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1459900000029

第29章 理财安邦的智囊(4)

张居正在制服鞑靼的过程中,坚持“恩威并施,柔中有刚”的原则。一方面,他指出上封进贡这类事,正是制服鞑靼、安定边境的重大事务、重要谋略。“称臣求和”,议和的主动权在我方而不在外族,这同汉代的和亲、宋代的献纳完全是两回事。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恩”的战略思想。另一方面,他又指出只是要经常传话给他们,告诉他们:放下兵器,致力于农业生产,做中国的藩篱和掩护,不要产生反心,若起歹心,我们就传话给顺义王俺答,让他把你们绑来献功。然而对鞑靼使者却又得说这些人背叛我中华,我们已把他们置之度外,只看他们耕田种谷的态度。要是犯法产生歹心,任凭你们杀,不必来报告,以向鞑靼人表示对这些人我们感到无足轻重。这一点又体现了“威”的强大力量。正是依靠“恩威并施”的处世原则,才能够有效地做到鞑靼心甘情愿称臣,举朝皆喜。

同样,在现实教育中,需要家长、学校、社会要正确对待教师在正常正当教育中的不足或失误,同时也要公正对待教育过程中教师“恩”与“威”的实施和运用。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确是一种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的主要手段,人类可以借其减少贫困、排斥、不理解、压迫、战争等现象”。这就赋予了教育既尊重个人和群体的多样性,又维护人类共同生活准则;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自我意象,又引导他们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既鼓励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造心理,又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以及满足交往和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使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团结、协作在协调统一的基础之上健康地生存与有序地发展。这诸多的“既……,又……”无疑在提示教师:教育学生要讲究策略和方法,何时运用“恩”或“威”,应该因人、因事、因环境的特性而定。同时还提示教师,教育是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性的,失去约束和强制性的教育就不能称之为教育。

井然有序的流民村

滕元发曾任郓州知府。有一天,郓州地区发生灾荒,民不聊生,人民处于水深火海之中。为了救灾备荒,滕元发从淮南要来了二十万石米。当时附近的淮南和京东地区都相继闹灾,滕元发便把城里的富户找来,同他们商量说:“如果流亡的灾民拥入我们这一带,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妥善安置他们,就会有人因饥寒而死亡,这样一来,瘟疫将因此而流行,你们的安全也将济济可危。我已在城外找了一块废弃的营地,打算用席子盖些房子让灾民们暂时居住,希望你们能够集资。”富户们纷纷表示同意。

于是滕元发马上召集人力,仅用了一个晚上,就盖起了两千五百间房子。过了没几天,流亡的灾民们果然来了。滕元发就按照流民到来的先后顺序,依次分给灾民土地、炊具和日常用品,并明确纪律,严格按兵法对他们进行管理,规定少年人做饭,壮年人打柴,妇女们汲水,老年人休息。灾民们到了这里,就象回到家里一样,感到分外温暖舒心。

皇上派工部郎中王右来视察,王右看到那里的房舍、道路井然有序,整齐得就象军营一般,十分惊喜,便把那里的布局绘制成图,呈给皇上,皇上下诏书表彰了滕元发。滕元发前前后后共救活了一万多灾民,功不可没。

祁尔光说:“滕元发处理灾民的办法同富弼差不多,富弼是让灾民散居各处,以求不扰民;滕元发是让他们聚居在一起,而使他们井然有序。这些办法都可以效仿。”

智囊

量体裁衣,看菜吃饭。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妥善安排,才能成功。世界万物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聪明的人是随着自然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而因势利导,并因之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发现,一些人不顾外在的条件,比葫芦画瓢,自作聪明,不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往往适得其反,徒增烦恼,有的甚至走上相反的道路。

巧设义船

先前,朝廷设置了置使司,每年抽调明、温、台三州的民船,防守定海,保卫淮东。京口民船凡是登记在册的,大多损坏了。每当官府按簿册登记的来抽调船只时,各级官员又都乘机敲诈勒索,老百姓为此十分痛苦。

