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股市玄机:新老股民对话录
14471900000012

第12章 证券教父——安德烈·科斯托兰尼

安德烈·科斯托兰尼是德国最负盛名的投资大师,素有证券界教父之称。他的成功,被视为欧洲股市的一大奇迹,而他的理论被视为权威的象征。安德烈·科斯托兰尼是德国股市的无冕之王,德国的投资人、专家及媒体记者,经常以他对股市的意见为依据,决定自己的行动方向,或发表分析文章。

科斯托兰尼小时候生活在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匈牙利是生产面包粉、玉米和燕麦的大国,这里有欧洲最活跃的粮食交易所。来自海外的买卖订单充满了整个城市,带给它不同凡响的繁荣,以至于人人都在关注影响粮食行情的一切情况。

科斯托兰尼有生以来第一次看真正的足球比赛,是在叔叔的带领下,显得非常兴奋。比赛的当天早晨,天上布满了大片乌云,潮湿的风吹起来,空气沉重,似乎快要下大雨了。科斯托兰尼非常失望,他想叔叔也一定是心情沉重,一场精彩的比赛可能因此而泡汤了。可叔叔的眼睛里却放着喜悦的光芒,对科斯托兰尼说:“我亲爱的孩子,多么好的一天啊!你看,天下起了瓢泼大雨,足球赛取消了。”球赛取消了,他竟然还这么兴奋,这让科斯托拉尼很是不能理解,他真不能相信这样的话竟然出自平时很少开玩笑的叔叔之口,叔叔继续说道:“你什么都不懂,大雨带来运气!明天交易所上的燕麦就会跌价,我已经等了好几个星期了。”叔叔说得有道理,第二天交易所里燕麦的行情暴跌,那些做空的人可以坐收渔利。叔叔给科斯托兰尼上了生动的一课。

科斯托兰尼13岁随家人移居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一个改信天主教的犹太人,也是位受人敬重的企业家。父亲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先是把科斯托兰尼送到大学主修哲学和艺术史,后来又把他送到巴黎学习投资。此后,科斯托兰尼转战伦敦、纽约和苏黎世开始自己的投资生涯。多个国家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让科斯托兰尼非常了解欧洲市场,并熟练地掌握四种语言。科斯托兰尼曾经自豪地说,对上帝讲匈牙利语,交朋友用法语,与银行家说英语,和学生还有女士们用德语。

1930年秋天,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开始上演,这就是股票历史上相当著名的奥斯蒂破产事件。当时,作为法国金融泰斗的艾伯特·奥斯蒂是利用借来的资金大量买进自家的股票,造成股票大涨。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引诱投机散户对他公司的股票进行融券。

大部分投机散户在融券后发现,奥斯蒂已经将所有自身的股票全部收购了,融券交易因此无法交割,这时奥斯蒂便能操控股价的涨跌,看空的融券交易者最后有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境地。当时很多投机者不得不赶紧买进股票完成融券,虽然损失惨重,可考虑到未来更大的损失,也许现在买入是最好的时机,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科斯托兰尼融券后并没有跟随大众买入股票,他意识到奥斯蒂用来拉抬股价的大部分资金都是来自银行的贷款以及证券专业经理人的投资,也就是说他的资金来源没有保障。因此小小的信贷紧缩就可以轻易将奥斯蒂的多米诺骨牌推倒。事实正是如此,科斯托兰尼在股价180法郎时入场,融券价格是170法郎,一直看空,没有多久,奥斯蒂的公司的资金真的出现了问题,公司最终破产了,股票停止了交易。科斯托兰尼最终以3法郎的价格购进股票,这么高的获利让科斯托兰尼从此名声大噪。

