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不烦恼:我的人生哲学
14297400000003

第3章 我是学生

我已到了古稀之年,但仍旧愿意自称“我是学生”。这绝不仅仅令人感动,这是追求一种学也无涯、思也无涯的人生真谛,一种洞悉宇宙无止境的人生境界。不过,本章讲述的并非只是读书。因为最好的老师是生活,最好的课堂是实践;学习是涵盖一切的,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学习即性格;学习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学习是一种建设一种节操一种免疫功能;学习是人生的智慧之灯。

学习是我的骨头

学习是我的骨头,学习是我的肉(材料与构成),学习是我的精气神,学习是我的追求、使命、奋斗。学习也是我的快乐、游戏、智力体操。学习是我的支撑,学习是永远不可战胜的堡垒,学习是我的永远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是我的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学习是我的英勇和不露声色地对于邪恶的抵抗。正如思想是不受剥夺的,学习也是不受剥夺的。学习使我坚强如钢刀枪不入。你可以诬陷我剥夺我控制我的人身,你无法限制我在闭目养神的时候背诵唐诗宋词英语十四行诗,你无法不准我随时复习外语单词,你无法阻止我思考回忆分析观察谛听,甚至谛听一个蠢货怎么样自以为是胡说八道横行霸道滔滔不绝。这也是一种对于人性的探索和追问,是一种人生经验的体察,是一种学习。当一个家伙对你说不准学习的时候,这已经提供给你一个难得的人性恶的教材,这已经提供给你一个难得的人间喜剧,这已经解答了你长久以来未能解答的关于人可以有多么蠢多么坏和蠢人与坏人一旦暂时掌权会有怎么样的滑稽表演的问题。当然,你也应该尽量去理解这个坏人和蠢人的心理与动机,看看他究竟为什么那样自以为是、那样自鸣得意,从他身上得到借鉴、得到警惕、得到教训,见到坏人不要只考虑他的坏,也要反问自己,换一种条件下自己会不会也做同样的或类似的坏事蠢事?还有自己有没有失误疏漏,给了他或她可乘之机?

学习又是我与客观世界的和解、协调和沟通,通过学习,我发现了和珍视着现实条件具有的每一丝可能性,调动和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好的理解,像斯宾诺莎说的,不哭、不笑,而要理解。在一切条件下使自己生活得充实、向上、有意义,并从而摆脱虚度年华的失望、痛苦和嗟叹。

所以学习使我乐观,学习使我总是有所收获,学习使我总是不至于悲观失望,学习使我谦虚,使我勇于并且惯于时时反省自查自律,叫作“学而后知不足”。如果自以为完美无缺,那就杜绝了学习的必要与可能。学习使我不至于先入为主、自吹自擂、关在小屋里称王称雄。学习还表示了我对于人类知性、对于智慧、对于文化文明与科学、对于活生生的生活的尊重和向往。截至今日,我们的知识是很有限的,我们的理性常常陷于困境,我们的自以为是的智慧时而误导乃至自欺欺人,我们的生活里还充满着不尽如人意的方面。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摒弃文明、摒弃理性、摒弃人生,而是要尽其所能地从人类已有的文明中,从人类与自身的已有的智慧中,从各种活生生的人生图景、人生故事、人生经验中寻找接近真理、接近美善的前景。

例如医学,当然目前的医学远非完美无缺,更非万能,但是我找不到比利用现有的医学更好的治疗疾病的方法。说什么对医生的话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这样说易如反掌,但是信什么不信什么?随机吗?撞大运吗?不信医生的而信你的不可全信说吗?算了吧,比起听你的信口胡言,我宁愿听医生的话。科学也是如此,在一个愚昧和迷信还在泛滥的国家,批判科学的不足恃,又是由一些本身的科学知识未必比科盲好太多的人文知识分子来批,我总觉得矫情。根据我自己的经验,至少我本人,以现代的科学医学发展水准衡量,仍然大体属于医盲科盲的群体,我宁愿对科学采取敬畏的态度。

