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我想:这话的分布,大概就跟着中国人足迹之所至罢;使用的遍数,怕也未必比客气的『您好呀』会更少。假使依或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了。
骂人的艺术梁实秋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骂人的人。骂人就是有道德观念的意思,因为在骂人的时候,至少在骂人者自己总觉得那人有该骂的地方。何者该骂,何者不该骂,这个抉择的标准,是极道德的。所以根本不骂人,大可不必。骂人是一种发泄感情的方法,尤其是那一种怨怒的感情。想骂人的时候而不骂,时常在身体上弄出毛病,所以想骂人时,骂骂何妨。但是,骂人是一种高深的学问,不是人人都可以随便试的。有因为骂人挨嘴巴的,有因为骂人吃官司的,有因为骂人反被人骂的,这都是不会骂人的缘故。今以研究所得,公诸同好,或可为骂人时之一助乎?
(一)知己知彼
骂人是和动手打架一样的,你如其敢打人一拳,你先要自己忖度下,你吃得起别人的一拳否。这叫做知己知彼。骂人也是一样。譬如你骂他是“屈死”,你先要反省,自己和“屈死”有无分别。你骂别人荒唐,你自己想想曾否吃喝嫖赌。否则别人回敬你一二句,你就受不了。所以别有着某种短处,而足下也正有同病,那么你在骂他的时候只得割爱。
(二)无骂不如己者
要骂人须要挑比你大一点的人物,比你漂亮一点的或者比你坏得万倍而比你得势的人物。总之,你要骂人,那人无论在好的一方面或坏的一方面都要能胜过你,你才不吃亏的。你骂大人物,就怕他不理你,他一回骂,你就算骂着了。在坏的一方面胜过你的,你骂他就如教训一般,他即便回骂,一般人仍不会理会他的。假如你骂一个无关痛痒的人,你越骂他他越得意,时常可以把一个无名小卒骂出名了,你看冤与不冤?
(三)适可而止
骂大人物骂到他回骂的时候,便不可再骂;再骂则一般人对你必无同情,以为你是无理取闹。骂小人物骂到他不能回骂的时候,便不可再骂;再骂下去则一般人对你也必无同情,以为你是欺负弱者。
(四)旁敲侧击
他偷东西,你骂他是贼;他抢东西,你骂他是盗,这是笨伯。骂人必须先明虚实掩映之法,须要烘托旁衬,旁敲侧击,于要紧处只一语便得,所谓杀人于咽喉处着刀。越要骂他你越要原谅他,即便说些恭维话亦不为过,这样的骂法才能显得你所骂的句句是真实确凿,让旁人看起来也可见得你的度量。
(五)态度镇定
骂人最忌浮躁。一语不合,面红筋跳,暴躁如雷,此灌夫骂座,泼妇骂街之术,不足以骂人。善骂者必须态度镇静,行若无事。普通一般骂人,谁的声音高便算谁占理,谁来得势猛便算谁骂赢,唯真善骂人者,乃能避其锋而击其懈。你等他骂得疲倦的时候,你只消轻轻的回敬他一句,让他再狂吼一阵。在他暴躁不堪的时候,你不妨对他冷笑几声,包管你不费力气,把他气得死去活来,骂得他针针见血。
(六)出言典雅
骂人要骂得微妙含蓄,你骂他一句要使他不甚觉得是骂,等到想过一遍才慢慢觉悟这句话不是好话,让他笑着的面孔由白而红,由红而紫,由紫而灰,这才是骂人的上乘。欲达到此种目的,深刻之用词故不可少,而典雅之言辞尤为重要。言辞典雅则可使听者不致刺耳。如要骂人骂得典雅,则首先要在骂时万万别提起女人身上的某一部分,万万不要涉及生理学范围。骂人一骂到生理学范围以内,底下再有什么话都不好说了。譬如你骂某甲,千万别提起他的令堂令妹。因为那样一来,便无是非可言,并且你自己也不免有令堂令妹,他若回敬起来,岂非势均力敌,半斤八两?再者骂人的时候,最好不要加人以种种难堪的名词,称呼起来总要客气,即使他是极卑鄙的小人,你也不妨称他先生,越客气,越骂得有力量。骂得时节最好引用他自己的词句,这不但可以使他难堪,还可以减轻他对你骂的力量。俗话少用,因为俗话一览无遗,不若典雅古文曲折含蓄。
(七)以退为进
两人对骂,而自己亦有理屈之处,则处于开骂伊始,特宜注意,最好是毅然将自己理屈之处完全承认下来,即使道歉认错均不妨事。先把自己理屈之处轻轻遮掩过去,然后你再重整旗鼓,咄咄逼人,方可无后顾之忧。即使自己没有理屈的地方,也绝不可自行夸张,务必要谦逊不遑,把自己的位置降到一个不可再降的位置,然后骂起人来,自有一种公正光明的态度。否则你骂他一两句,他便以你个人的事反唇相讥,一场对骂,会变成两人私下口角,是非曲直,无从判断。所以骂人者自己要低声下气,此所谓以退为进。
