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为什么有这种记忆力呢?有些现代的动物学家经过研究认为;马主要是靠嗅觉来认路,视觉的作用似乎不大。他们观察到:当年轻的马第一次离开居住的地区,常常地会停下来嗅路旁的粪堆。墨西哥的牧民声称:一匹受过良好训练的马,能够嗅出走失在一公里以外的牛羊,或者像猎犬一样跟踪野兽。其实,不仅是马有记忆力,大凡动物或多或少都有记忆力。如果你是生活在农村,或去过那里,你一定会记得吃饱牧草的牛,不用人牵引,便踏着慢条斯理的步伐,返回牛棚的情景。
至于下文隰朋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于是,“掘地,遂得水”。这也是由于掌握了蚂蚁的生活习惯,而解决了部队将士所面临的缺水的难题。据民间传说,楚汉相争的垓下一战,项羽兵败,当他逃至乌江边、正要乘一只小船渡江时,突然看见江边由一群蚂蚁组成的四个大字“楚霸王死”。于是,这位叱咤风云的盖世英雄只得长叹一声:“此乃天意,非战之过也。”说完后,便拔剑自刎。其实,群蚁组字原是韩信的计谋:韩信预先派人用蜂蜜写下了这几个大字,蚂蚁只是见蜂蜜而来,却使相信天命的项羽上当受骗。这一传说虽不见诸正史,但韩信此谋也正是利用了蚂蚁嗜甜的生活习惯,也可谓用得妙用得巧了吧!
范睢献策
战国时期,魏国人范睢游说秦昭王:“依据秦国领土这么大,士卒这么勇敢,去征服诸侯国,就好比用韩国有名的黑犬去抓瘸腿的兔子一样容易。
可是秦国却自己封闭了十五年,而不敢出征山东,这是穰侯魏丹对秦王的不忠,也是大王的计策有失误的地方。”
秦昭襄王说:“寡人很愿意听一听错误在哪里。”
范雎说:“穰侯率军越过韩、魏等国而去攻打齐国,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大王应该采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对距离远的国家交朋友,而去进攻近处的国家,那么能多扩张一寸土地,大王就多得一寸地;能多扩张一尺土地,大王就多拥有一尺地。今天韩、魏两国位于中心地带,是天下的枢纽,如果大王想称霸诸侯,就必须敦睦位居中原枢纽的大国,进而威胁楚国和赵国。这样楚国和赵国必然都来依附秦国。楚国和赵国依附了秦,那么齐国必然非常害怕。这样的话,韩国和魏国就更可以攻取了。”
秦王说:“好极了!”
智囊
“远交近攻”是范睢为秦王献上的一条灭绝六国、统一天下的战略决策。所谓“远交近攻”,即是结交远邦,攻取邻国。这样,既无门前之祸,又无借道之难,且利于巩固已夺得的地盘,到头来就可以远近皆得。后来秦国统一中原的成功,证明它是分化敌方、以便于各个击破的行之有效且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秦用范睢远交近攻之策,先灭韩、次灭趟、次灭魏、次灭楚、次灭燕,并灭代,乃灭齐,因此,著名的《三十六计》将它列入第二十三计,是很有道理的。“远交”,在此并非是要长久和好,而是一种外交权术,目的是孤立近邻,“分而治之”,以实现其扩张的野心;一旦“近攻”得手,昔日“远交”之“故友”,也就变为今日之“新敌”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用此策略,先后使不少欧洲国家“上当受骗”。当时,希特勒妄图吞并欧洲,进而称霸世界,却又担心欧洲各国联合起来对付自己,便利用西方盟国的绥靖政策,开展一连串的政治外交伪装诱骗的活动,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甚至与东方的苏联也签定了所谓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直到他入侵波兰前夕,即一九三九年八月三十一日,还透过墨索里尼与英法搞外交活动,九月一日,德国***便突然向波兰发动“闪电战”。不久,希特勒了解到西方盟国不会援助波兰之后,更加明目张胆地向波兰增兵。灭掉波兰后,他又继续挥师西进,先后攻占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以及卢森堡等国,并绕道攻入法国,直抵英吉利海峡……其后,魔爪复伸向东方,悍然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王朴献策
后周世宗时,拾遗王朴曾提出《平边策》,内容大意是:
