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理应用
跳出限制自己视野的“井”
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利益冲突,人们很容易成为冲突中的一方,卷在利益的漩涡中难以自拔。这时我们往往很苦恼。我们苦恼的原因是我们身处其中,如果我们尝试做一个“中立方”、“旁观者”,而不是冲突中的一方,情况可能就不同了,我们就从冲突中得到了解脱。我们可能就获得了更深一层的智慧,我们可能就看清了所谓“冲突”的实质,会认为自己刚才为所谓的“利益冲突”付出的大量精力是不值得的。甚至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可笑。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置身事外,跳出是非圈,做清醒的旁观者,正是“周易”给我们的启示之一。
另外,利益面前要学会“鸟瞰”。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利益诱惑,人们很容易成为利益的“俘虏”。只见眼前利益,不见长远危害。如果能够居高临下地看,就会看得远一点,就可能全面认识当下的事物。认识问题的正确度与认识问题的高度是成正比的,高度愈高,正确度愈大。居高临下地看问题,并不是增长我们的傲慢,相反,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开拓思维的广度、深度。老子的《道德经》说的好:“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就是说面对荣誉和利益,要有鸟瞰的视野,要有超然的态度。
要做到超然地面对利益带来的诱惑和冲突,最关键的是要找到限制自己视野的“井”。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几乎每一个现代人都生活在一定的“井”里,这个“井”当然不是真的自然界的“井”,它是虚拟的。这个“井”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局限了我们的观点。这个“井”或许就是我们平常认为的好的东西。它或许是暂时稳定的工作;或许是貌合神离的婚姻;或许是相对安逸的生活;或许是引以为傲的学历;或许是相对富裕的家境;或许是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身份……
你或许说,祖祖辈辈都这样,家家户户都这样,我为什么要不一样?这个世上有几人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从“井”中跳出来,我们或许也能生活得很好。但如果真能从“井”中跳出来,你或许有更远大的前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你的心有多大,你的天地就有多大;你的眼光有多远,你的未来就有多远。
一、居高临下
1.卦图
2.卦名通解
“居高临下”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也好理解。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居高临下”就是占据高处,俯视下面的意思。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它出自《淮南子·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
向上追溯,“临”作为“从上向下看”的原意源于《周易》的“临卦”,这个卦是异卦(下泽上坤)相叠。上卦为坤卦,代表大地、国土、百姓、柔顺;下卦为兑卦,代表水泽、生机、乐师、喜悦。卦象显示,大地之下有水泽,站在岸上向下看水,正是居高临下之象。从爻象上看,下面两个阳爻、上面四个阴爻,是阳气上升阴气下行,阴阳相交、上下相通之象。就人事而论,上卦一般代表国君,下卦一般代表臣民。上卦代表国王,寓意在上方的国君从皇宫出来,来到百姓中间,体察民间疾苦,顺应百姓的要求来制定政策;下卦代表百姓,寓意在下方的臣民们因为国君的贤明而得到实际利益,非常高兴,载歌载舞在庆祝。正是君主亲临天下,百姓受益之象。
它是《周易》第十九卦,“临卦”卦辞翻译过来就是:“开创新事业,亨通,有收获,利于守正,但到了八月有危险”。
3.经典案例:七擒孟获
诸葛亮(181-234)南征孟获。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
诸葛亮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之后,诸葛亮找来孟获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大声喊冤,被诸葛亮放回营后,这个副将就把孟获绑了送至汉营。诸葛亮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孟获的弟弟孟优给他献计。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诸葛亮当即识破,于是下令赏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