(八)预设埋伏
你把这句话骂过去,你便要想想看,他将用什么话骂回来。有眼光的骂人者,便处处留神,或是先将他要骂你的话替他说出来,或是预先安设埋伏,令他骂回来的话失去效力。他骂你的话,你替他说出来,这便等于缴了他的械一般。预设埋伏,便是在要攻击你的地方,你先轻轻的安下话根,然后他骂过来就等于枪弹打在沙包上,不能中伤。
(九)小题大做
如对方有该骂之处,而题目身小,不值一骂,或你所知不多,不足一骂,那时节你便可用小题大做的方法,来扩大题目。先用诚恳而怀疑的态度引申对方的意思,由不紧要之点引到大题目上去,处处用严谨的逻辑逼他说出不逻辑的话来,或是逼他说出合于逻辑但不合乎理的话来,然后你再大举骂他,骂到体无完肤为止,而原来惹动你的小题目,轻轻一提便了。
(十)远交近攻
一个时候,只能骂一个人,或一种人,或一派人。决不宜多树敌。所以骂人的时候,万勿连累旁人,即使必须牵涉多人,你也要表示好意,否则回骂之声纷至沓来,使你无从应付。
骂人的艺术,一时所能想起来的有上面十条,信手拈来,并无条理。我做此文的用意,是助人骂人。同时也是想把骂人的技术揭破一点,供挨骂人者参考。挨骂的人看看,骂人的心理原来是这样的,也算是揭破一张黑幕给你瞧瞧!
(选自《骂人的艺术》,新月书店,1927年版)
漫骂鲁迅
还有一种不满于批评家的批评,是说所谓批评家好“漫骂”,所以他的文字并不是批评。
这“漫骂”,有人写作“嫚骂”,也有人写作“谩骂”,我不知道是否是一样的含义。但这姑且不管它也好。现在要问的是怎样的是“漫骂”。
假如指着一个人,说道:这是婊子!如果她是良家,那就是漫骂;倘使她实在是做卖笑生涯的,就并不是漫骂,倒是说了真实。诗人没有捐班,富翁只会计较,因为事实是这样的,所以这是真话,即使称之为漫骂,诗人也还是捐不来,这是幻想碰在现实上的小钉子。
有钱不能就有文才,比“儿女成行”并不一定明白儿童的性质更明白。“儿女成行”只能证明他两口子的善于生,还会养,却并无妄谈儿童的权利。要谈,只不过不识羞。这好像是漫骂,然而并不是。倘说是的,就得承认世界上的儿童心理学家,都是最会生孩子的父母。
说儿童为了一点食物就会打起来,是冤枉儿童的,其实是漫骂。儿童的行为,出于天性,也因环境而改变,所以孔融会让梨。打起来的,是家庭的影响,便是成人,不也有争家私,夺遗产的吗?孩子学了样子。
漫骂固然冤屈了许多好人,但含含糊糊的扑灭“漫骂”,却包庇了一切坏种。
(原载1934年1月22日《申报·自由谈》)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98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1899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1902年赴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09年回国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1911年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赴南京任教育部部员,后转赴北京任教育部佥事。1918年5月在《新青年》第四卷第5号发表《狂人日记》,始用“鲁迅”笔名。1920年起,先后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1925年与友人创办《莽原》周刊,组织未名社。1926年任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1927年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同年辞职转赴上海生活。著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国小说史略》《热风》《华盖集》《坟》《野草》《朝花夕拾》《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
骂黎烈文