吴潜到那里后,订立了义船法,他让三个州的各个县,各自选出本地有才能的人,来主管摊派船只的事。比如,一个县要是每年要抽调三条船担负防守任务,而有船只登记在册的,有五、六十户人家,那么就由这些人家备办六条船,这些船一半时间应付官差,另一半时间可以为船主人赚钱谋利。其它没有摊派任务的船只,就让船主人好好保养维护,以备来年使用。这些船的大小有统一的规格,船上烙着统一的标志,使用船只的时间也有统一的规定,这些都形成了制度。被抽调的船只集中在江边,不时地轮流出海巡防。负责巡防的船户,每个人都有保卫家乡的要求,因此,都争相派出大船来听从调遣,个个情绪高涨,还说:“要在三江口集合兵船、民船,一起举行联合演习,大家比试比试。”这一来,整个海域安然无事。

吴潜又在夜飞山设立了永平寨,派出偏将、校官统一领导,发给守寨军民谋生的饷银,拨给护航的军舰,使渔户们有了依靠,而旅客们不再受侵害。他又设置了向头寨,对外防御倭寇,对内保卫京师。又设置了烽火,分为三路,都以招宝山为起点,一路通到大洋壁下山,一路通到向头山,一路通到本府的看教亭。从看教亭传递一道令牌,竟然可以直接送到军队的大本营,只见沿路、沿海,作为号令的烽火飞驰而过,看到这一景象的人都感到心惊胆战。

海上如此联络布防,使得指挥官对鲸蛟出发的海上情况,也能了如指掌,而且息息相通。防守得这样严密的边境,又有什么样的敌人敢来侵犯?

智囊

领导者制订政策和制度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大局出发,求真务实、系统配套。政策和制度制订一定要有利于大局的发展,有利于长远的发展,有利于各方面利益的公平协调,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因此要注意处理好尊重历史和着眼未来的关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关系,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严守政策法规和从实际出发的关系,改革与稳定的关系,要注意改革中各种关系的协调平衡。同时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历史情况采取具体处理措施。

丁渭修复皇宫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皇宫中发生火灾,当时丁渭主管修复工程。在修复宫室时,民工们往来取土的地方很远,丁渭就让他们挖路取土,没过几天,大路被挖成了大壕沟。于是,他又使汴河决口,把河水引入壕沟中。这样,各地送来的竹木料被编成了竹排木筏,连同用船运来的各种建材,全部通过这道水沟运进宫来。等到修缮工程全部完工后,他让人们把拆毁的碎砖瓦和火烧过的灰土,全都填入这道沟中,把它重新修复成大路。这一来,一举三得挖路,解决了取土的困难;形成了水沟,解决了建筑材料的运送问题;修复道路,解决了残砖断瓦等废弃物的堆放问题。估计这一来所节省的费用要以亿万来计算。

智囊

此计最早见于《隋书·长孙晟传》,书中记载,南北朝时期北周有一名武将长孙晟特别善射。有一次他看见两只雕争一块肉,就一箭射过去,两只大雕一起掉了下来。后人概括为“一箭双雕”,比喻采取一种措施,得到两种好处,或者做一件事收到两方面的效果。一箭双雕又称一石二鸟,就是指出一个招数,击倒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敌人。行使这个计谋并不简单,也不容易,因为面临的是几个对手,稍一不慎,就要惹祸招灾。故在事前事后,不要暴露自己,更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不可收拾。

精打细算修皇城

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宫中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座大殿、十五道宫门都遭到了火灾。文武大臣集合在一起商量修建方案。海盐人郑晓时协助办理军务,他带领三万名士兵,打扫被火烧焦的砖木土石。他禀告黄司礼说:“火灾现场的砖瓦木石不必全部运出皇城。比如石料中那些完整的、半块的、一尺见方以上的,应该各自分开,就近堆放;白玉石经大火煅烧成石灰的,也应另行堆放;砖瓦之类都应这样办。”没过几天,工部想改建端门外的廊房,把它建成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六部的办公用房,以及供百官上朝前休息用的朝房;在午门以里,想修补烧坏的柱子和残缺的墙,此外还要在谨身殿后边、干清宫前边,在隆宗、景运两座宫门之间,砌上一道高墙,把内外拦断。内监工部提出要从宫外往宫内运送砖、石灰与和灰的黄土,一下子就要抽调五千辆小车,消息传出,百姓中引起骚劝。