孟获仍是不甘心,诸葛亮便第三次放虎归山。孟获回到大营,忽有探子来报:诸葛亮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人赶去捉拿。不料又中了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诸葛亮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服气,再次放了他。孟获带兵回到营中,结果他营中一员大将为了报答数次被放之恩,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
孟获五次被擒大呼是内贼陷害,诸葛亮便第五次放了他。孟获回去后投奔了木鹿大王。木鹿大王擅长使用野兽,使汉兵败下阵来。回营后,诸葛亮造了比真兽大几倍的假兽,再次与木鹿大王交战时,木鹿王的人马见了假兽害怕得不战自退了。
孟获再次被擒,诸葛亮仍旧放了他。孟获又投奔了乌戈国,乌戈国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藤甲兵,刀枪不入。诸葛亮最后用火攻将藤甲兵烧死于山谷中。
孟获第七次被擒,他跪地起誓:以后决不再谋反。诸葛亮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说服各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重新归蜀汉控制。
4.易理启示
运筹帷幄的军师,宿忧夜叹筹划匡扶汉室的良策。即要挥师北伐,势必要有固若金汤的后方,否则腹背受敌难免前功尽弃。而以孟获为首领的西南地区部落众多,素来民风剽悍,常常兴风作浪。孟获的族人虽然侵犯边境,但其战术原始,多逞匹夫之勇,击溃这群乌合之众对训练有素的蜀军来说并非难事。不过如不能让他们心悦诚服,蜀军撤退后,敌方残部仍会骚扰边境,让蜀国永无宁日。高瞻远瞩的诸葛亮十分清楚这点,只有以德服人才能让孟获真心归顺,这才有了“七擒孟获”的佳话流传至今。此后蜀国无论前线战事如何艰苦,后方都异常稳固。
二、坐井观天
1.卦图
2.卦名通解
“坐井观天”意为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它出自唐代韩愈的《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向上追溯,“观”作为“从下向上看”的意思,源于《周易》的“观卦”,这个卦是异卦(下坤上巽)相叠。下卦为坤卦,代表大地、黄土、百姓;上卦为巽卦,代表来风、车队、国王使节。卦象显示地上有风,风从远方吹至地面,正是地上的草木被风吹动之象。从爻象来看,这个卦与“临”卦正好相反,下面四个阴爻、上面两个阳爻,正是阴阳不交、上下不通之象。就人事而论,上卦代表国君,寓意国君像风一样巡行天下,威风八面;下卦代表百姓,寓意百姓像被大风压低了的草木一样跪地请安,瞻仰圣容,正是以下观上之象。它是《周易》第二十卦,排在“临卦”之后,与“临卦”相反。皇帝亲临万民、百姓感恩戴德之后,出现了“官吏搜刮百姓”、“皇帝出巡加重百姓负担”的状态。亲民固然是好的。但从《周易》的观点看,亲民的行为如果处置不当也可能给百姓带来负担和不安。“观卦”卦辞提醒我们说:“祭祀(祭天祭祖的行为)前洗手,有诚信,心生崇敬,是第一位的,奉献(从百姓那里得来的)酒食是第二位的”。
3.经典案例:李煜亡国
宋太祖建立政权后,要占领南方,其中,南唐是“十国”中最大的割据政权,那里土地肥沃,经济繁荣。北宋建国后,南唐国主李煜(937-978)每年向北宋进贡大量金银财宝,妄想维持他的地位。后来,他看到宋太祖接连消灭了周围三个小国,却仍派使者给宋太祖送去求和信,以为这样就能换来和平。
不久宋太祖派十万大军分水陆两路攻打南唐。到了江北,大军被辽阔的江面挡住了去路。宋军决定用竹筏和大船搭成浮桥过江。这个消息传到南唐的国都金陵,南唐君臣正在喝酒。李后主问周围大臣该怎么办?大臣说:“自古以来,没听说搭浮桥过江的,一定办不成!”后主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早说他们是小孩子闹着玩罢了。”过了三天,宋军搭好浮桥,步兵像在陆地上行军一样,跨过长江,十万宋军很快就打到金陵城边,李后主这才大吃一惊,回宫以后,派大臣徐铉去求和。
徐铉见了宋太祖说:“李煜待陛下,就像儿子待父亲一样孝顺,为什么还要讨伐他?”宋太祖反问说:“那么你倒说说,父亲和儿子能分成两家吗?”徐铉没话说,回到金陵向李后主回报。过了一个月,宋军围城越来越紧,李后主又派徐铉到东京去。宋太祖不耐烦地按住利剑,怒气冲冲地说:“你不要多说了。李煜并没有什么罪。但是现在天下一家,我的床边,怎么能让别人睡着打呼噜呢!”
徐铉只好再回到金陵。李后主知道求和没有希望,连忙调动十五万大军来救。兵到皖口,受到宋军两路夹攻。南唐军放火烧宋军。哪知正碰到起北风,火反烧了自己。南唐军全军覆没,南唐灭亡。
4.易理启示
五代十国时期,诸侯并立、战火纷繁。赵匡胤的铁骑所到之处无往不胜,一统中原之志已明。苟安一隅的李煜以为靠讨好纳贡仍旧可以维系自己的政权。得知宋兵压境,不积极备战,却仗恃着长江天险,夜夜笙歌,吟诗作赋,不理朝政。两军交战,短兵相接,南唐军全军覆没的结果早已注定。为活命,李煜只好高举降旗、束手就擒。降宋之后的李煜,沦为阶下囚,少了称孤道寡的权力,没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从权力巅峰跌落的他也只能带着东流而去的一腔愁绪,低吟故国不堪回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