乐到极点,便“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真情之流的自然流露,确是这样不容易遏制的。同时,假若外界给予人们的刺激太深,则为刺激所旋起的强烈的反应,也会使人情不自禁地顿足捶胸,逼得非骂不可。
但拿伪君子的眼光来看,骂是顶野蛮不过的,他们虽则背着良心,干了不少损人利己的坏事,表面上却满口甜蜜,企图不露半点儿痕迹,谁若要鸣不平,想把心中淤积的愤火发泄发泄,不管你心直口快,句句是道,他们总极力反对,不,严加干涉。处于这时代,伪君子的权威高压在他人之上,所以人的真情,竟然多少被凶焰掩盖住了。
其实,反应节R-B-S这公式,断断乎没有例外,我们冷眼旁观,既处处有不平存在,既处处有该骂之事。所谓骂,只要是严正的批评,无畏的反抗,则正义之伸,也许由此而始。像现在,有的为富不仁,有的昏淫无道,有的兄弟阋墙,有的厚颜变节,有的堕落自戕,等而下之,竟至卖女求荣,认贼作父;如此奇形怪状,直是指不胜数!平心而论,哪个不该痛骂?说句笑话,若要供求相应,就赶办几个骂科速成班,也算不得多事呢。
越怕骂,越有丑处给人家骂,也就越发禁不住骂;要人不骂,除非自己肯洗心革面,由黑暗的重围中冲出来,向着光明的程途前进。
再为骂的人设想,也不好说笑骂由我,于是乎信口谩骂,当骂怕骂,或竟先骂后不骂。弥衡打鼓骂曹,声色俱厉,几死不屈,这是值得我们效法的精神!不然的话,就算自己胆大,到处乱骂,把人骂得走投无路,但这与真情的自然流露,毕竟不知相去几千百万里了。
(选自《黎烈文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8月版)
黎烈文(1904—1972),湖南湘潭人。1922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26年赴日本留学,后转学法国,获巴黎大学化学硕士学位。1932年回国,任《申报·自由谈》主编。1935年与友人共组译文社。1936年主编上海《中流》杂志。1938年任福建教育厅中等学校国文科视导员。1939年任福建永安改进出版社社长。1946年去台湾,历任台湾省编译馆编纂、《台湾新生报》副社长、台湾省训练团高级班国文讲师等职。1948年任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著有《西洋文学史》《法国文学巡礼》《舟中》《崇高的女性》《艺文谈片》等,译有《红与黑》《羊脂球》《两兄弟》《红萝卜须》《妒误》《企鹅岛》《法国短篇小说集》《乡下医生》《伊尔的美神》《最高的勋章》《第三帝国的士兵》《爱的哲学》等。
说骂陶斐
骂,无可异议地是一种艺术。
要“言为心声”那句话是对的,那么骂可说是灵魂影子:骂在哪里,灵魂也在哪里。
正如言有正反面一样,骂有意在内的与意在外的分别。
要是你骂“天气坏极了,又下雨!”这是意在内的骂,因为你的确讨厌下雨,在骂以外并不含有“哦,多美丽呀,女人的泪珠似的淅沥着的雨!”的赞叹的意思。
可是意在内的骂并不是艺术,是艺术的是意在外的骂。
要是你喜欢睡,非到十二点或者一点不起身,同时又怕被人家发觉而遭物议的话,那么你可以骂“那天九点钟我去看某人,竟还没有起身,真腐化!”。由此可证明,因为你九点钟已去到你一个朋友的家里,你是一个不腐化的早起者。这样骂了,就是有人在你未起身以前来看你,他会以为你的迟起是或者为了头痛,或者为了写文章写到天明;要是你自己那样说一说,那就更妥帖了,你是一个贪眠者的观念决不会再进入他的脑中去。要是你是一个想那么睡而在事实上不可能的人,你也可以这样骂,反正只有你自己知道,那骂的意思并不真要表示你早起的清高,而同时,这样表示着也并不是一桩要不得的事情,只是证明那迟起的可羡慕。
以自己的弱点,移在别人的,或者说与你有同样的弱点的人的身上,而把它用做被你骂的对象,这样你的弱点可一件一件地从你的身上卸下,而成为一个轻轻松松的人物。
骂,无可异议地是一种艺术。
(原载1933年6月28日《申报·自由谈》)
“国骂”冯友兰
在《语丝》第三十七期上,鲁迅先生说“他妈的!”“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他说“‘国骂’博大精深:上溯祖宗,旁连姊妹,下递子孙,普及同情……而且,不特用于人,也以施之于兽”。他说依仗门第之人以祖宗为护符,被压迫的人自然也将他们祖宗当仇敌。“下等人”“要攻击高门大族的旧堡垒”,故“瞄准他的血统,”而骂之曰:“他妈的!”
