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理应用
辨清你身边的君子和小人
如何智慧地寻找合作者?什么人能合作?什么人要远离?常有人说:逢场作戏嘛,有用的人在一起混混有什么呢?或者说:如果和某个人合作对自己很有好处,即使有点不符合原则,变通一下又有什么呢?或者说:某个人我知道他是个君子,可是我处处看不到他带给我的好处,我凭什么要和他合作呢?这就又涉及一个现代交友观的问题。
提到君子,现代很多人可能觉得可笑,可能觉得很“古董”。我们常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现代社会是商品社会,还会有君子存在吗?有的人常问,道德多少钱一斤?固然,完全意义上的古代的君子可能不多,但是,我们的身边还是有很多讲究道德的人的,他们就是现代的君子。他们可能没有很高的权位,没有很大的名气,没有富有的身家,他们可能就是不起眼的普通人。可是在你寂寞的时候,他们会陪伴在你身边;在你无助的时候,他们会及时伸出援手;在你时运不济的时候,他们会鼓励你,帮助你树立信心。只要你留意,就会发现这样的人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和他们结识、合作是我们一生的幸福。
现在是商品社会,大家都有自己的利益。利益至上似乎也无可厚非。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是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是人权的具体体现。如此说来,岂不是无法辨别君子与小人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维护自身利益当然是正确的,但同时损害别人利益、大众利益、公共利益就不能不说缺少德行了。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极端自私的人。这些人往往擅长伪装、巧舌如簧、口蜜腹剑、心口不一。在你成功的时候,他们鞍前马后、笑脸相迎;在你落难的时候,他们冷脸相对、落井下石。只要你留意,就不难识破他们的伪装。和他们结识、合作是我们一生的不幸。远离他们是我们一生的幸福。
我们知道:结交君子会给我们带来福运,结交小人会给我们带来霉运。那怎样才能亲近君子、远离小人呢?关键取决于我们自己。俗话讲,“观其友,知其人”。《易经》上讲,“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如果我们自己道德涵养不够,自己身边自然会有少德的小人。反之,如果我们努力修养自己的德行,小人就会逐渐离我们远去,有德的君子就会逐渐聚集到我们的身边。
一、君子和而不同
1.卦图
2.卦名通解
“君子和而不同”这个成语大家熟悉。和,和睦、和谐;同,苟同、附和。意思是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事情一定要经过独立思考,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人云亦云,不盲目附和。它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向上追溯,“君子和而不同”这个成语的原意源于《周易》的“同人卦”,这个卦是异卦(下离上乾)相叠。上卦为乾卦,代表天空、高亢之地、老年男子等;下卦为离卦,代表太阳、火光、成年女性等。上卦为乾,代表上天,就人事而论代表头顶青天的君子;下卦为离,代表光明,就人事而论同样代表光明正大的君子。这两个君子是否相同呢?回答是不同。上卦乾卦为阳性卦,代表老男,下卦离卦为阴性卦,代表中女。两卦相叠正是“君子不同”之象。不同的君子在一起相处会如何呢?回答是和睦。上卦乾代表天阳之气,向上运动;下卦离代表火热之气,向上蒸腾。卦的属性虽然不同,但前进目标一样,都是一心成就向上的事业,正是君子和睦之象。
总论“同人卦”正是“君子和而不同”之象。“同人卦”是《周易》第十三卦,排在“否卦”之后,“否卦”寓意人与人不交往,人际关系闭塞,人际关系闭塞发展到极致的结果就是改变这种状态,去与人协调,与人交往。所以“同人卦”就是讨论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的。“同人卦”卦辞翻译过来就是:“团结部族外的人、领地外的人,亨通,有利于君子做大的事业”。
3.经典案例:管鲍之交
管仲(?—前645)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宰相,凭借其卓越的才能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管仲能成为齐国宰相,多亏好友鲍叔牙的推荐。两个人堪称君子之交的典型。