学习又使我超越、超脱。学习使我遇事不仅仅关注一时一地的得失成败,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学习的契机,学习的漫长过程的一个环节,每事问(包括自问),每事学,于是得到了一种登高望远气度从容的感受,得到了一种曲曲折折地走向光明的欢喜。

学习促使人采取一个更健康的态度和方略。批判是健康的批判,不是大言欺世。痛苦是有为的痛苦,不是类似吸毒的反应。鼓舞是健康的鼓舞,不是牛皮山响。成功是清醒的成功,不是范进中举。人生是明朗的人生,是明朗的航行,不是酸溜溜、阴森森、嘀嘀咕咕、磨磨叽叽的阴沟里的蠕动。学习使我得到智慧得到光明,如果没有一下子得到,那至少也是围绕着靠近着感受着智慧和光明。

我是学生

贾平凹有一个有名的说法,叫作“我是农民”,他谈得很真实、很切要,也很准确。

自从贾氏持此说以来,我一直考虑我能说自己是什么呢。我祖辈生活在河北省农村,一九五八年后我前后在农村劳动了八年以上。我自己身上可能也有农民的某些习性存留,例如出门在外,总是怕误了车船航班;特别爱惜粮食,宁可吃坏了肠胃也不愿意抛弃剩饭剩菜。但是我毕竟出生在大城市,成长在大城市,工作在大城市,不好说自己也就是农民,其实说是农民显得质朴,而且对一些事可以少负点责任。

我是市民?不对,我从少年时代就参加革命工作了,我几乎可以说是从来没有过过一般市民的日常生活。

有一阵子我甚至考虑干脆承认我是干部,我从一九四九年三月十四岁半开始就取得了干部身份,担任过大大小小的职务,甚至在新疆农村劳动锻炼期间还当过人民公社的副大队长,至今仍然具有国家干部的身份。说我是干部没有任何问题,虽然现时某些文艺人不太喜欢“干部”这个词,但是我必须老老实实地承认我是干部。我有一种干部的心理和习惯,好处是考虑大局,坏处是好为人师与多管闲事。而且我当干部不是为了糊口,不是为了升官,不是为了特权,而是为了革命的理想,为了人民,为了解民于倒悬。

我有一位朋友,同行,一次他得到一个机会在有领导同志参加的会议上发言,他征求我对于发言内容的意见,我建议他为青年讲几句话,他认真考虑了我的建议,过了几个小时后,他极认真地带几分尴尬地对我说,他不想讲这方面的问题,他说:“讲了这个,让他们年轻的上来好顶掉我呀?我不干。”

我欣赏他的诚实,但是他的说法仍然使我吃了一惊,我从来没有朝这方面想过。我根本不可能有这种思路,更不可能讲出这种对于一个干部乃至知识分子来说是太厚颜的话语。经过一次次政治运动,经过“文革”,人们变得多么赤裸裸,多么缺乏起码的矜持与高雅了呀。我不敢说我是多么无私多么雷锋,我只想说毕竟我当了那么多年干部,我已经习惯于不是从个人出发考虑问题与表述思想意见。就是说我绝对不敢也不可能明目张胆地拿自私当道理。作为一个当过干部的人,我无法离开事业,离开哪怕只是一个界别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利益来考虑来讲述自己个人的私利。在我的少年时代,那种对于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与教育,毕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称之为“童子功”。与完全与之无缘的人,或是一个在风气不好的情况下“跑官”的蝇营狗苟者就是有所不同。

然而仍是不对了,回想自我一九四八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入党并作为参加革命工作起始时间计算,半个多世纪以来,具体任职的时间约十二年,其余的四十二年,或上学(两年),或体力劳动(十三年),或“专业创作”(十二年),或“退居二线”(十三年),或接受审查(两年),很难说干部的生涯贯穿着我的平生。

我从十九岁秋季开始写《青春万岁》的第一稿,至今已经过去了四十八年了,也许可以说我是一个写作人吧。然而,四十八年中有二十余年我不但没有写作的可能,也没有写作的哪怕是以后写作的心态,而只有以后不写作的心态。再说,如果说是写作人,贾平凹也是一样的。这里说的“我是”什么什么,不是指写作,而是指社会身份、“前写作”的身份,何况我历来认定写作是人类的业余活动,这里所讨论的正是一个写作人的社会身份、本来角色。

