲学》一书的编写,旨在通过探索理论宣讲工作的内在规律及其应用,完善和发展这门新兴的学问,从而在实践中通过具有规律性的理论正确地指导理论宣讲工作。

《理论宣讲学》的结构。本书以理论宣讲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为切入点,展开对理论宣讲工作各个方面问题的论述。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理论宣讲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学科特点以及建立理论宣讲学这一新学科的重大意义,并介绍本书的结构。对于全书而言,第一章是整书概述的部分。

第二部分为第二章至第五章,主要论述理论宣讲的地位、功能、发展历程及任务和内容。

第二章理论宣讲的地位,主要论述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理论宣讲工作既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手段,始终贯穿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整个过程,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处于重要基础地位。

第三章理论宣讲的功能,主要论述理论宣讲是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达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实践的重要目标。

第四章理论宣讲的发展历程,主要论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九十多年的历史中,理论宣讲工作者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成果的历程。理论宣讲增强了科学理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作用,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广大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进而为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胜利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第五章理论宣讲的任务和内容,主要论述理论宣讲的任务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形势政策和理论热点问题大众化的宣讲,帮助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认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正确认识执政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第三部分为第六章至第十章,主要讨论理论宣讲中“谁来宣讲”、“讲给谁听”和“怎样宣讲”的问题。

第六章理论宣讲员的素质,主要回答宣讲员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在理论宣讲活动过程中,理论宣讲员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决定宣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理论宣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理论宣讲员的素质,不论是业务素质,还是工作作风,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述如何努力提高宣讲员的素质,提升理论宣讲的水平,不断提高理论宣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第七章理论宣讲的对象及其需求,主要论述党的理论宣讲工作所面对的人群,主要指领导干部、党员干部、人民群众、青年学生等,并专题研究这四个层面人群的理论需求及特点,探索如何进一步强化理论宣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八章理论宣讲的原则,主要论述理论宣讲工作必须遵循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联系实际,推动创新、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的基本原则。强调理论宣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必须遵循这些基本原则,对于保持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理论宣讲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服务人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九章理论宣讲的方式,主要论述理论宣讲方式的研究和实际运用,对于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理论宣讲,提高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章理论宣讲的艺术,主要论述理论宣讲工作者必须注重理论宣讲的艺术,必须遵循传播规律和要求,强调理论宣讲风格与方式方法对理论宣讲效果的积极作用。广大理论宣讲工作者从理论宣讲稿的前期撰写到理论宣讲的方式方法,都要注重理论宣讲艺术的运用。

第四部分为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主要讨论理论宣讲的组织和实施管理。

第十一章理论宣讲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主要论述理论宣讲工作的组织者如何有效实现宣讲人才资源的整合、宣讲资料的共享,最大限度地实现宣讲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宣讲工作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中去。同时,探索理论宣讲组织者要加强宣讲成果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借助信息化、网络化的最新技术,努力推进理论宣讲工作,开创新局面。

第十二章理论宣讲活动的管理,主要论述理论宣讲流程的管理、理论宣讲阵地的管理、理论宣讲报告会的管理、理论宣讲员任职资格的管理。探索理论宣讲活动管理的规律,以达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理论宣讲活动进行组织、协调、约束,牢牢把握理论宣讲工作的正确导向,满足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理论需求,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更有效地宣传到人民群众中去的目的。

第十三章理论宣讲组织体系建设,主要论述宣讲组织机构设置、宣讲组织运行方式和宣讲组织人员三部分,探索宣讲组织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有机结合的规律,确保形成理论宣讲健全有效的组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