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铁岭市“六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农业强市举措的缜密落实,铁岭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句号,而且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一是农村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增速跃居全省第三位。2011年,铁岭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67.5亿元和172.4亿元,与“十五”末期相比,分别增长1.38倍和1.47倍,年均分别增长15.5%和16.2%。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铁岭市粮食总产量达到80.3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与沈阳市并列全省第一位。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44.7万吨,比“十五”末期增长0.85倍,年均增长10.8%,总量位居全省第三位。蔬菜总产量达到800万吨,比“十五”末期增长1.85倍,年均增长19.1%,总量逼近全省第五位。三是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非农产业异军突起,产值比重达到85.4%,比“十五”末期增加11.2个百分点。畜牧业强势发展,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8.8%,比“十五”末期增加26.3个百分点。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大体调整为76:25。四是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铁岭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71元,比“十五”末期增加1.47倍,年均增长16.2%。其中工资性收入达到3207元,比“十五”末期增加1.72倍,年均增长18.1%。五是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村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累计有5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97.8%的行政村通公路,63.4%的行政村通油路。村屯绿化完成338个。“普九”工作高分通过省政府验收,千人支教计划顺利实施。新农合参合农民受益补偿比例达到45%。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有线广播电视数字化同步推进,群众文化活动亮点纷呈。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惠及农民160多万人。97%的行政村实行政务公开制度,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取得的成就可歌可泣,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几年来,由于铁岭市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思想,着力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全方位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明晰了发展思路;由于铁岭市始终坚持以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为主线,切实按照一县一业的总体布局,着力培育畜牧、保护地蔬菜、榛子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铁南都市农业、开西现代农业、昌北现代畜牧业、西丰特色产业四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同时积极推进百亿斤粮食工程和四个100万亩工程建设,为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条件;由于铁岭市始终坚持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努力加强龙头企业和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为建设全省农产品精深加工第一市积聚了后劲;由于铁岭市始终坚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目标,不断加强农田水利、林业生态、农机装备、气象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由于铁岭市始终坚持以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为目标,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为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由于铁岭市始终坚持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些经验是铁岭市建设农业强市和推进小康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
展望“十二五”美好愿景,农业农村工作任重道远。到2015年,铁岭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要实现年均增长15%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破80亿斤;肉蛋奶总产量年均增长18.8%;蔬菜总产量年均增长9%;榛子总产量年均增长20%。铁岭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农产品加工率达到70%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耕地灌溉率达到30%以上,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届时,铁岭市将建成农业产业发达、农村经济繁荣、农民生活殷实、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现代农业强市。为此,“十二五”时期,铁岭市农业农村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深入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努力增强科技支撑,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着力强化农业和农村基础,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努力改善农村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奠定基础。重点要把握好四个工作着力点:一是坚持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突出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抓好以一乡(村)一品、一县一业为重点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发,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和以铁南都市农业、开西现代农业、昌北现代畜牧业和西丰特色产业四大示范区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建设。二是坚持不断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突出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再上新台阶。着力抓好以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工业化、以县城和中心镇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城镇化和以商贸流通、批发市场、农产品展洽、农村金融服务、农业观光旅游为重点的现代农村服务业。三是坚持不断改善农业发展条件,切实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着力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造林绿化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建设和以农畜优良品种引进推广、农民科技培训、农业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四是坚持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努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着力抓好以引导和支持外出就业和返乡创业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定点包扶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和以饮水安全、农民安居、新型清洁能源、村屯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