我恍然大悟:我的最大特点,我的贯穿平生的身份不是别的而是学生。我是学生。虽然我的正式学历只有高中一年级肄业,然而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我读书,我补充各方面的知识,我更注意从生活中学,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个地方都是我的课堂,每个时间都是我的学期。我的干部登记表上填写的个人出身恰恰正是“学生”二字。

当我想清楚了我是学生以后,我是何等快乐啊!这不但是一种身份,也是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与情感的一部分,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我把人生当作一个学习的过程,它不是空虚的颓废的幻灭的无意义的,而是有为的、有关注有兴趣有成就有意义的。作为学生,应该是日有长进、为学日益的。它不是自命精英和自我膨胀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式的,不是超人式的霸主式的,而是宁可低调的。我愿意从学生做起,从学习思考实验考察判断做起。它绝对不是独断与专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而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春风化雨、惠我良多的。它不是自我作古、数典忘祖的,因而也不是爆炸式的骂倒一切与充满敌意的,而是尊重历史、尊重前贤、尊重不同的学问与思路,接受一切合理的新旧成果,与对同行对大众充满友善的。它是建设性的文化品格的体现,它是力求接受、学到、发明和发现新知识新观点新角度的。它尊重理性,尊重智慧,尊重生活,尊重实践,尊重文明。它的前提是珍惜与尊重,而不是抛弃与压倒。它认定人人可以学习,人人有学习的权利与可能,而同时任何人也不可能终结真理、垄断真理。它既不承认活人会成为万能的上帝、唯一的教主,也不轻易认定与自己门派不同的其他各方是邪恶是异教徒是魔鬼。它是民主与平等待人的,它又应该是不知疲倦为何物,不知自满自足为何物,不知老之将至的。

抱歉,这些我并没有完全做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远远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学生,但是至少我知道了,做一个学生是多么好!

人生的“第一智慧”与“第一本源”

我愿意特别强调和讨论学习的绝对性。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为什么说是绝对的呢?因为第一,它是无条件的,什么条件下都能够学习。有书可以学习,没有书照样要学习。身体好的时候要学习,躺在病榻上也要学习。一切体验经验都是学习。新体验新经验当然是学习,老体验的重复也是一种学习,温故而知新,所有的“故”里都有你未曾发现的新天地新可能新感觉,因为你并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股水流里。

第二,学习是自始至终的,全天候的,是与生俱始、与生俱终的。每个人每天的学习时间是二十四小时,每周的学习日是七天,没有假期没有休止,甚至睡眠中你仍然在记忆仍然在温习仍然在琢磨仍然在酝酿仍然在苦恼。你的所有的梦境与无梦,香甜的与苦涩的、安稳的与辗转反侧的、满足的与痛苦的睡眠经验都是人生体验的一部分,都能给你以人生的启示,都要求你更清明、更开阔、更高尚、更纯熟、更身心健康,都要求你有更高的人生境界,而这样的境界并不是不经学习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第三,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一个人正如一个群体,归根结底要有实力,而实力的绝大部分来自学习。本领需要学习,道德修养也需要学习;知识需要学习,机智与灵活反应也需要学习;做贡献做牺牲需要学习,享受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也需要学习。健康的身心同样是学会了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健康的心理活动模式的结果,也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绝对性与学习的第一性是分不开的。