鲁迅先生对于“国骂”之观察及解释,引起了我近三年来所想的一个意思,我觉得鲁迅先生所说“国骂”之起源或动机,虽可以解释其“上溯祖宗”,而似不能解释其“旁连姊妹……”“及施之于兽”,且“国骂”之“旁连”“下递”等,与“上溯”同一普及;亦似位便“罢百家而定一尊”,只以“他妈的!”为“国骂”。大概在中国语言中含性欲意义的字眼甚多,以之骂人,不过其用处之一而已。中国人所用以骂人之字眼,含性欲意义者甚多。(即如“上等人”所常说之“混账王八蛋”;“混账”之本义未详,而“王八蛋”则固含有性欲的意义也。)而“他妈的!”亦不过其一例而已。大概在中下等社会之言语中,含性欲意义的字眼之用处有三:
(一)因恨怒而用:如以“他妈的!”,“姊妹的!”等相诟骂。此不但对于人,兽,如此,即对于无生物亦如此。
(二)因玩耍而用:此在河南名曰“骂玩儿”,或曰“说笑话”。即此人可口头上以彼人或彼人之家属为满足自己性欲之具;彼人亦可口头上加以报复,如此互开玩笑;普通多不“上溯”。在北方除少数人外,大约每人皆有“骂玩”的朋友。
(三)因附带而用:此在河南名曰“带把儿”,即以含有性欲意义的字眼为语词而用之。如鲁迅先生所说,乡村父子午饭时之谈话,其中每句借附带有“妈的”。此等字眼,即是一种语词。此等语词,固可以“或表惊异,或表感服”;然亦有纯为语词,毫无别义者。在北方除少数人外,普通人说话,多带此种语词。
我以为凡此皆被压的性欲之实现。依现在“析心术”派之心理学说,凡人之意欲,既已又之,亦不能归于消灭,故多被压于下意识内。此等被压之意欲,因其被摈不在意识之内,故不为吾人所觉,然其存在,固依然也。唯其依然存在,故仍然求实现。然其实现既不能由正常之路,故另寻别路,以求发泄。梦,幻想,笑话,错误,疯狂等,皆此等被压的意欲求发泄之别路也。人生诸意欲中,以性欲为最强,而亦易于与礼教冲突而易于被压。“国骂”,“骂玩儿”及“带把儿”,则皆被压性欲求发泄之别路也。此等意欲,不能使其自己“见诸行事”,仅退而“徒托空言”,亦良苦矣。
在中国的语言中,此等含性欲意义的字眼甚多,但是否最多,尚不敢定。因我们与别国人中之“下等人”,交际尚少;他们的“下等小说”,我们亦未多读,不能证明他们语言中之含性欲意义的字眼,是否果少,亦不能证明“骂玩儿”及“带把儿”,是否为中国所特有之制度。如在中国的语言中,含性欲的字眼,果为最多,而“骂玩儿”亦果为中国所特有,则其所以,亦易说明。盖中国对于性欲之礼教最严——性欲受压最甚,故发泄性欲之别路,亦为最多。换言之,中国礼教束缚性欲过甚,故必须有“骂玩儿”,“带把儿”等制度,以弥其缺憾也。
(原载1925年10月3日《现代评论》第二卷第43期)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9年赴美国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常委。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理学》《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元道》《新知言》《中国哲学史新编》等。
“国骂”的另一解徐文台
记者先生:《语丝》三十七期鲁迅先生之所谓“国骂”,诚然是个极有趣味的问题,纵然我仅看见冯友兰先生零星断简的摘录。大约鲁迅先生说的是“现象”,而冯先生又是这“现象的解释”——一个根据下意识的心理学上的解释。
冯友兰先生是个哲学家,自然他涵养根深,他全是用哲学观的心理学做论据的。但这不是我在此骂人,又拿出我们贵国老百姓“国骂”的本领来,因为我尚未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信徒。
待我先叙述我对于“国骂”的解释,再来批评冯先生的。
“国骂”有两个问题,令人注意——一个“国”字,一个“骂”字。各地方的方言,原大相径庭,北京人听不出闽粤两省人说的什么,大约我敝乡台州(浙江)的土音,连宁波温州靠在一起的人,都难得听懂,使我根本觉得各地方言,系“各自为谋”,尤其是下等社会表示他们性情自然的流露的话。各地的人民的历史,又大不相同,譬如我台州在唐宋以前,被称为蛮夷,和黄河流域所谓文明民族,不见得一定都从帕米尔高原来的;直至郑虔往敝乡教化,文字和交通始影响于语言甚烈,但人民性情自然流露的语言,必然早已创造起来,而根深蒂固了,况所谓载道的文字,决不记载“他妈的!”这些“不雅不文”的话。各地方的距离,又如是其远。这个骂法,在这种种情形之下,竟能各地自然而然地会站在同一的意义上,而成为“国”的——这是本问题的第一义。第二义,便是这种骂法本身的意义的研究,和各地方骂法的调查及叙述其原意。