科斯托兰尼在35岁时,就已拥有巨额财富,成为享誉世界的富豪。在没有任何挑战和烦忧的情况下,科斯托兰尼得了精神官能症,成天被沮丧所困扰。于是,他向在苏黎世任教并执业的李欧普·斯容帝教授求教。教授给他进行了斯容帝测验:科斯托兰尼必须把48张照片依喜欢和不喜欢分类出来,教授将那些照片重新混在一起,让他反复测验了好几次,然后教授开始计算并分析,结束时教授突然问了科斯托兰尼一个问题:“你家里有谁是暴虐狂?你不用震惊,我的意思是,谁的精力充沛而且容易动怒。”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我的父亲了,他发怒的时候很吓人。我母亲则很温柔。”“你遗传了父亲的天性,身体里积压了许多能量,你想要发泄出来却找不到出口,你是否偶尔会暴躁不安?”科斯托兰尼点点头。“看吧,因为你是受过教育的,一旦要克制身体里那股蠢蠢欲动的能量时,就会造成精神上的失衡。如果你是没念过书的乡下人,我会建议你去砍柴,折弯铁棍,敲碎石块,如果你年纪适中,我会建议你去学外科,那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对别人动刀。但现在我只能建议你写些东西,写写你感兴趣的东西吧!”

科斯托兰尼欣然接受教授的建议,从股市专家摇身一变成了财经作家。他的第一本书《这就是股市》,是用法文写的,而且被译成7种语言,销售的相当成功。过了一段时间,科斯托兰尼还成了《资本》的专栏作者。从此,他再也没有被沮丧困扰过了。

不仅如此,科斯托兰尼还致力于将自己的投资技巧传授给更多的人。1974年,他和朋友兼拍档戈特弗里德·赫勒一起设计了一个股票研究课程。那时科斯托兰尼在银行和大学里已经是相当知名的客座讲师,当然他们不会给他一个正式且常设的教职。所以科斯托兰尼便开办自己的研究课程,不是在大学里,而是在咖啡屋的桌子旁,讲授的便是关于股市的知识与预测。在这个属于他的讲台上,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也可以跟新的一代分享他的理论和经验。刚开始只有30个参加者,很快地有超过3000名以上的学生听过他的课,里面有口袋只剩几毛钱的穷学生,也有刚好卖了公司不知道怎么处理那笔钱的千万富翁,有妓院的老板,也有教会的管理人员。

也许是在哲学和艺术史的造诣,科斯托兰尼热衷于通过分析投资者心理来判断市场行情。他认为,股票和债券市场是无法准确预测的。虽然长远来看,经济和证券市场的发展相同,但在过程中,却可能选择完全相反的方向。因此,基本面分析所崇尚的汇率、统计数字等都是无用的废物。在不存在科学的证券市场里,成功不是靠计算,而是靠独立思考,这也是股票市场上总是少数人赢大多数人输的原因所在。科斯托兰尼坚信,是心理学造就了90%的行情。但是,他的投机并不代表赌博,在他的概念中,投资是有想法、有计划的行为。

“你是不是科斯托兰尼的信徒?”胡克锋诙谐地问道。

“信徒还算不上,我觉得科斯托兰尼的理论代表了证券研究的一个学派,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在刚涉足股市之时,科斯托兰尼的书无疑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打开了通向证券世界的精神之门。从此以后,我特别留意那些大师的著作,阅读它们,使我受益匪浅。”杨中华颇有感触地回答道。

“科斯托兰尼现在还健在吗?他的主要著作有哪些?我想找来看看。”

“科斯托兰尼于1999年9月14日因病辞世,享年93岁,可以说他见证了百年的金融发展,被誉为二十世纪的股票见证人。我觉得他的高寿与他所崇尚的证券心理学密不可分。结合自己多年炒股的经验,觉得在阴晴不定的股市里,人们的心理变得极度脆弱,空虚、梦魇时不时缠绕心头。就像我的老乡李响,因为炒股得了胃穿孔,危及生命。在股市里,没有一颗坚强的心,可能连健康都会失去,更谈不上获得成功了。而科斯托兰尼用理论武装心理,使自己变得坚不可摧,抵御住股市里的惊涛巨浪。他不仅获得巨大的成功,还能颐享天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杨中华边说边打开iPad,搜索出科斯托兰尼的著作,递给胡克锋看。正当胡克锋要拿笔记录时,杨中华提醒道:“他一生当中共写了13本书,你看到电脑上的作品列表只是翻译了题目,作品本身没有翻译。只有一本题为《一个投机者的告白》在国内翻译出版了,中国国家图书馆有藏书,你可以去借。”杨中华接着之前股市沙龙的话题继续说道:“有时候彩头还是很重要的,罗刚的关于股神给大家带来财运的话得到了应验,1996年中国股市结束了三年的熊市,正式开启了新一轮的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