第四,学习是永远没有完结之日的,一切学习一切教益,都有自己的时间、地点、课题的针对性、具体性、生命力与局限性。一切知识与判断,都不是永远的与无条件的。人的一切经历,一方面是真实的与清晰的——我并不主张人生如梦——因此是可以确定地把握的;另一方面却又是一时一地一事的,它未必能够代表一切时一切地一切事,而且它是或快或慢正在成为过去成为往事。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股水流中。就是说,你永远会面临新问题,永远不会有百分之百的现成答案。你的判断与知识都是由于其具体性而获得了生命力,却也是由于其具体性而并非长命百岁、一劳永逸。当代西哲主张科学的特点在于它是可以被证伪的,而不在于它是被证实的。这个见解确实很高明。因为一切科学法则都是通过多次实验、测试,即用归纳法概括出来的,而即使是一百万次的实验与测试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从理论上说,也并不能排除在第一百万零一次实验或测试中发现新的情况新的数据即证伪原来的结论的可能性。这正是科学的特质。而例如一些神学命题,则是既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的,所以不属于科学范畴。这样一个思路,可以启发我们去体认科学与真理的一个特点、一个品格:寻找与正视已有的一切的不足,寻求对已有的结论的突破,致力于自我批评方能自我完善,永远处于学习的过程中,而绝对不认为真理可以够用可以终结。这将大大开拓我们的视野,突破我们的自满自足与抱残守缺,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求学求知的新境界。

最后,学习是涵盖一切的。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学习即性格,性格的自我认知发扬发挥与自我控制自我完善都是学习。学习即成就,成就即学习,使学到的东西化为成就至少是帮助自己取得成就,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或曰实习;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并认识仍然存在的不足,以取得下一个更大的成就,当然更是学习。失误后的反省,反省后的弥补的努力,暂时难以弥补状况下的善于等待,最最恶劣情况下的从容镇定,宠辱无惊,这种学习是博士后的研究也未必能够达到的。

尤其重要的是,实践即学习,认识即学习,思想即学习。从认识论的意义来说,一切实践都是认识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故而即学习。而凡是从认识论的意义上把握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都是善于学习者、有心者,另一个说法就是思想者。能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获得认识,能够将直观的具体的零碎的活动升华为思想境界,这还不是思想者吗?不要以为只有读了一两本最新译著并作大有思想状的人才有思想,更不要以为只有诞生在某一个特定年代,符合某个生辰八字的人才是思想者。能够从实践中汲取思想、观点、原则和方法的人,难道不是思想者吗?能够从人生的沧桑中获得光明的智慧的人,那才是思想者。至少我们应该同样重视那些有能力把经验与感受概括为升华为思想的人。其实你只要学得稍稍深一点,就会突破死记硬背的层次而进入思想。分析、概括、联想、启发、寻觅、假设都是思想,至少是思想的初步形态。我们有时候称赞一个人有思想,或者说他是有心人,便是指他善于在实践中思考、判断、总结、分析、探索和综合。一个人的思想,是非常值得赞美的东西,是智慧、清明、用心、明晰、深度和实力的保证,是对愚昧、迷信、无知、糊涂、浅薄和无能的消除。学也无涯,思也无涯,乐也无涯。不要以为只有那些转新洋名词和港台泾浜的人,端起精英架子来并且怒气冲冲、怨毒叽叽、一脑门子阴影和别人欠他的账单的人,还有糊涂糨糊的人才是思想者。不要以为思想者都是苦大仇深、腰上别着炸弹、讲几句皮毛常识便壮烈得如同进行了自杀式袭击的人。思想不是少数人的特权,不是作秀。爱学习就是爱思想,善学习就是善思想,爱实践并且聪明地而不是糊涂地实践着的人,都是思想者,至少都有可能向着创造性的有价值的思想迈进。