此时,郑晓时禀告黄司礼说:“午门外堆放的旧砖石和石灰,不计其数,可以全部交给工部,供修理改建端门外的房舍之用;堆放在户门以内的砖石、石灰,可以交给内监去修补午门以里的柱子和残墙,还可以粉砌干清宫的前墙。”黄司礼十分高兴。

郑晓时又说:“另外修砌墙柱,必须用黄土。现在工部要调用五千辆小车来运黄土,一时恐怕难以凑齐。再说,东西长安门、承天门、端门、午门,本来就只能供车辆和民夫出入,要是再加上这些小车,就必然会发生阻塞,难以通行。现在我察看了施工情况,发现在宫门楼外,有一片空地,可以从中取黄土。那里的黄土挖走了,再派士兵们把宫内的焦土运出来,填上,上边再盖三尺黄土,这一来,黄土不用从宫外往宫里运,宫内的焦土也不用运到宫外去,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黄司礼说:“这个主意好。”

郑晓时说:“午门以内,那些台基中烧坏了的石料,要是运送到东西长安门,路途就太远了。现在厚载门正在修砌断裂剥落的石台阶,如果派士兵们把这些石料搬出右顺门、右启明门前,往北走一点路就是厚载门,就可以用来修砌断裂剥落的石台阶,这样做,且不说省了工部估算的料钱,仅就节省士兵们的劳力这一点来看,也是值得的。”黄司礼又说:“这个主意好。”郑晓时又说:“按老规矩,火烧过的木料,要由军队搬运到玻璃黑窑二厂,往返约有四十里路。再加上这些烧焦的木料都很长,不准在皇城各门中进出,而宫外房舍稠密,道路狭窄,士兵们在搬运木料时难以行走,更难以拐弯。

再说现在经过火灾后各宫门内太监们住的小房,不是烧毁了,就是断裂倒塌了,必须修理或翻盖,才能容身。我们不如把这些烧焦的木料运出左右顺门外,放在东西宝善、思善两门前后,还有启明、长庚这两条长街上,听凭太监们把木料外壳的焦皮掰下来当炭用,留下的木心如果还有能用的,就听凭他们随便拿,让他们用来各自修理自己的住房。用皇城内的材料,修理皇城中的房子,这是允许的。这样做,烧焦的木料就不必运出皇城的四道宫门,还节省了财力。”

黄司礼又说:“这个主意好。”

锦衣卫的赵千户,拿着锦衣卫陆长官的信来说:“士兵们搬运出去的烧焦的砖石,全都堆放在东西长安门大街的两旁,要是让外族或外国进宫朝贡的使者们看到了,很不雅观。庆寿寺西夹道有一个大深坑,可以把这些烧焦的砖石填在里边。”郑晓时说:“三座宫殿遭火灾,朝廷已因此而向天下诏书,谁不知此事,怎么能说不雅?庆寿寺是因犯罪而被废的太平侯的故宅,谁敢拿朝廷中雕有龙纹的砖石,去填有罪之人的故宅?何况过去寿宫遭火灾,九庙遭火灾,当时烧焦的砖瓦都是运出来堆在长安门外的。士兵们在长安大街上运砖石,满车去,空车回来,一点也不影响交通,行人可以并排走,官员可以照常管理。如果让我们运到庆寿寺西夹道去,那就必须从狭窄的西夹道进,从东夹道出,路得多走一半,五万士兵只能干出一万五千人的活。此外哪有让官兵给私人填坑之事?再说烧焦的砖木石,工部还另有他用,等其中那些有用的材料挑选完后,我们还要取余下来的烧焦的去铺路呢,得从长安门牌楼下,填到奉天殿前,每填五寸,就得打碎砸实,再加五寸,一直到三尺左右,这样才可以在上边走运送建筑材料的大车、旱船和轧平地面的石磙子,要不然街道都得压坏了。这午门外,东西长安街上的几万担火烧土石,你现在看着是个累赘,岂不知,要是把它运走了,恐怕不久又得考虑怎么把它运回呢!”赵千户还是唠叨个没完,郑晓时站起身来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