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著名音乐小品欣赏
1459100000016

第16章 魔鬼的颤音(又名《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

(意)塔尔蒂尼

创作背景

法国天文学家热罗姆·德拉朗德的《一个法国人在意大利的旅行》里,记载着塔尔蒂尼本人自述的一段话:“1713年的一个晚上,我梦见我以灵魂与魔鬼订了一个契约,那魔鬼答应做我的仆人,一切都按照我的意愿来做。就是说,不论我想到什么,他都要事先为我准备好,每件事都进行得很顺利……后来,我想,把我的小提琴给那个魔鬼,看看他是不是一位音乐家。出乎我的意料,他演奏得非常动人。那首美妙的奏鸣曲,简直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包含一种至高的情调和意趣,使我永远依恋人世间的幸福,而忘记去寻找天堂。我陶醉,惊叹,心花怒放,欣喜若狂,兴奋得气都喘不过来了。这时,我惊醒了,马上拿起小提琴,想追捕梦中的音乐,但是没能如愿。我继续冥思苦索着梦中的旋律和音乐提示。这天晚上,终于写出了我认为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并给它起了个曲名,叫《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即《魔鬼的颤音》)。但是,我还是认为它比我在梦中听到的那支曲子还差得很远很远。如果能让我再次听到那奇妙的音乐,哪怕就一次,我也宁愿砸碎我的小提琴,并永远放弃音乐。”

关于这首曲子的来历,另外一个说法是,塔尔蒂尼在梦中为乐队招聘小提琴手,魔鬼来应聘,要求以灵魂为报酬,塔尔蒂尼要考他,他就给塔尔蒂尼拉了一首曲子。

不管这个说法是真是假,都给这首曲子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作者风采

朱塞佩·塔尔蒂尼(GiuseppeTartini,1692-1770),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1692年4月8日生于皮拉诺,于1709年入帕多瓦大学学法律,同时钻研小提琴演奏技术。1713年-1716年在安科纳的歌剧乐队任小提琴师,在他之前,小提琴还很原始,他对小提琴作了科学的改造。他还探讨新的理论,并写出大量作品,包括著名的奏鸣曲《魔鬼的颤音》。1721年担任帕多瓦圣安东尼奥教堂乐队首席小提琴师。1723年任布拉格金斯基伯爵的宫廷乐队指挥。他丰富和发展了小提琴的演奏艺术。1728年在帕多瓦创建小提琴学校,培养出一批名演奏家,使其成为全欧洲著名的小提琴教学中心,形成了小提琴音乐史上有名的帕多瓦学派。

作品欣赏

《魔鬼的颤音》共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慢板乐章,是一个柔情的小广板,12/8拍。乐曲以意大利风格的抒情旋律开始。这一乐章中,颤音没有出现。

乐曲带有哀怨的情绪。

第二乐章是有力的快板,2/4拍。乐章一开始,有几个强音出现,颇有气势,接着旋律便川流不息地进行下去,表现出勇往直前的毅力和锐气。同时开始了大胆的动机跳跃,独奏小提琴时而如舞者般急速地跳跃,时而强奏,时而悠扬婉转,显得千姿百态,使这一乐章带有诙谐和欢快的情绪。在这一乐章里,颤音不时出现。

第三乐章开始有一个4/4拍的慢板引子,庄严沉着。

接着出现的是一个小快板,奇特的颤音在这里出现了,似乎是作者在与魔鬼对话。小提琴演奏的难度较大,经常演奏双音。在三个快板段落中还各有一段颤音,先后用D弦、A弦和E弦奏出。夸张的颤音和诡异的旋律,在协奏乐队阴暗旋律的衬托下,真的有点魔鬼降临的感觉。

乐章最后是小提琴华彩段,从双音发展到三个音的和弦和四个音的和弦。在双音部分,有时上面是颤音,有时下面是颤音,充分显示出华丽的演奏技巧。在抒情上,最后的华彩段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小提琴的顿弓营造出哭喊的效果,使人内心为之震动。

不过要说明的是,塔尔蒂尼的原作并没有这样的华彩乐段,但许多演奏家觉得如果在最后加上一个华彩乐段,效果可能会更好些,于是,他们就根据塔尔蒂尼的风格写下了不同的华彩乐段。现在大家经常听到的,是克莱斯勒写的,其中使用了大量的颤音、震音等炫技性的高难演奏技巧,最后强有力地结束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