思想美丽,学习着也是美丽的

有价值的思想是美丽的,学习着是美丽的,思想着是美丽的,认识着的实践是美丽的。提倡学习就是提倡思想、提倡智慧和光明,消除愚昧和黑暗。

再想出一千种词儿也说不完学习的意义、学习的益处、学习的绝对性。

人生还会有许多困惑、许多悖论、许多一时看不清说不明左右为难进退失据之处。有时候一个成熟的人无法但又必须立即做出决定或立即表示臧否。当你面临选择的痛苦的时候,你可以更有把握地去学习,用学习和思想抚慰你的焦虑,缓解你的痛苦,启迪你的智慧,寻找你的答案。学习归根结底是通向真理,通向知识,通向光明,通向正确的抉择。它同时通向快乐,通向胜利,通向精神的家园精神的天国。学学这,再学学那吧;看看这,再看看那吧;听听这,再听听那吧;这么想想,再那么想想吧,勾画出一个又一个的草图,再细细地修改和完成它们吧,你将避免冲动,避免极端,避免刚愎自用,避免出尔反尔,避免无所事事,避免精神空虚,避免消极悲观,更避免暴跳如雷和怨天尤人。在世界还有些混乱,乃至你一时以为是天塌地陷的时候,在你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才好的时候,你至少,你完全能够学习,甚至那一切困惑造就的是你学习的迫切、学习的饥渴、学习的针对性与学习的切肤之感。这不正是学习的大好时机、最好时机吗?在你一时受到误解、受到打击、受到歪曲、受到封杀,而你一时又无什么办法可想,无法改变你的处境的时候,安心学习吧,补课吧,学习你在顺利情况下欲学而没有时间学的那些表面的冷门知识吧,这是天赐的强化学习月或强化学习年的开始,你理应得到更多的学分,取得更高的学位。

生活:最好的“词典”与“课本”

读书是学习。学习材料对我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学习维吾尔语,我首先依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省(那时自治区尚未成立)行政干部学校的课本。我从那本课本上学到了字母、发音、书写和一些词一些句子一些对话。另外靠的是《中国语文》杂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一期,此期上有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民族研究所朱志宁研究员的一篇文章《维吾尔语简介》。后一篇文章我读了不知道有多少遍,学一段,用一段语言,就再从头翻阅一遍朱先生的文章,就获得了新的体会。有时听到维吾尔族农民的一种说法,过去没有听过,便找出朱文查找,果然有,原来如此!多少语法规则、变化规则、发音规则、构词规则、词汇起源……都是从朱先生的文章里学到的啊!朱先生是我至今没有见过面的最大恩师之一。当时林彪讲学“毛著”要“活学活用,急用先学,带着问题学,立竿见影……”,说老实话我倒没有以此法去学习“毛著”,我确实是以此法学习了“朱著”。不是朱德同志的著作,而是朱志宁研究员的“著作”,他的一篇简介,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是的,学习的方法是书本与实践的结合。我常常从根本上去追溯人类的语言是怎么学的。一个婴儿,不会任何语言,靠的是听,百次千次万次地听,听了之后就去模仿,开始模仿的时候常常出错,又是百次千次万次地实践之后,就会说了。会听在前,其次会说,再次才学文字。就是说,学语言一要多听;二要张口说,要不怕说错;三要重复,没完没了地重复;四要交流,语言的功能在于交流,语言的功能在于生活,一定的语言与一定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一定的语言与不同的人的不同与共同的表情神态含意联系在一起。语言孤立地学不过是一堆符号而已,就符号记符号,太无趣了,所以太难了。语言与生活与人联系在一起学,就变得非常生动非常形象非常活灵活现多彩多姿。比如维吾尔族人最常说的一个词“mana”,有的译成“这里”,有的译成“给你”,怎么看也难得要领。而生活中一用就明白了,你到供销社购物,交钱的时候你可以对售货员说“mana”,意思是:“您瞧,钱在这儿呢,给您吧。”售货员找零钱时也可以说“mana”,含意如前。你在公共场合找一个人,旁人帮着你找,终于找到了,便说“mana”,意即“就在这里”,不含“给你”之意。几个人讨论问题,众说纷纭,这时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起立发言,几句话说到了要害,说得大家心服口服,于是纷纷赞叹地说:“mana!”意思是:“瞧,这才说到了点子上!”或者反过来,你与配偶吵起来了,愈说愈气,愈说愈离谱,这时对方说:“你给我滚蛋,我再也不要见到你!”于是你大喊“mana”,意即抓住了要点,抓住了对方的要害,对方终于把最最不能说的话说出来了。如此这般,离开了生活,你永远弄不清它的真实含意。