他们一同做生意,到最后分钱的时候,管仲总是多取一倍,鲍叔牙却不认为他贪财。有人替鲍叔牙打抱不平,他总是说:“管仲不是贪财的人,他家中有老人需要赡养。”有一次,鲍叔牙遇到了一点麻烦,管仲帮助他,替他出主意,结果把事情弄得一团糟,旁观者对鲍叔牙说:“管仲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鲍叔牙淡然一笑,说:“这件事情确实很棘手,客观条件如此,换了别人也不好处理。”管仲曾经有三次机会做官,可是每一次都被罢免。有人评价说:“你的那位朋友真是没出息,做官每次都被免掉,真是丢人!”鲍叔牙却说:“管仲是天下奇才,现在仕途不济,只是没有遇到好机缘罢了!”公子小白与管仲有“一箭之仇”,小白杀了自己的哥哥公子纠后当上了国君,准备治管仲的罪。鲍叔牙却竭力推荐他当齐国的相国,自己却心甘情愿做管仲的副手。他对小白说:“如果您想治理好齐国,用我做宰相就可以了,如果想称霸天下,非用管仲不可。我恳请您不计前嫌,能够重用他!”管仲听说后,深有感触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4.易理启示
鲍叔牙作为当时德才兼备的社会精英,既有殷实的家境,又具备广阔的人脉;仗义疏财的豪气,冲锋陷阵的勇武,扶危济困的善心令他拥有崇高的威望。
这样一位举世公认的成功人士却和当时无名无位的管仲成为知己,一度成为众多短视的“智叟”们的笑柄,但素有知人之名的鲍叔牙丝毫不以为忤。他对管仲处处包容理解,无数次雪中送炭的援手让管仲度过窘境,对气量狭小者的流言一笑置之。在鲍叔牙的极力推荐下管仲成为齐国的相国。
时至今日,两个性格殊异的贤士的君子情谊仍让我们神往不已。而鲍叔牙更是为自己寻找到了一个最优秀、最可靠、最默契的合作者,两个人联手辅佐齐桓公创下千秋霸业,最终名垂青史。
二、小人同而不和
1.卦图
2.卦名通解
“小人同而不和”,和,和睦、和谐;同,苟同、附和。意思是小人为了利益不坚持自己的原则,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但他实际上却对人不满,不能与别人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甚至会暗地里整垮对方。它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向上追溯,“小人同而不和”这个成语的原意源于《周易》的“睽卦”,这个卦是异卦(下泽上离)相叠。上卦为离卦,离卦为阴性卦,代表中女;下卦兑卦也为阴性卦,代表少女。就人事而论,两个阴性卦在一起代表两个小人在一起做事。
这两个小人相处得如何呢?上卦离卦代表向上燃烧的火;下卦兑卦代表向下流淌的水泽。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正是乖离、不和之象。寓意两个人心不往一处想,相处不和睦不和谐。“睽卦”是《周易》第三十八卦,排在“家人卦”之后,“家人卦”谈论的是亲近之道。亲近关系发展到极致的结果必然是关系的疏远。接下来的“睽卦”意思背离、矛盾。“睽卦”卦辞翻译过来就是,“只有利于小事”。
3.经典案例:李斯之死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在最后一次出巡中病死。按照惯例,应由长子扶苏继位。但扶苏不在身边。随行的宦官赵高想拥立胡亥,这样他就可以大权独掌。但丞相李斯的存在让赵高有所顾忌,赵高于是对李斯说:“皇帝临死前,召扶苏参加葬礼的这封信,还没来得及送出去,现在胡亥手里。由谁来继承皇位,全由你我说了算,你意下如何?”李斯听后非常惶恐地说:“这是亡国的言论,不是人臣应该议论的。”显然,李斯是不同意的,但赵高了解李斯的弱点,他让李斯和蒙恬进行对比,李斯自觉不如蒙恬,赵高乘机又说:“扶苏刚毅勇敢善战,他继位后必将任用蒙恬为丞相。”这句话一下子戳中了李斯的要害,李斯最怕有人将他取而代之。于是,二人合谋篡改遗诏,将秦始皇召扶苏来咸阳送葬的书信,改为斥责扶苏“无尺寸之功”、“不孝”的信,令他自杀,结果扶苏自杀,胡亥继承了帝位,成为秦二世。
秦二世统治手段比秦始皇更加残暴。李斯良知尚存,劝胡亥停建阿房宫,减少一些徭役。昏庸的秦二世却将他逮捕入狱。赵高一直忌惮李斯,正想找机会扳倒他。于是他趁机诬陷李斯与其儿子李由谋反,对李斯严刑拷打,刑讯逼供。李斯挨不过皮肉之苦,屈打成招,最后被腰斩。
4.易理启示
李斯作为一代才子,为秦朝的统一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却在晚年铸成大错。人一旦就缚于名缰利锁,眼光和胸襟就会变得狭窄,丧失衡量是非的尺度和做人的原则,聪明的李斯因此坠入赵高的圈套,事成之后(胡亥如愿以偿登上帝位),赵高把脸一翻,李斯便锒铛入狱。
身陷囹圄的李斯才有所悔悟,可为时已晚,既然赵高把他送进来了,就没想着再把他放出去。对此,李斯的心里比谁都明白。
当李斯知道自己要被腰斩的时候,才知道自己为丧失原则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于是,后悔了,想起没当官的时候,带着儿子去上蔡东门驱逐狐兔时的光景,真是惬意啊。到临死的时候,他才懂得坚持原则、淡泊名利的可贵。只可惜,他再不能回到过去的岁月了,只能把遗憾和感叹留给后人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