我们现在要解释的,便是第一义:
这种带有性欲意义的骂人名词,它的来历,绝不是什么道德观念为压迫了它,乃蕴藏于下意识内,久而久求逞,如冯友兰先生之所云。全因为社会上道德的最高标准;视“性欲”为极其卑污恶浊的行为和言语,世界上的一切,要以此为最卑劣的东西。骂人自然越卑劣,越污浊,便骂得格外刻毒。人们遂不期而然地拣到了它——含有性欲意义的名词。这岂不是极其简单明显的道理。它的被采用,全是人们有意地去拣它,绝非性欲观念被压迫了,乃于无意中求逞于外;故是有意的,不是无意的,是被“采”用,不是它“自己求逞”。冯先生所谓“正当之路,寻求别路”,更是没有谈到精警处。“下意识”,不过是变态心理学者一派的主张,他们仅不过把世界上一切不可知,奇异,难以解释的心理现象,均以下意识的作用名之,亦犹《西游记》上孙悟空唐僧到了尽头,什么人都不能解救了,做书的笔毛已秃,便请观世音菩萨出来。现在反对派主张的人,多得很。这到底是哲学家“逃而遁”的枪花啊!冯先生还拿这些不可捉摸的东西,做解释的根据,根据已经是无物,则其解释的可信尚何有?
关于国骂法的用途,于冯先生所举三者以外,似尚有二件,兹名之曰第四件,第五件:
(四)赞其事之奇。惭愧得很,三句话不离本地白:敝乡台州所用的国骂法,是“ㄎ”“”“ㄊㄚ”“兀乀”“儿乂ㄙ”(其意义比“他妈的!”格外来得凶。意为“汝母与我有性的行为,而自拟为汝之父,而汝乃一私生子也”)此骂,在敝乡普通到了极点,真不愧为“国骂”!听人叙某事甚奇,听完了,喊一声ㄎㄊㄚ兀乀儿乂ㄙ,读至第二音略一停顿,嘴略开成微笑的神气。意为“赞其事之奇”。
(五)赞其人某事之幸运。听完了叙述某人幸运的事,又喊了一声“国骂”,其神气与前法相同。
(原载1925年12月5日《现代评论》第二卷第52期)
徐文台,浙江台州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曾任浙江省党委宣传部秘书。1932年成为杭州树范中学校董事会成员。著有《生理的三民主义》等。
再论“国骂”冯友兰
到南方跑了一趟,本星期到京,继看到徐文台先生的《“国骂”的另一解释》(《现代评论》五十二期)。徐先生对于我的《“国骂”》(同上四十三期),有所批评:我不免再说几句回答的话。
“国骂”之名,是鲁迅先生的创作。我的《“国骂”》之文,不仅解释“国骂”,不过以鲁迅先生所创作之好玩的名词作标题而已。我说:“在中国语言中,含性欲意义的字眼甚多,以之骂人不过其用处之一而已。”以下而又略举几条用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中国语言中,含性欲意义的字眼这样多,用处这样广?
我那一篇短文所说,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徐先生不以为然,另外提出一个答案。现在我们把徐先生的答案,提出研究。
徐先生说:“社会上道德的最高标准;视‘性欲’为极其卑污恶浊的行为和言语,世界上的一切,要以此为最卑劣的东西。骂人自然越卑劣,越污浊,便骂得格外刻毒。人们遂不期而然地拣到了它——含有性欲意义的名词。”把我们所视为最坏的行为加于我们所恨的人或物上,本是“人们所不期而然”的。这确是“极其明显的道理”。不过以“国骂”骂人,与骂人“卖国”或“反革命”不同,是要把自己也加入在内的。例如“我□他妈的□”,其中有“我”在内;有仅言“他妈的”者,乃省文也。如谓以国骂骂人,乃以卑污的行为加于其身,则岂不连自己也骂了吗?但关于这一点,我们又可说,照习惯,在性欲行为中,男子总算是占便宜的。例如丘八强奸了妇女,在丘八不算受辱,在妇女则算受辱。因此我们要口头上辱一人时,即口头上辱其家人。这也很可解释得通。鲁迅先生的解释,本来也就含有这个意思。
不过这虽然可以解释含性欲意义字眼之第一用处(即我所谓因恨怒而用),但却不能解释其他用处(即我所谓因玩耍及因附带而用)。我们本来就说这些字眼可以“或表惊异,或表感服”。徐先生又举出了实例。我们对于所恨者,固可以卑污的言语辱之,但我们对于所赞美者,为什么也要加之以“比‘他妈的’格外来得凶”之话呢?而况且说时还要“嘴略开成微笑的神气”!我们固然可以说这是由于嫉妒心之无意的显露,不过如此则又要用徐先生所认为“不可捉摸”的“观世音菩萨”——下意识了。
我早上起来,看见院里,街上,房上,都是湿的。我说这是由于下雨。有人说:这“绝不是”由于下雨,街上之湿,乃由于清道夫之洒水。街上之湿,固可以由于清道夫之洒水,但同时院里,房上之湿,又怎么解释呢?徐先生之批评我,毋乃类于此罢?