与“mana”相对应的词是“kini”,“kini”像是个疑问代词,你找不着你要找的人时,你可以用“kini”来开始你的询问,即“kini,某某某哪里去了”。会议一开始,无人发言,你也可以大讲“kini”,即“kini,请发言啊”。这里的“kini”有谁即谁发言的意思。你请客吃饭,宾客们坐好了,菜肴也摆好了,主人要说:“kini,请品尝啊。”一伙人下了大田或者工地或者进入了办公室,到了开始工作的时间了,于是队长或者工头或者老板就说:“kini,我们还不(开始)干活吗?”这样,“kini”既有疑问的含意,也有号召的含意。那么“kini”到底怎么讲怎么翻译最合适呢?这是一切字典一切课本都解决不了的。“kini,有条件的,我们不到维吾尔族兄弟姐妹里边去学语言吗?”

英语也是一样。英语不仅是一种达意符号,也是一种情调、一种文化、一种逻辑性、一种生活方式。现在有所谓逆向英语以及疯狂英语的教学,只要把有关的商业性炒作的因素剔除,它所提倡的那种从生活中学、贯耳音、大胆地讲大胆地听大胆地用、错了也不要紧的精神,那种学英语讲英语的自信,那种重视口语的态度,以及那种学一门外语时的如醉如痴如发狂的态度,都是正确的和必要的。

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一个生活的过程,是一个活灵活现的与不同民族的人交往的过程,是一个文化的过程。你不但学到了语言符号,而且学到了另一族群的心态、生活方式、礼节、风习、思维方式、文化的积淀。用我国文学工作上的一个特殊的词来说,学习语言就是体验生活、深入生活。

把语言学活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这也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境界。不仅仅在用中学和在学中用,而且到了一定程度,用就是学,学就是用,善学者是不可能严格区分何者为学何者为用的。我们将儿童学话叫作咿呀学语,其实也可以说那是咿呀用语。做任何事情都抱一个学习的态度,也就是抱一个谨慎负责的态度、动脑筋的态度、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提高的态度,一个津津有味、举一反三、举重若轻、融会贯通的态度。这样,学习态度与工作态度、生活态度,学习精神与工作精神,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就高度结合起来了。

学无涯思无涯其乐亦无涯

并非仅仅语言学习是这样,把一门学问看成一群人的生活和劳作的成果,看成一种生活的记录和方式,看成人的智慧、经验、追求、痛苦和快乐的集中体现;把学问的探求与生活的探求结合起来;把学习的过程当作一个生活的过程;把对于工具理性的追求变成对于一种价值的体认;把奋斗、受苦、奉献的过程同时当作一个走近真理、享受世界与人生的全部美丽、探知宇宙与生命的全部奥秘的过程,这时候,你的学习与你的生活工作将是怎样不同啊。这是一条具有普遍性的道理。它大体上同样适合于读一本长篇小说,读一本哲学或史学书,甚至是数学书。它大体上同样适用于科学实验科学研究。

没有比从一本长篇小说里发现自己熟悉的人性的证明更令人激动的了,从爱情故事里联想到自己的或亲朋好友的爱情经验(包括某种情感的萌芽未发展成爱情者);从荒诞不经的冒险故事里感受到生命的挑战,倾听自己的怦然心跳;从作者的大段抒情里感受到人生的激情和难分难解的悲欢;从作家的思考里联想到自身的处境与自己的答案。这样的读书根本用不着死记硬背与生吞活剥,用不着头悬梁与锥刺股。

同样,从理论的论证里可以找出自己的经历与见闻的脉络,可以拨开思想认识上的迷雾;从一道数学公式里可以设想到先行智者的严密的思维逻辑和追根溯源、反复验证、达到颠扑不破的境地的过程与乐趣。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是一种探秘,学习就如破案,自然界与人生的秘密隐藏得扑朔迷离,就像不容易一时侦破。而当你从自然、历史、社会、人生中发现了它们的隐蔽的真情,从前人的成果中了解了这种真情,你将会像破了一个大案一样充满欣喜,欲罢不能!