进攻占领的方法,是从容易的地方开始。当今只有吴国容易攻取。东到大海,南至长江,可以进攻的地方多达二千里。我们可以从敌人防备薄弱的地方先攻打。吴国在东边防备,我们攻打它的西边;吴国在西边防备,我们就攻打它的东边。吴国必然奔走去挽救他们的薄弱之处,在他们奔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探察到他们的虚实,避实击虚,所向无敌。这样吴国江北各州就可以夺取了。夺取江北之后,可以利用那里的民众,来扩充壮大我们的兵力,那么江南也不难攻下。攻下江南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用书信就可以把他们招降了。吴、蜀两地平定后,幽州的兵必然望风而归,只有并州是拼死也不会归附的匪寇,必须要出动强大的兵力来攻取,但也不足以构成我国的边患。
周世宗认为王朴很有才干,但没来得及试行王朴的策略。后来宋朝兴起,终于实现了王朴的策略。
智囊
那什么是虚实呢?所谓虚实,一般来说,无为虚,有为实。表现在军情上,怯、弱、乱、饥、劳、寡、不虞……为虚;勇、强、治、饱、逸、众、有备……为实。孙武从军情上的种种虚实表现中揭示出了一条规律,这就是避实击虚。他把用兵规律比喻为流水,认为水流动的方式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空虚的地方。所以说,“避实击虚”的作战原则,是《孙子兵法·虚实》的核心和精髓。
怎样才能做到避实击虚呢?孙武把它贯穿到了战争的各个方面。他说:“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意思是进军向敌人不能急救的地方,急进向敌人料意不到的方向。行军千里而不劳顿的,是因为走在没有敌人的地区。进攻必然得手的,是因为进攻的是敌人不防守的地方;防守必然稳固的,是因为扼守的是敌人不易进攻的地方。
因此,在进攻作战中,无论是调动敌人,还是行军开进;无论是作战方向的选择,还是在攻击目标的拟定上,都必须遵循“避实击虚”的原则。“避实击虚”既是一条重要的战术原则,也是一条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是“胜于易胜”、“胜已败者”的具体体现。“胜于易胜”就是战胜那些易于战胜的敌人,也即攻击那些好打之敌,如弱敌、乱敌、怯敌、饿敌、劳敌、寡敌、松敌等。“胜于易胜”就是战胜那些已经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或者说战胜那些已露败形之敌,比如以至强击至弱,以累胜击累败,兵锋所至,摧枯拉朽,立见胜败。在商界,如果“不战而全胜”是你的战略目标,那么“避实击虚”即是达到这个目标的关键。通过集中资源来攻击竞争对手的致命弱点,你就会获得成功。
抓住有利战机
隋朝末年,李渊从晋阳发兵,入临汾,在霍邑五十余里处驻营。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两万人驻扎在霍邑,大将军屈突通带领剽悍的骑兵数万驻扎在河东,以抗拒李渊。李渊的部下请求去攻打河东的骑兵,任环劝李渊说:“关中的英雄豪杰们都翘着脚尖盼望着我们这支正义之师,我在冯翊部下多年,深知他是个豪杰,请让我去告诉他义军的消息,他们必定会很快来追随你的。
然后我们的大军从梁山渡河,直指韩城,进逼邰阳,萧造、文吏必然望风请求归降。然后乘胜前进,直接占领永丰,到时即使攻不下长安,但关中的大局也就固定了。”裴寂说:“屈突通有众多的士兵盘踞着城堡,我军不攻打他反而离他而去,如果攻不下长安,撤退后再被河东的屈突通追击,将腹背受敌,这是个危险的计策。”李世民说:“不然。兵贵神速,我军凭着屡战屡胜的锐气,依靠归顺我们的民众,军队乘胜西行,长安的敌人闻风丧胆,他们虽有智慧,可是来不及谋划,勇敢而来不及决断,我们就迅速攻取长安,如同秋风扫枯叶一样。如果延误时日,被困在坚固的敌城之下,他们就会有成熟的对策、修筑坚固的设施来对付我们;另外,无故地浪费时间,士兵们就会诅丧和产生离心倾向。那样的话,我们的大事就要毁掉了。况且关中纷纷揭竿而起的将领还在观望,不可不早日收编他们,使之归附于我们。屈突通已经是守城待虏之人,不足为虑。”
这时,正逢连日下雨,李渊不能进兵,军中缺乏粮响;刘文静去向始毕可汗请求援助,还没返回;又传说突厥与刘武周想乘虚攻打晋阳,李渊准备回师救晋阳。李世民说:“现时庄稼丰收,何必忧愁缺乏军粮?宋老生轻浮急躁,一战就可以擒获他。李密只注意仓库的粮食,没有宏远的谋略。武周与突厥表面上虽然联合,但内心里却互相猜疑。武周虽然远征太原,但他哪能忘记马邑呢?我们是正义之师,将士们奋不顾身,以解救百姓的苦难,所以,代们应该先占领咸阳城,号令天下。现在遇到一小股敌人,就急着班师回晋阳,恐怕跟随我们的士卒很快就会散去。到那时,我们只能回去守着太原这一城之地,只能做一群流寇,还怎么能保全自己的兵力呢?”李渊不听劝告。李世民再次去劝说,因这时李渊已经睡觉了,无法进去,于是就在帐外嚎哭。哭声传进帐内,李渊把他叫进去,问他哭什么?李世民说:“现在我们的大军是为了正义而战斗的,向前进攻,就能攻克敌人,向后撤退就会溃散。士卒一散,敌人就会乘机攻打我们,死亡就在眼前了,我怎么能不悲伤呢?”李渊这才醒悟,说:“我已发兵回晋阳了,怎么办呢?”李世民说:“右军在严阵以待,还没有出发,左军也刚走出不远,请允许我亲自去追他们回来。”于是他就和建成分道连夜追赶,把左军追了回来。不久,去太原运粮的人也回来了。义军引诱隋将宋老生出来交战,把老生斩首。这时天已黄昏,又没有攻城的器械,将士们就搭人梯强行攻城,于是攻下了霍邑。