在常识上或科学上,我们常用假设法去解释事实。一个假设,若能解释事实,便是真的。除非我们已经得了更能解释事实之假设,我们无需原来的假设之必要。析心术派心理学之下意识说,能解释许多事实,许多徐先生所谓“不可知,奇异,难以解释的心理现象”。而且依他的假设治疯狂,也有效验。我以为除非有人已经得了更满意的假设,我们无废去下意识之必要。反对析心术派的人诚多,但据我所知,析心术所能解释之事实,他们还大部分不能解释。所以下意识说,还不见得就是“无物”哩。
行为派的心理学将来若也能解释那些“难以解释的心理现象”,我们当然不用下意识说。有人若能以别的更满意的假设解答我前文所提之问题,我当然放弃我的解释。大家都以求真为目的,谁要玩什么“逃而遁的枪花”呢?
(原载1926年1月30日《现代评论》第三卷第60期)
一种“骂”胡风
在K.S·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对A.P·契诃夫的回忆(满涛译《樱桃园》附录)里面,有一则非常有趣的故事。他说他当时在导演上“惯于滥用光与听觉的舞台手段”,引起了契诃夫的不满:
“听着”契诃夫有一回对人家说,不过是为了要叫我听见,“我想写一个新的剧本,它将这样开头:多好,多好!听不见鸟、狗、子规、枭、黄莺、钟、马颈子的铃声,或者一只蟋蟀。”
不用说,指桑骂槐,他这些话是针对我而发的。
单看这一片断的叙述,好像契诃夫非常看不起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很恼恨契诃夫似的。但其实,他们当时在感情上彼此非常友爱,在工作上彼此非常敬重,叙述这个故事时的斯氏正是沉醉在契诃夫的固执的然而是天真的幽默的可爱性格里面。
这使我记起了另一个故事。有一次,托尔斯泰含着眼泪用纯洁的比喻称赞着契诃夫的短篇《可爱的人》,但契诃夫却偏着头,热心地擦着眼镜,沉默了很久以后终于叹了一口气,惶惑地说:
“那里面——有错字……”
然而,不知道原文是怎样的,译文“指桑骂槐”的“骂”字却非常有趣,在我们这里,任何诚恳地指摘缺点(契诃夫式的“指桑骂槐”的讽刺,当然更不得了)都被叫做“骂”。
(原载1941年9月1日《笔谈》第1期)
胡风(1902—1985),原名张光人,湖北蕲春人。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一年后改入清华大学英文系,不久辍学。1929年赴日本留学,入庆应大学英文科。1933年回到上海,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宣传部长、行政书记。1936年与友人合编《海燕》杂志。抗日战争爆发后,主编《七月》杂志。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委。1945年主编《希望》杂志。1949年后,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1955年被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之首,被捕入狱,并开展全国范围的批判、斗争。1979年获释,1980年平反。全国政协第六届常委。著有《文艺笔谈》《密云期风习小记》《野花与箭》《时间开始了》《为祖国而歌》《棘原草》《剑·文艺·人民》《论民族形式问题》《在混乱里面》《逆流的日子》《为了明天》《论现实主义的路》《人环二记》《和新人物在一起》《从源头到洪流》等。
论“他妈的!”鲁迅
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我想:这话的分布,大概就跟着中国人足迹之所至罢;使用的遍数,怕也未必比客气的“您好呀”会更少。假使依或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了。
我生长于浙江之东,就是西滢先生之所谓“某籍”。那地方通行的“国骂”却颇简单:专一以“妈”为限,决不牵涉余人。后来稍游各地,才始惊异于国骂之博大而精微:上溯祖宗,旁连姊妹,下递子孙,普及同性,真是“犹河汉而无极也”。而且,不特用于人,也以施之兽。前年,曾见一辆煤车的只轮陷入很深的辙迹里,车夫便愤然跳下,出死力打那拉车的骡子道:“你姊姊的!你姊姊的!”