我敬重苦学者,我更愿意多讲学习的乐趣,我特别欣赏米卢的对于“快乐足球”的倡导。只有不可救药的杠头(故意钻牛角尖、搅死理、与人抬杠即强词辩论者)才会觉得有必要提醒足球教练和运动员光快乐不行,还得苦练。快乐和苦练是互补的,又分别属于两个不同层次。从总体上说,学习掌握一种本领,从必然王国一步步进入自由王国,收获新思想新知识新境界新觉悟新成绩,当然是最快乐的事,快乐是成功的表现。而在此过程中是要克服许多困难回应许多挑战付出大量心血乃至体力的,这当然又极艰苦。这大致与毛泽东论述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道理是有共同之处的。战略上是敢于胜利一定成功的,无须恐惧畏缩;战术上是随时有危险有曲折的,岂可掉以轻心?

学习是一种按部就班的建设,从挖地基做起,直到矗立起一幢幢的高楼大厦,成功了一片又一片风景。学习是一种精神的漫游,它扩大你的精神空间与容积。学习还是一种对于有限的生命的挑战,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宇宙和时间。不是庄子所说的“殆矣”,而应该是“壮哉”!学习是一种坚持、一种固守、一种节操、一种免疫功能。在学习中绝对不能自欺欺人,不能假冒伪劣,不能装腔作势,不能吹牛冒泡,不能纠合起哄,不能拉帮结伙,也不能奴颜婢膝、奉承讨好、媚俗媚雅。学习者,至高至强至清至明复至艰复至乐也。

在宇宙隧道里前行的智慧之灯

即使是最最抽象的哲学与数学的论述,也体现了智慧的魅力和光辉。智慧有一种自信,有一种雄心,有一种光明,它不承认黑暗,不承认失败,不承认混乱和无序。理性在宇宙的隧道里按部就班地前行,一步一个脚印。理性顽强地伸展着自身,拨开重重迷雾,打破层层坚冰,照亮了这一部分,又照亮那一部分。在哲学原理数学原理后边你会发现怎样的智慧与深沉、勇敢与坚韧,还有是怎样和谐与完满的美!

人生是有许多快乐的,智慧的运用与智慧的胜利,人生之至乐,人性之至喜。当你冥思苦想人生的一个问题、翻译上的一个问题、一道数学证明或作图题,当你做了几十几百次实验都没有取得你坚信必然会取得的那个成果的时候,四顾茫茫,杳无踪迹,上下求索,左右碰壁,奔突疲惫,几近绝望。突然,你好像得到了一点启发,这启发并非直接,这由头并非针对,然而你听到了一声佛音,你看见了一泓水洼,你闻到了一股香气,你打了一个喷嚏,有个影子在你眼前一闪,有块云彩在你头上的天空一现,你忽然明白了,你忽然换了思路,你似乎找到了另一条大路,你才知道,你上来就弄错了,你误导了你自己,你走进了死胡同。“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起死回生,转悲为喜,全在一念,一阵灵光照亮了你的周围,一条明路出现在你的面前,八面来风,春雨滋润,九重宫阙,豁然贯通,一通百通,一顺百顺,天光明艳,智光如电,于是得心应手,俯拾即是,势如破竹,气如长虹,潇洒飞扬,意气风发,浑然一体,无不了悟,这是何等的快乐!

我还要说,智慧是一种美,智慧的品格是清明,是从容,是犀利,是周到,是轻松——举重若轻;又是严肃,是用心,是含蓄,是谦逊,是永远的微笑,是无言的矜持,是君临的自信,是白云的舒适与秋水的澄静,是绝对的不可战胜、不可屈服。学识也是一种美,学识是高山,是大海,是天空和大地,是包容,是鲲鹏和参天的大树,是弥漫无边的风,是青草和花朵,是永远的郁郁葱葱,是永远唱不完的歌。爱惜智慧和学识的美丽吧,虽然愚蠢永远仇视智慧,无知永远仇视有知,不学无术永远仇视学而有识,不明事理永远仇视读书明理。还是让智慧者爱学习者原谅并且帮助那些愚蠢无知而又自以为有两下子的可怜虫多多少少地聪明一些再聪明一些,让仇视智慧的愚人们最终服膺于智慧的光辉之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