其实任环的献计与李密游说杨玄感、魏思温游说徐敬业,都是同出一辙。然而只有李渊采纳,因而取得天下,另外二人不用,所以败亡。
杨玄感有谋反的野心,李密向他献三计,说:“天子远征辽海,您若率军直入蓟县,控制险要,天子因前有高丽国,归路又被您阻断,您一定可不战而胜,这是上策;关中形势险要,我们向西而行,沿途不攻城镇,直取长安,安抚当地豪杰,招抚当地百姓,占据要塞严加防守,天子即使回来,已失民心,我们就可从长计议了,这是中策;如果先就近攻打东都,以号令四方士民,只怕别人早已事先防备,如果百日之内无法取胜,等天子援军一到,胜败的结果,就不是我所能预料的了。”
杨玄感说:“不对,现在百官的家属都在东都,如果先攻东都,那会触动他们的心,况且我们路经的城堡不占领,怎么能显示我的威风呢?你的下策才是上策啊!”李密知道自己的计谋不能实现,退下来对人说:“杨玄感只知道反天子,而不知道如何获得胜利,我们这些人都要成为天子的俘虏了。”没有多久,杨玄感就失败了。
唐朝徐敬业起兵,问计于军师魏思温,魏思温说:“你既然因为太后控制天子而起兵,那就应该亲自率兵直接攻打洛阳,这样做,山东和韩魏等地的人知道你要帮助天子,拥护你的人必然很多,天下很快就会平定下来。”徐敬业说:“不行,金陵靠着长江,有帝王之气,应该先占领常州、润州等地,建立强大的基地,然后再向北挺进。”思温说:“郑州、汴梁、徐州、亳州等地的英雄豪杰,都不愿意武则天当皇帝,他们都蒸麦做饭,等待迎接我们的大军,你为什么要在金陵等死呢!”敬业不听劝告。他叫敬猷带兵在淮阳驻扎,韦超带兵在粱山驻扎,而自己领兵去打下了润州。思温叹息着说:“兵忌分散,敬业不懂得北渡淮河,率领山东的士卒先攻打东都洛阳,我知道他是无所作为的。”
李密为杨玄感出的主意是多么明智,杨玄感自己的主意又是多么愚蠢!魏思温的策略是好的,但徐敬业的本意又不是为了帮助天子,他怎么会采纳思温的计策呢!
明朝李士实也劝反叛朝廷的朱宸濠直捣南京而不要去攻打安庆。这也是吸取李密、魏思温的计策,而宸濠不听劝告,结果失败。隋炀帝的肆意暴虐,武则天篡夺唐朝的天下,李渊、李世民起兵反隋,都是有名的人物,而那个叛逆朱宸濠又算个什么呢!老天不保佑叛贼,即使宸濠听了劝告直逼南京,也未必就能取胜。据说宸濠起兵的时候,曾声言直取南京。道经安庆时,太守张文锦与守备杨锐等合谋,令军士在城上鼓噪大骂,激怒宸濠,把他的兵马阻止在城下,他们前进不了又攻不下城,大大挫伤了士兵的锐气,为王守仁擒获宸濠创造了条件。
智囊
历史是一面镜子。借鉴历史的经验会使人变得更聪明。
“战争”是一个怪物。翻开人类的文明史,战争就伴随着人类的生存而连绵不断,直至今天。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的水平越来越高,从长矛大刀到火枪火炮、飞机战舰,直至今天的火箭和导弹,以致军用卫星、原子战、电子战、生化战等。从战争中积累下来的经验,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步,懂得一些战争方面的知识,对于人们扩大知识领域,开阔视野,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很有价值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战争取得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抓住有利的战机,一击取得成功。古代著名的夏商鸣条之战就是抓住有利战机的典型战役。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有眼光的聪明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们能够准备地把握商机,不放过任何发展的好机会。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这些人能够拖影而出,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具有较强的洞察力、思辩力和长远的战略眼光。