别的国度里怎样,我不知道。单知道挪威人Hamsun有一本小说叫《饥饿》,粗野的口吻是很多的,但我并不见这一类话。高尔基所写的小说中多无赖汉,就我所看过的而言,也没有这骂法。唯独Artzybashev在《工人绥惠略夫》里,却使无抵抗主义者亚拉借夫骂了一句“你妈的”。但其时他已经决计为爱而牺牲了,使我们也失却笑他自相矛盾的勇气。这骂的翻译,在中国原极容易的,别国却似乎为难,德文译本作“我使用过你的妈”,日文译本作“你的妈是我的母狗”。这实在太费解——由我的眼光看起来。
那么,俄国也有这类骂法的了,但因为究竟没有中国似的精博,所以光荣还得归到这边来。好在这究竟又并非什么大光荣,所以他们大约未必抗议;也不如“赤化”之可怕,中国的阔人、名人、高人,也不至于骇死的。但是,虽在中国,说的也独有所谓“下等人”,例如“车夫”之类,至于有身份的上等人,例如“士大夫”之类,则决不出之于口,更何况笔之于书。“予生也晚”,赶不上周朝,未为大夫,也没有做士,本可以放笔直干的,然而终于改头换面,从“国骂”上削去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又改对称为第三人称者,恐怕还因为到底未曾拉车,因而也就不免“有点贵族气味”之故。那用途,既然只限于一部分,似乎又有些不能算作“国骂”了;但也不然,阔人所赏识的牡丹,下等人又何尝以为“花之富贵者也”?
这“他妈的”的由来以及始于何代,我也不明白。经史上所见骂人的话,无非是“役夫”,“奴”,“死公”;较厉害的,有“老狗”,“貉子”;更厉害,涉及先代的,也不外乎“而母婢也”,“赘阉遗丑”罢了!还没见过什么“妈的”怎样,虽然也许是士大夫讳而不录。但《广弘明集》(七)记北魏邢子才“以为妇人不可保。谓元景曰,‘卿何必姓王?’元景变色。子才曰,‘我亦何必姓邢;能保五世耶?’”则颇有可以推见消息的地方。
晋朝已经是大重门第,重到过度了;华胄世业,子弟便易于得官;即使是一个酒囊饭袋,也还是不失为清品。北方疆土虽失于拓跋氏,士人却更其发狂似的讲究阀阅,区别等第,守护极严。庶民中纵有俊才,也不能和大姓比并。至于大姓,实不过承祖宗余荫,以旧业骄人,空腹高心,当然使人不耐。但士流既然用祖宗做护符,被压迫的庶民自然也就将他们的祖宗当作仇敌。邢子才的话虽然说不定是否出于愤激,但对于躲在门第下的男女,却确是一个致命的重伤。势位声气,本来仅靠了“祖宗”这唯一的护符而存,“祖宗”倘一被毁,便什么都倒败了。这是倚赖“余荫”的必得的果报。
同一的意思,但没有邢子才的文才,而直出于“下等人”之口的,就是:“他妈的!”
要攻击高门大族的坚固的旧堡垒,却去瞄准他的血统,在战略上,真可谓奇谲的了。最先发明这一句“他妈的”的人物,确要算一个天才——然而是一个卑劣的天才。
唐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金元,已奉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等”的上下本该从此有些难定了,但偏还有人想辛辛苦苦地爬进“上等”去。刘时中的曲子里说:“堪笑这没见识街市匹夫,好打那好顽劣。江湖伴侣,旋将表德官名相体呼,声音多厮称,字样不寻俗。听我一个个细数:粜米的唤子良;卖肉的呼仲甫……开张卖饭的呼君宝;磨面登罗底叫德夫:何足云乎?!”(《乐府新编阳春白雪》三)这就是那时的暴发户的丑态。
“下等人”还未暴发之先,自然大抵有许多“他妈的”在嘴上,但一遇机会,偶窃一位,略识几字,便即文雅起来:雅号也有了;身份也高了;家谱也修了,还要寻一个始祖,不是名儒便是名臣。从此化为“上等人”,也如上等前辈一样,言行都很温文尔雅。然而愚民究竟也有聪明的,早已看穿了这鬼把戏,所以又有俗谚,说:“口上仁义礼智,心里男盗女娼!”他们是很明白的。
于是他们反抗了,曰:“他妈的!”
但人们不能蔑弃扫荡人我的余泽和旧荫,而硬要去做别人的祖宗,无论如何,总是卑劣的事。有时,也或加暴力于所谓“他妈的”的生命上,但大概是乘机,而不是造运会,所以无论如何,也还是卑劣的事。
中国人至今还有无数“等”,还是依赖门第,还是倚仗祖宗。倘不改造,即永远有无声的或有声的“国骂”。就是“他妈的”,围绕在上下和四旁,而且这还须在太平的时候。
但偶尔也有例外的用法:或表惊异,或表感服。我曾在家乡看见乡农父子一同午饭,儿子指一碗菜向他父亲说:“这不坏,妈的你尝尝看!”那父亲回答道:“我不要吃。妈的你吃去罢!”则简直已经醇化为现在时行的“我的亲爱的”的意思了。
(原载1925年7月27日《语丝》周刊第37期)
戒骂詈蔡元培
我们中国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不是骂人呢?从来不认识的人,在无意之中,偶然相互之间有点摩擦,或者是推车挑担子的时候,一不小心,彼此相撞,互相道歉一下就可以了结的,却破口大骂,很长时间都不能停止。还有朋友亲戚之间,讨论事情意见不和,接着就会大骂,或者是骂对方为牲畜,或者是侮辱其家族祖先。这种情况,从北边的河北,到南边的浙江、广东,大体上都一样。
都是人,却用牲畜互相责骂,这是什么道理啊?根据生物进化史,人类不过是哺乳动物中进化得比较先进的:而爬行动物实在是哺乳动物的祖先。所以发育二十八天的人类胎儿,与发育天数相等的狗胎、龟胎十分相似。然而,骂别人为牲畜,是说别人进化的程度较低吗?但大多数人,其看法并不是这样的。汉代的刘宽曾经招待客人,派家奴去买酒,过了很长时间,家奴却大醉而还。客人不能忍受,骂家奴说:“畜生养的。”过了一会儿,刘宽派人监视家奴,怀疑家奴一定会自杀,他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人啊,有人骂他是畜生养的,还有比这更严重的侮辱吗?所以我怕他自杀了。”还有前秦苻坚时,王堕性情刚直,痛恨董荣犹如仇人,从不和他说话。王堕曾经说:“董龙是哪里来的鸡狗,让这些国家的精英和他说话?”(龙是董荣的小名)董荣听说后羞愧愤恨,于是就劝苻坚杀了王堕。行刑的时候,董荣对王堕说:“你今天还敢说我董龙是鸡狗吗?”要么自杀,要么杀人,古人的反应就是这么的激烈。而今天的人,却以这种方式互相责骂,而且一点也不觉得反常,为什么呢?
父子兄弟,一人犯错,别的人不应该受牵连,因为对一个人愤怒,而侮辱他的家族,有什么道理呢?古时候,卫国的孙蒯在重丘饮马,毁坏了饮水的器具,重丘的人骂孙蒯说:“你父亲是一个暴虐的人。”齐威王被周安王责备,于是愤怒而骂他说:“呸,你母亲是一个奴婢。”这是古人骂别人父母的例子。那些脏话,只有在嘲笑戏弄的时候才有。《抱朴子·疾谬篇》说:“嘲笑戏弄的话,有的涉及到祖先,直到妇女。”作者对这种做法严加责备并非常痛恨。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和夏徵舒的母亲私通,他们一起到夏徵舒的母亲那里饮酒。陈灵公对仪行父说:“夏徵舒像你。”仪行父说:“也像您。”陈灵公最终因为这些事而被夏徵舒杀死。而今天的人却以这种话互相对骂,而且显得非常自然,为什么呢?
没有别的原因,说惯了听惯了,也不去探究说这些话的原因;而且别人说自己也说,就好像是叹息那么正常了。《说苑》说:“孔子家的小孩不会骂人,是因为他们生来就得到很好的教育。”希望明白事理的人,注意自己的不良习惯而加以改正。
(选自《中国人的修养》,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1904年组织光复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1912年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7年,除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监察院长、代理司法部长等职外,并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并被任命为大学院院长。1928年出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1932年与友人组织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